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北京四合院火了,說一說四合院的那些事兒

2020-08-27 啾啾看電視

上一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些《什剎海》這部電視劇中的一些情況,有很多老北京留言,除了說「京八件」的網友,還有一些說沒有京味兒的網友,還有的網友提出來劇中出現的四合院只是被美化後的四合院,並且生動形象的描述為「像是古時候的王爺貝勒府」,四合院裡住的人上至王爺,下至平民,只是住法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四合院的那些事兒。

「四合院」是一種傳統的叫法,意思就是四面都有房子,一般的人家都是一戶一院,大戶人家可以建好幾個院,有好幾個院子的被稱為「進深」,可以參考北京故宮,故宮就是一個大的四合院,從紫禁城平面圖我們可以看出來從午門也就是現在說的天安門城樓到太和殿可以稱為一個小四合,午門作為大門,太和門作為過廳,也叫做垂花門,其實這樣拆分開來,我們可以發現,故宮就是一個大四合院,每個妃嬪的宮殿是小的四合院,大戶人家院子多了連成一片,也就成了故宮。

還有一種是拼戶成的四合院,是幾戶一宅的形式,幾家人拼住在一個院子裡,這樣的形式一般是出現在當時比較貧困的家庭,不過這種形式現在依然有保留,類似於合租。下面我們就從四合院的幾個組成部分來分析一下這種傳統民居。

門臉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門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門面、門臉、門頭等詞,決定了一個宅子的門也就代表了這個宅子的臉面,一個好的合適的門臉也能彰顯住在裡邊的人的品味。中國人講究的東西很多,看一個人的家世一般可以從大門看出來。

紅色

紅色的傳統叫法是「絳色」,現在也被稱為「中國紅」,古時候的紅色是用來驅邪的,後來明代的「朱」姓,還有「金木水火土」五方的寓意代表,婚禮上的紅色婚服,小孩子的紅色肚兜,過年的紅色燈籠、對聯,這些都是中國人對於紅色的崇尚和喜愛,所以在建造宅子的時候,朱門紅牆的出現,也算是應運而生。

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這個詞在現在也是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傳統的思想觀念認為只有兩家的情況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好太多,也不比誰差太多,這就是最好的姻緣。有的人以為門當戶對只是虛浮的一套說辭,其實這完全體現在中古的傳統住宅中,不僅僅是北京四合院,南方的傳統民居也有門當戶對的出現。門當其實就是宅子大門兩邊的石鼓,多為圓形,門當就是門楣上的柱子,多為方形或者多邊形。

影壁

影壁在一個宅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壁的作用是阻擋髒東西,影壁一般是出現在大門後面,也就是一進大門就能看到的一堵牆,有的人家會在門外再建一個影壁,也是正對大門,以一堵牆的形式存在。著名的「九龍壁」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除了阻擋髒東西的作用,還有就是阻擋人們的視線,一個家,一個院子畢竟是一家人比較私密的地方,有的時候外人會在門外眺望,看到院子內的場景,這個時候隱私就很差了,所以用影壁來阻擋人們的視線。

門窗

傳統四合院的門窗一般都是木質的,以前會用白紙糊起來,現在多是用玻璃。門多分為三個部分,最中間的被稱為風門,供人進出的,風門的左右兩邊被稱為「腿子」,再往旁邊還有兩個細長條被稱為隔扇。一般人家一般沒有腿子,形式就是風門+隔扇,有的人家是多開門,有的人家則是雙開門。

雙開門

雙開門只在正房的房門上出現,其它廂房則是單開門,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見的臥室門。四合院的窗子不是左右分的,而是上下分,內外開。窗子分為兩層,上下層是有區分的,如果下層一般為素麵的,沒有什麼裝飾,上層則多為有造型的,比如說雕花、鏤空等。常見的形式有冰裂紋、回字紋、福紋等。如果下層裝飾複雜,上層則是素麵的。當然也有一些人家是全雕花的,現代改造後的四合院多為全素麵的,大玻璃窗採光好,符合現代人追求的簡約。

四合院的形成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與人們的需求,木質結構在現代住宅中不常見,現在很多有錢人都會跟隨潮流住在四合院裡,但是改造後大多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如果你想看一看最正宗的四合院,那麼就要往胡同深處走走看看。

