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影評

2020-12-22 水仙的日常

教育家已有提醒家長,不要以愛的名義壓抑束縛孩子的成長,卻對孩子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看了丹麥電影《總有一天》之後,深覺這種「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假教育,是在扼殺孩子的正常成長,催毀其人生的希望,該引以為戒。

影片《總有一天》,講述了兩位小男孩兒在母親病重後,被送往孤兒寄宿學校,在那兒受盡折磨的故事,於2016年4月在丹麥上映。

看完後頭暈沉沉的,110分鐘,鬱悶和難過一直充溢心間。影片的代入感很強,至今,兄弟倆在寄宿學校的生活場景和被暴力虐待的畫面,仍不時在眼前飄來閃去,讓人心寒。且看一組鏡頭:

兄弟倆被派了搬石頭的工作,滿身滿臉的泥水,又被「老生」們欺凌;

弟弟赤腳光身,站在庭院的冷風中,雙手抻著被自己昨晚睡覺不小心尿溼的床單,瑟瑟發抖,這個動作要持續到床單晾乾為止;

聖誕節,哥哥在電話中得知媽媽去世,回到集體餐桌前,校長因他哭泣違反了吃飯時出聲的校規而打他耳光,並把他的頭按在餐盤上,責令其繼續吃飯:

被男老師性侵的弟弟,渾身是血,倒在水房的溼涼地面上……

諸多這樣虐心的畫面會拉住你,使心緒在幽暗的冰水裡,不斷下沉,下沉……

影片的畫面語言很多是直接的暴力,也有象徵和隱喻。文學老師的出現,猶如暗夜中的一束光,讓觀眾下沉的心似有了一點期盼。但當她拎著包在通往孤兒院的那條路向外走時,我們心頭的那點希望之光又微弱下去;而同時出現在鏡頭裡的,是性虐童的老師在手傷愈後又向孤兒院的方向走去。我們不願看到的兩件事,發生在同一畫面裡,壞情緒達到峰值,讓人無可奈何,不知所以。

當遇到不幸、挫折或悲傷沉悶等負能量事件,人們會暗暗祈禱,總有一天會好的,總有一天會過去的,可這「總有一天」,到底有多遠?什麼時候才能盼到那一天呢?

幸運的是,影片《總有一天》故事中的兩個小男孩,雖說以生命為抵押,但終於換來了這一天。文學老師的幫助申訴與領養,使得他倆脫離「集中營」,並在此推動下,其他孩子也獲得解救。

片尾,兄弟倆乘車離開孤兒院,一個小夥伴在林蔭路上向他們奔跑送行喊著再見的畫面,也暗示了那些留在孤兒院的孩子也可以走出與世隔絕的牢籠,能夠獲得行動和思想的自由。

而崇尚暴力教育的校長赫克甩向學生的耳光,成了學校裡普適的教育手段,並如一顆仇恨的種子,在少年的心理迅速萌芽、生長。他們隨時可以異化為惡人的幫兇,兇狠、無理性地輪流打犯錯學生的耳光……幾個不同場景下打耳朵的鏡頭如通紅的鉻鐵,在觀眾心上留下印痕。

影片人物性格塑造鮮明。「做一個鬼魂」,這是寄宿學校的孩子對新來兩個男孩的忠告,以此免受挨打受罰。弟弟跟哥哥說,可是,我又怎麼能停止思維呢?而很快,孩子的單純在暴力威壓下,迅速蛻掉,周身都透著恐懼與哀愁。成年人則臉型刻板,沒有笑容,校長鷹隼一般尖銳的眼神,讓人不寒而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此專制暴力下的教育,經過有準備的檢查,粉飾材料向上匯報後,竟受到國王的褒獎。教師們滿足於自己的功績,孩子們卻在苦海裡沒有灘岸,在毫無人權的深淵中意志盡毀,唯有忍辱負重的盼望,總有一天可以離開。

導演一直在給影片灌注苦難。觀影時,因兄弟倆的遭遇而來鈍痛無時不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猶如沉悶的鐵桶,使人窒息。而校長卻一直對孩子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影片節奏平緩,不疾不徐,沉重的故事如一把鈍鋸壓在肉身般讓人心存驚懼,片尾又用下面的字幕,帶來深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Godhavn寄宿學校發生的,在此之前入學的學生,大部分至今,都在依靠藥物,緩解抑鬱與恐懼,這是他們在這所寄宿學校的後果。

