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多情,徐志摩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和他傳出緋聞的女子卻著實不少,其中最特別的一個要算是美國女作家賽珍珠了。
賽珍珠雖然是美國人,但她在中國生活了40多年。憑藉著描寫中國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大地》,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蜚聲全球的著名作家。
1921年,賽珍珠隨丈夫布克來到南京,在金陵大學任教,住在校內一幢單門獨院的小樓裡,梅蘭芳、胡適、林語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1924年,泰戈爾訪華,在林徽因、徐志摩等人陪同下曾在南京停留。在一次宴會上,徐志摩和賽珍珠相識,後來二人來往頗多,徐志摩也曾到過她的家中拜訪。
由於種種原因,賽珍珠於1934年離開中國回到美國。
1957年,已經65歲的賽珍珠,在《北京書簡》中,披露了一段隱秘的情感,就是她和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在書中,她寫道:「就在這間屋內,我們首次吐露真情,立下山盟海誓。我們並未結婚,可是我記下了這件事。我從未向人透露過這件秘密,他也沒有——我確定他一定沒有。他說他只愛我一人,不論天長地久。所以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當然也許這是個錯誤,可是我仍然為我的選擇感到高興……」
而美國傳記作家斯特林為賽珍珠所寫的名為《賽珍珠: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女人》的人物傳記裡,也記述了一個細節:婚後感情不合的賽珍珠,為了報復丈夫,在中國找了一個情人,這個情人就是徐志摩。
賽珍珠有兩位閨中密友,一個叫莎拉·布頓,一個叫諾拉·史迪琳。在賽珍珠去世後,她們宣稱,賽珍珠曾經告訴她們:賽珍珠一個中國情人,就是有中國拜倫之稱的徐志摩。諾拉後來還寫了一本《賽珍珠傳》,把賽、徐的這段情史毫不避諱地寫了出來。
這些消息的披露,所有人大為震驚,但也有人感到恍然大悟,他們的仔細尋找之下發現,賽珍珠的作品裡,似乎到處都閃現著徐志摩的影子。
賽珍珠在1925年寫了一部短篇小說《一個中國女子的話》,講述了一對異族青年男女的羅曼故事,他們認為,這正是在「影射」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戀情。
而在她的另一篇短篇小說裡,不僅也有他們戀情的影子,而且小說中男主角最後死於空難的情形,和當年徐志摩機失事的情形也非常吻合!
賽珍珠還曾這樣描寫過徐志摩:
「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頗受讀者愛戴,在被稱為『中國的雪萊』時,他很自豪。他長得像佛陀,不是胖胖的佛陀,而是英俊高挑的佛陀。他是個子高高的,有一種古樸之美。」
「他喜歡坐在我的客廳裡和我交談,漂亮的雙手不時優雅地打著手勢。直到現在,只要我一想起他,浮現在我面前的首先是他那雙手。」
「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般美麗的手,他的手很大,也很漂亮,強壯而有風韻,十指纖長,如婦人之手一樣光滑……」
於是,隨著這些內容的披露,徐志摩和賽珍珠的戀情故事廣為流傳。
但也有人對此產生懷疑:據《賽珍珠: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女人》中描述,賽珍珠和徐志摩的戀情發生在1924年,一直持續到1928年。但在1924年,賽珍珠曾和丈夫回美國考研究生,呆在中國的時間不長。而隨後,徐志摩就和陸小曼進入了熱戀,和賽珍珠「節外生枝」的可能性並不大。
並且,徐志摩的所有詩文和日記裡,都沒有提到過這樁「豔事」,徐志摩的朋友們也都不知道賽、徐之間有過這段羅曼史。
為此,有人向徐志摩的好友梁實秋求證。梁實秋就寫了一篇《賽珍珠與徐志摩》的文章來回應。在文中,梁實秋寫道:「男女相悅,發展到某一程度,雙方約定珍藏秘密不使人知,這是很可能的事。雙方現已作古,更是死無對證。如今有人揭發出來,而所根據的不外是傳說、臆測,和小說中人物之可能的影射,則吾人殊難斷定其事之有無,最好是暫且存疑。」
梁實秋也無法確定事情的有無,他只能說:「在目前情形下,據我看,寧可疑其無,不必信其有。」
也有人猜測,賽珍珠比徐志摩大4歲,兩人相識時,賽珍珠已經32歲了,她姿色平平又不善於打扮,徐志摩應該不會對她有興趣。
徐志摩對賽珍珠的態度如何,我們無法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賽珍珠對徐志摩的印象很好。
我們不禁猜想,這是賽珍珠的單相思嗎,又或者只是徐志摩偶然留情,隨後就早已忘懷的一場風花雪月而已?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後人已很難知曉了。
這段隱秘的戀情,我們能看到的都是來自賽珍珠及其友人的單方面資料,欠缺來自徐志摩方面的證據,所以只能算是一樁懸而未決的「公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