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鄭 文
免費為推廣,付費是必然!
為什麼付費模式是電影可行的商業模式
付費看電影並不是新鮮事,電影院早已培養了用戶買票入場觀影的習慣。網際網路時代,電影也是最早在網絡上以付費形式觀看的內容形態,並且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被全球網絡視頻用戶普遍接納。據貓眼數據平臺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的電影行業發展對策研究——觀眾觀影意願調研報告》顯示,7成以上的受訪者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
在這背後,是長視頻平臺每年以超百億的成本購買版權與自製內容。成本結構決定了,視頻平臺必須要獲得更多的收益,才能繼續投入優質內容的創作,否則就會陷入用戶不花錢——視頻平臺虧錢——內容創作者缺錢——品質不可能提升的死循環。對觀眾來講,則是通過付費來選擇自己想看到的內容,甚至還能夠反哺上遊內容生產,讓整個產業的製作水平得到提升。
愛奇藝不久前就上線了一部付費點映電影——獲得金爵獎的文藝片《春潮》,無論是業界還是觀眾都對此給予了積極的反饋。確實,網絡發行和單點付費播出,對這一類在院線難以獲得影響力和收益的類型片而言,將是一個很好的出口,能覆蓋成本或者再有些收益,將會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多元內容的創作中。中國電影市場的蛋糕雖大,但90%以上都是直接的票房收入,而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票房收入佔比僅為30%,其餘大部分收入均來自增值和衍生品市場,這兩個數值之間有相當可觀的差距。而這次的疫情突降,更是暴露了整個行業沒有足夠抗風險能力的弊端,相對單一的發行渠道和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礙了行業前進的腳步。新片在線上單點付費的模式,其實是為電影製片方提供更靈活且多元的發行模式,拓寬了收益方式,從長遠來看,有助於行業在充滿變數的市場環境中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開闢「電影+網際網路」健康可持續的新業態。內容和服務是讓用戶心甘情願付費的關鍵
付費沒問題,但想要讓付費模式可持續,必須要讓觀眾覺得值!畢竟,中國的視頻用戶是最苛刻、又最會省錢的群體,長視頻平臺從月會員、季度會員、到年費會員,再到形成付費點映的習慣,可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從《無限》的觀影評論來看,整體感覺還是中規中矩,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延續了日式小清新和治癒系的溫情路線,畫風細膩,但缺少驚喜。劇情平淡無奇,是觀後感中較為集中的關鍵詞。隨著4K、杜比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屏的廣泛應用,也讓用戶對線上觀影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目前《無限》並不支持PC端觀影,部分觀眾評價表示「48小時限時,還不能大屏,那我寧可花三四十元去電影院看電影」。
之前在頭條系平臺播出的《囧媽》《大贏家》,一開始也都是只能在手機端觀看,電腦端要等過一段時間才能搜到。有的用戶為了能第一時間在電腦端看西瓜視頻的電影,只能通過安裝安卓模擬器、同屏協作軟體等辦法來實現,官方回應是「技術問題」至今都沒能解決。
入駐及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