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下架停播過的節目再次「發聲」了

2020-10-23 電影爬蟲

2018年10月,一檔不太熱門的訪談類節目悄悄下架了。

節目只播出了四期。

節目團隊通過微博的解釋是:「由於技術原因下架調整」。

原本以為是永遠的消失,沒想到還有回來的一天。

《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

雖然是回歸,但還是有所不同。

你會驚訝地發現節目列表裡只有孤零零的一期節目。

一檔直接從第五期開始的節目,很特別。

哪裡特別?

被採訪的人特別,屏幕前的我們也覺得特別。

很多故事你似乎都有所耳聞,但提到真正去了解——

可能還是第一次。

2018年8月14日,北京音樂廳。

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演出。

十幾個穿著白色衣服的孩子,緊張地站在舞臺上,高矮不一。

看起來,應該是一支兒童合唱團。

表演還沒開始,現場的每個觀眾似乎都不由自主屏住了呼吸。

緊接著是音樂的伴奏,當孩子們第一聲出來的時候,卻感覺到了異常。

沒有想像中優美的歌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長短不一的「啊~~啊~~」。

你沒看錯,整個表演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啊」,只不過每個人發出的音調有些不同。

無論從什麼角度講,都很難說這是一首非常完整的歌曲。

要知道,這裡是北京音樂廳。

臺上表演的應該都是頂級的音樂團隊,底下坐著的也是最挑剔的觀眾。

讓人意外的是,十幾分鐘看起來有些「尷尬」的表演結束後,掌聲雷動,很多人毫不猶豫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不少知名的音樂人當場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有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天籟之音」。

可惜的是,這些孩子既聽不到這些讚美,也說不了一聲謝謝。

因為他們並不是普通的合唱團,而是一支聾啞人合唱團。

聾啞人?合唱團?

你沒看錯,也沒聽錯。

合唱團就叫「無聲合唱團」。

團裡一共有14個孩子,無一例外都是普普通通的聾啞兒童。

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9歲。

說起合唱團的建立,不得不提到兩個「瘋子」。

一個叫李博,一個叫張詠

兩人是朋友,又都是搞藝術的,一開始就是琢磨著弄點新創意。

有一次,在北京街頭。

兩人無意間聽到一聲「啊」的吶喊,瞬間被打動,扭頭一看,原來是一個聾啞人。

似乎找到了新的創作方向,兩人一合計決定到處收集一些聾啞孩子的聲音。

就是讓孩子們「啊」一聲,應該不難,兩人這麼想著。

結果發現,事實遠沒有這麼簡單。

來到廣西凌雲縣一所貧窮的聾啞學校,第一天李博和張詠就感受到了這裡的敵意。

孩子們都很敏感,讓他們發出聲音,說難聽點,就是往他們的傷疤上撒鹽。

每次被問到:「你會發出啊的聲音嗎?」

孩子立馬就會把小拇指放在腦袋邊劃一下,手語的意思就是:

不行,我不行。

張詠說:「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聲音從哪兒出。」

白忙活了十幾天,兩人準備打道回府。

就在一切要恢復原樣的時候,一個小姑娘站了出來。

她叫楊微微,當時才四歲,卻勇敢地拉住了李博,自顧自地發出了「啊」的一聲。

意思很簡單:「我想唱!」

就是這一聲「啊」,讓兩人瞬間意識到,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還是有孩子願意發出自己聲音的。

李博說:「你想想,當你相信一個人之後,他就走了,再也沒出現過,那你的心靈肯定會受到更大的打擊和創傷,那我們還不如不來,對吧?」

於是,兩人立馬決定不走了,留下來組建一個合唱團。

學校校長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只是簡單說了一句:「希望你們能夠堅持下去。」

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五年。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孩子們怎樣才能發出聲音。

要知道他們都是聾啞人,不僅不能說,還聽不到。

嘴巴一張,壓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發出聲音。

沒辦法,只有一點點講。

舌頭擺在什麼位置,怎麼用腹部發力。

為了知道自己有聲音,大家還需要把兩隻手放在自己的臉頰兩邊,感受口腔打開時的震動。

之後是第二步:

如何發出不同的聲音。

合唱團不同於一個人唱歌,一般都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

孩子們雖然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唱歌,但至少需要做到每個人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

這就相當於先讓每個孩子變成樂器上一個固定的音調,然後才能組合排列演奏作品。

問題很棘手,李博和張詠想破了腦袋。

最後還是用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方法——較音器

簡單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只需要看著錶盤上的數字,指針到達固定的地方說明你的聲音合格了。

困難的是,每個人都要經過成千上萬遍的練習,才能做到一張口就是這個數字。

低一點,高一點,都不行。

五年練一個「啊」,主要就是這個。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這樣道德嗎?

算不算利用特殊身份作秀?

孩子們見過了大城市才會習慣小山村嗎?

