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之地》影評:人類與大自然最細膩親密的對話

2020-12-25 亦齊電影

劇情簡介

《蜂蜜之地》是一部2020上映的北馬其頓紀錄片,由塔瑪拉·科特夫斯卡、盧博·斯特法諾夫執導,哈蒂茲·穆拉託娃、納齊夫·穆拉託娃主演,故事講述作為歐洲碩果僅存的女性養蜂人,50多歲住在北馬其頓荒廢小村的哈蒂茲,獨力照顧生病的母親,平時以徒手採蜜的方式自給自足,維持著自然生態的平衡,然而某天以放牧維生的一家遷居至此,也使得哈蒂茲寧靜的生活開始改變。

冬天過去還會有春天來臨嗎?

一直以來,電影都是能讓我能增廣見聞,體驗自己沒經歷過生活的一種媒介,《蜂蜜之地》在2019年初的日舞影展便獲得觀眾好評與紀錄片評審團大獎肯定之後,一舉把氣勢從各影評協會獎延續到隔年2020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代表北馬其頓成為歷史上唯一同時入圍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國際電影兩個獎項的一部作品,雖然最後並未如願拿下小金人,但《蜂蜜之地》相當值得肯定的成就,也多少反映出現今人們對環保與環境議題的重視。

《蜂蜜之地》評價好看嗎?

電影開場的那幾分鐘,身著樸實衣物的主角哈蒂茲(Hatidze Muratova)獨自行走在廣闊荒蕪的原野,以自身力量長途跋涉爬上山頂,小心翼翼地取出在巖壁裡築巢野蜂與它們的蜂巢,並將其帶回自己的住處附近野放。這幾分鐘光是沿途中空拍畫面裡的壯麗景色、在陽光下光彩奪目的金黃色蜂蜜、把背包打開後漫天飛舞的蜂群,還有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陣陣蜂鳴聲,就足以讓我瞬間明白《蜂蜜之地》毫無疑問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蜂蜜之地》帶著觀眾來到北馬其頓這個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透過銀幕深入了解哈蒂茲這位歐洲最後女養蜂人的真實樣貌,無論是她平時簡樸的日常、與臥病在床母親之間的互動、在外採集蜂蜜的方式,或者辛苦前往遙遠的市集跟攤商噓寒問暖,並販售蜂蜜賺取那點能維持生計的微薄收益,都讓觀眾清楚看見跟身處科技發達城市中我們截然不同的一種生活形態。

《蜂蜜之地》的人與大自然

然而《蜂蜜之地》這個單純以養蜂人作為故事主軸的作品,究竟有什麼魅力能讓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或許我們能從哈蒂茲珍惜自然資源,留在這渺無人煙的村莊照顧半盲老母親感受到這個地區與角色獨特之處,但直到電影中段以遊牧為業的鄰居一家移居至此,觀眾才終於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起初,他們確實為哈蒂茲帶來生活調劑,她的友善熱情也很快讓兩家互動變得頻繁熱絡、大方跟對方分享自己養蜂的技法與知識,但正是如此,才更突顯兩者之間的根本差異。

看著哈蒂茲平時不用照料餵養牛隻就能從大自然獲得收入,這群孩子的父親海珊便動起了歪腦筋,搬來許多木箱開始大規模的蜜蜂養殖,這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環境還是有一定能承受人為衝擊的能力,但直到一位商人看見此地高品質的蜂蜜,向海珊提出大量收購的條件之後,利益薰心的他馬上忽略哈蒂茲不斷強調必須跟大自然共生的概念,將蜂箱內的蜂蜜一滴不剩地全數採收,使得瞬間失去糧食的蜜蜂開始攻擊其他原生蜂巢,造成當地生態的嚴重浩劫。

《蜂蜜之地》對於生態環境的主題

一直以來,蜜蜂都在生態系中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生態調查上也常把蜂群視為一種判別的重要指標。《蜂蜜之地》完全展現部分人類的自私與貪得無厭,海珊一家作為外來者不僅擾亂了哈蒂茲原本平靜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與破壞,看見有利可圖原本口口聲聲說遵守的約定也頓時崩毀,跟堅持以「自己只拿一半,另一半留給自然」原則來確保供給與需求平均分配的哈蒂茲形成強烈對比。

