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紀錄片《蜂蜜之地》大自然長出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來頭

2020-12-23 分派電影

作者:一斤

作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電影,《蜂蜜之地》既不像《美國工廠》在國內引起廣泛討論,也不像《寄生蟲》《痛苦與榮耀》享譽全球,它像一個別出心裁的意外之喜,落在各大片單上。

《蜂蜜之地》

Honeyland

(《蜂蜜之地》海報)

電影的片名和海報都籠罩在一片金色中。海報中的女主人公哈迪斯在燦爛的煙霧中,身邊有蜜蜂環抱,仿佛置身於富饒的世外桃源,讓人心馳神往。但這種印象僅僅持續到正片拉開序幕,隨著薄霧的散開,露出北馬其頓荒蕪的山地,人們才發現,所謂的蜂蜜之地原來不是上帝之國,反而充斥著艱難困苦。

(哈迪斯獨守在廢棄的山村中)

在曠野中,哈迪斯明亮的黃色上衣格外醒目。影片一開場,鏡頭便跟著她翻山越嶺,來到懸崖峭壁間。她用簡易的工具撬開了懸崖邊的石板,一個蜂巢便赫然眼前。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對蜜蜂似乎有著天然的恐懼,聽到片中不絕於耳的蜂鳴就有種逃跑的衝動。但哈迪斯卻能與蜜蜂泰然自若地相處,蜜蜂也從來不會蟄人。在她隨後的喃喃自述中我們得知,這不是魔法,而是生活的智慧。每次採蜜她都只取一半,留下一半給蜜蜂。讓蜜蜂有足夠的空間採蜜,建起更多的蜂巢,從此以往,生生不息。

(大全景下渺小的哈迪斯)

正是哈迪斯「採一半,留一半」的養蜂理念吸引了本片的導演。塔瑪拉·科特夫斯卡和盧博·斯特法諾夫兩位導演原先只是計劃拍一組關於北馬其頓河水改道,村莊變遷的環保短片,無意間在巴爾幹山村偶遇了哈迪斯。但正如導演在採訪中所言:「其實是她找到了我們。」哈迪斯與自然共處的淳樸姿態早已被現代人遺忘,背棄,她的故事如同一塊璞玉,值得被人們記住。於是導演以此為切入點,本著「一半自然,一半社會」的理念開始記錄哈迪斯的養蜂生活。

(攝影師拍攝哈迪斯養蜂的模樣)

劇組一行六人在長達三年間,每周都有三四天來到哈迪斯的後院拍攝她的生活瑣碎。因為巴爾幹半島的複雜地緣政治局勢,哈迪斯身處的山村幾乎人去樓空,如今只剩下這一家每晚還有炊煙升起。因為小山村與世隔絕,斷電斷水,拍攝小隊只好通過輪流換班來確保工作的正常運行。別人連幾天都待不下去的小村落,很難想像哈迪斯已經居住了幾十年。她和85歲高齡的母親一同住在碎石泥土堆砌的屋子裡,單看她們的日常,和19世紀的生活景觀幾乎也別無二致。只有當哈迪斯乘坐四小時的公車,來到北馬其頓共和國首都斯科普,才會感覺她與現代生活有了聯繫。

(哈迪斯在集市上有些格格不入的模樣)

哈迪斯通過在斯科普裡的市場推銷自家的蜂蜜來維持她和母親的日常開銷。看著她坐在公車上,與梳著莫西幹髮型的都市青年一座之隔,在市場使用歐元,和老闆討價還價,總有種時空交錯之感,和之前大火的《幸福的拉扎羅》在觀感上有相似之處。但不同於《幸福的拉扎羅》擁有精良而嚴謹的劇本,《蜂蜜之地》裡割裂的兩種生活是哈迪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不存在推動情節發展的意識形態引擎。片中質樸的紀實片段自然而然地流淌出詩意,相比於劇作電影更顯得難能可貴。

哈迪斯的家不通電力,自然沒有現代的照明,《蜂蜜之地》劇組又堅持使用自然光,於是在陽光和燭光的照映下,影片浸潤在巴洛克油畫般的色澤中。哈迪斯的屋子大多時候都籠罩在影院中,唯一的小方窗只能透進來零星幾簇光,照在哈迪斯和母親的臉上。他們的臉龐飽經風霜,就好像倫勃朗筆下的女性。但倆人身處荒漠卻精神富足,為了一把孔雀毛的扇子便能欣喜半天,純真得讓都市人汗顏。哈迪斯竭盡全力守護著自己的一寸天地,可是真心容易被踐踏,隨著一戶遊牧家庭搬到哈迪斯的隔壁,她平靜如水的生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與母親相處的情形仿佛一幅油畫)

