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財富潘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更長遠的穿透性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

本報記者 鄭瑜 張榮旺 北京報導

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中國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作用重大,諾亞財富作為一家金融服務企業,我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9月15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全球視野 責任共享」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資深總監潘華表示,諾亞財富始終高度重視踐行公益事業,勇於擔當企業社會責任。

潘華透露,目前諾亞香港團隊正在研發ESG(註: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公開市場產品,打算在年底或明年推出ESG私募基金。「目前全球資產管理圈已經證實踐行可持續發展、實施負責任投資是可以帶來投資利益回報的。在國際金融投資領域ESG已經成為最近最熱門的詞彙,這是一個具有未來感的投資理念,投資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去推進生態環保再也不只是單純的投入行為,相比單純的捐贈式支持,可持續發展更具有長遠的穿透性。」

做好本職工作

在2020年初的災難面前,如何創新自救成為每個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潘華表示,除了捐款捐物這種常規做法。企業站在專業領域,做好客戶和上下遊產業鏈上的服務,是企業的本職工作。

「諾亞財富在1月下旬,就考慮到疫情可能給公司與投資人帶來的系統風險。」根據潘華介紹,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諾亞財富第一時間對產品進行盤點,並在春節放假前即啟動相關預備與執行工作。

關於諾亞財富在此期間具體的工作展開,潘華進一步補充道:「當我們春節前預判,可能疫情會蔓延大家待在家裡會有學習需求,我們在春節期間第一時間從大年初一開始安排春節7天大咖雲集的在線投資策略峰會,讓客戶、投資人每集30分鐘,跟進最專業前沿的投資理念和專家視角。隨著疫情擴張國家法定假期延長時,諾亞再次推出了《挪用家裡蹲》系列在線內容,每天在線給投資人提供內容涵蓋疫情衛生防範、家庭健康保障規劃、疫情宏觀形勢、私募股權、地產基金、二級市場、債券基金、全球配置、孩子成長教育規劃、日本企業經營之道等學習內容。」

潘華認為,所以疫情本身對於諾亞財富並沒什麼負面影響,相反因為提前準備、迅速反應,諾亞財富今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反而取得了超越預期的表現。「在此期間,諾亞財富實現了全流程線上服務與交易。再者客戶理念也在疫情催化下有了很大的更新與變化,疫情讓高淨值客戶擁抱了在線服務,因為那段時間在家哪兒都不去也變得更加熱衷投資了。客戶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固守老習慣,當他們遇到變化的時候,對新技術、新思維是非常敏感的。」

公益路上步履不停

2020年7月,諾亞財富發布了《2019年諾亞財富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作為中國獨立財富管理行業領導機構的諾亞財富連續第六年發布該報告,記者關注到,本年度報告同時也公布了諾亞控股在聚焦公司治理、客戶服務、綠色運營、負責任投資、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向上的持續發展戰略。

根據潘華介紹,公司在6年前創立了獨立的諾亞公益基金會,重心放在心靈公益與幫扶弱勢群體兩大方向。

「我們認為物質與幸福沒有必然的聯繫,現代人的心理困惑很多,因此我們投入了不少精力與人力去做心靈公益。例如諾亞CARE課程,去挖掘普通人對待困難與挑戰的能量,讓人積極向上;針對自閉症領域,我們成立了『星星港灣』項目,去扶持自閉症領域機構的特教老師和星星寶貝的家長們,讓他們有能量去照顧星星的孩子。」潘華說道。

另一方面,在幫扶弱勢群體上,諾亞主要努力的方向是響應國家號召支持扶貧攻堅、教育扶貧以及今年以來備受關注的生態扶貧。

「我們攜手阿拉善SEE做了7年梭梭樹建設,種植了幾十萬棵諾亞心之林。」潘華舉例道,「每年,諾亞帶著客戶在五一前後去種樹,並不是僅僅捐款給到NGO(非政府公益組織),我們是帶著客戶和他們的家族二代,去沙漠化很嚴重的地方種植梭梭樹,體驗大自然的殘酷與我們必須要做的努力堅持;此外,每年我們的節日禮品,我們告訴客戶,我們把中秋、端午回饋他們的月餅、粽子改為節水助農的小米產品,在包裝上印上我們的生態扶貧理念以及我們當年去種的『諾亞心之林』的經緯度坐標。」

在潘華看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客戶深入理解「社會責任」的內涵,持續支持這樣的公益項目;還可以幫助阿拉善那邊的牧民,鼓勵他們繼續種樹種植節水小米,形成可持續的循環發展模式。

