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2021-01-10 修身齊家

西王母,現今一般指王母娘娘,是一位端莊、華美的女仙首領。其實,大約在原始社會中後期,便已經產生有關西王母的神話,是西王母神話的淵源,具有較高的神話價值。而西王母最早被記載於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之中,此時西王母的形象,與伏羲、女媧等,具有原始的混沌性,都是半人半獸的神靈,西王母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

《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共有三條: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譯文:「再往西三百五十裡,是座玉山,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與人一樣,卻長著豹子一樣的尾巴和老虎一樣的牙齒而且喜好嘯叫,蓬鬆的頭髮上戴著玉勝,是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的。」(戴勝:有的學者認為是佩戴一種玉制的髮飾,有的認為是一種儀式性的鬼面具,本文在此採用第一種說法。)

《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東有犬封國。貳負之屍在大行伯東。」

譯文:「西王母靠倚著小桌案而頭戴玉勝。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隻勇猛善飛的青鳥,正在為西王母覓取食物。西王母和三青鳥的所在地是在崑崙山的北面。有個神人叫大行伯,手握一把長戈。在他的東面有犬封國。貳負之屍也在大行伯的東面。」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嚮,畏軒轅之臺。」「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譯文:「有西王母山、壑山、海山.......有座軒轅臺,射箭的人都不敢向西射,因為敬畏軒轅臺上黃帝的威靈。」「有人頭上戴著玉制首飾,滿口的老虎牙齒,有一條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這座山擁有世上的各種東西。」

西王母亦人亦獸的形象,在後來的發展中,原始神性色彩不斷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增強的人性表現。先秦時期開始轉變為人間帝王,秦漢時期轉變為女神,至唐朝轉變為女仙的領袖和道教經典經文的傳授者,宋代以後,西王母的身份逐漸轉變成為王母娘娘,她的神格也有了新的變化,成為無所不能的人間尊神。到了明代,西王母成為集愛神、生育之神、救苦救難之神等等眾多神格於一身的神。

