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田梅巖到稻盛和夫的商業哲學|近觀日本

2021-01-10 界面新聞

【「近觀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歐商學院客座講師陳藥師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講述日本的商業和文化】。

超越日本

日本企業還值得中國學習嗎?從GDP來說,中國已經超過了日本,從網際網路產業來看,日本人極為羨慕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讓我們生活變得特別便利,比如在手機支付方面,日本遠遠落後於中國,甚至在中國,連地鐵裡要飯的都自帶二維碼可以微信支付。

那到底,日本企業還值不值得學習呢?

一方面,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產業玫瑰色的光景,但另一側,我們看到的是依然有無數消費者不辭勞苦地從日本背回來大量消費品,甚至是沉重的馬桶蓋。他們對於日本產品的迷戀近乎狂熱,連退燒藥都篤信日本的更好。他們在日本能大口大口、放心的痛飲下去一升牛奶,他們感慨日本街道的整潔,人與人之間彬彬有禮的交往之道。他們還喜歡在深夜看《深夜食堂》,或者在靜謐的東京街道尋找一家還在營業的深夜食堂,當然,在那裡沒遇到什麼故事,只有一杯冰酒、幾盤小菜。

這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在戰後,日本政治特色不斷被消磨,對日本的關注只限於經濟層面,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後才真正洞悉了這個國家的崛起之道,鄧小平坐上新幹線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太快了!就像有鞭子在抽打一樣。

但是很快,日本社會的經濟神話迅速跌落谷底,他們經歷了強烈的物質主義洗禮,他們在全世界投資、收購,女性把奢侈品一件件搬回了家。但隨著泡沫經濟崩潰,日本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歲月。

弔詭的是,即使當中國的GDP超越了日本,我們依然會感慨,為什麼日本有全球最多的百年老店、千年老店?這個世界上,企業壽命超過100年的公司數量,日本排第一,美國第二,美國也值得讚嘆,這個國家建國才200多年,長壽企業遙遙領先於歷史悠久的歐洲國家。企業壽命超過200年的公司數量,日本還是排在第一。

此外,壽命超過300年歷史的日本企業數量接近了4000家。也就是說,從17世紀的德川幕府到現在,有4000多家大小不一的公司存活了下來。

商業哲學之美

在我們經歷了四十年激蕩的改革開放、創業守業之後,很多管理者開始思考企業如何基業長青。

即使到今天,日本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模板,為什麼日本企業能長盛不衰呢?在於日本商業哲學本身的生命力。

日本企業家具有某種特質,叫和魂商才。這個詞誕生於明治維新時期,是偉大的企業家教父澀澤榮一總結出來的,到了那個時候,企業家精神獲得升華,他結合中國儒家思想,提倡企業應該尊重仁義禮智信的經營理念,為社會做貢獻才是企業存在的意義。

彼時,日本商業不斷崛起,很多大公司成為商業決鬥場上無與倫比的強者,中小企業則要麼成為附庸,要麼煙消雲散。

澀澤榮一敏銳的發現了商業界亂象,他也堅信企業的使命不僅僅是賺錢,就如同一個人存在的價值不應該只是吃飯、喝水河水、呼吸而已。

當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澀澤榮一的思想不是孤立存在,憑空出現的,他只不過收集了散布在日本商業歷史沙灘上的貝殼,重新雕飾成了一個巨大的思想體系而已。

三井財團在四百年前就提出,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哲學。管理學家德魯克說,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提出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理念。

古代日本的近江國,就是現在的滋賀縣一代,商人輩出,他們有一個公認的經營哲學: 「三方好」(買方好、賣方好、世間好)經營理念,澀澤榮一認為,這一思想是更日式經營哲學的源泉所在。

而從古代以來,日本經營者都奉行克勤克儉的哲學,如同清教徒般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但求企業能長久永續。

鈴木正三被認為是日本企業家精神的奠基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日本戰國時時代末期期末年,日本的社會正由混亂走向建立秩序的過渡時期。鈴木正三做過武士、官僚,最後出家。他認為經商也是一種修行,他提出能在嚴寒酷暑中做艱苦之業時,諸多煩惱之心就已經轉化成為大人之覺。或者通過艱苦創業能消滅內心的貪嗔痴。他進一步指出,創業的場所就是道場,對於職員還是經營者,都是在修行。

