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懷孕六個月的準媽媽。在孩子來到我的生命中之前,我經歷了六年的備孕,其中試管歷程三年,經歷三次促排、七次移植。
如何養好卵子,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對此,我可以說小有經驗。
2011年,我剛剛開始備孕。
那時的我,每月都經歷著痛不欲生的「膜樣痛經」,月經時子宮內膜整塊整塊地脫落,子宮不斷地痙攣性收縮,每次我都被收縮引起的劇烈疼痛折磨得幾乎「死去活來」。
「膜樣痛經」的病機就是氣滯血瘀,所以,我的雙腳到冬天也冷得嚇人,縮在雪地靴裡還是感覺沒有溫度。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其實都和自己不懂怎麼「養身」有關。
我每天上班都坐在電腦前,一天下來連著好幾個小時,很少站起來活動;回到家,晚飯後又窩在床上對著iPad、手機或電腦,每天運動量低得可憐……
雖然在備孕,但我不太懂得怎樣照顧自己的身體。
所以,我的備孕之路走得很艱辛。直到一促三移都不著床後,我痛定思痛,付諸行動,辦了健身卡和私教課,決定從「養身」開始,一點一滴開始改變,拋棄以前「先成功懷孕,生完再慢慢減肥」的幻想,不是單純為了備孕,而是從身體調養開始,打好基礎、增強體質。
堅持一段時間之後,精神好起來了,手腳暖起來了,體姿體態改善了,痛經大幅度緩解了,特別是重新進周促排後,藥物反應小了很多,恢復起來也更快了。也許是整體氣血循環好起來了,再次促排後,連續兩次胚胎都能在我的子宮中順利著床了,雖然很可惜,最後生化了,但卻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希望。到了2017年7月,我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寶寶。
良好的氣血循環,對備孕的姐妹而言非常重要。當身體血液循環營養不足時,卵巢、子宮等的血液供給不足,就產生了宮寒和卵子卵巢的萎縮,子宮無法提供足夠養分給予胚胎生長,將可能影響到胚胎著床的穩定性以及胎兒的生長。
其實,身體一直都需要我們的關注與尊重,熬夜通宵、暴飲暴食、焦慮煩躁的摧殘下,身體在以她的方式,抱怨撒嬌求關注,暫時的不孕,也許也可以看作是她在抗議。我們不妨在積極看診的同時,自己做一次身體的主人,聽一聽她的聲音,對她好一點。
除了「養身」之外,「養卵」也是一個「養心」的過程。
在我自己這麼多年備孕及試管嬰兒的路上,真的看過太多煩躁的表情、焦慮的神色、無助的樣子,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曾經被「備孕焦慮症」所困擾,自怨自艾、患得患失。比如在最開始備孕兩三年,一直找不到原因時;在試管後,屢次的促排、移植循環中;在一次次的晃眼白板、超低血值的打擊中,我真的一度覺得自己要神經質了。
濃濃的負能量籠罩下,看到同學曬娃、聽到討論二胎、面對親友關懷,自己總想像鴕鳥那樣,一頭扎到沙堆裡,不想面對也不想解決,卻又期待奇蹟的降臨。長達幾年的煎熬下來,我已經失去了原本那個樂觀、自信的自己,只剩下一心的焦慮、糾結與自卑。
我自己花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通過健身、寫作和學習,才慢慢把自己從「備孕焦慮症」中解救出來。不要把備孕當成是一種看病的過程,或是一旦遇到挫折,就認為自己是殘缺不足的。我們應該把它視作一個身心靈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應該慶幸;遇到困難,學會接受;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只能讓焦慮症越來越重。
如果備孕中的你,感到自己心理狀態也不太好,容易焦躁、煩惱,甚至寢食難安的話,不妨學著接受,再學著面對,相信寶寶在選擇媽媽的時候,也更願意來到心態健康、陽光的媽媽身邊。
在備孕的過程中,當我不再受亞健康的身體所累,不再被煩悶焦灼的心態所擾的時候,其實也收穫了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