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身家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父親林如海去世以後,林妹妹是變成了身無分文的小孤女,還是倍受賈府寵愛的隱形小富翁?讓我們從和黛玉財產關係最近的幾個人來分析。
林如海
他是林黛玉的父親,賈母最疼愛的小女兒賈敏的丈夫,前科的探花,歷任蘭臺寺大夫和巡鹽御史等職。巡鹽御史主管江南鹽務,常由皇帝最親信的人來擔任。林如海祖上已經封過列侯,當初封了三代,因為皇帝隆恩盛德,所以就額外加恩,到了林如海的父親第四代還是世襲。
到第五代時他自己讀書考官中了探花。一方面林如海是世家子弟,有貴族的血統;另外一方面,他書又讀得好,名列前三。常常父輩是高官的,子孫輩常常不肖。然而林如海竟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考到探花,然後做官。
前面有寫過一篇文,專講林如海為人的。從林如海幫賈雨村重返仕途的細節可以看出。
書中第三回有提到,賈雨村經人點撥去見林如海,希望林大人可以幫他重返仕途。林如海也託他帶女兒去賈母處。為了打消落魄賈雨村的顧慮,林如海對他說:「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旋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家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林如海對賈雨村自稱弟,稱呼賈雨村為兄,非常自謙。而此時林如海和賈雨村之間地位差很大,但他並沒有讓求他的人難堪,很客氣。他擔心賈雨村會有經濟上的困難,就說你現在帶我女兒進京,所有路上的花費,進京需要打點的東西都不用你費心,我都會幫你準備好。
他是一個刻苦自勵,積極求知,溫良恭謙的世家子弟,讀得好書,做得好官。縱使當時對子女子繼承父母遺產在再多限制,林如海這樣一個做事周全細緻的人,在去世前沒有為自己的寶貝女兒謀劃好今後的生活,是不大可能的。
賈母
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紅樓夢》裡榮國府最高權力者賈母最疼愛的小女兒。第七十四回,寶玉的母親王夫人對王熙鳳說:「你說的何嘗不是,但從公細想來,你這幾個姊妹,也甚可憐了。也不用遠比,只說你如今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如今這幾個姊妹,不過比人家的丫頭略強些罷了。」
賈敏在賈府全盛期嫁到林家,賈母辦理自己愛女的婚禮,在花費上自是不會手軟。當時的女子,有一個強勢的娘家做後盾,在婆家的地位不會低。
林家是百年世家,由林如海繼承的家產及他自己打拼的身家和賈敏的大宗嫁妝,怎樣可以讓黛玉繼承,這個是最關心黛玉的林如海和賈母要考慮的。林如海是黛玉的親爹自不必說,賈母初見黛玉以及後面的態度已經表明,她把對女兒的感情轉移到了外孫女身上,黛玉就是她老人家的寶貝。
賈府管家第一強不是王熙鳳,也不是王夫人,而是最年長的賈母,時不時給現在管家的鳳姐出個考題,鳳姐都得集中精力應對。
第四十回,賈母帶著二進榮國府的劉姥姥遊大觀園,先到了瀟湘館。紫鵑早打起湘簾,賈母等進來坐下。
說笑一會,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裡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
鳳姐兒忙道:"昨兒我開庫房,看見大板箱裡還有好些匹銀紅蟬翼紗,也有各樣折枝花樣的,也有流雲卐福花樣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樣的,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我竟沒見過這樣的。拿了兩匹出來,作兩床綿紗被,想來一定是好的。"
賈母聽了笑道:"呸,人人都說你沒有不經過不見過,連這個紗還不認得呢,明兒還說嘴。"
鳳姐兒也笑說:"好祖宗,教給我罷。"賈母笑向薛姨媽眾人道:"那個紗,比你們的年紀還大呢。怪不得他認作蟬翼紗,原也有些象,不知道的,都認作蟬翼紗。正經名字叫作'軟煙羅'。"
鳳姐兒道:"這個名兒也好聽。只是我這麼大了,紗羅也見過幾百樣,從沒聽見過這個名色。"
賈母笑道:"你能夠活了多大,見過幾樣沒處放的東西,就說嘴來了。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青,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如今上用的府紗也沒有這樣軟厚輕密的了。"
薛姨媽笑道:"別說鳳丫頭沒見,連我也沒聽見過。"鳳姐兒一面說,早命人取了一匹來了。賈母說:"可不是這個!先時原不過是糊窗屜,後來我們拿這個作被作帳子,試試也竟好。明兒就找出幾匹來,拿銀紅的替他糊窗子。"鳳姐答應著。眾人都看了,稱讚不已。
就這樣,大家聽都沒聽說過的收藏的銀紅色霞影紗被賈母要求用來給林妹妹糊窗戶了。賈母對賈敏唯一女兒的寵愛毫不掩飾,賈府眾人皆知。
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對最疼愛的黛玉,小事是如此細心,大事更不會馬虎。
賈璉