數百年後,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延續了鈴木正三的思想,稻盛和夫提出了工作禪的概念,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行的過程中,你能獲得內心的寧靜與滿足,超越工作帶給你的虛榮感和金錢。

商業哲學與宗教

這些商業哲學基於對商人自我修養的提升極為有意義。另一方面,將商業哲學上升到宗教層面恐怕日本的歷史也早於其他國度。

生活在17世紀後半段以及18世紀中葉之前的日本商業思想家叫石田梅巖,他的洞見在於將商業思想與從明朝流傳過來的心學結合在了一起。心學來自於明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王守仁。其核心是知行合一,強調思想與實踐的結合。

石田梅巖正是王陽明忠實的粉絲,他極力主張知行為一,提出「知性至行易」。為達到知性,首先要勤勉於靜坐的冥想工夫;其次是排除利己心及求利慾望。他對於商業哲學的闡釋根基是心學,然後抓取了佛教、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統一。石田梅巖的功績在於,他將商人的思想學術化、倫理化,並上升到宗教觀念的高度,來闡釋士農工商各行業的社會平等與商人獲取利潤的正當性、合理性,與市民社會的要求相適應,從而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石田梅巖指出,商人獲取利益必須正當。

後世稻盛和夫提出三信的經營哲學,也就是信念、信用、信心,可以說與前人對商業哲學的敘述如出一轍。

我們其實很容易捕捉到日本商業哲學之所以能傳承下來的原因,起因當然是日本商業脈搏本身就在一直跳動並且延續下來,百年老店如此之多,傳承的不僅僅是財富、技術,更重要的是被家族廣泛認可的經營理念。

學者傅高義在《日本新中產階級》中對日本家族企業有著生動的描述,他說,日本家族企業在遴選繼承人上,非常慎重,雖然他們遵從長子繼承制,但更看重繼任者的才華,對企業經營哲學的認可。

對於繼任者來說,他們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因為一旦企業在自己手上斷送了,就會被社會認為是對先人的背叛和傷害。

有整整四百年歷史的大丸百貨店創始人叫下村彥右衛門,他制定了企業經營的家訓,傳播給後人恪守,家訓寫道:先義而後利。也就是說,企業要先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考慮自己的誠信,其次再思考賺錢的事兒。作為下村彥右衛門的後人都盡忠職守地奉行著祖輩留下來的勸誡。

我曾經拜訪過宇治的一家抹茶店,這家店鋪有五百年的歷史,店鋪不大,三層小樓,沒有分店。這家店鋪在過去曾經為天皇和將軍供應抹茶。他沒有我設想的那麼龐大,但一直堅守做抹茶延續數百年。

店主是家族企業繼承人,他不會玩智慧型手機,不會上網,唯一會做的事情,就是製作抹茶。在他的茶室一直掛著祖宗的遺訓:一個道字。我請他解釋道的含義,他笑著說,道可道,非常道。總之要恪守。

回到主題,今天,我們是否還有必要向日本企業學習呢?電影《小偷家族》裡有一句話說:自己選擇的才是牢固的。今天日本浮現在我們腦海、眼中的樣子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至少是在可供選擇的條件下做出的選擇。

而我們呢?怕的是無從選擇,迷失了自我。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zhoujing@jiemian.com)

