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總是存在著各種鄙視鏈,其實追根到底不過是同車型車主之間的心照不宣,齊心協力構建自己的「小圈層」。
玩寶馬3系的看不起玩馬自達3的,玩馬3的看不起玩思域的,玩思域的看不起所有其他玩車的,秒天秒地秒空氣,路邊停輛戰鬥機,都敢拉出來「蹦」一下。
其實正如同玩思域的看不起其他玩車的一樣,其他車主也同樣看不起玩思域的——至少以前我是這樣想的。
在我的觀點中,要麼不玩車,要玩再次也得上一輛GTI吧?直到身邊一位心心念念要追夢寶馬3系的朋友,前段時間迫於生活壓力買了一輛思域,我才明白GAI在《我是唱作人》裡的那句話是何含義——「我想做音樂,但是我很餓。」
為何選擇思域
很長一段時間,我天真的以為思域的車主是因為「情懷」而選擇思域,到後來才明白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妥協」才選擇了思域。
除了出生就站在起跑線終點的富二代們,大部分男人年輕時都有過一個3系夢。奈何價格偏高,這時候思域出現了——運動中又帶著經濟燃油性,再頂著一個「改裝潛力大」的帽子,年輕人也就心安理得地向「現實低頭」了。
曾想過騎馬仗劍走天涯,奈何有一天馬殺了、劍賣了,唯在夢中闖天下。
樹敵無數的思域
其實不光是思域車主,在曝出「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梗之後不受人待見。思域這輛車本身也算是樹敵無數。
同價位區間內,不管進口、合資,還是崛起後的自主品牌,都叫囂著要「秒掉思域」。比如長安馬自達的昂克賽拉,又比如北京現代的菲斯塔,又或者上汽名爵6……
這些車型問世之初,不管是顏值還是科技配置,又甚至是動力都比思域略勝一籌,特別是當自主品牌崛起,像領克03+這樣的車型問世後,從我一個汽車媒體人身份來看,思域真的已經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按道理說,樹敵無數,別人降價它獨自加價的思域,如果不迎來一次大換代,那麼將很難與市面上的現款競品相鬥。
加上受疫情影響,諸多豪華品牌降維打擊,就連BBA都開始了降價,入門級的A3,1系紛紛打折,就連基本不降價的奔馳都打出了A級最低優惠6萬的折扣信息。
這對於思域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降維打擊,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思域一波神操作直接轉危為安,甚至重回月售20000輛的水平。
奈何思域也降價
今年受疫情影響,1-3月各大車企的銷量都不太好看,包括本田。神車思域的銷量也不容樂觀,畢竟其他品牌的優惠力度太大,消費者的可選擇性變得更廣。
今年 1-4 月,思域累計銷量為43877 輛,橫比來看不錯,但和往年銷量相比算是大跌了。然而5月份的銷量報告出爐後,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其他品牌的車型都只能算回暖,但思域卻可以稱之為「重回巔峰」。
超2萬的銷量,讓思域再一次成為本田在國內銷量最高的車型。
我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嘗試著百度搜索「思域降價」的消息,果不其然彈出了一堆思域降價銷售的信息,篩選了下靠譜的優惠區間應該在1-3萬左右。
這就好像樓下的煎餅果子以前賣15,隔壁手抓餅賣20,大家都願意排隊買煎餅果子,現在隔壁的手抓餅打折賣15了,結果從不打折的煎餅果子突然只賣10塊了,大家自然又排隊去買煎餅果子了——沒有人會想到煎餅果子本來只該賣5塊。
所以我想前面寫的那句話得改改——曾想騎馬仗劍走天涯,奈何思域都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