暴力教育,不僅是Godhavn寄宿學校的縮影,在很多家庭中也可以找到若隱若現的原型。很多家長,以暴力來維護自己的權威,教育正在成長的孩童。

如果你曾遭遇假教育,希望能早日走出心靈困局,培養陽光心態,忘卻不愉快的回憶;

如果你已是家長,一定要自省,以寬容和理性的愛來引導孩子,既要遠離暴力,摒棄假教育,又要摒棄以愛之名的捆綁,不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相關焦點

  • 有一天,總有一天
    上一次看是3年前,到了一個新階段或者特定心境時,我便會重溫這部劇或者聽聽《Someday》,會想起劇裡的每個人物,會想起那些經典的臺詞,會試圖吸收能量,會告訴自己「有一天.總有一天.」這部劇是關於6個性格各異的少年在「麒麟藝高」共同追逐夢想、成長蛻變的故事。劇情以偶像出道前的準備為背景,整體有非常多的表演舞臺,有各種類型的OST。其中最喜歡這首《Someday》。
  • 《再見,總有一天》
    花了倆個多小時,終於看完了《再見,總有一天》,想著其中的臺詞,耐人尋味。人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說再見,最好能了解,孤獨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對愛情膽怯前,最好先買把傘。再見,總有一天。最好能了解孤獨是最不會背叛人的朋友之一對愛情膽怯前最好先買把傘不管如何被愛絕不能相信幸福不管如何愛人絕不能愛過頭愛就像四季一般只是讓人生染上色彩而不至厭煩的東西把愛說出口的瞬間就會像碎冰一般融化消失再見,總有一天
  • 再見,總有一天.
    《再見,總有一天》電影原著的作者,即是女主角中山美穗的丈夫,日本音樂家兼作曲家寫的愛情小說。電影播出之後,中山美穗也追求自我,另覓真愛。戲劇,不如人生精彩。 在電影的開頭,未婚妻在寫詩,片末才完結。
  • 影片安利:總有一天(The day will come)
    「總有一天」在不同的時候往往有著不同的意義,有時候是充滿了希望與期待,可更多時候卻是慢慢滲出來的絕望與無奈。一部好的電影給人的啟迪是多方面的,給不同的人帶來的感想也是不同的。丹麥電影《總有一天》給了觀眾很多可以思考的維度,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欲言又止的絕望與哀傷。
  • 《有一天》影評:公益噱頭背後有很多好電影素材
    《有一天》影評:公益噱頭背後有很多好電影素材 時間:2014.09.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獼猴桃 分享到:
  • 《總有一天》當楊永信和「熔爐」校長出現在同一間學校
    充滿「淚水」的《熔爐》在影評界,也有很多人認為《熔爐》因其題材的特殊性而被嚴重高估。最近進入影迷視線的《總有一天》被稱作「丹麥版的《熔爐》」,這個稱號實則是對《總有一天》的低估。彰顯「對峙」的《總有一天》電影故事也發生在一所學校,單親家庭的艾瑞克和赫曼兩兄弟,因母親病重,舅舅無力撫養,而被送到當地專門接收問題兒童的學校。
  • 肖戰,總有一天,我會見你一面
    楔子肖戰,總有一天,我會見你一面,哪怕只是遠遠地望著,穿過洶湧的人群,匆匆一瞥;也哪怕近近的看著,穿過舞臺上的斑駁燈光,驚鴻一面。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不可能,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是的,總有一天,總有一天。不得不說,曾經詢問過不少人,有沒有希望去見肖戰的想法,有的人說,只想遠遠地看著他就好,他開心了,自己也就開心了,不會非得去見他一面的;有的人說,自然是希望了,但是,這也憑緣分吧,世間事有太多要憑藉緣分的了;還有的人說,我不會希望的,因為我已經見過了——經常會在夢裡見。
  • 再見,總有一天
    為什麼叫姍姍,因為我們的愛,總來得太遲。小時候,爸媽吵架。你一聲不響,抱著洋娃娃離家出走。不走遠,就在樓下的角落蹲著。你知道,一會他們發現你不見了,肯定急著來找你。回家的時候皆大歡喜,把吵架的事全忘了。初二那年,他們鬧離婚。你默默回到房間,閉上眼,在自己腕上劃了一刀。媽媽尖叫著衝進來,爸爸一把抱起你送醫院。你看著他們掛號,付費,求醫生,急的團團轉,竟是恩愛的樣子。
  • Matisyahu 《One Day》總有一天
    Matisyahu 《One Day》總有一天(音頻歌詞)Sometimes I lay under the moon有時我躺在月光下And I thank God  I'm breathing感謝上帝我還呼吸著Then I pray don't take me soon然後我開始祈禱,不要那麼快帶我走