相關焦點

  • 原來,王母娘娘不是玉帝的老婆?
    好多影視劇中都有這樣的場景,王母娘娘和玉帝並排而坐,自然而然的大家就會認為這倆是一對兒。甚至還有的電視劇直接表明這倆就是夫妻,還有七個美貌的女兒。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們真正的關係才不是夫妻呢!大齡女強人,西王母《山海經》記載,西王母是一位有著「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的人。翻譯過來就是,她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頭上還有鳥的冠,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仙。所以,她出現的時間要比玉帝早的多。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其實是個黑長直、小虎牙的漂亮妹子?
    西王母,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至高女神,說起西王母大家可能會不認識,但是他的另一個形象,「王母娘娘」大家肯定是早已爛熟於心。在神話故事中,凡有萬物生靈飛升成仙之時,都必須先要到崑崙山上去朝拜西王母,然後再去拜東王公,最後才能去三十三重天之外朝拜元始天尊,西王母是整個神話體系中,女神的至高掌控者。
  • 山海經|玉山,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座山,在蠃母山向西三百五十裡的地方,這座山的名字叫做玉山。書上說,之所以把這座山叫做玉山,是因為這座山中有很多玉。據考古學家研究考證,玉山就在今天新疆的和田市。想必大量的和田玉就出自玉山。想想生活在玉山下的古人們也真是富有,守著那麼大一座玉山,生活中的所有用品都應該是用玉製成的吧。玉缸、玉碗、玉筷、玉杯,還有各種玉制的首飾。
  • 《山海經》中描述的崑崙山是在埃及嗎?西王母像是埃及豔后嗎?
    《山海經》這本中國的上古奇書記載了很多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其中有提到廣為人知的崑崙山以及西王母,書中是這樣描述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 崑崙之丘,野生西王母,怎麼就成為了王母娘娘?
    傳說,古代西域有西王母,是掌管崑崙的神仙。而相關傳說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薩摩耶的黑流星梳理了一下,整部《山海經》,有三個地方提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山海經最美妖怪大盤點,西王母無緣上榜,最後一個就是美女的代名詞
    《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兇獸,大多長相醜陋,連西王母都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這種醜陋形象,跟印象中的西王母相差實在太遠。但是,《山海經》也描述了一部分很美的妖怪?你知道《山海經》中最美的妖怪是誰嗎?
  • 《終極筆記》探秘西王母國,尋神秘長生術
    《終極筆記》裡吳邪等人歷盡艱險,進入蛇沼鬼城,探尋到西王母國,進入西王母宮,竟然發現西王母在隕玉中一閃而過,難道西王母在這隕玉中已經活了幾千年?西王母在歷史上是真實的存在。特別是在中國古代奇書《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第十六講:西王母是真人真事嗎,她到底是誰
    關於西王母最早的記錄在《山海經》的《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璇瑰、瑤碧、白木、琅、白丹、青丹,多銀、鐵。有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鳥。
  • 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牽扯了什麼?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牽扯了什麼?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但現有的證據也只能追隨到3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而期間2000年中的文明屬於空白時期,而在這一空白時期,西方以及其他文明也相繼崛起,這就不得不引得許多人的猜想,尤其是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似乎是間接地說明了這一時期的文化的「交接」,所以有許多人相信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 《山海經》到底是真是假?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山海經》的內容。一、西王母我們現在了解的神話人物大都出自《山海經》,如女媧、昊天、盤古、夸父、西王母等。其中對西王母的記載是長得像人,但是有豹子一樣的尾巴,老虎一樣的牙齒。住在崑崙山頂,每天有青鳥來給她食物。
  • 伏羲女媧與DNA螺旋圖驚人相似,山海經講述的到底是什麼?
    這點從山海經的描述中,就能窺得端倪:1、《山海經》中的位置:上面是山海經的地圖,而最先看的是《海內經》!也就是起源地的世界觀。世界起源於哪裡呢?很多學者認為,是在今天的非洲。《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
  • 解讀中國神話之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要講解一下中國神話當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西王母。西王母是崑崙神話體系中一位主要的神祗,在中國古代神話裡,地位顯得極為重要。可考的古代典籍文獻中所記載的西王母形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時期處於人類社會萌芽形態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部分生活風貌。
  • 《山海經》中有很一個今天不用的字,它和佛教中的阿修羅有無關係
    比日,《山海經》中有一種動物,是這麼描繪的:剛水出焉,北流注於渭,是多神鰮,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這句話說的是,這片水域,從這裡流出來,北邊流向渭水,這裡有很多神秘的動物,長著人的面部和野獸的身子,一隻腳一隻手,發出的聲音像人的呻吟。
  •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關係?我還小,別騙我……
    王母娘娘最早的形象出現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上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想像是美好的,實況是打臉的。
  • 恭賀王母娘娘聖誕
    道教中有很多的女性神仙,王母娘娘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女神仙之一。王母娘娘,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王母娘娘的出道日是農曆三月初三,也是王母開蟠桃會的日子。明清時期,王母娘娘在中國民間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響遍及整個中國。清朝北京竹枝詞《都門雜詠》中有一首《蟠桃宮》曰:「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颺。」北京的蟠桃宮本叫太平宮,在東便門內,宮內主祀王母娘娘,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會,屆時百戲競演,熱鬧非凡。
  • 西王母傳說|古代文化中的女性力量
    西王母神話一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支經典。從最早《山海經》中半人半獸的形象,到後世神話中掌管不死藥的仙女,再到後來道家文化中的女仙之首;民間廣泛的西王母信仰使得「西王母」這一形象在人們心中一直保有著較為崇高的地位。
  • 西王母缺少仙女範兒,大黑天神挺像印度溼婆
    西王母的另一面:不僅長生不死,還能掌控散布瘟疫的動物俗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人類社會最先是從母系氏族社會演變過來的。女性在當時人類的繁衍、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石器時代的時候就出現了許多關於女神信仰、女性崇拜的現象。在古代的女神形象中,西王母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道教繪畫、壁畫中常見的神祇。
  • 帶你了解《山海經》中各種「物」形的拼合體
    《山海經》中形態模糊的神怪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現實之中找不到任何原型和任何原型的拼接,實質上卻表現了一種寬泛的、多向意義的神怪。帝江就是這一類神怪的代表。《山海經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