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為《傳聞中的陳芊芊》的古裝輕喜劇,在五月新劇中的熱度遙遙領先,開播僅八天,累計播放量突破了4.5億次,豆瓣上超四萬人為之打分,網友們紛紛直呼「上頭!」
故事的開頭有點諷刺意味。編劇陳小千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被「卡」在自己寫的俗套言情小說裡,還成了一個工具人性質的女配——刁蠻公主陳芊芊。為了能讓劇本順利走到大結局,好儘早脫身,陳芊芊只能通過加戲為自己改命,沒想到卻愛上了自己創造出的男主角。
除了真實世界與虛構世界的「次元壁」被打破,故事背景架構也堪稱「爽文」典範。陳小千腦洞大開設計的花垣城是 「女尊男卑」「女主外男主內」的所在,女性可以從政、打仗、種地、打獵、經商,而男性只能料理家務、教育兒女、孝敬公婆,甚至連讀書識字的資格都沒有……
性別轉換的新奇視角給了《傳聞中的陳芊芊》十足的網感與搞笑包袱,作為一部解壓的喜劇而言,確實很成功。然而,「帶感」也好、「爽文」也罷,這樣一部看似「女性中心」視角的故事,其思想內涵遠遠夠不上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高度。對真實世界兩性身份與地位的解構,起初是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亮點。陳小千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行走,會不惜修正劇本,鼓勵男性角色建功立業以反抗這個「不平等」的社會,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這個具有突破性的創作視角卻逐漸被淡化,淪為了談情說愛的背景板。因而觀眾只能看到,「女尊」只不過是「男尊」的翻版,女性不是憑藉自身的內在動力去面對世界,提供新的想像力空間,創造新的生命經驗,而是在走從前的「老路」。女性角色的價值與光環,也不是來源於她們的智慧與生存能力,而是「約定俗成」的地位加諸的特權。
有觀點認為,這部劇「以小博大」意外走紅成為爆款後,很可能短暫掀起一股「女尊影視熱」,但遺憾的是,《傳聞中的陳芊芊》的成功並非來自女性故事本身,不過是打造女性意識擦邊球的娛樂「快消品」,只要情節夠「甜」夠「寵」,並配合具備獵奇性元素、故意製造的反差和形式上的荒謬陌生感。
如果把這些外在的附麗成分取出,「傳聞中的陳芊芊」與其他更早的 「陳芊芊」沒有什麼不同——被「主角光環」附體的女孩、「兩男追一女」的標準言情設定、「霸道總裁」與「王子騎士」對女性無條件的忍耐和寵愛,以及從中作梗的惡毒狠辣的女配……依舊是甜寵劇的慣用配方。
不可否認,因為切中了當代女性對職場、情感和人生的代償心理,甜寵劇成為近幾年來逐漸走俏的創作類型,女性觀眾早已習慣了在劇集裡找「甜度」與「爽感」。《傳聞中的陳芊芊》無疑將這兩種滋味調配得很好,是一口非常過癮的碳酸飲料,讓女性觀眾實現了短暫的自我滿足。但「爽」劇的局限性在於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快感卻不提供相應的意義,為爽而爽之後,這種「快消品」往往難逃被快速遺忘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