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身松)劉立新,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高血壓亞專科學術帶頭人,中國高血壓達標中心評審認證專家,濟寧市首批知名專家,濟寧市優秀保健專家,山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高血壓學組委員,濟寧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濟寧醫學會高血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專業技術外語人才庫成員;2006年-2008年作為援塞席爾醫療隊心內科專家,在前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塞期間,任高訪團保健組組長;2015年赴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研修學習,2016年到臺灣高雄醫科大學交流學習;劉立新對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具有豐富診治經驗,尤其擅長老年心血管病、難治性高血壓、頑固性心衰及各種心臟危重症的搶救。近年來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6部,發明專利1項,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篇。
從事醫學工作是一份情懷 也是一份責任
劉立新從小生活在醫學院校家屬院,耳濡目染,早早地就萌生了對醫生這個職業的嚮往。學生時代的劉立新,1984年報考了醫學專業,1989年從青島醫學院畢業後,如願成為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這個人文厚重、精英薈萃的醫院中的一員。在選擇專業時,認定了極具挑戰性的心血管內科,成為萬千患者的醫「心」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特別是一些急診心梗患者,如果搶救不及時,生命就會稍縱即逝。作為一名心內科專家,從醫31年以來,劉立新每時每刻都把患者的安危記掛在心上,上班時候盡心盡力,即便是下了班,他也毫不鬆懈,無數次半夜接到科室的電話,就立即趕回醫院對患者進行全力搶救。
攝影:程丹丹
劉立新總是認真地查看每一位患者,掌握病情第一手資料,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用自己精湛的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去年春節期間,一位高齡患者因冠心病收住到心內三科,住院期間突發心臟驟停,劉立新立刻帶領醫護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中。心肺復甦的時間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是決定心臟驟停患者能否搶救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越是在緊急情況下,作為科主任更要做到不慌亂、調度有方、分工明確,醫護人員配合默契,救治有力、措施得當,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是對醫護人員體力極大的考驗,每分鐘100-120次的按壓,並且按壓的深度、手法都必須到位,一般按壓1-2分鐘就要換人,才能保證按壓效果。幾個人輪流上陣,每個人大汗淋漓,心電圖監護出現心室顫動,立即給予電除顫,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最終在搶救1小時後,老人奇蹟般地恢復了心跳、呼吸,第二天神志也恢復了正常。心肺復甦的成功率在於其時效性,搶救越及時,搶救成功率越高,正是有了科室及時有效的搶救,使患者起死回生。時間就是生命,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在心內科像這樣與死神之間的賽跑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做醫療新技術、新方法的探索者、踐行者
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來,劉立新對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尤其擅長老年心血管病、難治性高血壓、頑固性心衰及各種心臟危重症的搶救。2008年,他曾獲醫院特別貢獻獎。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心血管內科治療領域新觀念、新技術不斷湧現,學科發展迅猛。濟醫附院心內三科確定的亞專科方向為高血壓病診治。作為高血壓亞專科學術帶頭人,劉立新定期對基層醫聯體醫護人員開展高血壓學術講座、高血壓患者健康宣教講座,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預防康復理念帶到基層,有效帶動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攝影:程丹丹
據統計,全球13.1%的死亡與高血壓相關,位居引起死亡的十大危險因素之首,51%的腦血管病死亡、45%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與血壓控制欠佳有關,高血壓可以通過生活方式改善、藥物治療的方式得以控制。劉立新指出要注重病人的整體管理,重視預防勝於治療,降低心腦血管發病率、死亡率,可以通過控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譬如不良飲食、運動不足、吸菸)以及改善高血壓、高血糖等危險因素來實現。在劉立新帶領下,科室不斷規範高血壓診治及繼發性高血壓篩查水平,提升高血壓亞專科競爭力,提高解決與高血壓相關的疑難、複雜、危重病例的能力,最終以高分順利通過中國高血壓達標中心認證評審,科室獲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濟寧市分中心、山東省高血壓達標中心聯盟成員單位。
從醫幾十年來,劉立新緊跟醫學前沿,追蹤國內外新技術,不斷開拓創新、超越自我,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攻克難題。在心內科介入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創新開展了「經鼻煙壺區遠端橈動脈穿刺術」這項新技術,手術患者反映這種改良的動脈穿刺術介入手術過程舒適、術後沒有手部麻木及上臂運動障礙等不適感覺,手術部位壓迫時間明顯短於常規橈動脈穿刺所需的壓迫時間,降低了醫療費用,增加了患者滿意度,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來講,工作強度壓力大、經常熬夜、頻繁加班、飲食作息不規律,或者受到過巨大打擊、刺激和驚嚇,很多人出現心臟和心理問題共同交織、相互影響的疾病,這都屬於現代生活模式造成的心理、心臟『雙心』疾病。」劉立新指出,綜合醫院心血管門診患者中大約1/3確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1/3完全沒有心血管疾病,1/3是「雙心」問題,就是既有心血管疾病又有心理問題的心臟病患者佔總患者人數的30%左右,這些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多數病人是輕到中度。作為心內科醫生,要準確識別、熟練處理「雙心」疾病,幫助患者認識疾病,在診治患者的軀體病變的基礎上,解決患者所面對的心理煩惱,減少焦慮、抑鬱情緒和類似心臟病發作的軀體化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關注他們的精神心理狀態。針對這種疾病,科室為此開展了軀體、行為、心理並重的規範化診療。
做一名具有仁愛之心、責任之心和同情之心的醫生