遊牧一家帶著七個孩子和數以百計的牛群闖入了哈迪斯的生活,這時我們才察覺到她的孤獨感多麼深。她與孩子們立即打成了一片,同他們蕩鞦韆,一齊聽著收音機載歌載舞,還將養蜂的秘訣傾囊教授給他們的父母。可是兩戶人家的生活理念天差地別,遊牧人家粗野的放養方式埋下了衝突的種子。他們也開始養蜂,可總是不得章法。更糟糕的是,遊牧一家要養育七個孩子,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他們在無良商人的誘逼下,開始對哈迪斯「採一半,留一半」的勸告充耳不聞,採空了所有的蜂蜜,對哈迪斯的事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哈迪斯在孩子堆中)

在遊牧家族不知收斂地採集蜂蜜時,哈迪斯與他們家的一個男孩結成了隱秘的同盟。男孩因為父親粗暴地養蜂育人方式而叛逃,哈迪斯與他分享為數不多的蜂蜜,並一齊把最後的蜂巢藏在了河邊的樹幹中。攝影組用哈迪斯和男孩在清晨和黃昏跋山涉水的剪影做了精彩的場景調度,精準地記錄下了倆人短暫的旅程。有那麼一瞬間,哈迪斯幾乎沒有那麼孤獨了。她說:「如果你是我的孩子,一切可能會不一樣。」可是人生沒有如果,遊牧一家對僅存的蜂巢窮追不捨,甚至動用電鋸砍倒了整棵大樹,只為了多賺幾十歐。遊牧家庭透過被蜜蜂蜇得面目全非的臉龐凝視著鏡頭,如此充滿諷刺意義的圖景竟然是出現在一部沒有任何劇本的紀錄片內,讓人更加錯愕唏噓。《蜂蜜之地》團隊用2000多小時的素材積攢起一個個微小又扣動人心的影像事實,構建起清晰而自然的起承轉合,才有了現在這87分鐘大開大合的荒誕生活劇。

(天空中划過的飛機割裂了畫面)

雖然擁有了完成度如此高的素材,但對於劇組來說,剪輯仍然是難度很高的一個環節。因為他們並聽不懂哈迪斯所說的以色列方言,只能先根據時間軸編輯影片。可等到對話真正翻譯出來時,《蜂蜜之地》團隊驚訝地發現,原本困擾大家的語言中竟然蘊藏著意外之喜。哈迪斯母女的問答間充滿著溫情和思辨。在哈迪斯萬念俱灰之際,母親安慰心碎的她:「如果你是個孩子,我也會帶你逃走。」她說:「神會懲罰他們的,神會焚燒他們的肝臟。」母親的話竟一語成讖,緊接著,遊牧家族的牛群就病死了近五十頭。電影捕捉到了這些劇烈焦灼的情感瞬間,並將兩段情節剪輯得緊鑼密鼓,仿佛這一切是則輪迴的寓言。拋開所謂的神跡和報應,遊牧一家的結局其實有跡可循。他們對大自然無休止地掠奪和破壞,像是則微縮的人類圖景,在社會現實中達到了深遠的共鳴。

遊牧一家像陣旋風般來了又走,母親也在隨後的不久病逝了。哈迪斯的生活幾乎天翻地覆。原來維持了幾十年的平衡如此脆弱,一旦被破壞就再回不來了。在臨終前,哈迪斯問母親:「你能想像春天來的時候嗎。」母親卻告訴她「有太多個冬天已經過去了。」在電影外,導演用獲得的獎金在臨近的村莊幫哈迪斯買了一座小屋,她如今和兄弟住在一起,還在從事養蜂的工作。電影終將有結尾,可人生的長河還在緩緩前行。哈迪斯沒有停下腳步,在冬天來臨之際,她依然在雪地間堅韌地走著,一步一個腳印,去尋找最後的蜂蜜。總有幾個冬天格外漫長,但願大家都能堅持到春暖花開那天。

