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臘八節那天才收到《黃金城》一書的,當我看到「畢成功一個多月前過臘八節的時候才去看過娘」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就隱隱覺得這本書和我有緣。世間的書太多了,能和某本書有緣相遇並被深深吸引,是造化,幸運和幸福。而造化總是在安靜地、默無聲息地累積後爆發顯現出來的,一如作者吳文莉老師。
2011年年底,西安作協一行四人吳克敬、楊瑩、吳文莉、奚敏潔到臨潼看望詩人楊芳俠,我有幸作陪,由此認識了吳文莉老師。
當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尤其吳主席說他年輕時在老家西府發明吸風灶、爐子炕的事,以及吳老師撲閃著大眼睛安靜地傾聽的淑女形象最為深刻。那個時候,只知道吳老師是畫畫的,所以就草率地以為吳老師不多說話是隔了行的謙虛。
2012年北京、山東、陝西等幾大衛視熱播《葉落長安》,作者竟然是吳文莉老師,百度後才知道,小說在2007年已經出版,當年就獲得「中國類型原創圖書TOP10」長篇小說類圖書第二位,後來多次加印。我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但這種羞愧並沒有影響我的驕傲:每當看到有人在追電視劇《葉落長安》,都想告訴他,作者吳文莉是我的文友。看著吳老師隨後的《葉落大地》《黃金城》一部部長篇的問世,想像她安靜地進行了多少艱苦卓絕的走訪和寫作。
《黃金城》是一部主人公畢成功的奮鬥史和成長史。
畢成功在他人生的七歲時,因為母親被陷害成反革命回到了父親的河南老家——沙村。父親的地盤上,父親一個人過起了幸福生活,他和母親及三個哥哥卻過起了佔村人口糧的困苦艱難日子,村裡人都仇恨欺負他們,絕境常常會出現,一家人往往吃了上頓無下頓,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比於大哥將這種結果怪罪於母親的無能和窩囊的時候,七歲的畢成功開始了拾破爛貼補家用,竟然讓一家人活了下來,更在避開沙村的縣城賣冰棍,讓日子不再艱難,只是生活總是這樣的陰差陽錯,村長帶人去抓他偷豌豆的大哥畢成立豆,卻發現新大陸似的發現了騎著自行車回來的畢成功,於是畢成功嘗到了母親六年來在戲臺上挨的揪鬥、打罵和數落。「黑將軍」為此被村人殺害,自行車被砸成一堆碎片,被哥哥們架回到炕上的畢成功躺了兩天,終於做出了他人生中特別重要的一個決定:離開沙村。
十四歲的畢成功決定半夜扒火車去西安,因為西安不僅是生他的地方,更是沙村七年窮寒歲月裡的精神支柱:那裡有那麼多的好吃的等著他,那裡有能討生活的全部,那裡是一座黃金城。
終於到達西安城,卻無吃無喝無地方住,連著幾天遊蕩,睡露天覺,吃垃圾堆裡的東西,餓得快要死的時候,碰上了老高和老秦,直到在孟寒雨家門道找到睡覺的地方,黑市換來糧票解決了吃飯問題,碰見了老關奶奶,一如當年在沙村縣城碰見的麥花奶奶一樣,都給了他人間溫暖,而北關老兩口賣給他的舊爆米花機,更是給了他源源不斷的掙錢機會,再也不用去太華路有一下沒一下的拉坡了。時局變化,一下到了1977年,不僅不割資本主義尾巴了,還給劉蘭草平了反,一家人都回到了西安。只是房沒了,劉蘭草和兒子們商量規劃未來:老大畢成才要去開封丈母娘家落戶,老三畢成立說他父親在老家等他繼承房子和家產,剩下老二畢成鋼和老四畢成功,劉蘭草才把她原來單位的正式工指標說出來,畢成鋼成了正式工,住進單位宿舍,畢成功和他娘在孟家門道住了三天後,去方家租了個夾縫之地,一收拾就有了家,從此炸油條、炒花生、串糖葫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這樣奮鬥了六年多,那本《辭海》早就裝不下他所掙下的錢了,1983年他就成了萬元戶,而這一萬元是他靠進西安城裝的那三十塊錢生的,當然是每天不辭辛勞地掙來的,這時候他還販賣過蔬菜,終於在龍首村買了一個院子。他是看上了這個院子後面的機械廠,開後門擺夜市,帶動芳草巷成了夜市一條街,生意正紅火的時候,機械廠收了地方,怎麼辦?學做冰山汽水,西安市夜市除烤肉外最掙錢的生意。想辦法、鑽空子,只是它有季節需求,一到秋天,畢成功有開始琢磨新的掙錢門道了,老人都說,你想啥啥就會來。
