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權」不該只是一句口號 - 追《浪姐》有感

2021-02-07 Kyo桑的心理雜談

該慶幸的是年歲還輕,時光未老。
怕只怕杜鵑過早鳴叫,
使百花應聲而凋,
使荃蕙化而為芽。

 —餘秋雨《譯離騷》

最近紅遍半邊天,天天上熱搜的《乘風破浪的姐姐》,Kyo桑也算是不小心著迷了❤️。除了節目的新穎加上反向思考操作外,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男女平權」這」暫時是」既敏感又理所當然的話題。


21世紀的今天,「男女平權」在全球許多地方仍是可望而不可及。世界銀行最新報說,全球約90%的國家仍然存在著至少一項限制著女性經濟權利的法律,有多達100個國家限制女性工作自由。這即使是發達國家也不例外。


據臺灣某新聞引用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世界銀行發表《2016女性、商業和法律:實現平等》報告, 對象涵蓋了全球173個國家。報告稱,全球多個國家的法律條文中存在不少不利於女性經濟地位的內容,造成嚴重的「性別歧視」待遇,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伊朗、阿富汗和葉門五國高踞榜首。這些國家制定的不利於女性發展的法律條文數量最多。

從工作權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有41個國家禁止女性在工廠任職。29個國家不允許女性上夜班。不少發達國家的女性工作權仍然受到限制。在法國,女性無法從事涉及「負重25公斤以上」的體力勞動,意味著該國女性跟快遞這一類工作無緣。


《紐約時報》說,美國雖有產假,卻不存在「有薪產假」,是全球上沒有全國性法律支持這一權益的國家之一。報導稱,近年來全球促進男女平權仍有些積極作為。過去短短兩年,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65個國家裡,總共制訂了多達94項促進男女平權的改革措施。不僅如此,127個國家也已經修訂反對家庭暴力的法律。25年前,具備這種法律的國家僅有7個。

今年五月二十日前後,Kyo桑在星巴克躲雨歇息片刻時,突然間被新京報記者要求採(da)訪(shan),並且聊起近期很有爭議的話題:卵子庫的合法化




當中記者問到了「關於卵子庫法律的建立是賦予女性權利?還是交還給女性權利呢?」老實說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得好。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認為法律賦予(保護)了我們一般老百姓行使公民權,但在這滿口追求「男女平等」的現今社會中,我們還是很容易見到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不公平。在求職的場合中,是否曾從面試官口中聽過 「還沒打算結婚嗎?」、「已婚未育?」、「已婚已育。有準備要第二胎嗎?」、「丁克?」等,大多數的面試官都是在沒有任何惡意的狀態下說出這些話,而原因就只是環境、文化背景在某種程度的習慣下,對於女性的不公,也就導致女性在社會上會需要較男性付出多些,才有機會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些讀者或不認同,但可試著反觀現今大多數的企業領導人男女比,便可理解這就是現實。(只是現實一點都不美好而已)


對了!關於上述新京報記者的那個提問,Kyo桑當時是這麼回應的:「沒有精子,有卵子何用?沒有卵子,有精子又何用?在有著合法精子庫的同時,沒有合法卵子庫也基本無意義。所以我認為這是」交還」給女性原有的權益」。詳細內容還請點擊上方視頻哦

視頻中的Kyo桑本人

在國內關於凍卵生育和商業贈卵合法化的討論中,美國是常常被支持者援引的例子。在美國,商業機構會牽頭幫助凍卵者籤署各種合同文書,醫療機構只負責完成手術,剩下的都是凍卵者自己的事情。但由於不能只看到其開放和便利的一面,也要考慮到潛在的技術和倫理風險。卵子畢竟不同於一般商品,不應該因為有人願意買賣,就可以立即放開市場交易。適度放開卵子捐獻,為那些真正有困難的不孕不育家庭提供幫助,當然是好事。只是如果把卵子捐贈變成了「卵錢交易」的純商業行為,是有悖倫理的,所以Kyo桑也認為這需要兩三代共同努力,找出最符合這文化環境的方向。


