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第一家族:高雄陳家

2021-03-03 宗貴公平臺

高雄陳家是臺灣五大知名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臺灣高雄地區,故被稱為「高雄陳家」。

高雄陳家從清末的陳中和開始,以高雄港通商為主,對大陸及日本輸出糖業致富。陳中和及後代多角化經營事業,跨足農產種植買賣、房地產、碾米、貿易等行業,家族並跨政商界,逐漸稱霸南臺灣。

日據時期,陳中和與長子陳啟貞、四子陳啟峰都當過高雄州協議會會員,六子陳啟川當過高雄市協議會會員,也就是當時的民意代表。陳啟川當過省轄時期的高雄市長,八子陳啟清曾任制憲國大、臺灣省府委員、高雄中學校長。但從政成績斐然的,是陳啟清長子陳田錨。

陳氏家廟的拜亭往外正視前亭,形成恢弘遼闊的祭祀中庭,這是一般民間宗祠、家廟,很少看見的規格。陳姓在臺灣是第一大姓,在臺南市各姓人口中也數陳氏為大宗,而臺南市中區的陳姓更是人多勢眾,這裡的永福路152巷,從前是忠義路的7巷,有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潁川陳氏家廟,又稱陳德聚堂,派下陳氏的祖先,都是來自福建海澄的下藔一地,當地陳氏極為繁盛,幾乎每十戶人家就有一戶姓陳,而此地派下傳衍到臺灣的陳姓後裔為數不少,是在臺陳氏二、三十個支派當中的一大宗支

不過,政治一直不是陳家的主業,事業經營才是這個家族的重心。陳啟清生前活躍工商界,和辜振甫等人經營臺泥,籌創臺灣可口可樂公司;陳家至今仍跨金融、瓦斯、醫院、壽險等產業,家族另以婚姻關係交織出綿密的政商網絡。

高雄陳家雖然富甲一方,但作風卻很低調。

現在除了陳中和舊宅保留大家族昔日風華外觀,當年臺灣第一個醫學博士杜聰明創辦高雄醫學院時,陳家也曾大力資助,其中一棟校舍即以啟川樓為名。

陳氏家廟正面形象   臺南陳德聚堂,主祀潁川(神主牌誤寫為「穎」川)始祖諱實陳公、開漳始祖堂鷹揚將軍諱元光陳公、暨渡臺始祖明諮議參軍諱永華陳公之神位。陳氏姓源,出自媯姓。虞舜的第三十四裔孫,就是陳氏的得姓始祖滿,本來姓媯,由於死後諡號為胡,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虞舜的八十一世孫,東漢桓帝時的陳實,是潁川陳氏家族的共同始祖;虞舜的一百零二世孫,開漳聖王陳元光,是第一個把潁川陳氏後裔帶到福建的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諮議參軍陳永華,於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隨鄭成功入臺,卒葬今臺南柳營,清人得臺後,歸葬於福建同安

如今一般人很難在高雄市看到陳家富有的模樣。陳田錨家在愛河旁的獨棟舊宅,在後來周遭新建的大樓環伺下,看來更為平凡;先人陳中和墓地保留外觀,遺骨已遷葬,墓園現在是綠地公園。

高雄陳家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臺灣高雄地區,所以被稱為「高雄陳家」。清末陳中和時期興旺,至日治時期因配合日本「米糖王國」政策,於1904年設立「新興製糖」,為臺灣最早的本土糖業,後代陳啟川、陳啟清、陳田錨等均從政。杜聰明博士創辦高雄醫學院時,陳家也曾捐地資助,其中一棟校舍落成後即以「啟川樓」為名,附設醫院則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陳氏家廟"陳"字八角窗飾   臺南「霞藔派」陳氏的真正元祖,推敲起來,應是陳澤。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宣毅前鎮陳澤,明永曆十五年隨鄭成功驅荷復臺,二十八年去世歸葬廈門。據「延平王戶官楊英從徵實錄」指出,陳澤是鄭成功帳下名將,曾在鹿耳門、北線尾,及臺江的水陸戰役,立下輝煌戰功。夫人郭氏,無子嗣,遂由其弟陳亥的長子陳安過繼,裔孫繁衍於今臺南市