老大畢成才來了,他想開工廠掙錢,卻給畢成功提供了一個倒賣的掙錢門路。畢成功更加如魚得水,電子表、各種衣服,很快他的資本已經累積到40萬,夠拿下國營東方服裝店了,他還擁有了國家幹部身份,創立了獨領風騷的「金達」,自己也成了西安市名人。這是一九八八到一九九七年,這十年他掙了一個億。但他辭職了,目光盯在了西高新,成功轉型為房地產商······他的大侄子畢慶勇又給了他機器人的市場信息······西安城的確是畢成功的黃金城,畢成功的成功是用金錢來衡量的,那種從無到有,從有到塔尖,畢成功只要用心、努力就能做到。他一次次的蝶變,成為大家仰慕的人物。而這樣的人物,看看我們周圍,好像就能發現他們的共同處:小時候窮的沒衣服穿,長大後坐擁上億資產。這種對現實的關照,還體現在:我們身邊也不缺他大哥畢成才那樣戾氣一身的人,他大哥那樣努力掙錢、深陷股市不能自拔的人;不缺畢成功自己成功,卻遺憾子女不成器的人;不缺他母親劉蘭草因生活所迫改變形象、讓人覺得難纏的人;更不缺他三哥畢成立那樣好吃懶做、城市化上了樓、卻再無掙錢能力的人。這種不確定性是畢成立的劫難,卻恰恰是畢成功人生的幫手。每次斷了的財路在畢成功身上通過觀察、分析、決斷都會是一次新的升級。
也可以這麼說,畢成立就是那種擁有脆弱性的人,依賴的東西一變化,他就只有被淘汰的份;相反,畢成功的埋頭奮鬥和積極作為,讓他擁有了反脆弱性,所以他的人生處處顯得佔儘先機,其實都是他自己面對每一次變化,想法子得出來的。文中的孟寒雨也是,愛人小林有才有貌卻甩了他,就連她根本看不上的畢成功都欺騙了她,她快刀斬亂麻,奮鬥到上市公司的老總,都是擁有了反脆弱性的成功案例。
所以一個人在困境中願意想辦法、找出路,又願意積極下苦,他就擁有了反脆弱性,也就會一次次的蝶變,這就是最正能量的現實關照和對讀者引導。說起善的引領,「劉蘭草」這個名字寄寓了作者最樸素的美好願望,蘭草在中國文化裡被喻「花中君子」,又被稱為「國香」,所以劉蘭草的形象是中國農村婦女的代表,她們生的卑微,自帶傳統文化善的基因,卻在荒蕪險峻的漫漫荒野裡殺出一條血路來,必須「蝶變」,才能在沙村生存下來,在西安城裡安頓下來,此時內心的善比較隱蔽,直到畢成功成功躋身有錢人,她才把內心對於「黑將軍」的愧疚,回報給村子裡、小區裡的流浪狗、流浪貓,甚至為了它們甘願回到了村子,把院子做成狗狗們的收容所。出頭趕走孟寒雨,讓他最愛的兒子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才清醒地認識到,她應該是個慈祥的老太太,如同小說裡每次提到的老太太一樣,慈祥是她們共同的標籤。即便是很厲害的時候,也不忘給畢成功提醒:你掙錢記得給別人也留點餘地掙錢。可能就是這樣的善,才使得畢成功擁有了被老高騙走1500萬後,老馬的極力相助。
老馬是善對善的回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只想自己掙錢的生意是孤獨的,也必定是失敗的。生意要做得更大,發心和情懷很重要,情懷顯於行,發心藏於心。情懷就是心情、心境,愛掙錢的心情很好理解;發心作為一個佛教詞彙,就是菩提心,大悲心。說白了就是善。悲憫信仰,仁厚發願。
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向上向善,引導我們努力拼搏成就自己,引導我們溫暖感恩回報家國。這也是吳文莉《黃金城》給我的最大啟示。
(作者簡介:劉歡歡,陝西省作協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有多篇散文散見於《美文》《青年與社會》《西安日報》等報刊雜誌。另有《蜜蜂和我們的低碳生活》一文獲得2010年全國「蜜蜂贊」散文徵文優秀獎,《學做聖人》獲得2011年第一屆「散文世界盃」入圍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