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小哈第一次旅行給我發了一張大阪的明信片,現在失聯已經整整兩天兩夜了,好想他。」白欣欣在朋友圈中發出一條信息。
「我家乖兒子是學霸啊,通宵學了一夜,嘖嘖,為娘好驕傲」。
「為啥我家呱娃子老宅著,得出去浪才有詩和遠方啊!」
……
小哈是90後女孩白欣欣在一款手機遊戲《旅行青蛙》中養的青蛙。這個由一家日本公司開發的手遊,於2017年12月在日本的iOS平臺上線,近期在中國迅速躥紅,不僅在微信朋友圈、公眾帳號中刷屏,還迅速在App Store中國區免費遊戲榜上名列第一,微博話題 #旅行青蛙 攻略# 也登上熱搜榜。
在遊戲中,玩家只要準備好包裹,青蛙就會不定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間,它可能會從各地發回明信片,也可能帶回土特產;它可能在外旅行好幾天,也可能溜達片刻就回來,但這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我的蛙此刻在幹什麼呢」成為養蛙者心中的一縷牽掛。
白欣欣剛把小哈的動態發到朋友圈,「呱友」們就紛紛過來圍觀:藉機曬自家蛙、分享養蛙攻略、吐槽自家蛙行蹤不定……未婚甚至還沒有男女朋友的「圈友」們一時間畫風突變,都成了「操心的老母親」,朋友圈中的念叨此起彼伏。
小哈出去旅行過幾次後,白欣欣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兒行千裡母擔憂,我突然能理解我在外這幾年,爸媽為什麼老給我打電話,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問一句我在幹什麼。」
「棄養老公,改養兒子,我的少女心變老母心啦。」李曉燕從不久前火爆的一款與虛擬帥哥談戀愛的手遊《戀與製作人》轉戰《旅行青蛙》,「兒不嫌母貧,養蛙輕鬆多啦,不用花真銀子。我現在只要靜靜地看著我的蛙看書寫字打瞌睡都覺得幸福。」
肖睿以前玩過多款手遊,大多是競技對抗類的,相比之下,他覺得這款遊戲比較休閒,遊戲場景基本設定在兩個界面:小清新風格的庭院和LOFT結構的屋子,玩家只需要收割三葉草就可以為青蛙購置旅行需要的行李。玩法簡單,更適合女孩子。不過在被朋友「安利」(網絡用語:指強烈推薦——記者注)後,這個大男孩也跟風玩得不亦樂乎。
李文珊以前是個遊戲「小白」,當朋友圈被「蛙兒子」刷屏的時候,她終於忍不住好奇心加入了「老母親」大軍。「雖然它只是個虛擬角色,但是你為它取了名字,它就屬於你了。」李文珊表示,這與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也有點相似。「雖然養了它,但它是個相當有主見的孩子,完全不受你控制」。和小蛙相處的這種模式是她比較中意的,「像是親人,或者朋友,只需要在吃飯間隙或者休息的時候,打開看一眼,知道對方此時在做什麼就好。」
也有玩家在投入感情之外投入資金。「安卓黨想氪金(特指在網路遊戲中的充值行為——記者注),想給我崽買最好的碗、最好的燈和幸運鈴。」網友@頭像是西給的nino擔在微博上表示,「真跟養了個兒子一樣什麼都想給它最好的。」為了多收三葉草支持「蛙兒子」旅行,她甚至晚上睡覺都定了好幾個鬧鐘,隔幾個小時起來收一次三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