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慶幸的是年歲還輕,時光未老。
怕只怕杜鵑過早鳴叫,
使百花應聲而凋,
使荃蕙化而為芽。
—餘秋雨《譯離騷》
最近紅遍半邊天,天天上熱搜的《乘風破浪的姐姐》,Kyo桑也算是不小心著迷了❤️。除了節目的新穎加上反向思考操作外,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男女平權」這」暫時是」既敏感又理所當然的話題。
21世紀的今天,「男女平權」在全球許多地方仍是可望而不可及。世界銀行最新報說,全球約90%的國家仍然存在著至少一項限制著女性經濟權利的法律,有多達100個國家限制女性工作自由。這即使是發達國家也不例外。
據臺灣某新聞引用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世界銀行發表《2016女性、商業和法律:實現平等》報告, 對象涵蓋了全球173個國家。報告稱,全球多個國家的法律條文中存在不少不利於女性經濟地位的內容,造成嚴重的「性別歧視」待遇,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伊朗、阿富汗和葉門五國高踞榜首。這些國家制定的不利於女性發展的法律條文數量最多。
從工作權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有41個國家禁止女性在工廠任職。29個國家不允許女性上夜班。不少發達國家的女性工作權仍然受到限制。在法國,女性無法從事涉及「負重25公斤以上」的體力勞動,意味著該國女性跟快遞這一類工作無緣。
《紐約時報》說,美國雖有產假,卻不存在「有薪產假」,是全球上沒有全國性法律支持這一權益的國家之一。報導稱,近年來全球促進男女平權仍有些積極作為。過去短短兩年,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的65個國家裡,總共制訂了多達94項促進男女平權的改革措施。不僅如此,127個國家也已經修訂反對家庭暴力的法律。25年前,具備這種法律的國家僅有7個。
今年五月二十日前後,Kyo桑在星巴克躲雨歇息片刻時,突然間被新京報記者要求採(da)訪(shan),並且聊起近期很有爭議的話題:卵子庫的合法化。
當中記者問到了「關於卵子庫法律的建立是賦予女性權利?還是交還給女性權利呢?」老實說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得好。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認為法律賦予(保護)了我們一般老百姓行使公民權,但在這滿口追求「男女平等」的現今社會中,我們還是很容易見到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不公平。在求職的場合中,是否曾從面試官口中聽過 「還沒打算結婚嗎?」、「已婚未育?」、「已婚已育。有準備要第二胎嗎?」、「丁克?」等,大多數的面試官都是在沒有任何惡意的狀態下說出這些話,而原因就只是環境、文化背景在某種程度的習慣下,對於女性的不公,也就導致女性在社會上會需要較男性付出多些,才有機會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些讀者或不認同,但可試著反觀現今大多數的企業領導人男女比,便可理解這就是現實。(只是現實一點都不美好而已)
對了!關於上述新京報記者的那個提問,Kyo桑當時是這麼回應的:「沒有精子,有卵子何用?沒有卵子,有精子又何用?在有著合法精子庫的同時,沒有合法卵子庫也基本無意義。所以我認為這是」交還」給女性原有的權益」。詳細內容還請點擊上方視頻哦
視頻中的Kyo桑本人
在國內關於凍卵生育和商業贈卵合法化的討論中,美國是常常被支持者援引的例子。在美國,商業機構會牽頭幫助凍卵者籤署各種合同文書,醫療機構只負責完成手術,剩下的都是凍卵者自己的事情。但由於不能只看到其開放和便利的一面,也要考慮到潛在的技術和倫理風險。卵子畢竟不同於一般商品,不應該因為有人願意買賣,就可以立即放開市場交易。適度放開卵子捐獻,為那些真正有困難的不孕不育家庭提供幫助,當然是好事。只是如果把卵子捐贈變成了「卵錢交易」的純商業行為,是有悖倫理的,所以Kyo桑也認為這需要兩三代共同努力,找出最符合這文化環境的方向。
聊回《乘風破浪的姐姐》,至今已有三次更新,節目將通過呈現當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讓觀眾在過程中反觀自己的選擇與夢想,找到實現自身夢想最好的途徑,發現實現自身價值的最佳的選擇。女性30歲、40歲,甚至是50歲以上都能擺脫束縛,追求屬於自己的「魅力」。
畢竟,每個年齡層,都有屬於自己的「美」。
文末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Kyo桑老婆發來了一篇由公眾號「媽媽智囊團」所發表的文章《兒子立志考東大,50歲陪讀老媽跟著學,結果媽考上了兒子沒有》,內容提到在東京有一位媽媽陪著自己高考復讀的兒子挑戰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在經歷經過十個月的複習後,結果媽媽考上了,兒子卻.。
這故事告訴:管他年齡,我們只要想做,都還有是有機會。(只是上述的兒子有點尷尬就是了)
參考文獻
沒參考啥文獻,就是每周追著芒果TV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而已 😂
眼鏡不離身的臺灣大叔(80後),
日本「不合格」臨床心理士。
興趣:弓道、手衝咖啡、讀別人認為沒用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