聊回《乘風破浪的姐姐》,至今已有三次更新,節目將通過呈現當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讓觀眾在過程中反觀自己的選擇與夢想,找到實現自身夢想最好的途徑,發現實現自身價值的最佳的選擇。女性30歲、40歲,甚至是50歲以上都能擺脫束縛,追求屬於自己的「魅力」。


畢竟,每個年齡層,都有屬於自己的「美」。




文末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Kyo桑老婆發來了一篇由公眾號「媽媽智囊團」所發表的文章《兒子立志考東大,50歲陪讀老媽跟著學,結果媽考上了兒子沒有》,內容提到在東京有一位媽媽陪著自己高考復讀的兒子挑戰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在經歷經過十個月的複習後,結果媽媽考上了,兒子卻.。


這故事告訴:管他年齡,我們只要想做,都還有是有機會。(只是上述的兒子有點尷尬就是了)

參考文獻

沒參考啥文獻,就是每周追著芒果TV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而已 😂

眼鏡不離身的臺灣大叔(80後),
日本「不合格」臨床心理士。

興趣:弓道、手衝咖啡、讀別人認為沒用的書。

相關焦點

  • 《浪姐》爛尾,消費女性年齡成風潮,平權之路太長
    《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結尾了,可節目卻越來越脫離原來的立意中闡述的,女性本該有的灑脫和自信,即使是開創了類型綜藝的先河,可也沒逃脫爛尾的結局。消費女性年齡的風潮越來越盛,女性平權的路卻越來越難。《浪姐》第一次公演時,各組的團魂和不服輸的精神,頗讓大家驚嘆,可越到後面,節目組的本意就越明顯,起初是彰顯女性獨特魅力的綜藝
  • 從《浪姐》翻車看女性議題:萬茜虛火、審美窄化、女性平權
    萬茜的「崩盤」或許只是《浪姐》「每周一靶子」的營銷套路,這檔綜藝節目在標籤女性上樂此不疲。不管是綜藝節目《浪姐》,還是另一部現象級影視作品《三十而已》,「三十」這條線的硬性劃分初衷不壞,但根深蒂固的歧視仍在,「30+」的隱喻也是對「女性過了30就老了」的默認。「三十而立」是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處狀態的自我評價,後人往往將其視為該年齡階段的理想生活標準,只是這種說法是在古人平均壽命不過50歲的語境下提出的。
  • 看著《浪姐2》,難忘《浪姐1》
    《浪姐2》開播,忠實觀眾不太買帳。陣容再強,口碑也在下降。▲《浪姐2》在豆瓣的打分人數剛過萬,評分低至5.6分昔日美人、天后聚首,《浪姐2》卻叫人很難提得起精神。動輒3、4個小時一期的節目,第一季看得津津有味,第二季卻看不動了。只怪它沒有意外。
  • 男版「浪姐」尬演背後,不只是「油」 |鮮觀
    「救命啊,追光吧哥哥,菜籽油從我的眼裡流下來,怎麼會這樣」「感謝啊,追光吧哥哥,讓我知道不只是我身邊的男生普通又自信,油膩而不知」「看浪姐:人間尤物;看追哥:人間油物」…… 同樣以「逆齡追夢」為立意,以「過氣明星翻紅」為賣點,以「選秀成團」為形式,以「流量效應和經濟效應雙贏」為目標,為何相似的模式套用到「哥哥」們身上,非但浪不起來,甚至成為大型「熟男藝人回爐再造災難現場
  • 鄭爽回歸追哥因為沒協調下來!追哥終究成不了下一個浪姐
    《追哥》還是沒有成為下一個《浪姐》。鄭爽也沒有成為下一個黃曉明。黃曉明退出《浪姐2》可謂斬釘截鐵,畢竟事件影響太大,尤其對於其家庭來說,當然節目組也並不好拒絕,只有尊重。而鄭爽於《追哥》來說,顯然還沒有黃曉明事件鬧得厲害,自然還是有很大商量餘地的。
