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內地每到一個地方,總能引發圈內的名表粉絲紛至沓來,這三樣標誌性的行頭,則讓他置身人群仍顯得分外奪目。萬湖名表的彭健先生是香港頂級名表鑑定師,也是國內多家行業協會和公安刑偵部門聘請的技術顧問,過往30多年,他一直鑽研名表鑑定、精密零件和機械自動化,成為這些領域真正的行家裡手。「
二手名表在國內的交易同樣活躍,尤其這些年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下,很多交易開始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由於交易的主體和標誌都比較複雜,一些『真須假牙』『偷天換日』的改裝手錶也開始泛濫於市。」3月14日,彭健在一場名表沙龍時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對買家來說,這種發生在網絡社交圈的交易無疑有著難以預測的風險,如果邀請的鑑定師不夠專業,很可能就會上當受騙。
二手名表交易活躍,前不久,全球著名諮詢公司貝恩發布的《2014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首次出現負增長,比2013年下滑了1%,其中腕錶下滑最多,達13%。看到這份報告,很多人心裡也許就會納悶:平時從未感覺到身邊那些財富高淨值人群對名表的消費熱情在下降,為什麼內地市場的交易總量卻在下降呢?同一份報告用另外一組數據告訴了我們答案:在全球奢侈品市場上,2014年中國內地消費者的購買量上漲了9%,總額達到了38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30%。由此可見,大量的交易是發生在海外的。Digital Luxury集團發布的《世界鐘錶報告》印證了這一點。過去數年,高級鐘錶全球佔有率持續增長。
中國人是全球最大的高級鐘錶消費群體,儘管中國內地的銷量在2013年有所下降,但是中國消費者對於高級鐘錶的興趣依然有增無減,他們會在中國以外地區持續帶動不小的銷量。2013年,高端品牌全球佔有率甚至實現了兩位數(12%)的增長,而中國消費者名表購買量增長了57.9%,佔全球銷量的30%以上。儘管2014年的數據目前還沒有公布,但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樂觀。「彭健說,我的家族是做鐘錶生意的,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和拆裝手錶。」雖然他2013年才在內地開始設立工作室,但是,對內地消費者在鐘錶方面的消費熱情,他在香港市場已經早有了解。因為免稅的原因,香港很早就成為全球知名的名表交易中心,作為內地的消費者,「近水樓臺先得月」,每年都會在香港購買大量的「低價」名表。
在彭健龍看來,當一個國家的名表消費群體達到一定規模,二手市場與此相應地也會發展起來。他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是,每次到內地搞活動,總會有一大批的藏家或消費者接到消息,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找他諮詢或鑑定。由於身兼廣東省鐘錶行業協會和廣東省鐘錶收藏專業委員會和廣州市典當行業協會等多個行業組織的技術總監,也使得他對內地的二手名表市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黎國是一位在廣州老城區專門從事二手名表交易的老闆。幾年前,他才開始接觸這個行業,但投身進來後,他發現這裡邊有著一個很大的圈子,這個圈子從線下一直延伸到線上,然後再通過網際網路向外不斷蔓延到全國,甚至到國外,只要你有渠道,這個圈子就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貨源。彭健也是一位名表的專業經營者。他告訴記者,由於正規的名表交易並不算是暴利行業,所以走拍賣行流通的二手名表並不多,目前二級市場主要還是以典當行和一些專業機構為交易的主體,其次就是一些民間的社交圈。總體而言,二手市場的發展還很不成熟。
問題改裝和贓貨現象層出不窮「你這隻勞力士手錶機芯是原裝的,但是有沒有加鑽則要進一步鑑定。」在3月14日的名表沙龍活動上,當著記者的面為廣東一位茶葉老闆鑑定了他手裡戴著的一隻勞力士手錶。嚴格意義上講,加鑽並不能算是造假行為,彭健對在場的名表粉絲解釋道,只是賣家為了提高一隻名表的利潤,特意在即將交易的名表上嵌上鑽石作為外飾,然後再抬高名表的銷售價格。「打個比方,假設這隻原裝表二手交易價為10萬元,成交後賣家可賺1萬元,但是加鑽後,交易價格翻倍,即以20萬元出售,那麼光是鑽石那部分,就可以增加幾萬塊的利潤。對賣家來說,這是非常划算的生意。」「其實,買家更應該防範的是加鑽以外的其他改裝行為。」萬湖名表彭健龍話鋒一轉,同樣是一隻勞力士手錶,原裝的機芯與非原裝的機芯,價格是差很遠的。這也是很多二手商選擇在這裡邊動手腳的主要原因。
在萬湖名表的彭健先生過去的鑑定經歷裡,見過的改裝行為可謂五花八門。他告訴記者,除了加鑽和改機芯外,還有改變手錶的款式,增加手錶的功能,還有一些是換錶盤或錶帶,或者對手錶的外殼進行翻新處理等等。在一些不正規的舊貨市場最容易遇到這些「金須假牙」「偷天換日」的假表,有些改裝行為甚至連一些專業人士,不藉助專業工具也看不出來。
在萬湖名表的彭健先生龍看來,改裝是一個比全假更嚴重也更值得加強警惕的問題。因為全假的東西很容易會被發現,只要是稍有點經驗的行內人士,都可以通過一些常識判斷方法來避免上當,但改裝就不同了,發現他不僅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還要有先進的檢測工具。不過,在黎國看來,自從與一些行業權威人士建立合作關係後,他對改裝的畏懼已經大大減弱。「作為交易組織,其實我們最怕的還是遇到贓貨。二手名表的來源渠道往往比較複雜,行業內甚至還出現過一些匿名賣家,經過朋友介紹,我們不得不接下他們的貨,但由此一來,也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風險。」掣肘內地鑑定師奇缺制約市場發展與一級市場的發展相比,名表的二級市場在國內其實還遠遠沒有成熟。
「最直觀的問題就是,國內鐘錶行業目前尚無一家真正的權威鑑定機構。」同樣在鐘錶行業打拼多年的蘇海鈞對南方日報記者說,一說起名表,廣大買家和藏家較為熟悉,很可能就只是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愛彼、積家、伯爵和勞力士等大品牌,再就是平時在國內做廣告比較多的帝舵、浪琴、西鐵城等。實際上,目前流通在國內市場上的鐘表品牌比一般消費所能數出來的多得多。根據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鐘錶商業企業管理委員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市場的鐘表品牌有兩三百個。其中,90%以上都是國外品牌。這麼多的鐘表品牌,僅靠一兩個鑑定師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深入全面去認知的。「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鐘表消費群體,國內市場上又容納著如此大量的鐘表品牌,未來要發展成為一個完善、成熟和規範的交易市場,必須依靠大量的專業鑑定師和行業組織。」萬湖名表的彭健先生也表示,只有矢志不渝地推動行業自律和推廣專業鑑定,整個行業的交易才能不斷走向規範化。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二手市場上流通的名表,很大一部分來自典當企業。據全國典當行業監督管理信息系統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典當企業7574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典當行出現。如果能夠有更多的專業鑑定師介入到這些源頭企業,無疑會讓整個市場減少很多假貨。
實際上,萬湖名表的彭健先生早年也是因為經常與香港的典當行業接觸,從而感知到市場對專業鑑定的強烈需求,從而通過自身不斷努力,成長為一名有專業精神和公信力的鑑定師。「如今國內的典當行業和名表交易這麼發達,只要多點與外地交易,是很容易培養起自己的鑑定師隊伍的
以上內容和圖片屬於萬湖名表原創作品,請勿隨意轉載,否則追究其版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