陳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18世紀末,陳中和的曾祖父輩渡海來臺,定居打狗港苓雅寮,以漁業與農業維生。傳至陳中和(1853年~1930年)時,初期於同鄉陳福謙先生在旗後開設的「順和行」學習貿易,後來陳中和憑藉其經辦業務的長才,出任「七十二行郊」總管家(總經理)。陳福謙辭世後,他更於1887年(光緒13年)自行創立「和興行」。他對「大陸貿易」相當有遠見,早年便已於中國沿岸福州、廈門、廣州、香港等地,進行市場調查及嘗試島外輸出作業,以擴展糖業市場。1873年(同治12年),年僅20歲的陳中和首度由旗後押運450噸紅糖赴日本橫濱;回航時,再載運布匹、石油及日用品等返臺販賣,從此確立貿易方向。「和興行」成立後,在打狗(今臺灣高雄)、香港、橫濱三地經商,絡繹不絕,陳家因而累積不少財富。

陳氏家廟精工雕飾與寬闊簷亭,展顯出陳氏家廟大開大合,非凡的磅礡氣勢 。臺南市陳氏家族德聚堂神龕正中央所置之神主牌,標明奉祀陳永華公;另在宗功坊內擺的神位,也有一座上寫「陳永華開臺始祖暨後裔列代一同神位」 而神龕上方掛有兩塊八仙紅彩,一塊刺繡著「德聚堂」金字,一書「東寧總制府跡」。陳大宗祠歷來執事先達,和派下員既然已認同陳永華,又都以為廟址即前總制府,當臺南市政府把府跡列為二級古蹟,立碑敘述沿革時,也樂於將錯就錯稱:「陳德聚堂,相傳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奉祀陳永華公,後隨鄭成功來臺,為東寧總制使時所建之總制府遺蹟;迨至清領臺後,地方土紳集資修葺,改為陳氏家廟,日據時期又改為祭祀公業。」


 

除了國際貿易之外,1899年日人開放官有地作為鹽田,陳家於鹽業經營亦相當成功;後來因日人發布「製糖獎勵規程」,發展新式製糖工業,陳家首先於大寮投資設立「新興製糖株氏會社」,1920年時獲利最高,達124.56%;同年,陳家合資成立「南興公司」創辦新式碾米廠,處處可見其對新興產業的前瞻性。1923年,成立「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營業項目包括農產物種植買賣、土地與建物賃貸、碾米相關行業、海外貿易與其它投資事業等,涵蓋範圍之廣,儼然稱霸南臺灣。

停留在廂房白牆上的光影,映現時間靜滯的美感    臺南市德聚堂陳氏家廟,坐落在繁華的永福路上,傳統的四合院式深宅大院建築,與附近的華廈公寓相形,有一種說不出的突兀感,但愈是如此,愈顯得這種古厝之身價非凡。陳德聚堂在格局上是標準的四合院形式:前落門廳,後落正廳,兩側護龍(長廊),中庭天井。單是門廳就可見宗祠的脫俗氣質:燕尾屋脊在空中劃出一個下懸曲線,成為過往人群目光的投注中心,屋脊上沒有林林總總的鏤刻或裝飾,也沒有繽紛豔麗的各色彩繪,只見久經風霜的灰黑屋脊和向簷斜鋪的老舊紅瓦,讓人望之而生懷古之情。門廳上方懸有「潁川陳氏家廟」豎牌一面,木質雕花,並有龍形鏤刻做邊,十分典雅

如今,陳氏家族散居島內外,「我們家族每年都會聚會一次。」陳田錨自豪地說,每年二月先祖陳中和公生日那天,家族會在陳中和紀念館盛大聚會,有上百名陳家子弟從世界各地趕回高雄參加。