此外,諾亞與阿拉善SEE合作的另一個諾亞方舟項目,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據了解,諾亞從項目成立時就支持了中國獨有的純種綠孔雀保護。諾亞的主要做法是支持阿拉善SEE建設綠孔雀棲息地,並注意扶植當地的農民理解環保理念,從環保中得到經濟實惠。比如邀請社科院專家團隊幫助農民運用技術對當地的汙水進行系統化治理,當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阿拉善SEE專門去指導包裝銷售,從而達到扶貧效果的可持續。

「在各方的支持下,我們終於在2018年用紅外相機第一次拍到一位野生綠孔雀媽媽帶著出生20多天的幼鳥——還是4隻『小崽子』,隱匿在媽媽的羽翼下,非常讓人驚喜。最近2年,綠孔雀數量已經有所上升。諾亞也因對綠孔雀的支持,在2018年獲得了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的『詠恆公益勳章』表彰。」潘華表示。

(編輯: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上海人壽密春雷: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原標題:上海人壽密春雷: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近日,由澎湃新聞主辦的「2019澎湃·責任踐行者年會」在上海舉行,上海人壽因其在踐行社會責任、努力實踐健康保險與醫療產業一體化發展路徑、致力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服務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表現榮獲「2019年度責任踐行企業
  • 淺析踐行厲行節約的重大影響和長遠意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更是踐行初心使命的關鍵舉措。一個家庭的富足,需要一家人勤儉節約、增收節支;一個企業的壯大,需要每名員工共同努力,開源節流,降本增效;一個國家的強盛,更需要全民養成節約習慣、形成勤儉之風。
  • 踐行社會責任,一家民營企業的初心與擔當!
    先後累計扶貧捐款116萬元,為轄區三個村莊修路13000平方米,多次給貧困群眾送去生活物資……近年來,位於濰坊市寒亭區的山東亞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彰顯了民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 諾亞財富:資產配置的頂層設計邏輯
    本網11月11日訊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高淨值人群正以令全世界都震驚的速度迅猛增長。諾亞財富認為,對處於新常態、立足新起點的中國家族企業來說,他們的財富意識已經覺醒,希望通過專業的家族治理和財富管理,實現由創富到守富和傳富的蛻變。
  • 酷跑咔叮聯合高校創建社會實踐基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2020年12月25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基地在酷跑咔叮總部舉行揭牌儀式。此基地由廣州君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共建。基地的成立目的在於為大學生提供重要的實踐場所,組織與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實踐訓練,提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人才提供新模式。君德創始人趙德起還被聘為廣東輕工職業教育集團的職業發展導師和創新創業導師。他用一套獨特卻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式,有效培養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
  • 晨光文具首次榮獲「2020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成長型企業獎
    2020年8月6日,由金蜜蜂智庫與商務部旗下《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暨『2020 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發布典禮」在北京召開。晨光文具憑藉晨光彩虹公益近年的努力首次榮獲「金蜜蜂成長型企業」獎,同時也成為文具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 公益基因根植血脈 「佩妮6+1」踐行公益彰顯企業社會責任
    多年來,中國獅子聯會關注並資助了眼科、耳科、疾病、癌症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研究工作,幫助貧困山區兒童上萬名,興建數十座希望小學,提供資金及義務服務者不計其數,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馮繼超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金錢,也不是看他開什麼豪車,而是要看他人生有多少閱歷,能夠幫助多少人。一個人能掙錢是能力,被社會需要是幸福。
  • 蜜匠婚禮匡亮軍:扛起婚禮人的社會責任
    左起依次為:蜜匠婚禮COO&聯合創始人匡亮軍,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明理、長沙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周敏  【反哺社會 傳遞正能量 】  「企業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動物』,隨著當前社會需求的轉變,企業在謀求長遠發展的進程中,不僅應當持續增強商業領域的『硬實力』,更需要思考如何在履行社會責任這一
  • 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基金:踐行責任,成就價值
    作為一家恪守社會責任的基金公司,多年來興證全球基金始終走在行業公益的最前沿,更在2008年推出了並成立了國內首隻社會責任基金——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基金基金。196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中,投資者對於投資行為所帶來的環境、社會等方面影響的考慮和運用,推動了責任投資產品和市場的發展。責任投資在海外的發展已較為成熟,發達國家的捐贈、養老及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合計超過11萬億美元,是社會責任投資的推動主體。截至2016年,全球的社會責任投資資產接近23萬億美元,佔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的26%。歐洲的滲透率高達52.6%,亞洲僅為0.8%。
  • 密春雷:上海人壽堅守五年公益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原標題:密春雷:上海人壽堅守五年公益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一個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社會責任是經過進化的高階企業社責任。密春雷始終強調上海人壽是一家致力於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服務的保險企業。