相關焦點

  • 《蜂蜜之地》影評:人類與大自然最細膩親密的對話
    劇情簡介《蜂蜜之地》是一部2020上映的北馬其頓紀錄片,由塔瑪拉·科特夫斯卡、盧博·斯特法諾夫執導,哈蒂茲·穆拉託娃、納齊夫·穆拉託娃主演,故事講述作為歐洲碩果僅存的女性養蜂人,50多歲住在北馬其頓荒廢小村的哈蒂茲
  • 豆瓣評分9分+,這6部經典紀錄片堪稱神作
    01維度:數學漫步(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豆瓣評分:★★★★★ 9.3分簡介:是兩小時長的CG科普電影,講述了許多深奧的數學知識,如4維空間中的正多胞體、複數、分形(fractals)、纖維化理論(fibrations)等等。
  • 預測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蜂蜜之地》
    喀迪絲—悲壯中的溫情採蜂孤獨行者《蜂蜜之地》在第92屆奧斯卡獲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外語片兩項提名。而最終的結果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上午揭曉,我們與各位影迷共同期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木子記錄團隊著重推選預測《蜂蜜之地》將會贏得最佳紀錄片獎項,讓我們共同期待!
  • 蜂蜜之地:歐洲大地最後一位女採蜂人,美麗而感性的紀錄片!
    這是一部在20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最佳紀錄片提名的紀錄片。這件作品是由馬其頓北部共和國的電影製作人連續三年拍攝的,並從400多個小時的視頻中提取出來,展示歐洲大地最後一位女採蜂人的故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蜂蜜之地》,看看它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 除了豆瓣8.9分的高分,我們還有更多推薦《蜂蜜之地》的理由!
    而它在豆瓣上有九千多人評分,給出的8.9高分。在爛番茄上有100%,在Metacriti有86%的好評。是的,這就是《蜂蜜之地》,一部很低調,卻很好看,也是我們非常想分享給大家的片子。《蜂蜜之地》這部片子在去年北美的聖丹斯就拿了世界紀錄片單元的評審團大獎,也在今年的奧斯卡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的兩項提名。這位來自北馬其頓的導演只產出過這一部影片,而整部影片拍了三年,素材量有兩千多個小時。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多人一聽以為這部片子是講蜜蜂的。
  • 豆瓣高達9.9分的紀錄片!帶孩子去看最美的世界
    :9.9 2016年 | 英國 | 50min*6集 類型:紀錄片 ☆ 豆瓣評語:續寫第一季的經典,進入動植物的生活中,感受地球的魅力!:9.8 2017年 | 英國 | 60min*7集 類型:紀錄片☆ 豆瓣評語:無盡蔚藍,海洋禮讚,評分高達9.8分。
  • 8部震撼史詩級紀錄片,收藏起來慢慢看,最高豆瓣9.9分附片源地
    【豆瓣評分】9.7【片源】B站03《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安東尼·波登:未知之旅》是CNN推出的一部包含美食、旅行和文化的電視紀錄片,由著名美食探險家安東尼·波登擔任主持,以第一人稱敘事,更像是他的一部旅行日記。波登是一個既上得廳堂又下得廚房的帥大叔,他的語言生動有趣,性格爽朗不羈。
  • 豆瓣9.9分,BBC最棒的5部紀錄片,承包孩子整個暑假
    、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人類城市的故事。 抽一個周末,補完這部9.9分的神片。 而故事,就是這部紀錄片的核心。 南極洲的邊緣,有一些不會結冰的島嶼,是灰頭信天翁的家。 小的時候,信天翁家由父母一方守護寶寶,另一方出門覓食。
  • 豆瓣9.9分,BBC最棒的8部紀錄片,勝過看100部垃圾電影!
    馬上就要寒假了,今天給大家精選了8部高品質的BBC紀錄片,包含自然、生命、宇宙等。希望能帶娃走進廣闊而真實的世界,拓展視野,擴充知識面,順便提升一下英語水平。這部由130人組成拍攝團隊,走訪62個國家拍攝完成的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橫掃各項大獎。
  • 《蜂蜜之地》整部影片的主題從一個養蜂人的生活戲劇性地改變
