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位化是網際網路巨頭們不願錯過的浪潮。在流量逐漸封頂的網際網路下半場,在線辦公產品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涉足B端市場的重要觸角,擔負著將B端企業納入到自身生態的重任。
4月27日,百度旗下在線辦公品牌「百度Hi」品牌全新升級,正式更名為「如流」,打造具備知識管理能力的「新一代人工智慧辦公平臺」,如流,意為助力企業辦公如行雲流水一般更加順暢、高效。
百度「如流」發力,「知識管理」強勢改寫在線辦公局面
「如流」升級之前叫「百度Hi」,這款百度內部的辦公協同軟體早已服務百度遍布全球的數萬員工十多年。在疫情爆發後,百度Hi在2月正式對外開放,並免費給湖北等疫區企業提供高清音視頻會議、企業雲盤、企業IM和應用中心平臺等多項服務。
換句話來說,如流從一開始就將百度20年的知識管理經驗融入到了內部辦公場景中。從這次品牌全新升級來看,百度已決定趁勢全面進軍在線辦公市場,而如流的的打造,則離不開這家公司在知識管理領域20年來的能力積累和進化。
當前不少企業有自己的產品體系,卻鮮有企業建立起自身的知識管理體系。也正是基於此,品牌全面升級後的「如流」將知識管理作為了差異化能力,為知識密集型行業(如網際網路、傳媒、金融、法律、教育等)的企業提供知識生產、組織、獲取、應用四大環節知識信息服務,直擊知識密集型企業的協作痛點——企業的知識資源可以被引入到協同辦公中,從而驅動內部的創新效率,而這或將填補在線辦公市場的功能空白,形成差異化的產品競爭模式,進而成為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生產力。
縱觀國內當前市場形勢,阿里在打造社交產品失利後孵化出了釘釘,騰訊緊隨其後發布了企業微信,如今百度如流也以「知識管理」強勢改寫在線辦公局面,一場To B市場的激戰在所難免。
耐力+技術比拼,在線辦公仍是巨頭遊戲
一場突如起來的疫情,讓整個行業提前了5年。隨著疫情消弭,在線辦公市場需求仍然強勁。QuestMobile早前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假期後,由於遠程辦公、在線學習等需求的上升,效率辦公日均活躍用戶規模上升了4000萬。行業規模的擴大,迅速引出了眾多玩家。
在線辦公市場非常廣闊,就以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來說,2018年底已超過3000萬家,呈現出的需求和場景更是數以萬計。企業與用戶遠程協作習慣被培養起來後,即便疫情結束,依然會保留下來。因此,在線辦公領域的競爭將會是一場長久的耐力比拼。
如果說人工智慧、智能雲的主導權在巨頭手中,那麼在線辦公市場也將同樣由巨頭們來主導。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一方面,縱觀在線辦公領域的眾多玩家,只BAT擁有超級入口,它們一個有百度App、一個有淘寶和支付寶、一個有微信,每一個都是國民級的超級應用,並且擁有龐大的小程序服務生態。在網際網路下半場,小程序淘盡流量價值展露商業價值,企業布局小程序成為一種趨勢,而BAT作為to B生意的入口,天然與企業級用戶有著更好的匹配。
另一方面,當數億人同時線上開會時,想要保持會議的流暢和穩定,基礎設施尤為重要。與當年網際網路普及期一樣,搭建基礎設施是一切服務的根基,產業網際網路最常見的三種服務模式IaaS、PaaS和SaaS都建立在雲計算的基礎上。某種程度上,國外的在線辦公市場之所以發展迅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在雲計算方面的布局。
相比歐美市場,中國雲計算這幾年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但還存在很多企業沒有「上雲」,這也造成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天然的一種缺失。換句話來說,要成為在線辦公巨頭,必須要搭建雲計算的基礎服務能力,這是屬於巨頭的遊戲,而BAT恰好都是中國雲計算市場最重要的玩家。
基因決定路徑,BAT瓜分在線辦公市場「謀術」不同
To B的競爭,背後的基因、技術、生態才能決定誰可以成為最終的贏家,但每家的基因不同,優劣有別,並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徑。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的話,那就是百度注重智能辦公生態建設、阿里搭建平臺、騰訊致力於連接器。
阿里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搭建一個以溝通為基礎的企業服務協作平臺,意在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的工作方式,這其實和阿里的電商生態有關係,一切業務圍繞電商展開,從支付、雲計算、物流再到現在的在線辦公,無不遵從著這個邏輯。騰訊的基因是社交,所以更看中連接器,微信是連接人與人,而企業微信則希望成為企業專屬的連接器,幫助企業在用戶需求和服務商之間建立一個全新而快捷的互動模式。