從日據時期到現在,高雄陳家堪稱是南臺灣永遠的第一家族。
臺南陳氏家族成員陳中和墓園

陳中和(日佔領臺灣時期臺灣縣參事)陳中和一生縱橫政商,叱吒風雲,精採無比;而陳中和與其子嗣家族雄踞打狗,影響打狗(高雄市)歷史縱深長達百年,而陳中和家族所發衍出龐大的家族企業,堪稱為高雄市(打狗)的「第一世家」。據高雄市政府在2004年底的非正式統計,目前以陳家房下子孫或陳家所屬的家族企業,單單在高雄市的苓雅、新興區就約有279筆,共約佔地4.7萬坪,大小建築物有46棟,均採「只租不賣」的方式經營,粗估市值100億元以上,遑論再加上其他資產,實無愧為南臺灣首富。據高雄市政府在2004年底的非正式統計,目前以陳家房下子孫或陳家所屬的家族企業,單單在高雄市的苓雅、新興區就約有279筆,共約佔地4.7萬坪,大小建築物有46棟,均採「只租不賣」的方式經營,粗估市值100億元以上,遑論再加上其他資產,實無愧為南臺灣首富。
陳中和紀念館    陳中和紀念館位在臺灣高雄市苓雅區(苓雅寮),原為高雄陳家陳中和的私人宅第,是昔日打狗地區的第一棟私人洋樓[1]。該建築物在陳家成員搬出後,由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管理,於1994年整修,在1997年對開放而成為展示與陳中和等高雄陳家成員相關文物的紀念館[2]。該建築在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選為第50名。陳中和故居興建於1917年,歷時三年而完工。而完工的1920年也是打狗改名為高雄並設置高雄州,陳中和被選為州協議員的那一年。然而陳中和本人住於這棟宅邸的時間只有十年左右,於1930年8月8日去世,而後陳家成員日多並陸續遷出洋樓,最後在1974年陳中和四子陳啟峰搬出後成為空屋而閒置著。而在二十年後,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委託成功大學建築系調查擬定修復計劃,歷時兩年完成修復工作,於1997年對外開放。2003年經國立歷史博物館協助規畫展覽空間後,該建築遂成為陳家文物的展示館。

陳中和紀念館迴廊     陳中和紀念館為折衷主義式建築,當時佔地900坪,含庭院的話則為2700坪。屋前面海,後方則是苓雅寮街。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目前的紀念館只保留了主樓、廁所與庭園殘跡,而屋前也因中油填海興築油槽等因素而與高雄港有段距離。在其主樓外面有迴廊圍繞,而室內空間分配採取「九宮格」的形式,於中央設置廳堂,廳堂兩側則為各個房間。主樓樓高二層,陳中和在世時一樓為大堂、臥房、餐廳及會客室,二樓則為佛堂與陳中和夫婦的私人空間,而目前這些空間已大多改為展示間,部分則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所使用[1]。而在二樓迴廊處還有通往三樓露臺的樓梯。
陳氏家廟華麗的雙龍拱盤木雕漏窗    德聚堂的天井和正廳之間,設有三對石柱,都是罕見的大陸石材,上面也都鐫刻了骨肉豐盈的法書大字,聯句內容很能發人省思。正廳之屋脊為馬背氏,屋頂裡面梁柱交錯,鬥拱盤結,木刻功夫一流,有趣的是在左右兩側橫梁上,可以發現有兩個小人坐立其上,神情悠閒,他倆高高在上負責陳氏家廟的監督工作,從不休止,也有一種趨吉避兇的意義。正廳裡橫匾不少,計有「宗德流芳」、「源遠流長」、「祖廟重光」、「宗孝傳家」、「崇孝永昌」、「輔世傳宗」、「翰藻生華」等七座,都可以稱得上是小有年歲的半古董了