相關焦點

  •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稻盛和夫與他的師承
    稻盛和夫與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並稱為日本的「經營四聖」,他在經營實踐中提煉出的「稻盛經營哲學」對日本商界影響深遠。但又是誰影響和塑造了稻盛和夫?我們曾經在以前的欄目中讀到過,中國傳統文化對稻盛先生的影響巨大;然而,稻盛和夫終究是日本人,血脈裡流淌著的日本基因,使他的哲學思想帶有無法被忽視的日本底色。
  • 普通人如何應用稻盛和夫哲學,讓改變看得見
    即使你不是CEO,不是董事長,他的書也非常值得一讀,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啟發。稻盛和夫不是生來就是經營之聖,他的人生是從日本鄉下一個被炸毀了的小作坊之家開始的。父母有七個孩子,他作為老二,從小調皮。在二位叔父、一位叔母感染肺結核相繼去世後,他也染上了這種不治之症,可照顧家人的父親和哥哥卻沒有染病的事實,讓瀕死掙扎的他感到苦悶,第一次開始追問倒黴的為什麼總是我。
  •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一本人生啟蒙書
    日前, 稻盛和夫談育兒哲學 《培育孩子的美好心靈》出版 這是日本經營大師 >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 一本人生啟蒙書。  在本書中,作者用27張漫畫故事、33張精美插圖娓娓道來其簡單、質樸的人生哲學,讓讀者不僅領悟到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更學到一套完整而實用的育兒哲學。 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子女方面將「行為矯正」及「心理分析」奉為圭臬,因此在教養過程中,充滿緊張與挫折。
  • 稻盛和夫:動機至善,連上天都會被感動
    而這兩位企業家,在談及日本的稻盛和夫時,對其經營哲學與人生境界都非常推崇,並視之為自己學習的對象。馬雲明確曾表示「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兩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幾年前就已經想清楚了。」而任正非則說「我們趕不上稻盛和夫」:「京瓷幾十年如一日的精進,做到了全球第一,我們只有追隨的份。
  • 商人李嘉誠VS企業家稻盛和夫:最大的成功不是靠投機致富
    我從不相信星座,但當我看了李嘉誠和稻盛和夫的星座後,我開始有那麼點相信了。李嘉誠:1928年7月出生,獅子座。稻盛和夫:1932年1月出生,水瓶座。和李嘉誠同時向"錢"看的,還有在日本島上小他四歲的稻盛和夫。雖然二人有著同樣的目標,但論及做事卻截然不同。京瓷是一家以高科技為主的企業,而稻盛和夫又是企業技術的核心。也就是說同樣是經營公司,稻盛和夫注重的第一點永遠是產品,而不是直接的利益。
  • 正確思考的力量:稻盛哲學的核心表達方程式
    正確思考的力量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岫雲思考就是哲學「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經典講演系列」是稻盛先生多年來不斷思考的結晶。我想將自己在編譯這系列書籍過程中的感想告訴讀者。「心之官則思」,每個人每天都在思考。但思考有自覺和不自覺之分,有深刻和膚淺之分,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工作?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他是日本唯一還在的「經營之聖」,曾創辦2家世界500強,又把瀕臨破產的日航重新帶回500強行列。但這些成就都不是他聞名於世的根本原因,讓世界眾多企業家推崇的是他那經過事實驗證的經營哲學。從京瓷到KDDI再到日航,與其說是稻盛和夫的成功,不如說是稻盛和夫哲學思想的成功,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他的成功方法論和經營之道。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一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日本第二電訊電話公司KDDI,還救回了即將破產的日航,並將日航也帶進了500強之內。他既是一位不凡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位學問精深的哲學家,他所取得的成就很大原因就是由於他的獨特的經營哲學的指導。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而工作?又為什麼而活?這是我聽過的最好解答
    不同的回答意味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的人生走向。如果你的腦中還是混沌迷茫的,那不妨來聽聽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答案,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解答。人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工作?稻盛和夫認為,這個問題關係到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目的和使命。
  • 當你沒錢沒人脈,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任正非:學到了
    現年稻盛和夫作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已經88歲高齡了,當年曾創建兩家世界500強,更是在78歲也就是10年前拯救了快要破產的日航,稻盛和夫的管理思想風靡全亞洲,為此人們自發建立將近9000多家的「盛和塾」,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就是其中一位。
  • 馬雲3次親自去日本請教稻盛和夫:我能看到未來102年,但他更厲害