相關焦點

  • 《什剎海》:從「大宅門」到「四合院」!市井生活北京味兒
    家長裡短北京事兒,接地氣挺有北京味兒。身為《什剎海》的當家人之一,此番劉佩琦飾演的莊為天經歷亦不失精彩之處,斯如胡同口剃頭大爺所說的:這位老人家打小時候就喜歡人貝勒府的格格,解放了,還真把格格給娶家去了……此語一出,就道破莊老當年那些浪漫事兒。
  • 《什剎海》:從「大宅門」到「四合院」!市井生活北京味兒
    這是我對央視一套播出的充滿煙火氣息家國情懷的生活大劇《什剎海》的評價。小人物,大歷史。以「以小見大」向來是京味題材作品的創作精髓。細細歷數,當年那部「大門大戶」的《大宅門》如此,當下這部熱播的「情滿四合院」的《什剎海》亦是如此。
  • 于波曾用他全部的積蓄買下北京的四合院
    2004年,于波拿出全部積蓄260萬,買下了北京雍和宮和什剎海附近兩處四合院,朋友知道後都嘲笑他:哪有人買舊房子的,都不值錢!當年,28歲的于波憑藉《水月洞天》和《蕭十一郎》2部劇的精彩表演,迅速走紅,為此他也拿到不少片酬。
  • 《什剎海》又一部老北京的四合院電視劇,好看
    最近在央視上映的《什剎海》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這部由付寧編劇並執導,劉佩琦、連奕名、曹翠芬、張齡心、關曉彤、張晞臨、劉敏、龍飛主演,吳磊、牛莉友情出演的老北京胡同劇(我姑且這麼說吧)對於喜歡老北京文化的觀眾了來說這部電視劇非常值得觀看。
  • 《什剎海》市井生活北京味兒
    這是我對央視一套播出的充滿煙火氣息家國情懷的生活大劇《什剎海》的評價。小人物,大歷史。以「以小見大」向來是京味題材作品的創作精髓。細細歷數,當年那部「大門大戶」的《大宅門》如此,當下這部熱播的「情滿四合院」的《什剎海》亦是如此。
  • 于波:我有兩套四合院,一套在雍和宮,一套在什剎海
    北京、四合院、繁華地段,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鈔票啊。如今這個地段的房子,已經價值上億了,而且現在花錢買都不一定買的到,這可是北京文化的象徵。于波在剛剛走紅的時候,也沒有多少積蓄,但他似乎有個執念,有四合院的地方才叫家。於是他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從朋友手中買下一座破舊的四合院,那個胡同只能通過一輛自行車。
  • 于波:我有兩套四合院,在雍和宮和什剎海
    畢竟于波身價比較神秘,但是據說于波在北京擁有兩套四合院! 這兩套四合院又是從何而來呢?據說是因為于波本人喜愛四合院的構造和其中承載的歷史,所以在早年于波還有戲可拍的時候,他便花錢買下了在分別在北京雍和宮和什剎海的四合院。但是在當時買下四合院後于波可是沒少受到同行的取笑,畢竟在那時買下四合院的他可謂是當時最窮的明星,因為沒有更多的錢,所以他只能節衣縮食,日子過得也是捉襟見肘。
  • 北京一座幼兒園火了,就在四合院頂部,熊孩子可以「上房揭瓦」
    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無數人夢想起航的地方,現代的北京是一線城市,也是國際城市,走在北京的街頭,是流動的車輛,是聳立的高樓大廈,現代城市的風貌,好像讓人們已經忘卻了原來的北京是什麼樣子。
  • 他名氣不算大,卻花光積蓄在北京買下了四合院,成為了人生贏家
    但是一提到他的作品,可能就會想起他來了。于波就是曾在《水月洞天》中飾演童博一角而火了一把的男星。于波在演藝事業上雖然成就不算很高,薪酬也不高,但是卻投資有道,當年他眼光獨到,花光了所有積蓄買下了北京一套四合院
  • 《什剎海》的那些事
    該劇主要講述的是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人的生活為主,而且是非常充滿人間煙火的氣息。《什剎海》取景於北京的什剎海,以莊家人的工作與生活為主線,主要通過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和情感,雞毛蒜皮以及煙火生活的故事,以小故事的情節展現北京什剎海裡的一面風情畫卷,體現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和不斷提升的生活質量。
  • 于波:我有兩套四合院,一套雍和宮,一套什剎海