陳氏家廟德聚堂兩側對應的八卦門為左右護龍的主通道    臺南陳氏家廟德聚堂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祠堂,古往今來有不少裔孫在堂內外柱上、壁上題句作對,崇頌祖德。如 楹柱聯一:臨江推望族;濮水重清門。 楹柱聯二:臨池率書,謹承先緒;濮竹勁節,恪守遺箴。正廳石柱聯一:因統領府為家廟;讀太常官之禮書。石柱聯二:寶島傳宗,經三百載;潁川衍派,歷四千年。石柱聯三:祖稼歷山,宗傳孝悌;裔蕃臺島,廟祀春秋。 在陳德聚堂的正門外,並沒有設置聯句,而只在大門兩側內壁嵌石刻「  祀」、「蒸嘗」四字,揭示家廟祭祖追前的誠意。德聚堂每年分兩次祭祖,是為春秋二祭,屆時臺南市本地和分支島外地去的陳氏裔孫,都必定會回到宗支脈絡的源頭來,聚集在陳氏家廟德聚堂,向祖先恭上三柱清香,向宗邦獻上無數祝福。
陳氏家廟德聚堂彩繪大師陳玉峰真跡-"王羲之弄孫自娛"  目前拜殿左右側壁上留有陳玉峰先生在一九六一年重建時所繪「舜耕歷山」,「龐德遺安」兩幅原作,正殿上則是另繪的「郭子儀厥孫最多」圖和「王羲之弄孫自娛」圖,圖上人物生動,配以亦書亦畫的字,古色古香。而懸掛於牌位上方,由臺廈道陳濱在康熙五十二年(西元一七一三年)所敬立之「翰藻生華」。   陳玉峰(1900年3月1日-1964年3月21日)是一位出身於日治臺灣臺南縣臺南市的彩繪匠師,本名陳延祿,玉峰為字號,人稱祿仔司、祿仔仙或陳畫師,與潘春源同拜泉州畫家呂璧松為師。其作品主要遍及臺灣南部縣市,例如臺南大天后宮、澎湖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嘉義城隍廟等處都有其畫作。陳玉峰於臺灣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3月1日出生在今臺南市辜婦媽廟附近的合院大厝中,為家中第四個孩子,上面有兩個哥哥陳延九、陳延年以及一個姐姐陳凌花。陳玉峰的家族是來自福建泉州浯陽,當初只有其祖父陳侯田與其二哥陳侯約一同來臺,在今高雄縣鳳山市阿里港挖掘磁土販賣。光緒初年,陳玉峰之父陳俊傑因經商需要才搬至今臺南市。

陳氏家廟德聚堂拜亭兩側門廊經騎馬廊連接護龍廂房   德聚堂正廳的牆壁上,繪製了歷史人物故事多幅,如「郭子儀厥孫最多」、「王羲之弄孫最樂」、「舜耕歷山」等,都具有期許陳氏一族子孫繁昌,光前裕後的旨意。由正廳左右拱門可通往左右龍護,目前這裡並沒有後裔居住,只有管理員在此看顧家廟。在陳氏家廟德聚堂的右前方,有一座旗竿臺古蹟,歷三百餘年而彌新,這是古時官家才有的設施,也就是早年德聚堂在統領府時代盛極一時的光榮標幟。

陳氏家廟德聚堂騎馬廊簷上的龍頭引水泥飾   陳氏家廟德聚堂的神龕上,奉祀著潁川始祖諱實陳公等之神位,神主牌前另奉祀神像一尊。神龕有房設「祖德」坊,左方則設「宗功」坊,裡面供奉著列祖列宗各具功德者之神主牌,及陳大宗祠歷代逝世執事諸先達之靈位,可說是奉祀周到,祭祀虔誠。