  • 為什麼陳赫去《浪姐》會被抵制?
    所有的事實都在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不存在一個絕對平衡的天平。那再看回陳赫,「欺騙觀眾」這點錯又算得了什麼?他不過只是被傾斜的天平照顧到的一員而已。說到底,為什麼陳赫去《浪姐》會被抵制?因為大家抵制的不僅僅是陳赫,而是一碗水卻永遠端不平的行業風氣。
  • 《浪姐》「翻車」
    萬茜的「崩盤」或許只是《浪姐》「每周一靶子」的營銷套路,這檔綜藝節目在標籤女性上樂此不疲。不管是綜藝節目《浪姐》,還是另一部現象級影視作品《三十而已》,「三十」這條線的硬性劃分初衷不壞,但根深蒂固的歧視仍在,「30+」的隱喻也是對「女性過了30就老了」的默認。「三十而立」是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處狀態的自我評價,後人往往將其視為該年齡階段的理想生活標準,只是這種說法是在古人平均壽命不過50歲的語境下提出的。
  • 七位姐姐成功出道成團,但浪姐這節目為什麼越來越讓人不舒服了?
    還記得浪姐剛開播的時候,大家的興奮嗎?不到三個月,還在追節目的觀眾:「怎麼還沒完?」而早就棄了節目的觀眾:「什麼?還沒完?」從年度黑馬到後繼無力,浪姐不僅讓觀眾越來越沒興趣追下去,甚至還能讓一開始盛讚它的那些觀眾越來越不舒服,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讓我們來復盤一下。
  • 寧靜宣布浪姐散團,搞笑又荒唐!當初的口號和情懷呢?玩呢?
    原以為她們成團後,會把個人的事業不能說停止,至少會有一半的時間來花在團裡,卻沒想到成團即成了終點,成團後只有一個後續綜藝,在綜藝裡,各個態度散漫,看起來漫不經心,和在浪姐的舞臺上的表現,大相逕庭,在綜藝節目中的演出,非常的敷衍,大有一種過河拆橋的感覺。
  • 一路狂追到出圈,熱度已超浪姐
    浪姐就是打破傳統,讓30+的姐姐展現自己的無限可能,口號喊得很響,但觀眾也隱隱有些擔心,她們都不是專業的唱跳歌手,動作和體力能跟上嗎?其實剛開始,觀眾對她們的業務能力不抱希望,但是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舞臺後,發現姐姐們真的好拼,年輕人能做到的,她們也同樣能做到。
  • 沒了黃曉明和李菲兒的互動,《浪姐2》還有其他看頭麼?
    當然,這只是水花不大的原因之一。除了初舞臺的不出彩,她姐還發現了一些不易察覺的端倪。在上熱搜的姿勢上,兩屆也完全不是一個風格。《浪姐1》一播出就承包了無數熱搜,寧靜霸氣的一句「我幾十年白幹了」、甄嬛迷們驚嘆於藍盈瑩的唱跳水準:「浣碧,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而圍繞《浪姐2》的討論始於一場「前任風波」。
  • 失落《浪姐2》
    《浪姐2》開播,忠實觀眾大都怒了。陣容再強,口碑也在下降。▲《浪姐2》在豆瓣的打分人數剛過萬,評分低至5.6分昔日美人、天后聚首,《浪姐2》卻叫人提不起精神。動輒3、4個小時一期的節目,第一季看得津津有味,加更的邊角料都找來細看,第二季卻怎麼也看不動了。只怪它沒有意外。
  • 奶茶妹曬素顏濾鏡照片像「換臉」,看《浪姐》感慨頗多
    但是,從這幾張照片上來看,奶茶妹妹的臉明顯變長了,而且眼睛下方臥蠶的位置也變得非常平整,看不出臥蠶的痕跡了。這應該是濾鏡帶來的磨皮效果。照片中可以看到,奶茶妹的眉毛都沒畫,鼻子比平常小了很多,臉蛋也小了很多,完全不像她自己了,模樣變化挺大。章澤天發文稱「只要願意,姐姐也可以年輕。年齡會增長,經歷很漫長,唯有調整心態才能控場。」
