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老秋鵑猶自勉 漫天歌雨墨花飛
——走進著名山水畫家王德民的藝術世界
曹大根
初秋的淮北,仍酷熱難耐,我與朱坤相約拜訪著名山水畫家王德民先生,進入口子酒鄉皖北小城的一個小區,有種小院深深幾許的感覺,幽靜、典雅。來到德民先生的院門,映入眼帘是門眉上的南京獅子嶺圓霖大和尚題寫"仰山堂"三字匾額,既有禪意,又有弘一遺韻,兩邊題王德民先生書聯"撿古書讀名畫堪銷永晝,賞奇文臨法帖且伴閒雲。"此聯正好印證王德民先生生活的真實寫照。
開門後,王德民先生早已等候我們,沏茶、遞煙,熱情地招待我們。環顧居處,院子裡竹影搖曳,金色的陽光破窗而入,顯得溫爽明亮。在王德民先生的書房兼工作室裡,一股濃濃的墨香撲鼻而來,猶如來到五彩斑斕的書畫世界。滿屋是書、是紙。地上、牆上,沙發上等滿目皆是書和畫,幾乎把人淹在紙堆裡。王德民先生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日沒夜地讀書、揮毫。書架上《十三經註疏》《全宋詩》《全唐詩》《中國美術史》《中國繪畫史》《中國畫論類編》《二十四史》《中國美術全集》《西方哲學史》《藝術心理學》,可謂書可幾車,畫幾塞屋,醫學書籍他也讀。博聞強識,過目不忘。因而王德民先生知識淵博,是學者型的山水畫家,談古論今,侃侃而談,給人以知識的愉悅。有書,他如魚得水,離開書,神無所寄。衣食住行外,書的位置無物可以替代。他生活在書裡,向許多哲人討教,跟諍友、畏友、管鮑之交對話,蕩滌靈臺浮塵積鬱,魂遊天宇,穿過流光隧道,滋潤靈苗。可以品嘗立在人類文化寶庫中咀嚼個人一滴膽汁溶入海洋後的歡欣。在先民卓絕品格與儀態萬方永不枯涸的創造力面前磨鑄意志,跨越小我在順境逆境裡戰勝內在的危機與誘惑。對詩書畫藝術摯愛又無所求(物質名利)。王德民先生的繪畫動力便是這類的高雅和快樂。
讀書養氣,培養富於智慧,學者們都不同程度地做到。這種書卷氣猶如情感,如何折射播放到繪畫結構之中,豐厚的積累,臨時外因誘發靈感,即興出乎意料的效果,三者合一,才能常畫常新。書在境生,畫盡意不盡,點劃中有書的呼吸,顫動著活脫的節律,如樂如舞。王德民先生的博學來自很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親擔任過區梆劇團團長,廟堂泥塑、壁畫、中醫藥,針炙,都有成就。免費給人看病,口碑很好。母親會剪紙,女紅精到。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弱冠的王德民先生就表現出很高的繪畫天賦,作畫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讚。
1972年著名畫家吳燃先生下放淮南,與韓美林先生一起,借調到安徽師範大學當老師。1975年,吳然先生代表安師大招生,宿州地區九縣只有1個美術名額,吳燃先生慧眼識珠,把王德民先生招進安師大藝術系美術專業學習,吳燃先生是王德民先生名副其實的恩師。大二的時候,王德民先生在王石岑教授處看到了黃賓虹作品以後,深受震撼,開始對山水畫感興趣。在藝術氛圍非常濃厚的薰陶下,南師大黃純堯先生,南京畫院林散之先生,圓霖大和尚、徐子鶴先生耳提面命,得其教誨。岑學恭先生(四川美術副主席),張文俊先生(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師承山水畫。1978年畢業分配到濉溪中學任教書。1980年3月,調到淮北教院,1984年任藝術系主任。1997年任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2017年退休。
王德民先生對繪畫喜愛和追求達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作畫時,桌上堆不下,就鋪在地上跪著畫,蹲著畫,興之所至,廢寢忘食。他的確是把所有心血都花在繪畫上了。專攻山水畫,師承王石岑教授。王石岑教授為皖者耆宿,山水畫泰鬥。除得王石岑教授真傳,畢業以後,又遠汲黃子久、王蒙、龔賢、八大、石濤,上追李成、範寬、董源、巨然,近代則私淑黃賓虹、黃秋園、吳昌碩、蒲華、梅清、查士標,陳子莊等山水大家的成就,博採眾家之長,孜孜不倦地長期磨礪,打下堅實的傳統基礎。
石濤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對王德民先生影響很大,多年來他少有積蓄,便外出旅遊寫生,五嶽、黃山、峨嵋、武當、張家界、三峽、武夷山等國內名山大川,幾乎遊遍。寫生畫稿盈箱累篋。作畫落落拓拓,驅筆遣墨,驟間風雨奇變,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圖畫山性,形肖神逼,筆妙意卓,磅礴靈潤,旨趣深遠,畫境宏博幽微,恬淡清悅,氣勢恢宏,生機勃發,異趣天籟。畫外有畫,禪意昭然,寓辭怡情,給賞者以久久的回味。
