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看《偽裝者》時我就是有心理準備的,因為我知道這些年拍的歷史劇尤其是抗戰劇大都胡編亂造,質量低劣。但由於之前對《琅琊榜》的好感,對《北平無戰事》的基本欣賞,加上主演是胡歌王凱靳東劉敏濤一批給我印象不錯的偶像派演員,所以還是對《偽裝者》有一定期待,而且準備像看《琅琊榜》那樣,不考慮歷史背景,只要情節精彩就行。沒想到看的時候還不行,還是很生氣,因為很多劇情胡編亂造的太離譜,讓我無法忍受,我不得不給這部戲打個差評。
當然,不是說這部戲就一無是處。公正的說,這部戲有些方面還是不錯的,全劇總體沿襲了孔笙李雪這組人一向的特點,就是精緻,而不像大部分戰爭劇拍的那麼粗糙,畫面、服裝、布景乃至音樂都很精緻,情節也很緊湊,緊張刺激,扣人心弦。有些情節設計的非常巧妙,比如暗殺南田洋子那段戲就很精彩,設計的情節很出乎我意料。還有擊斃汪曼春後阿誠通過粉塵爆炸清除痕跡的做法,讓我拍手叫絕。劇中某些演員也不錯,比如王凱和靳東。時裝打扮的靳東很有派頭,很瀟灑,比《琅琊榜》中古裝打扮氣派多了。劇中他氣質沉穩而又溫和,大哥的氣場很足。王凱演得更好,本劇可以說是他演的最好一部電視劇,精明幹練,張弛有度,在劇中甘當配角,卻又是須臾不可或缺的人物,比《琅琊榜》和《北平無戰事》演的都好,也許劇中角色正是他本色緣故吧。由於這些優點,我一上來就一口氣看了九集。
但這部戲缺點也很嚴重,主要有三條,一是嚴重背離歷史,二是太多扯淡的感情戲,三是有些情節太過離奇違背常理,這三條在劇中交織混合在一起表現出來。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國共雖然實行表面上的合作,但實質仍是面和心不合,而且雙方的合作主要在軍隊之間,至於特務機關根本沒有合作過,不僅沒合作,而且是互相提防,互相敵視,互相破壞。中共在延安整風後期專門開展肅反運動就是要清除打入共產黨內國民黨特務的。而軍統抗戰期間的主要目標雖然是對付日偽,但也同樣與中共為敵,比如軍統領導的忠義救國軍就經常聯合日偽進攻新四軍。至於中統,主要的敵人一向就是中共,與「皖南事變」並稱的「南委事件「就是中統搞的,使得中共南方地下黨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本劇完全背離了史實,國共之間的特務機關竟然像兄弟一樣合作得親密無間,共產黨地下黨有了緊急情況不找上級而去找軍統幫忙,似乎跟軍統的關係比跟上級都密切,而軍統也就幫了,壓根不需請示上級。雙方這類合作還不止一次,常常聯手行動,為了一個共同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就好像一個組織內部的兩支兄弟部隊。這實在太荒唐了。
共產黨對敵鬥爭一向是不主張暗殺的,也反對用美人計,這是中共特工創始人周恩來早年確定的原則。而在本劇中,中共地下黨幹的事幾乎都是這兩招,簡直是肆無忌憚的偽造歷史。