第十二回,林如海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於是賈母定要賈璉送她去,仍叫帶回來。榮國府管家的是賈璉夫婦,在家裡,鳳姐好強,事情都攬了去,璉二爺也不會去強爭。對外,到林家去交涉這件事,是璉二爺出場的時候了。
雖說因為鳳姐太愛賈璉,眼裡容不得賈璉和其他女子有更深一步的發展,賈璉自己也時不時暗搓搓沾花惹草,但是辦事能力還是有的,不然,火眼金睛的賈母不會放心把自己的心肝黛玉交到賈璉手上讓他帶去再帶回。
有人討論說賈璉夫婦私吞了黛玉繼承的財產,這有些高估了賈璉夫婦的膽量。一方面,過不了賈母這一關,賈母的眼睛可是時刻盯著這件要事。
另一方面,賈璉為人並不壞。第四十八回,平兒找寶釵尋治棒瘡的藥時有講到,賈璉的爹賈赦看中了人稱石呆子的老百姓持有的古董扇子,讓兒子賈璉不計代價的去買,誰知石呆子不肯賣。賈雨村知道了設計搶了此人的扇子獻給賈赦。
賈赦拿著扇子問著兒子說:「人家怎麼弄了來?」賈璉只說了一句:「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為!」這老爺聽了就生了氣,說兒子不孝,拿話堵爹。這是第一件大的,還有幾件小的,都湊在一處,賈璉被老爸暴打了一頓。也沒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著,不知拿什麼混打一頓,臉上打破了兩處。
由此可見,就算賈璉如鳳姐她們所說,是個油鍋裡有錢也要撈出來用的人,在行事方式上,是有道德底線的。
第十二回提到,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卻為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賈母聽了,未免又加憂悶,只得忙忙的打點黛玉起身。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應土儀盤纏,不消煩說,自然要妥貼。作速擇了日期,賈璉與林黛玉辭別了賈母等,帶領僕從,登舟往揚州去了。
第十四回寫「蘇州去的人昭兒來了」,回鳳姐:「二爺打發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的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了。二爺打發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示下。」
可見,林如海從身染重疾到病歿,是從「這年冬底」到次年九月,大半年時間,林如海,賈母和在中間穿針引線的賈璉有足夠的時間商議如何妥善處理黛玉所能繼承的財產這件事。
林黛玉
做為整件事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林妹妹,除了學問上才華橫溢,對於生計錢財一概不清楚不了解嗎?當然不是。
第四十五回講到,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只在自己房中將養。
這日薛寶釵來看望她,因說起這病症來。她和寶姐姐傾述,覺得自己是無父無母投靠親戚住在這裡,就算有外祖母賈母疼惜,因為自己的病配藥熬藥已經頗費功夫了,再去要燕窩,怕更要惹得下人們嫌棄她多事,討人厭煩。
寶釵馬上開解黛玉,說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林妹妹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裡又有買賣地土,家裡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裡,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由這裡可以看出,黛玉對資產並非毫不關心,她是有概念的。黛玉雖然和寶玉鬧脾氣,說過「我是貧民的丫頭」這樣的話,林妹妹慪氣時說的話,聽聽就好。
第六十二回有寫,黛玉對寶玉說道:「你家三丫頭倒是個乖人。雖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兒也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了。」寶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著時,他幹了好幾件事。這園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別人。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
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黛玉聽了,轉身就往廳上尋寶釵說笑去了。
這裡也可以看出,聰明伶俐的黛玉雖不管家,對於理家理財,處理人際關係,心裡是在清楚不過的。
結語
黛玉雖父母雙亡,但是在賈母的監護,父親生前的謀劃以及賈母在林家的代理人賈璉的協助下,是個隱形小富翁了。要家世有家世,有經濟背景有經濟背景,所以鳳姐才會隔三差五拿林妹妹和寶玉開玩笑。眾姐妹裡,她對黛玉也是最親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