1980年左右,王德民先生開始發表作品,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安徽畫刊》《安徽日報》《解放軍畫報》《書與畫》等報刊發表作品數十件,在各級書畫大賽上獲獎幾十次,在業界好評如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陳傳席評語:"德民道兄,傳統功力深厚,集眾所善,專為一家,觀其畫,如孔子聞韶樂。"著名畫家周本信評論說:"德民對筆墨的內涵有較深刻的理解,因此在亂頭粗服的點線中不僅是表現物象的神韻,而是充分表現了其自身的韻律感。"上海著名山水畫家周陽高先生評論道:"假如說,高雅簡潔的畫盡容得一顆孤寂的靈魂,那麼王德民的選擇必然是深沉豪放,亂頭粗服的畫風,從他的《青山夕照》一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並沒有刻意模仿黃賓虹,而是表現著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樹是變形的,葉是凝重的,山是倔強的,屋宇是憨厚的,流泉是坦蕩的,無處不象他自己,"
作為大學裡的美術老師,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的奠基人,王德民先生從事藝術教育四十年,桃李滿天下。淮北師大藝術學院院長、陳偉教授,淮北市美協主席張洪,副主席郭長青、陳元元、周力、董克文,上海美術館,學術部主任牛孝傑博士,著名畫家李政恩,晉之華、王同緒、趙德勝、李崑崙、黃保健、許振。書法家陳若海、陳平、方有祥、趙先鋒,都是王德民先生的得意弟子,女弟子有周鐸卉、周翼雙、劉海濤、趙松巖等。當下中國山水畫壇,王德民先生畫名已秀出群倫,有宇宙感、生命感、時代感,以及少量佛道釋的人道主義,出手灑脫,胸有所積(感受、知識、審美力、表現力),言之有衷,非發不快。
王德民先生作畫,造化心源,妙契天籟。行線墨韻,造型行氣,攬之不礙,不期自來龍蛇翔舞,蟲鳥酣吟,澄潭映月,摩挲點劃,潛能畢現。柔情似水,韌線高蹈,彈之有聲,折之不斷,吃深厚,果斷自在。名利心休眠,真趣忘設,頂禮自然。閒適則泥香,漣漪,勁草野花,孤星寒月,小溪搖尾,炊煙扭腰,壯美則風嘯雲湧,雷奔電掣,怒濤拍天,大漠掩地,峭崖瀉瀑,暮霞吞峰。姿採繁豐,流變不息,塵囂冰釋,安頓身心,盡化倦苦,解衣磅礴,投入圖中,與高鳥共自由博愛、合巧笨諸蟲同享生命尊嚴。黑白悟陰陽,健筆惜年華。喚來同沐,童言囈語,遠離煩濁,借緣自新,報答地母。
集眾所善,畫囚笑溺,自掘雷池,塑已塑人,讀萬卷書,與先賢抵掌破障,行萬裡路,江山入簾常新。暢飲流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弱水,不隨塊壘。寵辱兩忘,成敗莞爾,新幼蟲小草,松替石語,鶴代琴謳,推波助瀾,遊戲人寰,自由揚帆紙上。筆筆是筆非筆,張張非畫是畫。線伴腕飛,著相味減,人為出脫,性情益濃。似與不似,皆追皆不追;繁及不繁,盡廢不盡廢。王德民先生心儀塵世神仙,老尊無名潔士,絳帳黌宮,執教鞭40餘年,靈為形役,困惑悟性苦戰,悲喜交鳴,靈犀灑江天,曠靜呼墨韻,出手煙嵐嘯空,江湖白髮,雪泥鴻爪,風匿形,月無聲,悟歸夢,漂徵塵,馳騁展眉,傳赤子至情,箇中微妙,天地與他悄然而笑,寧非碌碌歲華中,大韻士,大樂事哉?
王德民為人胸懷坦蕩,開誠布公,言事一言破的,隨者仰羨。勤於閱識、皓首窮理。性格耿介,俠肝義膽,古道熱腸,筆耕不輟,學有師承,意與古會,搜盡奇峰,特立獨行。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除了畫,還有書法,還有篆刻,還有文學詩詞等等。他會鍥而不捨,勇猛精進的,我們期待著他新的突破。
王德民:1953年9月出生,號行腳僧,省淮北市濉溪縣人。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美術本科、師承王石岑教授。中國實力派山水畫家,教授,文化部中國山水畫創作院江淮分院院長,中國工美協會顧問,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安徽省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副院長,陳子莊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黃賓虹藝術研究會會員。曾任淮北市教育學院、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兼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曹大根:正高級職稱,中共黨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安徽省史學會會員,烈山區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烈山區作家協會主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級、省、市等報紙、雜誌上發表各類文章500多篇。著有歷史學術專著《淮北史論集》《歷史研究》,文學作品集《黑太陽 黑玫瑰》《南湖之戀》等書。《烈山文化》雜誌執行主編,創作50集電視劇本《烈山風雲》,電影劇本《烽火》等。
敬請關注!
歡迎投稿!歡迎轉載轉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編輯:祝海洋
審核:範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