劇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情感戲,既有明臺的三角戀愛,又有明樓與汪曼春真真假假的戀愛,又有明氏姐弟之間的親情戲。其中明臺的愛情戲是主線,也最扯淡!編劇根本不考慮這是歷史劇,完全按照當代都市青年偶像劇的模式描寫愛情。軍統特務明臺見了共產黨特工程錦雲後,像個輕浮的花花公子一樣肆無忌憚的挑逗,而錦雲不僅不生氣,反而美在其中。兩人先是在人煙稠密的市中心廣場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談情說愛,又在殺人偷情報後坐在日本領事館房頂上你儂我儂,望月談心,根本不考慮下面就是正在追捕他們的鬼子特務,嚴峻險惡的戰爭環境在他們愛情中都不存在了,只成為浪漫愛情的背景,日軍憲兵隊、特高課、汪偽76號特務都成了他們愛情的群演,嚴肅的抗日鬥爭被瓊瑤化,實在太兒戲太荒唐了。即便如此,編導仍覺得不過癮,竟然安排讓兩個敵對組織的特務進行一場莫名其妙的相親和之後的訂婚,實在離譜到了極點。別說共產黨裡有嚴格的紀律,嫁給軍統特務性質就是叛變,即便是國民黨軍統,在抗戰時期也是不準結婚的,這是戴笠定的死規矩,何況還是跟共產黨的特工結婚,這種荒誕不經的念頭也虧編導能想得出來。到了這個程度,一場嚴肅的戰爭戲就完全變成了瓊瑤戲,男女主角的愛情至高無上,能衝破一切阻攔,不管是黨派還是戰爭。
明樓和汪曼春的感情戲也很扯淡。固然,明樓是虛與委蛇,只想麻痺她利用她,並不真的愛她。但汪曼春對明樓的愛卻是真的,這就讓人懷疑了,一個殺人如麻,心如蛇蠍,心理完全變態的惡魔,怎麼可能還有一份純情少女般的情懷?人格分裂心理分裂能達到這個程度?你看她殺人時那種享受的心態,那種視人命如草芥的冷酷,可能會對一個男人產生那麼純真的愛嗎?只有天真無邪充滿陽光的青春少女才會有吧。而明樓使用美男計,表面上那麼關心備至的呵護汪曼春,暗地裡卻向他捅刀,顯得人品不大好,太陰險,有損正面人物形象。有一段戲特別莫名其妙,就是明樓勸汪曼春收手的那些話,太出格了。他想讓汪曼春怎麼收手?辭去特務工作變為賢妻良母?不再殺人?改為溫和審訊?首先,這可能嗎?變態女人汪曼春可能接受嗎?其次,他身為特務頭子怎麼能對下屬說這些呢,而且這個下屬還是一個雙手沾滿血跡以殺人為樂趣的劊子手。
劇中還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情節。比如明樓是汪偽政權的特委會副主任,(特委會主任是汪偽政權三號人物周佛海,)歷史上的特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叛徒、原國民黨軍統局第三處處長(一處長徐恩曾、二處長戴笠)、汪偽政權特工總部主任丁默邨,由此可見劇中明樓地位之高。但這個汪偽特務機關二號人物竟然又是個軍統小頭目(軍統上海區情報科長,)又是中共高級特工(中共南方局代表),這就太扯淡了。這還沒完,為了不讓明樓在76號辦公,還讓他兼任市政府的財經顧問,這種亂七八糟的職位安排也太隨意了吧?以明樓這麼高的地位,在汪偽政權怎麼也得弄個上海市副市長吧,而在軍統,怎麼也得弄個上海區區長吧,編導也不考慮實際情況就這麼胡亂安排職務,實在不嚴肅。明樓這個人物原型有人說是袁殊,因為袁殊也當過軍統上海區情報組長,也確實是共、國、日多方間諜。但袁殊只是個記者,不是汪偽特工的頂頭上司,這中間的差別是很大的。特工最高首領都是敵方間諜,這工作還怎麼幹?