    《蜂蜜之地》是一部於2020年在北馬其頓上映的紀錄片,由塔瑪拉·科特夫斯卡和盧博·斯特凡諾夫執導。由哈提茲·穆拉託娃和納齊夫·穆拉託娃主演,故事講述了哈提茲、她50多歲時住在馬其頓北部的一個荒無人煙的村莊裡,是歐洲唯一的養蜂人。他們以手工採蜜的方式自給自足,維持著自然生態的平衡。
  • 片單|豆瓣9分+,珍貴的「地球生物」紀錄片,讓孩子大飽眼福!
    要想豐富孩子的成長,那就必須得了解自然,感知自然魅力,從心底生出對自然的敬佩之心。今天為孩子們推薦7部高分頂級「地球生物」紀錄片,部部豆瓣9分+,讓孩子大飽眼福。這些影片以故事性、戲劇性的形式,以真實的鏡頭勾勒出世界上最華麗、最奇特的動物、植物世界。
  • 2019GZDOC|《蜂蜜之地》:喀迪絲—悲壯中的溫情採蜂孤獨行者
    《蜂蜜之地》做為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的開幕影片,並且已經進入終評環節。一抹黃色的喀迪絲在馬其頓的草原上保留住了最原始的採蜂方法,在不斷的抗爭過程中失去了太多太多······究竟有多少人能夠讀懂她呢?
  • 紀錄片《蜂蜜之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的神性
    遊牧民族一家到來,成為她的鄰居,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了……很難去用故事脈絡概括這樣一部大美的紀錄片,只有身臨其境的去帶入觀看才可以窺見其中的美,而我的文字甚至不能描述出其中的萬分之一。我所在的電影群展開過討論什麼是&34;,對我來講,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就像看《燃燒女子的肖像》和這部《蜂蜜之地》,感觸很明顯的判斷導演是女性,看完後查資料,果然是女性導演。
  • 豆瓣9.8分!這部神級紀錄片,拍出了震撼人心的動物世界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差點在豆瓣拿了滿分
  • 紀錄片《蜂蜜之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的神性
    在沒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根據海報和名字預先判斷這是一部關於蜂的紀錄片,在看完之後發現的確是關於蜜蜂的紀錄片,但遠遠不止如此。2020年開年,我心目中最棒的紀錄片。故事梗概:馬其頓的偏僻鄉村,女主哈提茲與半盲的母親在一個廢棄的、沒有自來水、電的村莊相依為命。
  • 周末看什麼? | 這3部紀錄片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和藝術之美
    本周給大家推薦三部紀錄片,分別介紹企鵝、季風、抽象藝術,希望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提升藝術審美。《企鵝群裡有特務》 豆瓣評分:9.6 關鍵詞:堅強、生命力、大自然 觀看連結(複製連結到網頁中可以觀看視頻
  • 豆瓣9.6分,讓人笑出豬叫的紀錄片
    9.6分,向您推薦。相信我,你一定沒看過這樣一部紀錄片!《荒野間諜 2》雖然它也是由BBC製作的,但它與之前的BBC動物紀錄片完全不同。一般紀錄片中,你總能感受到濃厚的專業氛圍。最後,紀錄片所呈現的風景必美如畫,無論是構圖還是色調。如果把小動物的故事記錄下來,不僅非常連貫,而且可以通過多個機位看到不同的視角。
  • 【屏息】這部紀錄片每一幀都美出天際 豆瓣打出史上最高9.9分!
    地球表面大約70%的面積全部被海洋覆蓋,然而人類對海洋仍舊知之甚少。若沒有關於海洋的紀錄片,我們對海洋的科學認知可能還停留在冰冷數字圖表以及死氣沉沉的插畫中。一共有7集,目前剛播出第一集,豆瓣評分就高達9.9分!
  • 【趣味英語】沒時間親近大自然?那就帶寶貝看看這些紀錄片!
    豆瓣評分:9.4豆瓣網友「ewquyy」評價:「配樂果然美妙。勇猛的獅子群體作戰敢於挑戰大象,而威猛的北極熊卻只能孤軍奮戰,面對同樣體積龐大長著獠牙的海象無能為力。」豆瓣評分:9.0豆瓣網友「張佳瑋」評價:「大自然很美好。而擇其美好,為其配樂,加以剪輯,使之美好得如夢似幻曼妙呆萌壯麗秀雅,就是智慧了。」 海洋是什麼?看過這部紀錄片後就會知道答案。
  • 史上10部逆天電影,全部豆瓣9分以上.你看過幾部?
    《地球脈動2》 豆瓣:9.9分2016年11月7日,《地球脈動》第二季正式回歸。作為BBC的經典紀錄片,不僅給觀眾展現了世界各地的壯觀景色和奇特地貌,還拍下無數罕見動物的生活照。最驚喜的莫過於4K攝像機拍攝製作,高清得毛骨悚然。讓人在嘆為觀止的同時,不禁捧腹大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