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音樂選自專輯《青蛙四唱遊》,早春的太魯閣山林,樹洞內的艾氏樹蛙探出頭來,高唱春神來了 。
夏夜裡的嘉南平原,臺灣特有的諸羅樹蛙,正站在芒草上,引吭高歌。
——主編壹心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
這是一張讓人非常非常舒緩的專輯,躺在床上,輕輕播放,仿佛置身於無盡的田野中,煩躁不安的心被一點點安撫,思緒漸漸平靜,逐漸進入夢鄉。
夏季歡樂的樂章,想起和夥伴們嬉戲的時光,聆聽之際,瞬間便置身於大自然的情懷之中。
泥土的芬芳,禪聲蛙鳴,仿佛回到兒時,赤腳在池塘邊徜徉,一切都是那麼無拘無束,人和自然融為一體,感受音樂帶來的心靈回歸。
| 我的青蛙恩仇錄|
看到蛙類,不論是善於跳躍的赤蛙、體型巨大的田雞、或者長相醜陋的蟾蜍,我都能在第一時間、手腳俐落的捉住牠們。
這些都不是傳統的女性特質,但我卻擁有傳統的中國女性纖細溫柔的外貌。
事實上,在我成長的年代,沒有電視、電動玩具,絕大多數的玩具都是來自大自然,運用小小的腦袋,發揮最大的想像空間。
於是下雨之後,成群出現在水溝的青蛙,就成為我捕捉玩耍的對象。
生命的風華,曾是幾度花開又幾度花落,愛情哪最終屬於令人傷神的那一個。
我曾經頑皮的把牠們抓到高高的水塔上,然後往下丟,看牠們能跳多遠;也曾經把牠們開腸破肚,再敷以搗爛的野草,假裝自己是醫生。
直到現在,想起兒時的情景,印象最深的還是一隻隻跳過眼前的澤蛙。
當然兒時的玩樂和我現在研究青蛙是有些關係,但影響我最深的還是大學時代的學習和研究所的專業訓練。
民國70年我剛進入臺大動物系時,還以為自己要當獸醫,從來沒想過會研究青蛙。
此時正是國內生態保育剛剛開始的階段,我很幸運能參與和目睹目前國內一些保育界前輩例如林曜松、周蓮香教授的研究及努力,他們對臺灣這塊土地的努力,深深的感動了我,讓我立志從事生態研究。
而讓我選擇蛙類當研究主題的則是王慶讓老師,因為他親自帶領我到野外觀察臺灣多採多姿的蛙類,讓我從一個玩弄青蛙的人,成為研究、保育青蛙的學者。
當然研究的過程是很漫長,但並不孤寂,因為不管是美麗的樹蛙、身手矯捷的赤蛙、醜陋的蟾蜍都有牠們特殊的生存本能和行為,讓我經常有意外的收穫和喜悅。
以前鄉下到處是青蛙,所以我的父母及親戚都覺得我研究青蛙很奇怪,更沒想到研究青蛙還可以拿博士、當教授、出專書。
但現在他們開始瞭解我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山裡、田裡的青蛙越來越少了,今天不把牠們記錄下來,以後可能再也沒有相見的機會。
而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讓大家認識蛙類有趣的一面,瞭解蛙類的生態角色,臺灣蛙類的保育還是充滿光明的遠景,這也是讓我在無數黑夜中,一路走來一直充滿樂趣的原動力。
| 專輯曲目 |
CD1 青蛙四季唱遊
01. 春天的歌
02. 早春的太魯閣山林
03. 陽明山的春之夢幻
04. 拜訪溪頭竹林的春天
05. 阿里山的四月
06. 夏夜晚風
07. 初夏的嘉義農場
08. 嘉南平原的青蛙精靈
09. 虎山溪的夏天
10. 花東稻田之歌
11. 扇平的夏夜
12. 秋
13. 石門水庫的秋天
14. 福山秋夜
15. 秋天溪流之歌
16. 暖暖寒冬
17. 烏來的初冬
18. 溫泉鄉的青蛙
CD2 臺灣青蛙報報
01. 盤古蟾蜍
02. 黑眶蟾蜍
03. 中國樹蟾
04. 巴氏小雨蛙
05. 黑蒙西氏小雨蛙
06. 小雨蛙
07. 腹斑蛙
08. 牛蛙
09. 貢德氏赤蛙
10. 古氏赤蛙
11. 拉都希氏赤蛙
12. 澤蛙
13. 虎皮蛙
14. 斯文豪氏赤蛙
15. 梭德氏赤蛙
16. 臺北赤蛙
17. 日本樹蛙
18. 褐樹蛙
19. 艾氏樹蛙
20. 面天樹蛙
21. 白頷樹蛙
22. 諸羅樹蛙
23. 橙腹樹蛙
24. 莫氏樹蛙
25. 翡翠樹蛙
26. 臺北樹蛙
青蛙四季唱遊 2CD | 放鬆減壓
聽見大自然系列
光碟原價:128.00
美物專享: 108.00
48小時限時包郵搶購
▽
長按二維碼 立即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藏《青蛙四季唱遊》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