不用大家提醒。

剛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李博和張詠就想過這事。

原本沒有人覺得這事能成,就是試一試,更別說來北京表演。

合唱團之所以能夠成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們想唱。

別小看這一點。

原本,發出聲音對他們來說是個缺點,但是現在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它變成了優點。

對觀眾來說,可能這就是一次震撼的表演,但是對這群孩子來說卻是一次重要的蛻變。

他們在無聲的世界發出了最有力量的聲音,用堅持改變了自己原本對生活的消極態度。

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聾啞兒童的偏見。

當你真正聽到作品的那一剎那,絕對不會有泛濫的同情。

而是震撼,接著是敬佩,最後只剩欣賞,單純欣賞美的東西。

看著每個孩子臉上自信的笑容,你知道他們內心早已不再是原本那一個個自卑,敏感的殘疾兒童。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未來的道路會更加光明。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經歷了下架風波的《和陌生人說話》回歸的第一期主題就是「發聲」

孩子們需要勇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也需要看到更多這樣的節目。

從第一期開始,作為主持人陳曉楠就一直希望採訪一些不一樣的陌生人。

故事雖然看起來有些「博人眼球」,但整個的採訪過程卻看不到一點點對「敏感話題」的消費。

每一次對話都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

你能很直接的看到陳曉楠眼中的好奇,但大部分時間,她只是在聽。

聽這些人的故事,聽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為什麼喜歡整容?

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喜歡殺馬特?

為什麼會有聾啞合唱團?