    不少人紛紛對人到中年反而無戲可拍的于波感到可惜,但是知情人卻爆料,別看于波事業不順,但是于波的生活可是非常滋潤的,很多人都沒想到,于波在北京竟然有兩套四合院但是于波沒有進行投資和買豪宅,而是買了個四合院,那時候北京的房價還沒有飛漲,四合院也沒有現在的天價,于波買它也僅僅是喜歡那種傳統文化氛圍。
  • 有四合院就是富豪!哪些明星在北京有四合院,最後一套價值過億
    四合院是中國古老的建築,身處紛繁複雜的娛樂圈。能有一套房產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如果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有一套四合院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了。也在節目中說,這是比較有特色的四合院,還翻新了一下。在他家的四合院中,有一棵古樹。張若昀。張若昀和唐藝昕的愛情惹的小編無比羨慕。
  • 于波:我在北京有兩套四合院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娛樂圈也是如此,很多明星在機緣巧合之下走紅,自此成名,到那時也有人的走紅如流星般短暫,只給人們留下了粗略的印象,比如說演員于波。可能對於這個名字你並不熟悉,但是于波是一個出道多年的演員了。
  • 人家在北京有兩套四合院
    說到于波這位明星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早在20年前這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男演員。 于波當年有多火?人家于波在北京有兩套四合院,一下子就讓網友們沉默了。于波這個藝人除了作品之外被人熟知的就是他和他的四合院了。
  • 于波在憑《水月洞天》走紅後,為何要傾盡家資在北京買2套四合院
    之所以會如此的原因,除了於波特別熱愛演戲之外,那就是他想要賺錢在北京買四合院以及賺足四合院的裝修錢。就這樣,他不拍戲的時候就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北京的胡同之中,尋找自己心儀的四合院最終經過于波長時間的奔波在北京買下了2套四合院,分別是雍和宮和什剎海附近。
  • 20年前買倆四合院 明星驚豔的購房故事
    用片酬買什剎海、雍和宮四合院 今估值上億影視演員于波,曾經是《蕭十一郎》、《水月洞天》中妥妥的男一號,搭戲的都是朱茵、蔡少芬這樣的大咖。但于波「出道即巔峰」,後來因為淡泊名利,不願混圈子,只演些小配角。但曾經做過釣魚臺保鏢的于波卻對北京的四合院情有獨鍾。
  • 他在北京買了兩套四合院
    因為不算其它資產,光北京的四合院人家就有兩套!早年間,于波事業不錯時掙了一些錢,因為熱愛歷史文化,所以在2006年底,他用按揭形式從朋友手裡買下了第一個四合院。對於不解和嘲笑,于波只是一笑而過,兩年後又買下了第二個院子——位於什剎海,面積是300平。
  • 「18線小明星」的于波:我蓋的北京四合院
    而偏偏有一些人,他們有著俊朗的外表,還有過硬的演技,然而他們卻急流勇退,不靠炒作,他們付出了一腔熱血,仍然不忘初心。「18線小明星」的于波:我蓋的北京四合院當時跟他一起演出的長輩演員都非常的心疼他,認為這是個非常上進的小夥子。而說起來也非常有意思,于波長得非常正派,就連蕭十一郎中連城璧這個大反派也讓人恨不起來。
  • 李誠儒北京四合院內景曝光
    【李誠儒北京四合院內景曝光:挨著故宮、有500顆櫻桃樹】北京大爺李誠儒因為《演員2》裡的敬業、真實,被很多網友喜愛。「不能用廉價的筆觸去引出廣泛的共鳴。」「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家國情懷、忠義人士,我們要寫的東西太多了,難道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在看這種?這就是暢銷書是吧?」觀眾喜歡他的疾惡如仇,李誠儒身上有「良知」「光明」,有對抗資本的正義,這是當下娛樂圈真正需要的。
  • 憑《水月洞天》走紅,因喜歡在四合院的氛圍,早期在北京買下兩座
    說這部片當時還被引進到了韓國,他在海外也收穫了一定的人氣。,而是北京的房子,更準確的說是北京的四合院。在十幾年前,北京的房價還沒有漲到如今的地步,四合院也同樣如此,於是他便趁此機會在北京買了兩座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