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Med:心血管越健康,晚年患痴呆風險越低

2020-12-23 騰訊網

儘管在過去40年裡,科學家們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沒有研發出治癒痴呆症的方法。然而,令人鼓舞的是,流行病學研究已經確定了一系列可改變痴呆症的終身風險因素。其中,從中年開始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已被證明在痴呆症的發展和發病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討中年至晚年心血管健康指標與痴呆症發病風險潛在的關聯。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from mid- to late-life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Finland.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474

近日,發表在PLoS Med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心血管健康指標較差的人相比,從中年開始擁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尤其是理想的行為因素與降低痴呆風險相關。這也就意味著,保持終身的健康行為可能是降低晚年痴呆風險的關鍵。

在這項隊列研究中,研究人員收納了來自1972年至1987年間1449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0.4歲,女性佔62.1%,並隨訪至晚年(1998年),然後對744名無痴呆症倖存者進一步隨訪至晚年(2005年至2008年)。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6個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評分,包括行為因素(吸菸狀態、體力活動和體重指數)和生物因素(空腹血糖、總膽固醇和血壓),並將得分分為差、中、理想水平。最後,通過評分來探討老年痴呆症的風險與中年和晚年標準心臟健康指標得分之間的潛在聯繫。

中年和晚年心血管健康指標與痴呆症風險比

結果顯示,在隨訪中,1998年有有61人被診斷為痴呆,2005年至2008年又有47人被診斷為痴呆。從中年開始,心血管健康評分中等或理想的參與者,比得分低的晚年患痴呆的風險更低,尤其是在吸菸狀態、體力活動和體重指數評分較高的人群中。然而,當具體觀察生物因素時,晚年獲得理想得分的參與者,痴呆發生風險顯著增加。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是因為痴呆症的一些生物學特徵與這些生物因素所重疊,比如血壓的降低和膽固醇的降低。

總之,從中年到晚年擁有理想或中等水平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尤其是行為因素,與較低的痴呆風險相關。另外,研究結果強調,終生保持最佳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尤其是行為健康指標,可能有助於降低晚年痴呆症的發生風險。

原始出處:

Liang Y, Ngandu T, Laatikainen T, Soininen H, Tuomilehto J, Kivipelto M, et al. (2020)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from mid- to late-life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Finland. PLoS Med 17(12): e1003474.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內容