《蜂蜜之地》片中發生的情況完全能套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上,哈蒂茲所居住的村莊可以是整個地球、蜂蜜也可以是生物需要的任何一種資源,人們總是認為它為數眾多就覺得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事實上就如同空氣一樣,平時我們呼吸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等到缺乏時才會真正明白它的可貴,但到了這時,先前的浪費卻不會因為我們後悔、開始懂得珍惜而回頭倒退。

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

我想這就是紀錄片最有趣且最迷人的地方,導演在訪談裡說他們原本只計劃拍攝一部有關當地環境問題的短片,但沒想到在找到這位養蜂人哈蒂茲,並遇上海珊一家與後續發生這些事情之後,戲劇化地把《蜂蜜之地》整部電影的主題從一位養蜂人的生活樣貌,延伸至人們對待整個地球環境的態度,誤打誤撞成為一部富有高度意義的真實紀錄長片,這種對人們珍惜環境態度的呈現都不禁讓我想起另一部紀錄片《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蜂蜜之地》影評結論

《蜂蜜之地》透過養蜂人哈蒂茲所經歷的這段故事,以沉穩鏡頭與旁人客觀的角度帶出人們普遍存在貪心與不珍惜的心理,給予觀眾相當深刻的反思。作為遊牧民族的鄰居走到哪取到哪,卻從未注意到其他早已在此落地生根的人感受,直到蜜蜂沒了、水沒了、牛病了,把生態搞垮了才不負責任的一走了之,這就好像是直到幾萬年前才開始發展文明的人類,之於整個46億年的地球歷史與眾多生物就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存在。一時的破壞卻需要非常長的恢復時間,我們是否要為了短期的利益放棄長遠的發展?我認為都是《蜂蜜之地》要讓觀眾思考的問題。

評分:

爽度:8/10

劇情:8/10

氣氛:9/10

演技:8/10

題材:10/10

總評:8.6/10

相關焦點

  • 《蜂蜜之地》:歐洲最後的野生養蜂人,如何延續古老信仰?
    2019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World Cinema Documentary)大獎頒給了一部來自北馬其頓共和國的紀錄片——《蜂蜜之地(Honeyland)》。北馬其頓作為電影拍攝地走入觀眾視線,引發許多人的好奇,此前大家對這個隱藏在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家所知甚少。
  • 豆瓣8.9分,紀錄片《蜂蜜之地》大自然長出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來頭
    《蜂蜜之地》Honeyland但這種印象僅僅持續到正片拉開序幕,隨著薄霧的散開,露出北馬其頓荒蕪的山地,人們才發現,所謂的蜂蜜之地原來不是上帝之國,反而充斥著艱難困苦。看著她坐在公車上,與梳著莫西幹髮型的都市青年一座之隔,在市場使用歐元,和老闆討價還價,總有種時空交錯之感,和之前大火的《幸福的拉扎羅》在觀感上有相似之處。但不同於《幸福的拉扎羅》擁有精良而嚴謹的劇本,《蜂蜜之地》裡割裂的兩種生活是哈迪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不存在推動情節發展的意識形態引擎。片中質樸的紀實片段自然而然地流淌出詩意,相比於劇作電影更顯得難能可貴。
  • 《蜂蜜之地》:一塊古老的殘片
    □ 王文珏【關鍵詞】 上海國際電影節參展影片 北馬其頓電影 第3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提名《蜂蜜之地》,北馬其頓導演塔科特夫斯卡和斯特法諾夫的作品。90分鐘的紀錄,濃縮著三年的光陰,一位歐洲大陸的女養蜂人與現代社會幾場遭遇式相交,讓人久久難以釋懷。
  • 《蜂蜜之地》整部影片的主題從一個養蜂人的生活戲劇性地改變
    《蜂蜜之地》在2019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和紀錄片評審團大獎。並將勢頭從影評人協會獎延續到下一年。我代表北馬其頓,成為歷史上唯一一部同時入圍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國際影片兩項大獎的作品。雖然沒有如願獲得小金人,"蜂蜜之鄉"的成就值得肯定,體現了人們對環保和環境問題的重視。《蜂蜜之地》的評價好嗎?
  • 預測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蜂蜜之地》
    喀迪絲—悲壯中的溫情採蜂孤獨行者《蜂蜜之地》在第92屆奧斯卡獲得最佳紀錄片、最佳外語片兩項提名。而最終的結果將在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上午揭曉,我們與各位影迷共同期盼,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木子記錄團隊著重推選預測《蜂蜜之地》將會贏得最佳紀錄片獎項,讓我們共同期待!
  • 頒獎在即,奧斯卡熱門影片《蜂蜜之地》流淌生命之甜
    《蜂蜜之地》卻在宛如私人生活影像一般的細膩意蘊中,藉由從平凡人身上散發出的詩意靈魂,傳遞著對世界性焦點議題的理念表達
  • 《蜂蜜之地》:流淌的蜂蜜之詩與靈魂平衡
    帕斯卡說「人類的一切不幸均來自一個原因,他們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在家中休憩,所有的玩樂皆是虛妄,能在沉默與孤獨中專注於必要之事的人,方是唯一可以棲居在真實中的人。」1993年出生的北馬其頓女導演塔瑪拉·科特夫斯卡和紀錄片導演盧博·斯特法諾夫用了近四年的時間拍攝了《蜂蜜之地》(2019),記錄了一位傳統的女性養蜂人的日常,影片所呈現的內涵震撼力極大,原因在於女主角恰如帕斯卡所說的一般,是那種「棲居在真實中」的人,專注於「必要之事」——慈悲、信念與愛。
  • 《蜂蜜之地》:流淌的蜂蜜之詩與靈魂平衡
    帕斯卡說「人類的一切不幸均來自一個原因,他們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在家中休憩,所有的玩樂皆是虛妄,能在沉默與孤獨中專注於必要之事的人,方是唯一可以棲居在真實中的人。」1993年出生的北馬其頓女導演塔瑪拉·科特夫斯卡和紀錄片導演盧博·斯特法諾夫用了近四年的時間拍攝了《蜂蜜之地》(2019),記錄了一位傳統的女性養蜂人的日常,影片所呈現的內涵震撼力極大,原因在於女主角恰如帕斯卡所說的一般,是那種「棲居在真實中」的人,專注於「必要之事」——慈悲、信念與愛。
  • 2019GZDOC|《蜂蜜之地》:喀迪絲—悲壯中的溫情採蜂孤獨行者
    《蜂蜜之地》做為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的開幕影片,並且已經進入終評環節。一抹黃色的喀迪絲在馬其頓的草原上保留住了最原始的採蜂方法,在不斷的抗爭過程中失去了太多太多······究竟有多少人能夠讀懂她呢?
  • 蜂蜜之地&為了莎瑪:困境中是如何繼續
    在遭逢巨變的時刻,想要推薦兩部剛剛上映的人生中必看的紀錄片,《蜂蜜之地》,與《為了莎瑪》。這兩部片雙雙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片中的主角們各自經歷著不同的困境,但依然透過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他們所體會到的生命意義。
