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中人:編劇有心了,事件前後對應,每個人都身在局中

2020-12-24 閒閒的嘮叨

局中人已經收官,沈放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犧牲了自己,也向沈林坦白了自己身份,更希望沈林以「風鈴」為代號,繼續自己的事業。不得不說,編劇很會抓觀眾的心,讓人失望,又產生希望,最後徹底絕望。

沈放第一集便因為沈林而腦部中單,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日下,每個觀眾都覺得,沈放最後會因為腦部彈片而放棄自己,選擇與呂步青同歸於盡。但是誰曾想,沈放為了獲得靈芝計劃的名單,主動和沈林合作提供其所需要的金陵會作惡的證據,最後雖然險中殺了羅立忠,但是自己也因為舊疾陷入昏迷,無法甦醒。要說沈放在剷除羅立忠上獲得的第二好處就是徹底拜託了腦部彈片的遺留,在執行任務上更加得心應手。

本以為沈放身體狀況好轉,結局會是個大團圓的景象,誰知姚碧君又被子彈擊中,作為沈放的妻子,沈林多年的朋友,陸文章的知己,簡直是三人的永遠無法癒合的痛。所以編劇就採取了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方法,陸文章在為姚碧君報仇,擊殺了呂步青後,被炸死。而沈放最後還是死在了炸彈下,只不過沈林一開始不是救他,而最後卻是為救他出現。其中人物的心裡的轉化,前後事件的對應,更能讓觀眾產生惋惜之感。

關於沈放中彈的劇情,閒閒認為編劇是真的用心揣摩過,才如此設置,讓人慾罷不能。

而沈林信仰的轉變更不用說了,先是國民黨內部內鬥,腐朽,讓沈林產生動搖,再以胡伯,沈父的自我犧牲,和李向輝一番擲地有聲的發問讓他覺醒,最後給他堅定的意志的是資助學生的那番暢想,和蘇靜婉的死。環環相扣,最後把沈林從腐朽的國民黨拉到了共產黨陣營中。

而曼麗的出現更是在意料之中,從蘇北出來的飽經滄桑,受到過國民黨欺壓,共產黨拯救的人,怎麼會是其他的信仰呢!