歲月匆匆,在工作中,劉立新始終牢記「大醫精誠」的古訓,秉承杏林遺風,對患者一腔熱情,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患者服務,全心全意為患者著想,立志做一名值得患者信賴的好醫生。從事內科臨床一線工作以來,劉立新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24小時待命,他生怕錯過一個電話,耽誤了救治患者,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多年來,只要科裡遇到不好處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不論是寒冬深夜,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通宵達旦組織和指導搶救。他31年如一日,每天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下班前細心查看病情變化的患者,及時識別高危患者並給予相應的處理。
吳孟超院士曾說過,「為醫之道,德為先」。作為一名醫生,要有仁愛之心、責任之心和同情之心。很多人覺得劉立新技術很「厲害」,因為在別人看來的疑難雜症,到他這裡總能迎刃而解,他出眾的醫術被口耳相傳,慕名而來的患者很多都來自濟寧周邊地區。面對患者,他全心全力給患者明確診斷,制定最佳治療方案。遇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始終替患者考慮,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制定病人能承受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他經常加班加點,只為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只有患者病情穩定了,他才感覺有心情去休息,心裡才會踏實。
在臨床工作中,他換位思考,遇到問題及時與家屬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困難。不僅為患者治病,更成為他們的貼心人,為他們樹立信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除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地配合醫生治療。不久前,一位患者的兒子找到劉立新表示感謝,當初他父親住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作為子女既擔心父親年齡太大經不住手術,又擔心不做手術父親病情會繼續惡化,因此家屬的意見不一、猶豫不決。出於對劉立新的信任,患者家屬懷著忐忑的心情敲開了劉立新辦公室的門,劉立新詳細了解患者情況後,考慮到患者已年過八十,心電圖提示心肌梗死面積不大,生命體徵平穩,高齡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病且肺功能不好,這種情況下手術風險較大,於是告訴家屬,「換位思考,如果是我父親的話,我會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患者家屬聽了建議,選擇了藥物治療。這位老人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後病情得到穩定,不久就出院了。
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是最大的認可與褒獎
濟醫附院心內三科為山東省醫療質量示範科室,是濟寧市集醫療、保健、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心血管病診治、醫療保健和老年病診治中心,主要負責心血管病、常見老年疾病及疑難、複雜、危重病的診斷和治療,同時承擔著濟寧市及周邊地區保健對象及重要外賓的醫療保健任務。科室擁有一支業務技術熟練、高素質、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隊伍,其中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6名,主管護師18名,護師3名,護士5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9名。全體醫務人員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宗旨」的精神,齊心協力、銳意進取,經過幾年的努力,心血管病、老年病診療和保健工作走上了一條科學化、規範化道路。
「科裡很多醫生都是我招聘過來的,招之前、招之後,我基本上都會和他們聊天,聊科室的情況,聊年輕醫生要走的道路,告訴科室每個醫生怎麼去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作為科室主任,劉立新關注人才梯隊建設,著手青年醫生的培養。心血管疾病本身就非常複雜,他倡導年輕醫生要多接觸、多學習,要敢於有自己的見解,要有分析能力,還要腳踏實地注重實踐,多參與手術的操作。「我們每周至少有兩次的業務學習、病例討論會,病人的診治、手術的過程、遇到的困難、取得的效果,大家都要拿出來分析、討論,找缺點、找難點,然後改進。每個年輕人的個性、特點都不同,只要公平地給青年醫生機會,他們就會脫穎而出成為骨幹。」為了促使青年醫生快速成長,劉立新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在具體工作上劉立新注重年輕醫生的培養,不斷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並致力於開展心血管學科醫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他熱心指導年輕醫生和下級醫師進修學習和開展工作,重視臨床技能的培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理論上課、帶教查房、疑難病歷討論等多種形式的臨床帶教,不斷提高科室醫師的專業水平,使他們掌握心腦血管疾病專業診治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引導他們發現問題,開展科研,撰寫專業論文。
攝影:程丹丹
心內科不僅承擔著大量臨床工作,教學任務也很繁重。劉立新不僅是科室主任,他還是碩士研究生導師,承擔著醫學院研究生、本科、留學生理論課教學及實習帶教的任務,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目前已培養研究生4人。他始終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者,方能教書育人」的原則,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專業知識、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為學生樹立了一道標杆;他紮實的專業理論、實踐技能以及無私忘我的敬業精神得到學生的一致讚揚,為學生樹立了榜樣。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患者依賴你,信任你,惦記你,感激你,這種成就感和幸福,是其他一些職業無法比擬的!」劉立新坦言。在醫生這個崗位上工作多年,雖然辛苦,但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他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工作幾十年,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盡責」而已,而在平凡的崗位上,他用自己的行動、醫者博大的情懷、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業績,譜寫出了一曲曲救死扶傷的動人樂章。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