相關焦點

  • 在臺灣 「陳林半天下」 而陳家卻稱霸在南臺灣...
    高雄陳家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臺灣高雄地區,所以被稱為「高雄陳家」。清末陳中和時期興旺,至日治時期因配合日本「米糖王國」政策,於1904年設立「新興製糖」,為臺灣最早的本土糖業,後代陳啟川、陳啟清、陳田錨等均從政。
  • 臺灣高鐵南延略過高雄 黃昭順質疑綠營「卡韓」
    臺灣高鐵南延略過高雄 黃昭順質疑綠營「卡韓」 2019年09月10日 13:5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高鐵。(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9月10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臺灣高鐵將南延,從左營延伸至屏東。對此,國民黨高雄「立委」黃昭順在臉書發文指出,她強烈主張以「經過高雄車站至屏東」的深入高雄市區方案,才符合交通發展及民眾利益。她質疑民進黨略過高雄市區,是否藉此「卡韓」?
  • 港都高雄藍天曇花一現,藍營在綠到出汁的南臺灣更難翻身
    臺灣中時快評說,韓國瑜遭罷免,前年底國民黨好不容易在高雄藍天重現,短短1 年多成了曇花一現。藍軍繼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雙輸後,再失去南臺灣灘頭堡,緊接的市長補選、2022年市長選舉都相當悲觀,國民黨若不大破大立,未來經營南臺灣,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等單一席次的選舉要想翻身致勝,恐非一個「難」字,而是兩個字,「很難」!
  • 臺灣去年空氣品質 高雄屏東倒數第一
    臺灣去年空氣品質 高雄屏東倒數第一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9日公布的2019年臺灣臭氧空氣品質年報顯示,無論是按照臺灣地區環保部門、美國環保署還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臭氧測量標準,高雄屏東地區的臭氧空氣品質,都是全臺最糟的。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臺灣高雄拼車到墾丁,南臺灣「年味之旅」正式開啟
    在分享我的臺灣自由行,邊走邊寫,挺充實。話說,航班慘無人道地晚點6個多少小時,到達高雄時已是午夜時分。好在住處距離六合夜市一步之遙,趕緊去轉了一圈,少許感受到了「韓國瑜旋風」的威力,雖是午夜,夜市還是很有人氣的。第二天一早,就定了小黃車去墾丁了。
  • 【圖集】促進東亞藝術發展聚焦南臺灣 高雄藝博藝術熱力不間斷
    」、肩負南臺灣藝術產業發展重要使命,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執行單位大苑藝術的ART KAOHSIUNG 高雄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高雄藝博會)於12月6日晚的藏家晚宴與7日下午的VIP預展的熱烈掌聲中迎來了第一個五年。
  • 中評社與南臺灣的關係:歷久彌新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記者 羅祥喜)由中評社和臺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聯合組成的「南臺灣聯合採訪團」,最近深入南臺灣的高雄、屏東,再次體驗南臺灣的美與善,推介高屏地區的觀光文化資源。   中評社與南臺灣的關係可謂由來已久、歷久彌新。
  • 蔡英文家族謎樣的臺灣「第一家族」
    2000年,蔡英文的大哥蔡瀛南,還親自率領臺灣的蔡氏宗親回鄉祭祖,認祖歸宗。說蔡是日人後裔,多是「捕風捉影」,但從墓牌刻字,可透視出蔡英文家骨子裡有強烈的臺獨意識。蔡英文自稱是屏東楓港望族,父親創業發家是開汽車修理廠。可事實卻是,蔡英文的阿公,當年住的是屏東楓港那落小漁村菜市場後的矮房子,哪像是一家有錢望族?
  • 臺灣同胞蔡伯源的彭田情緣
    清代手繪彭田地圖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攻克了臺灣,取消了對臺灣的「海禁」政策,在臺灣設置行政轄區,居地利之便、先期渡臺而來的閩粵漳泉人、客家人、潮州人等,以臺南為中心,自南而北,除瘴闢地,在臺灣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彭田人在這一時期開始遷居臺灣。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割讓臺灣給日本清治時期結束,全臺漢人人口已從初期10萬人增長到320餘萬人。