從這次百度如流升級來看,百度則把目標放在智能辦公生態建設上。百度以搜索起家,百科平臺、經驗平臺、文庫平臺和文件平臺等重要知識產品即是百度重要的流量入口,也一直是企業辦公協作必備的產品。對百度來說,智能辦公本就是其流量生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如流作為新一代人工智慧辦公平臺,也在藉助AI能力,幫助企業實現辦公場景中的智能化提升,兩者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換句話來說,智能辦公還是百度AI to B戰略的一部分。
在品牌升級之前,百度如流通過新增520人音視頻會議和多入口快速入會兩大功能,成功抓住遠程會議這樣一個剛需場景,升級後的百度如流則順勢打通企業溝通、文檔共享、內部協同等重要場景,得以將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能力深入到如流的各種應用場景中,聚焦企業通訊、協同辦公和知識管理三大核心功能的完善。
過去十多年,百度經歷了自有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和To B業務多樣需求的考驗,這都需要百度朝著更智能的辦公場景不斷進化,而這一切也為當前百度全面進軍在線辦公埋下了伏筆。
To B終極生態戰,知識管理或成百度破局關鍵
對於企業服務來說,沒有生態,一切都是浮雲。阿里有「商業作業系統」,打通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內生動力,而騰訊則擁有企業微信、騰訊文檔、騰訊會議等「全家桶」套件,快速響應雲辦公新生需求。
百度的技術優勢自不用提,百度在自然語言理解(NLP)、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語音識別等AI核心領域都有著領先的優勢,若能進一步運用在在線辦公領域,以AI顛覆行業或許並不意外,但光有技術優勢可能還遠遠不夠,百度若想贏得在線辦公市場,需要另闢蹊徑。
讓百度強勢破局的是其在知識管理上的積累。過去談企業發展時,不外乎機會、土地、勞力和資金等方面。如今,創造價值的驅動力則更多聚焦於知識,有效的知識管理,可以從內在去改善企業的組織記憶和認知能力,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並不斷調整和提升自己的加速度,從而確立自己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2013年麥肯錫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了12個將會對全球經濟、商業和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顛覆性技術,其中移動網際網路居首位,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知識工作自動化」。知識管理強調基於知識的學習創新過程,它超越了傳統的資源積累和規模效應的企業發展觀點,更注重企業知識積累、應用、學習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企業在線辦公場景不只是IM或者會議,知識管理也跟在線文檔、協作流程一樣,是企業的核心信息化需求之一,而知識管理恰恰也是百度的優勢所在。
首先,百度一直是中文網際網路最重要的知識與信息入口,在內容深度與信息廣度上,百度是中國網際網路當之無愧的第一,百度內容產品包括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貼吧,甚至百家號、好看視頻、百度健康等模塊,百科平臺,經驗平臺、文庫平臺、文件平臺等也可以與百度的協作工具聯動,幫助企業實現基於知識的協作,這無疑也會成為百度進入在線辦公的一大獨特優勢。
其次,百度在AI上的能力積累,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智能知識管理。人工智慧系統和傳統信息系統存在很大區別,傳統的信息系統可以做很多前期的系統規劃、流程梳理,把流程固化下來,然後基本上就可以據此運行很長時間而保持不變;但是人工智慧系統是不斷「進化」出來的,你需要不斷使用它,不斷訓練它,否則它就很難用。例如面向營銷、研發、客服、市場等不同的工作場景,通過整合內部的結構化、非結構化、外部和內部數據,建立很多不同主題的知識圖譜,實現知識關聯和知識發現,與具體場景融合,面向場景做智能推送。
最後,知識管理的未來趨勢是從賦能到智能。不僅僅是幫助企業實現知識信息數位化,更重要的是實現智能化。智能知識管理的關鍵是理解、識別、挖掘知識,特別是知識間的關係,依賴AI技術。不僅要處理結構化的知識數據,同時要對散落在企業內的各種非結構性、混合結構性數據如Word文檔、表單、圖片、流媒體等進行處理,而這些均是百度的優勢所在。
當然,在線辦公大戰才剛剛開始,眼下說百度能成為最後的贏家,還有些言之過早,但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百度通過知識管理需求作為切入口,真正從企業數位化轉型核心需求出發,卻值得行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