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醫生講義第八講: 牙體缺損的病因、影響、種類
導讀: 牙體缺損(tooth defect)是指牙體硬組織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結構的破壞、缺損或發育畸形,造成牙體形態、咬合和鄰接關係的異常,影響牙髓和牙周組織甚至全身的健康,對咀嚼、發音和美觀等也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牙體缺損是口腔醫學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充填的方法進行治療。當牙體缺損嚴重,充填不易成功或需要達到更高的美觀要求時,則應採用修復治療的方法。牙體缺損的修復是用人工製作的修復體來恢復缺損牙的形態、功能和美觀。常用的修復體有嵌體、部分冠、貼面、全冠和樁核冠等。
一、牙體缺損的病因
牙體缺損最常見的原因是齲病,其次是外傷、磨損、楔狀缺損、酸蝕和發育畸形等。
(一)齲病
齲病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體硬組織中無機物脫礦和有機物分解,導致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缺損的大小、深淺及形狀均可不同。輕的缺損可以表現為脫礦、變色和齲洞形成。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引起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壞死、尖周炎和尖周膿腫等病症。齲壞嚴重者可導致牙冠大部分或全部喪失而僅存殘冠或殘根。
(二)牙外傷
交通事故、意外碰擊或咬硬食物等可造成牙折,前牙外傷發病率較高。由於外力大小和作用部位的不同,造成缺損的程度也不同。輕者僅傷及切角或牙尖,重者可出現冠折、根折或冠根折。牙外傷常常導致症狀不明顯的慢性牙髓病變、尖周病變,以及根折或牙槽骨折斷,臨床檢查時不可忽略。
一般來說臨床上容易忽視的是隱裂牙,以後牙最為多見。其表面有不易發現的裂紋,早期可出現牙本質敏感症狀,如遇到較大的視力或外力,則極易產生牙折。此外,對於大面積充填的無髓牙,正常的咬合力也可導致牙折。
(三)磨損
牙在行使咀嚼功能時會產生生理性的磨耗。由於不良習慣和夜磨牙等原因可造成病理性磨損。磨損表現為牙冠咬合面降低,嚴重者可導致垂直距離變短,引起咀嚼功能障礙以及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四)楔狀缺損
多發生在牙唇面、頰面的牙頸部,尤其是尖牙和前磨牙。病因有機械摩擦、酸蝕和應力集中等。常伴有牙本質敏感和牙齦退縮等症狀,嚴重者也可出現牙髓暴露甚至引起牙折。
(五)酸蝕症
牙受到酸霧和酸酐的作用而脫鈣,造成牙體組織逐漸喪失。多見於經常接觸酸的工作人員,主要表現在前牙。對牙危害最大的酸類是鹽酸和硝酸。鹽酸作用於牙,早期可引起牙本質敏感,嚴重者唇面切緣處形成刀削狀的光滑斜面,切端變薄,容易折裂。硝酸使牙面脫鈣形成褐色斑,也可形成缺損。長期大量飲用橙汁、可樂等碳酸飲料也可出現酸蝕症的表現。
(六)發育畸形
導致牙體缺損的發育畸形是指在牙發育和形成過程中出現的結構和形態異常。
牙結構發育畸形包括釉質發育不全、牙本質發育不全、四環素牙、氟斑牙等。
最常見者為牙釉質發育不全,輕者呈白堊色或褐色斑,重者有牙體缺損或牙鈣化不良,影響牙的顏色、形態及機械性能。
氟斑牙:在牙發育期,飲用水中氟含量過高,可形成特殊的牙釉質鈣化不全,表面出現斑釉,呈白堊狀或黃褐色斑,嚴重者可造成牙體缺損或畸形。
四環素牙:四環素染色,是牙在發育礦化期間,由於受到四環素族藥物的影響所引起的牙變色和釉質發育不全,表現為牙顏色、光澤及透明度的改變,重者可發生坑凹狀的缺損。造成牙損害的重要原因有二:①四環素與牙硬組織形成穩固的四環素複合物,從而抑制了牙硬組織的再礦化;②四環素抑制了牙髓中造牙本質細胞的膠原合成。
牙形態發育畸形包括過小牙、錐形牙等。
二、牙體缺損的影響
牙體缺損的範圍和程度不同,可能產生下列不良影響。
(一)牙本質敏感
牙體缺損初期,損傷比較淺,症狀很輕甚至無任何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發展到牙本質以內,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牙本質敏感症狀。