所以局中人,每個人都身在局中,只是各人局不相同而已。

相關焦點

  • 以為身是客,實為局中人
    小說中她說,「人死之後,是不是就會愛恨泯滅,什麼都沒了?」雖有絲毫悔恨之意,但更多的是她想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個時候,編劇精心將劇情再次一個高潮,小說中沒有詳寫的新君登基成為了這幾周的矛盾伏筆。眾多條脈絡同時推進,可謂是精彩萬分。王儇與蕭綦、皇上與皇太后,皇后與謝氏,倩兒與呼蘭……各種矛盾,各種局盤交織在了一起。其中,皇后的那條脈絡最為亮眼。
  • 《局中人》我們都是局中人
    單憑這個名字,就很有味道,局中人,乍一看似乎再普通不過,我相信如果是前幾些年的風格,這部劇一定會被叫《風鈴》,看完這部劇你才真正明白,以往的類似劇,其實只主講一個主角,而《局中人》,是講的所有人。《局中人》想表現在這個背景下國家的各種身份的有良知的人對時局對理想世界的思考而導致的或是信仰變化,最終都導向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主旨也很明了。但這個深奧的道理,《局中人》沒有像很多劇一樣讓角色去教條地去說教,而是給各個角色安排的一件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而使他們思想上自然而然的產生變化,可能是因為編劇懂得,有過經歷的人說出來的話,才更能讓人動容。
  • 《局中人》局中人的結尾應該是走出局
    但看完《局中人》後,沈放這個人物卻一直在我腦海裡徘徊。我認為沈放和沈林的扮演者都演技在線。但是劇情我覺得有些方面是可以探討一下的。我認為,局中人的結尾應該是走出局,而不是以沈放、姚碧君等人犧牲的劇情而結束,應讓他們順利到達江坪。其主要原因是:1、王師長這個人物非常像我所熟知的一個伯伯的經歷;2、劇情有些部分我認為是陷入了套路。
  • 《局中人》越看越謎,有請編劇兼導演劉譽細說端詳
    《局中人》的節奏不急不緩,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各方都在沉默地磨刀霍霍。這樣的情節在開播之初引起了一些爭議,實際上是編劇、導演劉譽早就預設好的推進:真正的地下工作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枯燥的,潛伏人員更要面對的是自己的生存問題。
  • 身在局中局,不知迷中迷
    我們身上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痕跡去尋找規律,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存在某個地方,某方面沒有做好的,才使得我們變得很被動。在短視頻裡面看到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道長或者說那些高僧,他們表現出來一種很隨和,很平靜的感覺,所說的話很多都是在說我們做事情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為人處世的方法,看待問題的角度。正如身在局中不知局,我們有的時候不是不知道道理,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局的存在。這種局也許是社會造成的,也是自己造成的,也許是有人故意造成的。
  • 電視劇局中人:我們都是局中人
    《局中人》的背景時間設定在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的幾年,在劇中張一山飾演的是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沈放,潘粵明飾演的沈林是沈放的哥哥,沈放重回組織之後,第一時間和任先生取得了聯絡,開始找出叛徒,並企圖獲取「靈芝計劃」,破壞「金陵會」。
  • 《局中人》不知自是局中人
    有的人在為共產黨做事,有的在為國民黨做事。而當時,南京政府是在國民黨的統治下,特務遍地,貪官汙吏屢出不窮。故事圍繞著沈林沈放兩兄弟進行發展,上演了一部驚心動魄的諜戰片。國共的內戰,死了很多共產黨的革命烈士,我感到很悲傷,如今的天下太平的局面,人人都能吃飽飯的日子,全是靠的他們一個個用生命換來的。通過此劇,我深刻感受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領導,制度終將會崩潰瓦解。人民的力量是最偉大的。
  • 《隱秘而偉大》:「局中人」與「處事道」
    《隱秘而偉大》:「局中人」與「處事道」 2020-12-15 15:19:39 參與互動   《隱秘而偉大》:「局中人」與「處事道」
  • 你是否看到了《局中人》的另一面?
    近一段時間,由劉譽編劇並導演,實力派演員張一山、潘粵明領銜主演的諜戰劇《局中人》開播後,以其懸念迭起的劇情,高能燒腦的推進,紮實的製作和全員在線的精湛演技,引發觀眾熱議。,討論並總結了《局中人》的播出效果及藝術特色,對未來中國精品諜戰類電視劇的創作方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局中人》局中人記錄 叮
    張一山演的挺好的啊,沒有評論裡說的那麼用力啊눈_눈,還有潘老師和趙達老師都撐得起這部劇 劇情雖說不值得推敲,但也是局中局挺吸引人的 不知道有的人是不是真的看了劇,抗日神劇還真說的出口啊,這不是抗日神劇!!
  • 不入流的編劇——《局中人》劇情篇
    《局中人》終於曲終人散,堅持到最後真不容易,因為編劇一直挑戰我的底線,整個劇情已經不能用bug來形容,簡直就是一盤散沙。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感覺就是莫名其妙的開始,莫名其妙的結束。我能容忍在諜戰中加感情,也能容忍在感情中加諜戰,但能不能給我一個像樣的故事。
  • 大陸劇:局中人
    局中人
  • 《隱秘而偉大》:「局中人」與「處事道」
    在這幅廣告牌下,沒有角色交接的行動、沒有劇情綿延的餘意,廣告牌游離於情節之外,但卻在敘事中:黑與白這兩種顏色,構成了鮮明的對立,在象徵的領域內,它們是黑暗與光明、夜與晝、是與非的對應。這兩則廣告嵌入式地多次出現在劇情轉場的縫隙處,成為劇情背景中1946年至1949年兩個陣營、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博弈大格局的隱喻。
  • 《局中人》一部很容易明白編劇意圖的劇
    局中人這部劇,其實越往後越比前面要好,越往後越讓容易讓觀眾明白編劇(也就是導演)想通過這部戲表達的東西。從沈林被各種策反開始,編劇的信念感在此部劇中就變得越來越強,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把沈林拽過來。風鈴不僅僅是一個代號,而是代表在那個時代的所有為之付出的人,代表一種精神。也必須傳遞下去,才算有意義。風(楓)鈴(林)這個設定在一開始也就預見了結局。結局不算美好,但站在編劇的角度看的話,也不難理解。
  • 《局中人》與《偽裝者》之異同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學生 張靖欣《局中人》採用雙男主模式,二人一動一靜,配合得當,同時故事豐滿,懸念與人物命運交織,緊張刺激的劇情節奏都給觀眾一種血脈僨張的感覺。作為一部標準的懸疑諜戰劇,這部劇免不了被大家與《偽裝者》進行比較。
  • 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開播,且看局中人如何「破局而出」
    今晚,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將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正式開播,沈家兄弟的人生際遇和革命徵程將就此拉開序幕。在社交媒體上,與《局中人》相關的衍生話題已經積攢了相當的討論熱度:閱讀量達3.4億,討論量達22.7萬;閱讀量達9301萬,討論量突破27萬。
  • 《局外人》世界本就是個局,我們都是局中人!
    以至於周圍的人都對他有了意見。在母親葬禮的第二天,默爾索卻並沒有在痛失母親的悲哀中沉浸,而是直接找了一個叫瑪麗的女人。以至於後來瑪麗成為了自己的女朋友,可是默爾索還是獨來獨往,根本沒有追求過所謂的婚姻,只是追逐肉體的歡愉,那是男性荷爾蒙的衝動而已。
  • 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今晚開播,且看局中人如何"破局而出"
    今晚,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將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正式開播,沈家兄弟的人生際遇和革命徵程將就此拉開序幕。在社交媒體上,與《局中人》相關的衍生話題已經積攢了相當的討論熱度:閱讀量達3.4億,討論量達22.7萬;閱讀量達9301萬,討論量突破27萬。
  • 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今晚開播,且看局中人如何破局而出
    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局中人。今晚,張一山、潘粵明新劇《局中人》將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正式開播,沈家兄弟的人生際遇和革命徵程將就此拉開序幕。在社交媒體上,與《局中人》相關的衍生話題已經積攢了相當的討論熱度:#張一山局中人#閱讀量達3.4億,討論量達22.7萬;#潘粵明局中人#閱讀量達9301萬,討論量突破27萬。凡此種種,足以證明觀眾對兩位實力派演員的認可,和對《局中人》的熱切期待。那麼,究竟沈林、沈放兩兄弟會如何組局、破局?今晚19:30,鎖定江蘇衛視。
  • 《明星大偵探》編劇新書:局中局、案中案,持續燒腦,解讀人性
    看過《明星大偵探》的小夥伴,想必對這個案件都很熟悉:一天,甄機長被蒙面人殺害,神奇的是,第二天他又活了過來。他發現自己一直停留在12月22日被殺的這一天,並開始無限地重複人生的最後一天。這個創意其實並不新鮮,電影《土拔鼠之日》《忌日快樂》都用過這個梗,但難得的是,編劇將創意恰到好處地融入綜藝節目中,在歡樂中破解謎題,傳達正能量。所以在看到編劇張小貓出版首部長篇輕科幻懸疑巨作《逆時偵查組》的時候,作為明偵老粉的我,一下子就心動了。現在,我們就翻開書一起探案,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