  • 華熙生物:傳承公益精神,讓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在"雲中"並行
    作為華熙集團的兩大業務板塊之一,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企業華熙生物傳承及延續了華熙一貫的公益精神及理念,多年來一直堅持企業發展與公益並行,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以己之力反哺社會。作為華熙生物抗疫公益的延續,持續致敬回饋積極參與抗疫的醫護工作者。該活動在濟南、北京、重慶、武漢、上海、昆明、南寧等城市開展,幫助白衣天使們修復面部受損肌膚、解決"口罩臉"等皮膚問題,讓健康、美麗、快樂在他們的臉上綻放。
  • 蒙牛乳業(02319)的2020:A面國際化乳企,B面踐行社會責任標杆
    8月14日,蒙牛以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突出表現,入選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HSSUS)成份股,躋身港股可持續發展表現排名前30,被資本市場認可為港股可持續發展表現最為卓越的企業之一。14天後的8月28日,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蒙牛上升兩名躋身8強陣營,已連續12年入榜。
  • 寶馬踐行可持續發展 借電動車贏得優勢
    他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在其《造林學與經濟》書中撰寫了第一個林業經濟管理方案,創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此後的數百年間,可持續發展早已從林業經濟的一個技術術語,變成了一項風靡的趨勢運動。許多企業早已認識到這個趨勢。如今,可持續發展正在迅速成為一項重要的企業業績指標。一家汽車製造商如何做到綠色環保?預見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親手打造一個未來。
  • 舉集團之力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為2020年長城汽車這些舉措點讚!
    2020上半年,各行各業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而作為中國汽車企業中的標杆,長城汽車在主營業務搶佔市場高地的同時,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毫不相讓。如今,進入冬季後反覆「復燃」的地區疫情讓很多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尤其是近期發生在河北省石家莊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吸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 聯想喬健:ESG助力企業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
    剛才大家分享的都是和企業社會責任、ESG相關的內容,能感受到大家對環境、對社會、以及對這個世界滿滿的熱愛。我覺得「仁商」的提法特別好,當企業意識到不僅要向股東負責,更要向社會負責的時候,如何把這兩者很好地平衡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的疫情為世界發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也促使許多人反思,到底什麼才是判斷好公司的標準。然後我們發現已經存在了十多年的ESG理念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 中植國際踐行智慧環保,用科技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探討並實踐責任投資,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納入投資考量已經成為各方共識。將創新思維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責實踐中,通過創新打造更多優質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推動跨界合作和利益相關者共贏,一批企業正在進行新的探索。
  • 《非你莫屬》湖北專場,黑洞投資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非你莫屬》作為天津衛視一檔生活服務類品牌節目,秉承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和服務意識,開啟「湖北專場」,在線直播助力湖北籍求職者就業。此次直播,《非你莫屬》創新求職者招募形式,結合時下熱門的直播途經採取線下報名,於5月9日-15日每晚20:00-22:00邀請包括黑洞投資、58同城、凱叔講故事、松鼠AI、獵聘網、盈科律所在內的多家企業高管在天津衛視抖音直播間進行在線招募,凡是在直播中成功拿到「直通票」的求職者,就可以直通《非你莫屬》「湖北專場」的錄製,獲取心儀的職位。
  • 蒙牛酸奶文化節發力營養公益 踐行中國乳業領軍者社會責任
    發布會上,蒙牛詳細闡述了結合營養與公益的實踐路徑,藉助酸奶文化節的平臺,蒙牛將以兒童營養及腸道健康升級為起點,開展「讓愛發酵 守護健康」公益活動,旨在用高品質的新鮮酸奶為更多貧困兒童提供實實在在的營養支持,共同推動我國大健康事業的發展。
  • 時代在召喚·資本的力量——中國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京...
    面向未來,中國正在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急難有情,情有餘兮」,守望相助,彰顯企業擔當。上市公司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如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這關係著國家整體經濟在這次疫情結束後的恢復發展,以及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本屆論壇以時代在召喚、資本的力量為主題,結合疫情常態化大背景,聚焦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機遇與變革,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商業創新提供洞察和借鑑。
  • 晨光文具: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尊敬的利益相關方,《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晨光文具向社會公開發布的第二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本報告旨在真實反映本公司社會責任的發展與實踐,向股東、員工、政府、客戶與消費者、合作夥伴、公眾等利益相關方公開報告企業運行情況,幫助利益相關方全面了解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