(二)牙髓症狀
牙體缺損累及深層牙本質甚至牙髓,可出現牙髓組織充血、炎性變甚至變性壞死,進而引起根尖周病變。
(三)牙周症狀
缺損累及鄰面,會破壞正常的鄰接關係,引起食物嵌塞,從而導致局部牙周組織炎症。此外,由於鄰接關係的破壞,患牙和鄰牙可發生傾斜移位,影響正常咬合關係,形成創傷勢,進一步加速牙周組織的損傷。
缺損累及軸面,可破壞正常的牙軸面外形,影響自潔,引起牙齦炎。
(四)咬合症狀
少量牙體缺損,可能對咀嚼功能的影響較小,嚴重的大範圍的牙體缺損將直接影響咀嚼效率。由於多用健側咀嚼將導致偏側咀嚼的習慣,不僅喪失患側的咀嚼功能,還可出現面部畸形,對正處於發育期的年輕患者,造成的影響就更為明顯。嚴重者也會影響垂直距離甚至出現口頜系統的功能紊亂。
(五)其它不良影響
牙體缺損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功能、美觀、發音和心理狀態等。銳利邊緣容易刮傷口腔黏
膜和舌等軟組織;全牙列嚴重磨損,可使垂直距離變短;殘冠、殘根常成為病灶影響全身
健康。
三、牙體缺損修復體的種類
牙體缺損修復體是採用某種材料製成,借粘固劑、粘接劑固定在經過預備的換牙上,以恢復牙體形態與功能的人工替代體。根據材料類型、製造工藝、結構特點,可將其分為以下類型:
l.嵌體(inlay) 為嵌入牙冠內的修復體。
部分嵌入牙冠內、部分高於牙面的修復體稱為高嵌體(onlay)。
根據材料不同可分為金屬嵌體和非金屬嵌體,其中非金屬材料包括瓷和樹脂等。
2.部分冠(partialcrown) 覆蓋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復體。
(1)3/4冠(three-quartercrown):沒有覆蓋前牙唇面或後牙頰面的部分冠修復體。
(2)開面冠(windowcrown):在唇頰面或舌面開窗的部分冠修復體。
(3)半冠(halfcrown):又稱導線冠,冠邊緣止於牙冠導線處的部分冠修復體。
(4)7/8冠(,even-eighthscrown):僅頰面近中1/2未被覆蓋的部分冠修復體。
3.貼面(1aminateorveneer) 以樹脂或瓷製作的覆蓋牙冠唇頰側的修復體。瓷貼面根據修復材料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傳統的烤瓷貼面、熱壓鑄瓷貼面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製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瓷貼面。
4.全冠(fullcrown) 覆蓋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復體。
(1)金屬全冠(fullmetalcrown):以金屬材料製作的全冠修復體。
(2)非金屬全冠(nonmetalcrown):以樹脂、瓷等非金屬修復材料製作的全冠修復體。
1)樹脂全冠(compositeresincrown):以各種樹脂材料製作的全冠修復體。
2)全瓷冠(a11ceramiccrown):以各種瓷材料製作的全冠修復體。
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粉漿塗塑、失蠟鑄造、CAD/CAM的機械切削以及利用電沉積的原理進行瓷沉積的全瓷冠。
按材料成分又可分為微晶玻璃陶瓷以及氧化鋁、氧化鋯類陶瓷全冠。
(3)混合全冠(compoundfullcrown):以金屬與瓷或金屬與樹脂材料製成的複合結構的全冠修復體。
1)烤瓷熔附金屬全冠(porcelainfusedt。metal crown,PFM):又稱金屬·烤瓷全冠,是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在金屬基底上製作的金瓷複合結構的全冠。
2)樹脂—金屬混合全冠(resin·metalcrown):在金屬基底上覆蓋樹脂牙面的混合全冠。
5.樁核冠(post-and.corecrown) 是利用插入根管內的樁來固位,在殘冠或殘根上先形成金屬樁核或樹脂核,然後再製作全冠修復體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