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顯東在自家果園摘柑橘
滿山坡黃橙橙的三峽紅早熟蜜桔,成群結隊的鴨子、鴿子,乾淨的樓房……很難想像,這一份家業是一位殘疾人「掙」下的。
10月1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隨重慶市殘聯來到永川區,見到了先天性殘疾人(肢體殘疾三級)呂顯東,和「一戶四殘」卻脫貧的亢祖貴一家。
他們雖然身體有缺陷,卻沒有自怨自艾,「埋頭幹事情,昂首奔小康」。他們的故事,很勵志。
為維持生計外出打工
呂顯東今年57歲,家住永川區來蘇鎮梳妝檯村。來到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淨寬敞的樓房。樓房四周,種著血橙、早熟蜜桔,蜜桔已經成熟,滿山坡都是黃橙橙的果實。不遠處,有魚塘、荷塘,和自由吃食的鴨子……
「現在年收入能超過6萬元。弟弟和我在一起,幫忙料理農活,女兒考上了大學」,剛買了新鞋子的呂顯東高興地說。
在普通人眼裡,這些可能不足為奇,但就呂顯東一家來說,這一切卻是來之不易。
呂顯東的家庭系「一戶三殘」,母親黎昌明患老年痴呆10餘年,智力殘疾三級,弟弟呂顯彬是智力殘疾三級。自己也是先天性殘疾人,行動有諸多不便。
「2004年前後,為了維持家庭生計,我去外面工地打工,30多塊錢一天。」呂顯東回憶,打工10年,不僅沒法照顧家人,收入也撐不起整個家庭,尤其女兒還要讀書、念大學,學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前些年,家裡有人生病,呂顯東辭去工作回家照顧。沒想到這一回來,竟是一家人生活的轉折。
如今家庭年收入6萬元
2018年底開始,重慶市殘聯開展「一戶多殘」家庭專項幫扶。落實專項幫扶資金1653萬元,按照人均1萬元的標準,對全市「一戶3殘」建檔立卡和「一戶4殘」及以上的殘疾人家庭實行全覆蓋幫扶。
各區縣也相繼制定「一戶多殘」家庭幫扶方案,積極投入專項幫扶資金,開展「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行動。
呂顯東一家的情況,引起了永川區殘聯的重視。
「我們對呂顯東進行了『智、志』雙扶。區殘聯給他讀書的女兒進行了教育資助10000元。今年她考上大學,又通過重慶市福利基金會獲得『扶智助學』資助10000元」,永川區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扶貧幹部也對其一家進行幫扶。
「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留在家鄉發展養殖業,種植了水稻2畝、玉米2.5畝、柑桔2.5畝,養殖雞鴨230多隻,還發展了稻田養魚……」呂顯東說,自家農產品不缺銷路,每年橘子成熟,扶貧幹部就會幫忙銷售。
日子有了起色,呂顯東也有了幹勁。他說,自己不想「等靠要」,雖然身有殘疾,但仍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現在,呂顯東一家的年收入已有6萬元。
不久前,在扶貧幹部的協助下,呂顯東又申請了農業銀行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30000元。
「我準備和弟弟一起,擴大種植業規模。這筆錢用來購買果樹苗、雞鴨鴿子魚苗,還要進一步發展稻田養魚。」呂顯東說,「我對未來充滿希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呂顯東得到幫扶後,也不忘回饋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協助村委會開展河道清漂、公路保潔等工作。
其樂融融奔向幸福生活
△亢祖貴一家
「一戶四殘」的亢祖貴一家,也在述說著「身殘志堅」的故事。
亢祖貴一家住在永川區勝利路街道永鋼村,他視力殘疾,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是智力殘疾。
「鍾叔叔、趙叔叔……」來到亢祖貴家,11歲智殘二級的大兒子見到有人來很熱情。這個幾乎連一句完整話都表述不清的孩子,唯獨對幾位扶貧叔叔印象深刻。
「以前,一家人的生活,靠我打零工和低保來維持。房屋漏雨、部分垮塌,也一直沒有錢修繕。」亢祖貴說。
了解他家情況後,重慶市殘聯出資3萬元,永川區殘聯和勝利路街道又籌資1萬多元,幫其進行了房屋改造,添置了日用家具。
除此之外,還推薦亢祖貴到華益機械廠工作,將亢祖貴的大兒子送入永川區特殊教育學校上小學,二兒子送入永川區長康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免費智力康復訓練,每年補助20000元。先後對兩個孩子發放教育資助金19800元,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如今,除了亢祖貴在華益機械廠的工資,家庭其他成員還有低保和補貼,基本能滿足生活需要。
「現在,我正在訓練旱地冰壺,備戰重慶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亢祖貴的大兒子說。
呂顯東一家和亢祖貴一家,只是「一戶多殘」家庭獲得幫助的縮影。
據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各區縣累計投入6000餘萬元,共惠及了1.2萬餘戶「一戶多殘」家庭。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攝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