  • 高雄迎來首批自由行陸客 旅遊行程「南進北出」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陸客自由行首發團逛了臺灣北部和中部地區後已離臺返回;首批由高雄進入臺灣的自由行陸客,昨天傍晚到達高雄市,夜宿高雄晶典酒店,將在臺灣停留5天4夜,酒店和高雄市府人員都表歡迎。
  • 來臺灣,遊高雄!高雄,三天三夜都玩不夠的城市
    之前浪客君西西給大家整理了臺灣高雄幾個區的旅遊攻略(臺灣高雄有什麼好玩?來旗津就夠了!走,臺灣當地人帶你逛遍高雄!),真的一邊做一邊想起當年在臺灣的生活,好懷念啊~今天,我們繼續玩遍高雄,這次為大家介紹左營區、橋頭區、彌陀區3個區共7個景點!
  • 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高樓大廈不多,很有日韓城市的感覺
    臺灣有兩個城市很有名,第一是臺北,第二是高雄,北是南,一個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當然,臺北的城市知名度比高雄高得多,高雄是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被稱為臺灣的港口城市,高雄這個城市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
  • 高雄是臺灣第二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港口,有臺灣「港都」之稱
    高雄市與臺灣南部、西部、南部毗鄰臺灣海峽,是臺灣第二大城市和「行政院」管轄城市,更是世界著名港口,被稱為臺灣的「港口島」,是南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雄風景以「高雄八京」為最多選擇,包括岐山石雕、保孝路、裕仁元奉雅碑、蘇魯秋月、江航歸帆、北部灣波濤聲、永浩清風、江村漁歌,有「臺灣西湖
  • 臺灣之高雄旅遊攻略有這一篇就夠了
    高雄是臺灣五大院轄市之一,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是南臺灣的政 治、經濟和交通中心,以重工業為主。簡稱高市,昔名為打狗或打鼓。 美麗的高雄是南 灣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走進高雄,你一定會感慨 傳統與現代、中式與西式、藝術與生活的結合竟然如此完美。
  • 談資 一路向南最終章!臺南、高雄那些 MIXFIT 很有感的地方
    在 MIXFIT 一路向南特輯中,編輯團隊想傳達的是臺灣就這麼小,街頭上的人們本應有所交流截長補短,進而讓臺灣街頭有著更多的可能與新鮮事。而在此回走訪的特色店家、街拍特輯中,我們透過人與人間的交流,想一一抒發對臺灣南部的情感及回憶,因此,下面 MIXFIT 編輯部以自我出發,真心誠意地,想告訴你們,臺南、高雄那些我們很有感的地方。
  • 專家:勿以「臺北觀點」解讀南臺灣
    如何讓南臺灣的「綠色民眾」更好地了解大陸,感受兩岸交流的好處?近日在山東棗莊舉行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來自臺灣南部的學者提出,要避免用「臺北觀點」解讀南臺灣,應該為南臺灣量身定製交流策略。擺脫「臺北觀點」成功大學兩岸統合研究中心主任丁仁芳建議,要做好交流,首先要加強對南臺灣的認識與理解,避免用「臺北觀點」解讀南臺灣。他說,臺灣的主流媒體充斥許多「臺北觀點」,大陸如果只依賴臺北的交流管道及臺灣媒體的信息,就難免會誤讀南臺灣。
  • 解密:乾隆被為什麼被傳是海寧陳家的兒子
    點擊上面藍色小字 陳氏在線 再點擊關注即可每天免費收到不同的陳氏家族信息
  • 蘇貞昌宣布臺灣高鐵南延到屏東 被批政策買票
    蘇貞昌9月10日南下屏東,宣布臺灣的高鐵將從高雄南延至屏東,使這項曾在林全及賴清德任內均遭否決的計劃「死而復生」。
  • 臺灣環島之高雄駁二藝術街區
    從臺中坐高鐵到高雄大概40分鐘左右,臺灣高鐵的速度是290碼的樣子,跟國內的高鐵速度差不多。高雄的行程是呆一天的樣子,所以安排的比較緊,到達酒店稍作休整,我們就直接打車去了高雄有名的駁二藝術街區。高雄駁二藝術街區是個類似北京798一樣的藝術街區:位於高雄港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