  • 紀錄片《蜂蜜之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的神性
    2020年開年,我心目中最棒的紀錄片。我所在的電影群展開過討論什麼是&34;,對我來講,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就像看《燃燒女子的肖像》和這部《蜂蜜之地》,感觸很明顯的判斷導演是女性,看完後查資料,果然是女性導演。
  • 麻俑影評│《迷雁返家路》:向大自然學習,修補家庭親密關係
    在浩瀚廣衾宇宙間,人類何其渺小,從大自然中,我們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 當群雁振翅飛翔,衝破雲霄,遨遊天際,飛越千山萬水,尋覓另個新天地,遷徙途徑勇往直前,團隊精神笑傲江湖。 人類從大自然生態中學習,修補家庭親情,因為有愛,所以親情不遠離。
  • 紀錄片《蜂蜜之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的神性
    我所在的電影群展開過討論什麼是"女性視角",對我來講,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就像看《燃燒女子的肖像》和這部《蜂蜜之地》,感觸很明顯的判斷導演是女性,看完後查資料,果然是女性導演。拍電影時的這種"等雲到",就如同《蜂蜜之地》的主創團隊終於等到了那片"雲"一樣。第一個淚點就是女主翻山越嶺採野蜂蜜時的"我取一半,給蜜蜂留一半"的樸實光華。
  • 演藝圈一眾大咖為大自然發聲: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
    用「災難」形容2020年的開端再合適不過了,中國新冠肺炎、美國乙型流感、東非蝗災、西班牙風暴、加拿大暴雪、菲律賓火山爆發、澳洲大火持續燒了5個月,災難接踵而至,人類苦不堪言。大自然仿佛在用一場場的災難,向世人敲響警鐘:如果人類繼續肆無忌憚破壞大自然生態的平衡,大自然一旦反擊,足以將人類多年建立的文明付之一炬。她能哺育人類,亦能毀滅人類。
  • 《蜂蜜之地》:一部自然與人的約定,下一個春天將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和蜜蜂古老的約定,取一半,留一半,蜂蜜和蜜蜂才會源源不斷,取之不盡,這就是《蜂蜜之地》。該片在各大電影節均有著不錯的口碑,並且獲得奧斯卡的兩項提名。一部文藝紀錄片,內在卻蘊含著人生哲理和無限的魅力。
  • 電影《熊的故事》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影評二:電影語言的主要表現方式是畫面和動作。即使主角是幾隻熊,在沒有任何人類語言相伴的情況下,只要通過合理的剪輯和排序,一樣可以講述精彩的故事。電影《The bear》就是這樣的典型之作。很欣賞導演Jean-Jacques Annaud 捕捉鏡頭的能力,在他的電影裡,自然界中很難被人類駕馭的野獸,居然也能成為演員,去演繹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       第一組鏡頭的出現就講述了最殘忍的一幕。小熊和他的媽媽在掏食蜂蜜的時候,突然一聲巨響,山上滾下的大石頭把媽媽砸死了。
  • 人類模仿大自然的「設計」——建築中的大自然仿生學
    所以,大自然的精妙建築確是人類建築師和設計師的最好老師。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創造不管多麼精巧,幾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創造物中找到對應的影子。於是,人們開始對大自然進行有意識地模仿,從大自然汲取營養,請大自然開拓思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仿生學便應運而生了。
  • 《蜂蜜與四葉草》影評(取材.文/落合有紀)
    蒼井優國際應援會 刨冰字幕組 漢化掃圖:海星 翻譯:花漾 後期:七七《蜂蜜與四葉草之前伊勢谷君在主演作品《向雪祈禱》中太過尖銳辛苦,這次在《蜂蜜與四葉草》中自然出演。劇中的森田個性打扮,有點邋遢的感覺。非常接地氣的角色。已經30歲是演員中最年長的他,居然能很好的飾演學生角色,真是厲害呢。加瀨君這段時間狀態絕佳,在《花之武者是枝裕和》中演出的也很棒。居然能演真山這樣彆扭性格的變態,真是讓人吃驚呢。因為是以校園藝術繫戀愛為舞臺,一些畫畫,雕刻的場景也特別有意思。
  • 電影《蜂蜜之地》: 恪守自然法則的人為什麼反而是受傷害最深的
    蜂蜜之地.Honeyland.Медена.земја.2019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一部來自於北馬其頓的影片同時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的提名,它的名字叫做《蜂蜜之地》(Honeyland,Медена земја,2019)。
  • 【影評系列】生命之來處,靈魂之歸途-----評《絕望者之歌》與《無依之地》(下)
    趙婷更是一個細膩溫柔的樂者,她將這個世界上最質樸的美譜成旋律。僅就這一點,其立意與格局,就遠超《絕望者之歌》。        而趙婷如何將這種平淡的平凡人的故事,無法言說的Message呈現,並傳達給觀眾的手法,相當值得玩味欣賞。她讓助理收集Nomad們的真實故事,讓她們自己選擇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出現在影片之中。這大大地加強了影片真實的感染力。配合麥克多蒙特精湛動人的演技,將角色詮釋融入非專業演員的自然流露之中,了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