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傅的牛骨頭開了好多年,以前在一個刁角小區,接近三環,就有不少吃貨慕名前來。
憑藉獨特的味道,在牛骨頭界,謝師傅必須有姓名。
二層的新店很好認,位置雖然不是商業中心,但熟門熟路的回頭客們,依舊把這裡吃成,一晚翻臺兩次的網紅店。
相比豬肉的身價飛漲,謝師傅的招牌牛骨頭鍋,從老店時代的58,漲到了新店的65塊,真的是業界良心。
一天二百斤的量,賣完就沒有了,生意好的時候,晚上9點半左右,就全線沽清。去晚了,是真的沒得吃。
牛骨頭、牛雜、牛筋、牛三鮮、牛排、牛肉、牛尾,7大牛系列鍋仔組成全牛豪華套餐;還有最獨特的牛鞭燉土雞和牛鞭燉鴿子,兩道硬菜需要提前預定。
謝師傅說:「牛鞭和牛尾都是寶藏菜品,一天也只有3-5份,能不能吃到,全靠緣分。」
牛骨頭鍋是牛的雜骨,要做好吃,並不容易。在上桌之前,每塊牛骨頭都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燉煮和滷製,最後鍋仔下面鋪千張和大白菜打底,面上鋪牛骨頭,配辣湯上桌,一股獨特的鹹辣鮮香,是吃貨逃不脫的魔掌。
牛骨頭上的肉不多,但是道絕佳的下酒菜,香辣口味,配酌小酒,口口銷魂。
沒吃到牛骨頭鍋,種草菌的牛筋鍋也可圈可點。上菜很快,不一會就開始沸騰,一口牛筋下肚,Q彈、軟爛、進味,有點荊沙的口感,鹹鮮帶辣,正中武漢人口味的下懷。
千張和大白菜越煮越好吃,越煮越入味,特別是黃金配菜熱乾麵,完全吸收了湯汁之後,真的重煥新生,好吃到讓人慾罷不能。
如果一份不夠,可另外點配菜入鍋,牛骨頭、牛彎、牛雜二十多種配菜可選,素材那就更多了。
「除了牛骨頭之外,牛仔和牛筋也受歡迎。」謝師傅說:「好多人愛牛雜,因為菜品豐富,有牛肚、牛腸、牛舌和牛心,吃起來口感層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