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見怪不怪

2020-12-22 天眼新聞

「見怪不怪」中的第一個「怪」,原指神話傳說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怪」的主要本領是嚇唬人們,只要不上當不受騙,它便宣告失敗。後來引伸為奇怪,指奇異而不合常軌,使人驚愕,難以相信。第二個「怪」意為奇怪,令人驚異。「見怪不怪」這一成語指遇見奇怪的現象而不感到奇怪,不感到驚異。

典故出自唐朝時商丘人魏元忠的故事。《藝文類聚》引《見異錄》云:「魏元忠未達時,家貧,獨一婢,方爨(cuàn,燒火煮飯),有老猿為看火。婢驚白公,公曰:『猿聞我缺僕,為執爨耳!』又呼蒼頭(指年老的奴僕)未應,犬代呼之,公曰:『孝順狗也!』又獨坐有群鼠拱於前。公曰:『汝輩飢求食於我耶?』乃飼之。又一夕夜半,有婦女數人立於床前,公曰:『汝能徙我於堂下乎?』婦人竟舁(yú,共同用手抬)堂下,曰:『可復徙堂中乎?』眾婦舁舊所,曰:『能徙我於街市乎?』群婦再拜而去,曰:『此寬厚長者,可同常人玩之哉!』故語云:『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魏元忠(?年—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初為太學生,學習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歷仕唐高宗和武后、中宗三朝,兩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軍事才能,以定徐敬業的揚州叛亂,對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積極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頗有作為的一位。武則天晚年時,魏元忠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為高要縣尉。唐中宗復位,拜右僕射兼中書令、光祿大夫,封齊國公,隨波逐流,不再直言進諫。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對韋後及誅殺武三思事,貶思州郡務川縣尉。景龍元年(707年),卒於涪陵,享年七十餘。追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諡號為貞。

魏元忠是歷史上的一個大名人。過去一些神話傳說,常常附於一些名人身上。《見異錄》便將一個怪異的故事附在了魏元忠身上。這一故事是說:魏元忠在做官之前,家裡家貧,只僱傭了一個女孩子給他當奴僕。有一天,正是燒火煮飯的時候,女僕去廚房裡燒火做飯,見一個老猿正在灶窩裡為之燒鍋呢。婢女一見,嚇得連忙跑向魏元忠稟告。魏元忠聽了,沒有一點受到驚擾的表情,鎮定自若地說:「這沒什麼奇怪的。是老猿聽說我缺少奴僕,才來為我燒火做飯的。」魏元忠呼喚他的老僕人,不見老僕人答應,狗便替他呼喚起來。魏元忠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隻孝順的狗啊!」說罷,就獨自坐在了凳子上。這時候,忽然有一群老鼠拱到他的跟前來。他望著老鼠說:「你們這些小傢伙,是因為飢餓了,來求我給你們食物的嗎?」便拿出一些食物餵老鼠。又有一天夜裡,魏元忠睡得正酣,半夜的時候,忽然有一群婦女立在了他的床前。他仍是一點也不覺得怪異,向婦女們說:「你們能把我挪到堂下去嗎?」那些婦女竟然爭搶著動手,把他抬到了堂下。他仍然鎮定自若地說:「你們可以再把我挪到堂中嗎?」一群婦女又一起動手,把他抬到了堂中。他覺得怪有意思,又說:「你們能把我挪到街市上去嗎?」群婦聽了,向他拜了幾拜,便走了,說:「這是一位寬厚長者,怎麼能將他看成常人玩弄呢!」所以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這一故事告訴人們,發現怪事怪物不要驚慌,泰然處之,怪事怪物自然就會消失了。

有網友說到見怪不怪舉了一個例子:現在的偽娘,男人非要打扮成女子模樣,令人感到奇怪。有的人就以此做文章,千方百計給偽娘們找理由,通過媒體宣傳,偽娘就出了名。於是有的人為了表示自己與眾不同而出名,也做偽娘。因此偽娘不見減少,反而增多。如果大家都不理會這種人,媒體也不去關注和評論他們,相信這種人扮偽娘也覺得沒勁了。既不能出名又不掙錢的事他才不會去做呢。所說「見怪就怪,事情就壞。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劉秀森 來源 京九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
    成語從來都是寫作的殺手鐧,一篇好的文章總有幾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小學開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成語學習,但因為數量較多,總是容易忘記。下面列舉了小學階段我們常用的成語,基本囊括了全年級的,請學習掌握。成語我們平時用的很多,也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小學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點,同學們在作文寫作中用幾個成語,那你的作文就不一樣了。下面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一份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多讀多記,相信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2020-04-1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開發「成語典故宴」
    日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瓜田李下」「紙上談兵」「完璧歸趙」「一言九鼎」「戰國七雄」「花開富貴」「織邯鄲」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以華麗妝容登上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本部招待所的餐桌上。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成語典故】黃粱美夢
    【黃粱美夢】 又寫作一枕黃粱。讀書人在枕頭上睡著後,就做起了美夢,夢見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可是一覺醒來,他看到一切依舊,連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煮熟。剛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過是人家煮黃粱時自己做的一個夢罷了。  這個成語比喻虛幻的事或欲望破滅。
  • 安徽的「成語典故之城」——自駕探尋淮南美景美食
    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大驚小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少見多怪、蜀犬吠日,反義詞有:見怪不怪、司空見慣,大驚小怪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否定句中。大驚小怪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大驚小怪(dà jīng xiǎo guài)成語釋義: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 中華成語「大筆如椽」的典故
    成語「大筆如椽」的主人公叫王珣,他是東晉時期的大臣,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珣從小就才思敏捷,他不但工於書法,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尤其是他的書法,被明人董其昌贊為「瀟灑古澹」。晉王珣《伯遠帖》「大筆如椽」這個成語來自於王珣的一個夢境。話說有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