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商業評論 門道FASHION
「
奢侈品市場尋求突破,錢包能否打開敞口?
」
作者/Selina Liu
農曆春節向來是國內送禮的高峰期,除了看到各個奢侈品牌在宣傳新年限定和特供,也能看到Airpods外殼這種同樣適合送禮的產品。
與之相對的,是錢包品類毫無變化的設計。不久前 Marie Claire 發布2020錢包精選,入榜的大都是奢侈品牌,網友評論的卻是「幾年沒用錢包了 一隻手機足夠」。
錢包,曾經是奢侈界的現金奶牛
行動支付普及之前,錢包是日常必需品。為了裝存鈔票、硬皮和實體卡片,因此錢包在設計上,只會風琴式內層和拉鏈口袋。這不同於現下流行的迷你包或手拿包,儘管大小接近,大部分手拿包沒有風琴式夾層,迷你包更是裝不下什麼東西。
因為是必需品,錢包還一度是奢侈品牌重要的增長源。
2013年,諮詢公司Euromonitor研究發現,男士皮具這個大類下,最主要的構成是錢包和手拿包。當時,亞太地區的銷售增幅約為30%,高於行業整體。Euromonitor分析師Flur Roberts曾對媒體分析,配件是消費者了解和認知品牌的基石。
這句話的背後,是奢侈品牌「金字塔式」搭建的產品體系。方正證券發布過深度行業報導指出,由上至下、由高端至低端設立不同產品及不同品牌副線,是多數品牌採用的策略。
「金字塔」頂端是最核心,價格也最高的品類。知名度高,但銷量小,基本不盈利。底部則是定價較低的產品,受眾大,銷量大。這樣的產品體系反映的是銷售戰略,對頂部產品給予更多的營銷曝光,提升品牌的形象和檔次,從而帶動和提升金字塔底部產品的銷量和定價能力,進而實現盈利。
這樣的策略中,小件且定價適中的錢包,非常適合作為盈利入口。受限於形態,錢包沒有多少設計空間,不過印上品牌logo是足夠了。或者像愛馬仕一樣,錢包的設計與其經典的鉑金包聯繫起來,承擔一定品牌介紹和入門的功能。
Euromonitor的分析師說,「你可能買不了Zegna的外套,但可以買一隻Zegna的包。」
到了2017年,原本被看好的銷售增幅走低,落後於行業整體。同年,中國皮具行業的研究中顯示,錢包品類的銷售增速只有4%,銷售額不到20億元。而手機包的銷售額雖低,但增幅高達55%。
錢包品類的發展,並沒有如預期那般光明。
真正到來的是行動支付的迅速鋪開和普及。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行動支付市場,並且是在短時間內高速增長。2014年時,通過行動支付實現的交易不到100億筆,而2018年,已經超過600億筆,金額高達277.39萬億(中國人民銀行統計)。
阿里數據把行動支付比例和電商平臺上「錢包」這一關鍵詞的搜索量放在一起,16年以前兩者呈平行關係,前者超過了後者。根據中新網微博發起的「你多久沒帶錢包出門了」的調查,在1018名參與者中,41.8%的網友選擇「已不帶錢包出門了」,41.1%的網友選擇了「帶錢包出門,但大多用手機支付」。
錢包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少,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儘管老牌奢侈品牌一如既往地生產,畢竟總有鍾情於實體錢包的客群,會主動關注玻璃櫃裡的錢包。但是,新生的年輕品牌如Staud,Yuzefei,Manu Atelier,幾乎不出品錢包。
用戶習慣變了,新產品Mini包開始走紅
取而代之的是"迷你包"在過去兩年快速走紅。2018年設計師品牌Jacquemus推出了"Le Chiquito",只有4英寸高2英寸寬。去年這款包進一步縮小,連AirPods都放不下。隨後路易威登推出了同類迷你包,小的僅能裝下一隻口紅。
這股潮流延伸到了高街品牌Zara Topshop和ASOS,擴大了迷你包品類的受眾觸及範圍。公關公司Borkowski的諮詢師Jane Allan告訴《衛報》,小而美只是一方面,"關鍵在於新奇,所以尤其適合在社交網絡上傳播(instagrammable)。這樣品牌市場部不花一分錢,卻能有大量曝光。聰明之舉。"
考慮到迷你包的價格不低,通常會定在200美金以上,這樣的定價策略,使迷你包更適合被劃在「金字塔」較高的位置上,承擔品牌傳播的功能,而非盈利來源——這也是Jacquemus設計師Simon Porte的想法,展示一種美學和概念。
去年,進一步縮小的Mini Le Chiquito推出,這次甚至連一隻耳機都放不下。英版Harper's Bazaar網站發布了這則設計新聞,在文章最後發起投票,提問是否會用這麼小的包。37%的讀者投給了"會,太可愛了",剩下63%的讀者態度則是"那我東西怎麼裝?"
顯然,迷你包的裝飾性大於功能性,對於品牌而言能帶來話題度,提高曝光,但實用指數低。另一個正在萌芽的新品類是AirPods外殼。自從三年前蘋果推出這款耳機到現在,已經佔掉了耳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不久前Prada推出了Dreamscape系列的Airpods保護套,Miu Miu,Dior,YSL,Gucci都有自己的AirPods保護套,Tom Ford還製作了Airpods皮套和手機皮套組合。然而電子產品的更迭速度很快,自從AirPods Pro發布之後,這些保護套已經不再適用。
無論是迷你包還是Airpods保護套,都有著更強的裝飾性而非功能性,對產品體系的完善更多是一種輔助和補充。
行動支付海內外都是趨勢,原本功能性明確的錢包,定位正在變得尷尬。逐漸習慣於行動支付的消費者,未必需要一個新產品來代替錢包。
只是一個完善的品牌產品系統中卻應該有一個底部品類,作為營收來源並承擔品牌入門功能。替補錢包的新品類,似乎尚未出現。
門道圓桌:你怎麼看待小型皮具產品潮流?
歡迎留言與我們一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