近日,陝西西安一居民在某社區發現,有工作人員上班時用指紋膜替別人打卡考勤。記者在現場發現一個放有不同人指紋膜的盒子,取出裡面的指紋膜在打卡機上試驗,全部顯示出相應的名字。對此,當地相關部門表示已啟動調查程序,將根據相應制度處理相關責任人。
籤到是為了約束和考核工作人員準時上下班,但現實中同事間互相代籤現象難防難管,因此指紋、刷臉打卡等新技術手段被寄予厚望。如今看來,一個指紋膜就把這種看似完美的技術給破解了。
類似現象恐怕不是個別。比如有的單位採用手機打卡,但手機可以交給同事操作,甚至有人為此專門置備了「打卡手機」;有的單位採用刷臉打卡,但只考核「刷」的問題,刷完臉之後進不進門、到不到崗,無所謂。此外,在網上搜「刷臉籤到」等關鍵詞,會跳出很多「刷臉機考勤如何作弊」等信息。
此番事件令人驚訝之處在於,居然有社區把用於造假、作弊的指紋膜擺在明面上——這是該單位通行的明規則嗎?相關負責人是否知曉?有沒有幹預?這樣的打卡考勤,是做給誰看的?
涉事社區的相關工作人員認為,打卡是單位內部事務。當真如此嗎?對基層百姓來說,社區承擔了不少事項的辦理,其工作人員是否正常在崗,關係到這些事項能否順利、及時辦理,也關係基層百姓的諸多權益。社區工作複雜多樣,不排除有些人確實是在出外勤,但這完全可以說得清楚,大可不必採用這種造假的方式。如此明目張胆、多人使用指紋膜打卡,造成的影響也很惡劣。
一個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單位,即便沒有指紋打卡、刷臉機,人們也會認真上班,踏實工作;而對一個形式主義、弄虛作假成風的單位,加碼再多現代設備也未必能發揮作用。
值得追問的是,「假裝打卡」是個別現象嗎?某種角度上說,上上下下都對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無意識、見怪不怪,比考勤造假更可怕。
【來源:工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