  • 黃曉明退出《浪姐2》,真的只是為了避嫌?
    #黃曉明退出浪姐2#今天中午,繼前幾天發文力挺妻子baby不是小三,得到網友一致支持外,黃曉明再發博文,宣布退出《乘風破浪的姐姐2》節目錄製,再度引發熱議。我曾陪伴《乘風破浪的姐姐》走過整整一季,它讓我們看見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節目,我很愛姐姐這個舞臺。
  • 浪姐團綜彩排沒默契,張雨綺帶頭不配合,徐崢面露難色
    浪姐團綜彩排沒默契,張雨綺帶頭不配合,徐崢面露難色10月30日,全新的一個團體,顯然大家都還需要磨合,但看得出彼此之間都有一點生疏,節目特地安排了素人觀眾和姐姐互動,有一位男觀眾上前當眾表白各位姐姐,稱自己追完了
  • 充滿了貓膩的《浪姐》還能浪多久?
    《浪姐》的熱度會持續下去,但口碑卻在高開低走,最近的兩期尤其令人摸不到頭腦,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想一想《浪姐》走紅的原因是什麼,想一想人們對這個綜藝的期待在哪裡。這些突破才是看點,才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所以《浪姐》初登場時是驚豔的。
  • 追《浪姐》一個月了,聊聊我的感受
    連我許久不看綜藝節目的宅男朋友們都興致盎然追了起來,並且積極在朋友圈發表觀後感。這種盛況不得不讓人回想到04年第一屆超女播出時轟轟烈烈的樣子,實在是太爆了! 萬萬沒想到,丁當是我看浪姐以來主動跳的第一個坑。 之前看了我寫第一篇《浪姐》推送的小夥伴肯定知道,因為杜華的蜜汁選秀標準,我真心為她鳴不平來著。
  • 「浪姐」用英語該這樣說~
    節目則將其意引申為「浪姐們」不畏年齡增長,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追夢人生。正如主題曲《無價之姐》中所表達的:一位女性的成長之路,要歷經數不清的風暴,做自己並不是一句簡單口號。「霸道總裁」黃曉明這次在節目中一改往日畫風,面對三十位姐姐小心翼翼,柔聲細語,他曾在第一期節目中謙卑地表示:「在座的諸位,有的是我的姐姐,有的是我的妹妹,但是所有的姐姐們長得都像我妹妹,所以我決定統稱大家為小姐姐…」,引發哄堂大笑。「小姐姐」是近兩年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規避了年紀大小,既不疏遠也不親密,既不正式也不輕佻,廣泛適用於各種場合,因此頗受歡迎。
  • 陳赫上《浪姐》被瘋狂抵制,道德汙點藝人,該不該被原諒?
    但一堆男嘉賓,還不是最讓觀眾憤怒的,大家最憤怒的點,在於有道德汙點的陳赫,竟然也要來《浪姐 《浪姐》是一檔傳遞女性價值的正能量節目,像陳赫這樣有道德汙點的藝人,實在不適合登上這個舞臺。更有網友認為,既然陳赫能光明正大的上節目,那麼李小璐也不該被雪藏。論業務能力,李小璐顯然比陳赫更能緊扣主題,娛樂圈也不要玩「雙標」,應該一視同仁才好。
  • 吐槽|浪姐?不,她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最近後臺很多小仙女反應無法準時收到不懂老兮的推送惹🙀大家一定要把不懂老兮標⭐️,美麗不迷路!A:點讚評論轉發,還可以讚賞讚賞讚賞(圍笑)    ▼                                       ▲浪姐的熱度真的是居高不下啊現在還在浪啊浪,本宮也是把她們的微博小紅書vlog全部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