...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了解了,才有真正的發言權。

相關焦點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第二季
    第一集.發財夢第二集.獵豔者第四集.菖蒲河老情人第四集.「僱傭兵」第五集.無聲合唱團第六集.換子疑雲第七集.我不是「神女」第八集.生命的魔烏比斯環第九集.我和我的300個債主第十集.勸生者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 全部節目 很可惜有的節目都搜不到了,遮遮掩掩的有啥好處,一片和諧景象就完美了嗎。我們需要見識一個完整的世界。
  • 一回歸又是9.5,偏偏就要「和陌生人說話」?
    今天也想給大家安利一下——《和陌生人說話 第三季》去掉了「不要」二字。陳曉楠偏偏就要找那些「陌生人」。巧的是,二者殊途同歸。《和陌生人說話》用不平凡的故事,揭開魔幻現實之下的真實。可惜的是,如此良心的節目卻在第二季播出時慘遭停播下架。等到再恢復時,部分集數已經再也看不到了。好在,製作組並沒有氣餒,第三季已於近日悄然回歸。只是這一回,只有5集的量。且看且珍惜。當然,談起這檔《和陌生人說話》,就不得不提起主持人陳曉楠。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這部「最佳國綜」真的不應該只被640人看到
    自2017年《和陌生人說話》第一季(評分9.2),取得口碑成功後。《一本好書》《見字如面》《和陌生人說話》等一眾好口碑綜藝都是陳曉楠的節目。那麼《和陌生人說話》中她,更多時候是傾聽者。主角則是坐在她對面的一個個生活中的普通大眾。陳曉楠就像是一個耐心又親和的老朋友,靜靜地聆聽對方的講述。尊重每一個講述者和他們的故事。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一季》第一季9.2分,第二季9.5分,被下架的都是好節目。
    第一季9.2分,第二季9.5分(可惜上線不久就下架了)。  聽名字,就膽子不小—— 《和陌生人說話》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被停播大半年,這檔豆瓣9.6分的國產良心節目終於回來了
    2017年,一檔特別的國產節目橫空出世,並在豆瓣拿下9.2的高分。2018年,這檔節目推出第二季,並獲得了更驚人的9.6分。只可惜,在第二季播出四集後,它就因為某些原因被全網下架。好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停播整改風波後。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在碎片化時代,看這檔節目的堅守和深度
    這是《和陌生人說話2》片頭的一句旁白。《和陌生人說話2》收官之作—《勸生者》於7月4日在騰訊新聞上線,截至目前(7月8日),已經達到3444.3萬次的播放量,短短時間之類能夠收穫大量的點擊量,足以證明該節目的質量和熱度。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仿佛在和「內心每一個可能的自我」對話
    我總覺得,這些陌生人於我,是特別的、真實的存在。他們是我,我也是他們。他們仿佛是我內心割裂成的、無數個可能的「自我」,只是這些自我所佔的分量可能微不足道,因而未能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也沒能得到我的重視。而通過這一檔節目,這些「自我」被擺上檯面,開始被主持人、被觀眾、被我審視。善惡難分,本就一體。魔鬼與天使的界限向來模糊,稍有差池,僅一步之遙,便墜入深淵。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這檔9.5的高分訪談節目,帶我看到了人心的真相
    而直到節目播出,人們才注意到這個群體——原來有這麼多曾經背負傷痛的人,選擇撫平他人的傷痛。而這個將「勸生者」帶到觀眾面前的節目,就是《和陌生人說話》。《和陌生人說話》走的是條不一樣的路,因為真實,總能讓觀眾在節目中有所收穫。也因為真實蘊含的巨大能量,觀眾在看完節目後更能深入思考節目背後的意義。《獵豔者》採訪到了PUA學員,他分享自己的經歷因此讓更多人關注這個群體。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你好啊,陌生人
    第一季的話題主要聚焦孤獨的現代人,剝離獵奇和對話題的炒作,去關注普通個體的生命意義。這是一檔有良心的節目,也充滿著真實的人性,哪怕這種剖析開來的真實感會讓人驚慌失措,可卻是對人性背後複雜存在的忠誠展現與不迴避不完美的態度。第二季的內容是在第一季講述層面上的更深層次的挖掘,但這一次的挖掘似乎是觸碰到了什麼痛處,匆匆忙忙以一個藉口帶過了它的消失。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一季》有些綜藝你永遠不必等。因為等了,也許它就下架了
    比如這檔《和陌生人說話》兩個陌生人對面而坐。聊出了這檔9.2分的談話節目。「這是我和第n個陌生人的談話」。第一季少有人關注,可節目的第二季,依舊很用心,不僅擴充了節目的時長,內容也更有深度。雖然至今在豆瓣上,第二季還是因為評價人數不足而沒有分數。但它聚焦的每一個話題,都曾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過廣泛的討論。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一個童年噩夢的誕生
    製片人張靜是第一次製作電視劇,但對作品的主題非常明確,只給了姜偉四個字:家庭暴力,姜偉被她的真誠和信任打動,這才有了中國第一部深入反映家庭暴力的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誕生。這部劇不僅至今仍是讓很多觀眾回想起來瑟瑟發抖的「童年陰影」,也讓演員馮遠徵成為全國知名的「家暴代言人」,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第一次用大膽、鮮活的影像改變了大眾對「家暴」的觀念和認識。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人間戲,永不散場
    《和陌生人說話》是由騰訊新聞出品的訪談類節目。在這個被反覆灌輸「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社會,鳳凰衛視主持人陳曉楠獨自展開和「和陌生人說話」,探討各種屬於這個時代所共同關注的話題。目前一共出了二季(2017年第一季,2018-2019年第二季)和4集名為《不可說》的特別節目。在騰訊視頻上找到的資源裡,第一季都比較短,平均不到20分鐘一集。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可惜了這檔年度最佳。
    還有一次,胡大爺和對象,在大柵欄影院,直接和對象那啥了…據他說,還是跟外國人學的…到現在,他倆還會一起洗鴛鴦浴。大爺閨女說:你倆特浪漫!胡大爺感慨道:太難得了…60歲,還能為有一個人痴狂的感覺,簡直把前半生的遺憾都補回來…以上四個故事,出自《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
  • 世界那麼大,和陌生人說說話吧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非常小眾的綜藝節目——《和陌生人說話》。 這是騰訊出品的一檔訪談類節目,沒有明星加持,沒有花字亂竄,沒有花式上熱搜,在一眾熱鬧搞笑的綜藝中顯得清湯寡水。 一期節目不到二十分鐘,鏡頭大部分時間在嘉賓和主持人之間來回切換。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它的嘉賓只是一些有故事的普通人。
  • 9.6分的節目,再不看又要被禁
    有這樣一檔訪談節目,被稱為年度最佳,曾悄悄上線,又神秘下架…… 第一季在豆瓣拿下9.3分,第二季更是高達9.5分。 每一期的話題都是現實中令人匪夷所思的真實故事。
  • 開播飆到9.5,曾因尺度大被下架的國產良心,再不追就沒了!
    即使節目再難看,也有粉絲為其買單獲得高熱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是那些誠意製作卻敗給「沒有流量明星」的走心節目,就算評價再高也無人問津,著實讓人感到諷刺。 2018年第二季上線,評分9.5。 此次回歸第三季一如既往精彩,評分9.5接近滿分,每個故事都折射出尖銳的現實。
  • "黑袍糾察隊"第二季「暴風女」暗黑真面目
    亞馬遜漫畫改編美劇《黑袍糾察隊》(The Boys)上周五上線第二季,前三集中除了可看到糾察隊老大比利布奇回歸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豆瓣9.5,霸凌的千瘡百孔,是所有人的合謀!
    》,讓劇迷們吐槽不已,那麼,去年同樣的綜藝節目,《和陌生人說話》第一季,則讓劇迷們意外驚喜。《和陌生人說話》是由主持人今年,《和陌生人說話》的第二季已經開播,在豆瓣上,這檔綜藝節目已經獲得了9.5的高分。
  • 《和陌生人說話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
    從生物學上看這是不利於生物進化和種群繁衍。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是不變的法則。當然,從人情上看,我為這樣的愛情鼓掌,也能夠略有體會這種希望親人能夠一直陪伴自己。關於校園暴力,一直是社會痛點。想起《芳華》裡面一句話: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 人群會格外擁擠。 的確,眼紅的人比比皆是。
  • 【資訊】「高校星歌劇」第二季預告視圖和新角色聲優公開!
    2016年11月5號在池袋舉行的「AGF2016」中,「高校星歌劇」發布了TV第二季的預告視圖等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