  • 【見證】 總有一天,我會成為基督徒
    儘管家裡是排斥基督教的,但我本身並不排斥;每次基督教被批評,心裡就會興起小小的叛逆想幫忙說話,並且常跟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成為基督徒。因為小時候常常被同學嘲笑,只有「信教」的同學不會這樣。我常常觀察到這一些現象,在心底幫這個信仰加分不少。然而長大之後,一些長期累積的心理創傷需要被醫治,不管是看書自療或是看醫生都試過,於是也就逐漸趨向無神論。
  • 流行音樂|顏人中《總有一天你會知道》
    人中的這首《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從歌名來看,就已經帶有有苦難言的感覺了,曲調更是讓人容易沉默的,換個詞語來說,應該就是感同身受了,在戀愛中,我們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無法訴說的事,而這種感情往往會被自己消磨掉,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等,就算你後來再請求解釋,也沒用的,因為絕大部分人的觀念都是為什麼你當時不解釋而要等到現在?
  • 丹麥電影《總有一天》:自由需要抗爭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丹麥電影《總有一天》延續了北歐電影常有的壓抑和冷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寄宿學校的故事。
  • 總有一天,我們會聚在一起……
    不論他是與你相約白首的愛人,還是陪你走過難關的朋友,抑或是僅有一面之緣的路人,只要你們註定相遇,總有一天,你們會聚在一起。就像以為自己「註定永遠孤獨」的謝爾頓一樣,他會在將來遇到萊納德、潘妮、艾米、霍華德、拉傑、伯納黛特。
  • 重回金沙|總有一天,我會讓她復活
    跨越三千年的時光長河總有一天在「天邊外」 ,她卻已不在可是那一天,「想念」那一天,等待那一天「總有一天
  • 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著我畫的東西擼
    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著我畫的東西擼,出自AcFun匿名討論版的一串,畫作被打擊的PO主對眾人發出的怒吼,超勵志。現在原PO在努力學習,已經成為了大觸。、然而,我們仍未擼到那天原PO所承諾的畫勵志故事和謠言散步2013年名為「長弓燧龍」的畫師曾經看到了該表情包並立下了同樣的誓言.
  • 《偽君子》:偽善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拆穿
    在當下社會,總有人帶著慈善的面紗,利用群眾的共情,利用公眾樂於助人的思想來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們如達爾圖夫一樣虔誠,也如達爾圖夫一樣貪婪。從近些年來爆出的詐捐、貪汙事件來看,慈善業中的某些人似乎一直借著慈善的名義一次次消費公眾的情感。
  • 總有一天,我會忍不住殺了你
    總有一天,我會忍不住扣下扳機的手,殺了你,然後我也解脫了。在普通人的眼裡,我過得非常好,衣食無憂,大明星高高在上。他們都說,蘇暖紅了這麼多年,每年廣告不斷,演唱會一票難求,萬人追捧,身家難計。爸爸有努力賺錢,想著總有一天我能還上。」「然後我認識了一個很可靠的股票操盤手,他告訴我有一隻股最近必漲,然後我手裡又沒有多的錢,我就想到了你。我本來想著等賺了再還給他們,可是沒想到……」我氣極反笑:「沒想到又輸得精光,血本無虧是吧。」
  • 【總有一天】電影|丹麥版熔爐:自由需要抗爭
    提示:點擊上方"元墨文化"↑免費訂閱本微信元墨提示您資源點擊閱讀原文總有一天
  • 腦筋急轉彎:總有一天出頭日,猜一字?這個答案出乎意料!
    腦筋急轉彎:總有一天出頭日,猜一字?這個答案出乎意料!大家下午好呀,經過一早上忙碌的工作,不如來玩玩幾道腦筋急轉彎,放鬆一下!現在正式開始答題(一共有10道題,每題10分,共100分)——答案在最後哦1、猜一猜哪一種雨猛到可以淋死人?
  • 推薦一部電影:《總有一天》
    剛看了一部電影,《總有一天》。 迫不及待想講一遍這個故事。 電影講述了一對問題少年因母親身患絕症不得不被送到一所政府寄宿學校的故事。 進學校之前,叔叔告訴他們,去吧,聽說這是最好的學校。 當兄弟倆還一頭霧水莫名所以的時候,跟校長的第一次見面就讓他們明白了這是一所怎樣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