相關焦點

  • 心血管越健康,晚年患痴呆風險越低
    心血管越健康,晚年患痴呆風險越低 2020-12-26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3項研究證明:老年時會不會患痴呆症 隱患早在你20歲時就埋下了
    他們存在高血壓、糖尿病加上其他多種心臟健康問題。研究人員通過記憶和功能測試來衡量參與者的認知情況。結果顯示,那些在青春期、青壯年或中年存在糖尿病、高血壓、2個或以上心臟健康危險因素的人,晚年認知能力將顯著降低。排除年齡、性別、風險因素測量後的年數以及受教育程度後,這些差異仍然存在。在這篇報導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中年之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是否與晚年認知有關。
  • 腦科學日報:多運動有助於神經發生;貧困與不良心理健康的關係
    6,JAMA子刊:早年抑鬱與日後罹患軀體疾病風險的相關性來源:醫脈通精神科為定量分析兒童青少年抑鬱與日後軀體問題及過早死亡風險的相關性,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Marica Leone及其合作者基於瑞典全國性登記數據開展了一項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
  • 哪類人老了易痴呆?1個小測試馬上看出你的腦活力,年輕人也適用
    謠傳動腦越多,就越容易患老年痴呆症,其實並非如此,科學家們還認為,學歷越高,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就越低。    除了這些,還有三類人是老年痴呆的高發群體,看看有你嗎  一類人,飲食搭配嗜肥者  根據西班牙學者的數據調查,歐美國家的飲食中含有大量的肥甘物質,其中含有大量的脂類、飽和脂肪、膽固醇等,可增加患認知失調的風險
  • 人老以後,不想得痴呆,飯前記住5句話,大腦越吃越靈光!
    人老以後,不想得痴呆,飯前記住5句話,大腦越吃越靈光! 伴隨著年齡的提高,人體的每個器官機構都會慢慢走向衰落。美國曾科學研究過內臟器官的衰退時間,在其中顯示信息人腦20歲達到頂峰,之後是一個逐步衰退的過程。
  • 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風險
    這項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研究,是第一次對PTSD和痴呆風險的全球證據進行的薈萃分析。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在四大洲進行的13項研究的結果,包括總共1693678人的數據,調查了PTSD診斷是否與17年後患痴呆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 研究發現:腿越粗,心臟越好!
    結果發現,大腿的周長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等都有密切關聯。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對9520名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的大腿周長進行測量,分析大腿的粗細程度與高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元素之間的聯繫。被調查的9250名人中,其中5348例屬於超重和肥胖,而4172例是正常體重。
  • 性生活越多前列腺風險越低嗎
    前列腺癌,在美國的發病率已超過肺癌,是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腫瘤。在中國,近幾年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也在上升。專家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篩查。   性生活越多,前列腺風險越低?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有研究者提出猜想:性生活頻繁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也大。
  • 發生高血壓年齡越小越危險
    而這種傷害,從患上高血壓之後就在一直發生,當傷害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由「量變」轉為「質變」,顯露出臨床症狀,可是等到有症狀時再去控制血壓就已經晚了。二、發病年紀越輕越危險很多人的印象中,與高血壓相關的腦出血、腦梗、冠心病、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只發生在老年人群。
  • 舒張壓越低越好?!Circulation研究質疑舒張壓J型曲線理論
    11月30日,Circulation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儘管觀察性分析顯示舒張壓與心梗風險之間為J型曲線關係,舒張壓為70 mmHg時風險最低,但孟德爾隨機分析表明,舒張壓與包括心梗在內的心血管事件之間並非J型或U型曲線關係。線性孟德爾隨機分析顯示,舒張壓每降低1 mmHg,心梗風險降低7%。
  • 這些養生常識都是假的,小心越養越病
    不但沒用,還會越養越壞!! 每天1萬步,活過100歲 似乎不少廣州人心裡都在堅持著一個信念——每天走得越多就會越健康。
  • 歌唱家謝莉斯悲慘的晚年:患腦梗險成痴呆,女兒英年早逝
    歌唱家謝莉斯悲慘的晚年:患腦梗險成痴呆,女兒英年早逝  歌唱家謝莉斯悲慘的晚年:患腦梗險成痴呆,女兒英年早逝——引言。  謝莉斯是上世紀80年代當紅的歌星,曾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
  • 「壞膽固醇」越低越好嗎?超10萬人研究闢謠了
    圖1:全部人群中,LDL-C水平與全因死亡風險呈U型關聯。LDL-C別太高也別太低咦?以往不都在說要將LDL-C這個「壞膽固醇」降的越低越好嗎?為啥這項研究說降的太低反而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太低是多低?LDL-C降「太低」是多低?研究給出了答案。
  • 夜尿鈉鉀比值與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的關係
    以低鈉-高鉀組為參照,低鈉-低鉀組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2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685);而高鈉-高鉀組和高鈉-低鉀組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均顯著增加,HR分別為3.32(95%CI 1.26~8.76,P=0.015)和3.04(95%CI 1.05~8.83,P=0.041)。
  • 四種食物,越吃血液越黏稠,當心吃虧的是自己
    為了自身健康,希望你能趁早改一改。腦梗並非「善類」?四種食物,越吃血液越黏稠,當心吃虧的是自己奶油類食物奶油是一種加工,乳製品種類比較多,主要分為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多半是植物奶油,人造奶油等。
  • 疾病與居住環境有關,高樓層、低樓層居住,對人類健康或有影響
    居住的地方除了要選擇遠離工業區,儘量選擇環境好的地方外,很多時候在同一個區域,不同樓層的居住環境對人的健康影響可能也會有不同。高樓層和低樓層,對人類健康會有什麼影響1.而且研究發現,越高樓層,空調機冷卻機的噪音會越小。但環境中心發現,如果是位於城市中心,處於第3~5層時嗓音是最大的,而8層以上一般噪音是相對比較小的。噪音汙染不但會影響我們的聽力,導致聽力下降,而且還會傷害到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同時還影響人的睡眠和心情,從而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 越年輕的心梗越易猝死!A型性格很危險,是你嗎?
    血脂異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偏高,最有可能使冠狀動脈狹窄;甘油三酯水平偏高,也會增加心梗風險。一般40歲以上(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則需從青少年起)需要定期(每年一次)查血脂。 6.
  • 喜歡3種睡姿的老人,也許有「痴呆」風險,要重視起來
    關於老年痴呆的一些誘因,也有大多數的一些人也都知道和年齡家族遺傳唐氏綜合症,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一些慢性疾病,以及頭部受到一些撞擊,出現外傷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我們今天需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其實睡姿不正確也可能就會出現痴呆的風險,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希望老年朋友們沒有這樣的睡姿。
  • 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的區別有哪些?記住這2點,輕鬆判斷!
    醫生,最近發現我爺爺有出現記憶力減退的現象,總是記不起事情,懷疑是老年性痴呆,檢查結果卻是帕金森病,想問下這兩種病有哪些區別呢?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都屬於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多見於老年人。二者具體有哪些區別呢?下面一起來看下吧!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