還有那個所謂死間計劃,也太過離奇,為了送給敵人一份假密碼情報,竟要準備數年時間,還要死幾個優秀特工,毀掉一個潛伏小組,捎帶差點毀掉兩個地位很高的秘密特工,甚至連設計者把自己也設計死了,這不符合常理,沒人會活的好好的非要把自己弄死,這樣做顯然是編導故弄玄虛,人為製造複雜。這麼複雜的計劃出一點紕漏就會前功盡棄,而中間變數又那麼多,因而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生活中沒有人會拿這麼多人的性命當兒戲去玩花頭。這一段還特地點明三戰區,這個小細節很陰險。誰都知道國民黨三戰區抗戰期間不打鬼子專打新四軍,皖南事變就是他們搞的,劇中卻虛構他們主動製造假情報給日寇以沉重打擊,純屬為國民黨塗脂抹粉,也毫無歷史依據。
劇中的幾個重要人物都或多或少有點問題。首先是胡歌演的明臺,比《琅琊榜》裡那個睿智的江左梅郎差太遠了。一點不像個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特工人員,他脾氣暴躁,不守紀律,不明是非,意氣用事,只會扮酷耍帥。結尾一段最明顯的證明了這一點。當時,藤田以明鏡為誘餌,想騙明臺上鉤,這是一個非常拙劣的騙局,誰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明臺不清楚,非要去送死。嚴重違反組織紀律也就罷了,關鍵是他沒有任何高招,沒有任何設計,就是一個人拿著槍朝著敵人一步步瀟灑的走過去,似乎這樣就能救他大姐,這完全是一個豬腦子幹的事,壓根不像一個受過嚴格心理訓練的特務。結果藤田拿著槍指著明鏡的頭,明臺就只能乖乖的按人家指令把槍放在地上,親手把他大姐的命給送掉了。當然最終明臺還是勝利了,他和兩個哥哥一起把藤田打死了,自己也順利逃離上海。但這個勝利並非真實的勝利,而是編劇編出來的勝利。本來藤田精心設了一個局,但明家三兄弟一出現在火車站,剛才還戒備森嚴的日軍竟然就只剩下幾個,而且這幾個統統是活靶子,不打槍只挨打,結果被哥仨輕易消滅。打死藤田後,他們又在火車站呆了半天,也沒有一個敵人過來,任由他們來去自如,明樓還大喊找救護車送醫院,似乎這是一場普通的車禍現場,你說這不是胡編是什麼?當我看到明臺不肯走、對著大姐的遺體大哭不停,絲毫不考慮危險環境,周圍有大量的敵人馬上就要趕過來時,氣得我真想一槍崩了他。其實,要不是編劇幫忙,按照劇情邏輯發展的話,他早死幾回了。這種人竟然還是全劇竭力烘託的英雄,實在是荒唐。類似的情況前面也有,比如,明臺刺殺南田洋子,槍戰都半天了,周圍竟然不來任何敵人增援,一點不像日寇戒備森嚴的城市中心,倒像冷兵器時代的兩人單打獨鬥。還有汪曼春到明家劫持明鏡,也是如入無人之境,那一大堆特務保鏢都是酒囊飯袋,除了當活靶子外其他一點用也沒有。
明臺如此,那個共產黨特工程錦雲也是如此。在營救勞工那場戲裡,她竟然為了一個小孩,擅自改變整個行動,要不是編劇幫忙,這次行動鐵定失敗。這哪像一個經過特殊訓練組織紀律嚴明的地下黨啊,因小失大的道理都不懂。她擅自行動,明臺也沒有阻止她,黎叔也不阻止她,十足的無組織無紀律,事後也不對她做任何批評和處分。編導這麼做,無非是想展示他們那拙劣的人文關懷。我感覺編導是腦子進水了。
孤狼的角色也不好,角色設計的不好,演員演得也不好。當初南田洋子提出要啟用靜默已久的孤狼時,觀眾還以為這是一個多麼高級的老特務,沒想到卻是桂姨,沒一點高級特務的氣質和技能,就是一個普通臥底線人,她投靠日本人的理由也不充分,她對明家的那股刻骨仇恨毫無來由,明家並沒有虐待她。感覺這個角色太牽強。
黎叔據說是參加過組織省港大罷工,還到過中央蘇區,那是大革命時期的高級幹部,相當老資格了,竟然才混到這個地步,地下黨的一個小腳色,要親自參加各種行動。還有王天風,既然是軍統的處長,怎麼到上海了才是上海站的科長?編導太外行了。
本片編導只適合拍《琅琊榜》這種古代劇,抗日劇太難拍,建議導演們沒那個歷史政治文化水平就不要拍了,會挨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