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這些事你讓我這麼編,我根本編不了,所以我很佩服《甄嬛傳》的編劇和導演,他們能編成這樣,也挺了不起的。」
被稱為「老實派吵架王」的李誠儒又開炮了,這次,他對準了宮鬥劇巔峰之作——《甄嬛傳》。
10月31日,給觀眾帶來「吵架101」觀感的《演員請就位2》播出了第五期,熟悉的火藥味如約而至。
當陳凱歌執導,孫千、陳宥維和劉芮麟出演的《甄嬛傳》片段播出時,「梨園世家子弟」李誠儒再次「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這一次,惹惱他的不是演員演技,而是原版劇情:回宮後的甄嬛本以為戀人果親王允禮已戰死沙場,因為身在妃位,此情漸絕,得知愛人不僅活著還凱旋而歸後,又念起舊情,雍正帝知曉後,頓起殺心。
李誠儒直言,這段甄嬛同果親王訣別的劇情,如果只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也無可厚非,但偏偏很多年輕人會把這當正劇看。
「非常可笑的一個片段,引起了陣陣笑聲,難為你們了,多麼離奇的片段,歷史上沒有,生活中也不會有,還必須得相信。」
「會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認為這就是歷史,認為我們的清史裡邊、皇宮裡邊,就是王爺可以進宮,隨便和妃子一塊兒泛舟船(應為湖)上……」
然後特意cue了一下,《甄嬛傳》裡真拍了這樣的情節:
「這些事你讓我這麼編,我根本編不了,所以我很佩服《甄嬛傳》這樣的編劇和導演,他們能編成這樣,也挺了不起的。」李誠儒點評道。
最後,因為對《甄嬛傳》意見太大,李誠儒直接拒絕點評演員表現。
這一出,看得臺上的演員不敢出聲,評委席的「小燕子」也被「誤傷」。
後來點評演員時,趙薇率先自嘲:「我也演過一些古裝戲,那也極不嚴肅,被李誠儒老師批評的那種古裝戲。」
但李誠儒這次炮火精準,重申了自己的態度,趙薇的《還珠格格》明確說了是「遊戲類」,這種古裝劇沒問題。「我最怕的是那種,打著正劇而遊戲、戲說的戲,這就容易誤導後來的年輕人」。
其實,這已經不是李誠儒第一次點名批評《甄嬛傳》了。
2016年,他在《可凡傾聽》節目中就怒指《甄嬛傳》「害人不淺」「胡編亂造」,理由還是王爺隨便入宮、和妃子泛舟湖上的荒謬情節。
此次再度開炮,有網友覺得這位被陳凱歌擠兌為「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老藝人」又在小題大做,「誰會把甄嬛傳當正史呀?」
別說,還真有。
節目中扮演甄嬛的演員孫千在錄製前就稱,自己很緊張,怕演不好,因為沒拍過這種「真正的正劇古裝」。
當然,一般正劇和歷史正劇還是有區別的。
一般正劇指悲喜劇,主要在於人物命運、事件結局的完滿性,傳奇劇就是典型的正劇。
而歷史正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種類型的創作要有歷史主義的態度、情節合乎情理,要做到主要事實符合史籍記載,細節、人物等可以有虛構和加工,否則就不是歷史正劇。
但我們來聽聽《甄嬛傳》導演鄭曉龍當初是怎麼給這部劇定義的。
2012年,鄭曉龍接受《東方早報》採訪時,被問及《甄嬛傳》能否上星播出時,自信表示完全不擔心,因為《甄嬛傳》和之前的宮廷戲完全不一樣。
「之前許多宮廷戲都是不尊重歷史,不尊重客觀事實,胡編亂造……因為現在的後宮劇價值觀歷史觀有錯誤,對廣大觀眾有不良影響。」
被問及雍正選角陳建斌而產生的質疑,鄭導又強調,自己「拍的是歷史正劇」。
「我拍的是歷史正劇,而不是古裝偶像劇,皇帝並不全部都是帥氣白面書生,必須要符合歷史。」」
不過,有觀眾提醒,雖然導演言辭鑿鑿,但《甄嬛傳》電視劇的片頭還是標了「根據小說改編」,也不算「騙人」。
但李誠儒的說法,還是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
畢竟,當初劇宣時,鄭曉龍是用「歷史正劇」標榜該劇的,還因為覺得別的「後宮戲拍得太爛,拍得太小兒科」,「不想和他們夥同在一起」,所以最後去掉了《後宮甄嬛傳》的「後宮」二字。
以「歷史正劇」為賣點,又含有不符合史實的情節,《甄嬛傳》確實存在爭議。
對此,大家怎麼看?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