    馬雲曾三次上門拜訪,請教稻盛和夫如何經營管理。馬雲曾經說過:我十分敬仰稻盛先生。有許多事情我是近一兩年才想明白,可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想到了。在阿里發展的關鍵節點,馬雲親自登門拜訪。成功不易複製,但是成功有跡可循。《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就有關於稻盛和夫經營理念的記錄。
  • 稻盛和夫:等我碰到頭破血流,才發現工作才是偉大的「萬病良藥」
    稻盛和夫第一志願的大學醫學部沒能考上,只進了一所地方大學的工學部。沒有辦法,但稻盛和夫只能打起精神,拼命用工讀書,學校也給稻盛和夫很高的評價,可畢業後由於國內經濟危機,稻盛和夫屢屢被各大企業拒絕。最後好不容易經老師介紹,稻盛和夫總算找到了一份工作,進了京都一家製造電瓷瓶的小公司。
  • 稻盛和夫:幹大事的人都這麼想!馬雲都在學
    2010年,日本有位78歲的老人被日本首相再三邀請,最終零報酬出山,擔任從未接觸過的日航公司會長,憑一己之力,僅3個月時間,就將破產重組的日航扭虧為盈。在他主導經營的424天裡,日航拿到三個世界第一:盈利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世界第一。他就是稻盛和夫,他的出現,讓世人見識到了稻盛和夫管理哲學的驚人力量。
  • 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任正非:學到了
    這個人就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一手創建了2家世界500強公司,人們更是自發地創建了將近9000多家「盛和塾」,他的管理思想更是風靡全亞洲。怪不得任正非都直言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那麼,任正非究竟從稻盛和夫的身上學到了什麼呢?或許我們可以從稻盛和夫的「賣紙袋」思維中得到啟示。
  • 稻盛和夫:年近90,總結一生,我最大的財富是在一次化緣中的開悟
    而稻盛和夫卻說:出家能夠更好地摒棄利己之心,不斷地磨練和淨化心靈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稻盛和夫的思想從來不是商界的唯利是圖,他一直以來追求的都是「敬天愛人」的思想理念。事實也向大家證明了,稻盛和夫將「敬天愛人」的思想貫徹於商業時,無論是經營自己的企業還是扭轉前人的敗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次化緣的經歷讓他開悟脫去西裝革履,穿上草鞋僧衣。
  • 88歲稻盛和夫:人為什麼工作?為什麼而活?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稻盛和夫作為全球知名企業家,他的影響力是全球公認的,這不僅只是因為稻盛和夫手握兩家世界500強,稻盛和夫是唯一一個將企業經營和哲學結合在一起的,正如文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評價稻盛和夫:「,可是在稻盛和夫看來:工作是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不管在哪個朝代,哪個國家,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功者身上都有一種利他主義的情懷。當他們的思想理念成熟以後,就希望將自己的思想理念傳授給其他人,以此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 《活法》,看稻盛和夫如何演繹令人費解的精彩一生
    答案都在這本稻盛和夫的《活法》裡,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這其中的秘訣。京瓷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稻盛和夫進入這家公司裡工作還是親戚託人找關係進來的,但是這時候的京瓷公司已呈現瀕臨倒閉的跡象,公司的員工都陸續離開了這家公司,只有稻盛和夫和少部分人還在公司裡,稻盛和夫是不想走媽?
  • 稻盛和夫:我為什麼不看好聰明人?沒有這兩樣東西,能力一文不值
    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說:「我不看好聰明人,因為他們自以為是,急功近利,凡事喜歡找捷徑,缺乏拼搏精神。」所以,稻盛和夫認為:聰明人總喜歡急功近利,永遠都是覺得待遇配不上自己的能力,想著找捷徑,能一步登天,他們通常不會腳踏實地的做事。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他不看好「聰明人」,因為沒有這兩樣,能力一文不值!
  •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 稻盛和夫用87年的經歷告訴你如何成功
    稻盛和夫是日本優秀的民族企業家,與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創始人) 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稻盛和夫先生27歲時開始創業,白手起家,40年間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京瓷公司和日本KDDI公司,65歲時從經營第一線引退。
  • 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讀懂它,讓你成功逆襲,別到50歲才領悟
    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的鹿兒島,如今是日本經營四聖之一,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便是一手創立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更是在古稀之年還出手拯救了日本的日航企業,華為的任正非曾經把稻盛和夫作為自己的偶像,在公開場合下說:「你們不了解稻盛和夫,我們趕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