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為中心構架數字流,讓數據真正服務於經濟增長

2020-12-23 財經網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用好數據資源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眾多數據資源分散在不同行業、不同機構,形成了一個一個的「數據孤島」,如何讓數據要素真正流通起來、讓數據蘊藏的巨大價值充分顯現的同時做好數據及隱私的保護,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

在近日舉辦的第一財經新金融峰會上,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副總裁張福鵬受邀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論壇學術委員楊濤、中國信通院人工智慧與數據治理中心副主任王強、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粵港澳數據要素產業化聯盟秘書長黃蓉進行了主題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進行時」的圓桌對話,就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未來、數據要素與金融科技的關聯展開討論。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副總裁張福鵬從技術發展角度,闡述了對數據價值挖掘和數據基礎設施構建的思考,以下為主要觀點實錄。

數據的生產鏈條是數據交易鏈條的基礎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數據的價值鏈有生產、交易兩個層面。數據交易鏈條解決的是政府、企業之間如何進行數據價值挖掘和交易的問題;數據生產鏈條解決的是組織內部從數據的採集、存儲、計算與分析到有效使用,如何圍繞數據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問題。

數據生產、交易鏈條從本質上是相互交疊的,數據生產鏈條是交易鏈條的基礎,只有當企業在「生產環節」產生了海量的、有價值數據之後,數據交易鏈條才足以成為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也才有之後的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共享等問題的探討。

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拓寬數據價值深度及寬度

蒸汽時代的蒸汽火車、後來的內燃機車,直至後來電力的動車、高鐵,都是基於鐵路的基礎設施,但是隨著技術進步和需求的升級,不斷在演進,在提升質量、效率和體驗,這樣的基礎設施升級換代給全社會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樣,在數據層面,不同時期數據的產生途徑、形式、數據量、價值點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在數據價值的挖掘上,也需要時刻站在變化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斷的升級和演進數據基礎設施。

以金融行業為例,一方面,以往銀行的數據更多的是基於帳務的結構化數據,是資料庫格式的,用數據模型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分析,並衍生出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等。隨著雲、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金融領域數據的類型逐漸從結構化數據拓展到非結構化數據,比如票據影像,生物特徵識別,視頻等,同時數據產生主體不僅僅局限於人了,更多的是人所授予的物理資產所產生的數據,而目前對此類數據的挖掘深度、挖掘廣度、挖掘量都是遠遠不夠的。

另一方面,中國在金融科技的應用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業務辦理線上化、移動化,行動支付的普及,雙十一、雙十二等大量交易峰值的出現,都對背後的數據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而我們在應用層技術的先進性,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大家對基礎設施層面技術先進性的感知和關注。

在數據的基礎設施上,我們看到有三點方向非常重要。第一,全面推動數據存儲的快閃記憶體化比例,逐步減少硬碟的比例,讓數據的讀寫和流動的性能大幅度提升,支撐數位化業務的海量並發、極致體驗等要求。第二,加強數據的保護,實現核心數據全容災/備份,保障業務穩定可靠。第三是實現綠色節能,在不斷留存數據資產的同時,減少數據的副本拷貝,進行數據的縮減(重複刪除和壓縮),實現每比特存儲工號降低的節能環保目標。

多重市場因素導致數據基礎設施應用難、數據價值釋放難

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往往是最難的。一方面在研發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續投入研發,另一方面在市場應用端,基礎設施作為固定資產,企業高成本、高投入的同時又缺乏充分發揮其價值的能力與實踐,讓企業在數據基礎設施的升級方面徘徊不前。

2008年的一場雪災,造成了我國南方大面積的電網癱瘓,罪魁禍首是高壓線結冰了,後來我們知道,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給高壓電線加上直流電,讓高壓電發熱把冰融化就行了。但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基礎設施領域裡,卻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思考、規劃、研究、部署。而在數字政府及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大量的業務開始依託於數據來完成,而我們對數據基礎設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規範和要求,目前還未達到足夠的程度。

在市場應用方面,企業高成本投入後,還面臨著「三年一代」、不同廠商、不同型號設備兼不兼容等問題,更承受著系統升級、數據遷移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業務中斷、數據丟失風險,造成了企業不敢輕易更換、升級數據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企業即使部署了最先進的數據基礎設施,也還是「新瓶裝舊酒」,沒有也不知道如何在更深、更廣的角度,完成數據價值的挖掘。

如金融行業目前對於數據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大多都是基於監管對數據保護的要求,除了強制性的數據保護之外,銀行沒有意識到生產環節越來越多的數據也應該進行容災、備份、歸檔。國家對銀行提出了「兩地三中心」災備要求,但銀行所備份的數據,還是傳統觀念中的核心數據,對於視頻、圖像等數據不做備份和歸檔。而在技術端,AI技術的使用和普及,已經可以讓視頻類和圖像類的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

企業擁有數據,卻不知道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科技公司有很多算法,卻不擁有數據。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種機制,面對未來更加海量的數據,一方面讓存儲及算法提供商的技術有的放矢,一方面讓企業能用更加低成本、綠色的方式做好數據價值的挖掘及數據保護。

以數據為中心構架數字流,讓數據真正服務於增長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5G、雲、AI成為新的生產工具,產業數位化成為了目前充分發揮數據價值的核心。目前的產業數位化,從本質上只是交易和物流的數位化,如果無法做到全產業鏈的數位化,那麼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所有的數據都是無效的數據,比如在線購物,都是基於標準產品的交易過程,還沒有涉及到數據直接應用到生產端的個性化定製和產線的柔性製造等內容。

要做到產業數位化,必須要摒棄之前「以生產流程為中心」來構架數字流的模式,建立全新的「以數據為中心」來構架數字流的模式。首先要考慮的是數據在哪裡,是什麼類型、什麼格式的,有多大規模,可以產生什麼價值,如何跟雲、AI、5G等技術產生關聯,之後才能圍繞「數據」,將訂單、生產、物流等流程串聯起來。

金融行業因其行業的特殊性,對數據基礎設施的性能、效率、穩定性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也因此成為數據基礎設施應用與實踐的標杆領域。以全快閃記憶體為例,全快閃記憶體以其強大的性能、高效率、高穩定性,迅速在金融行業普及,也激發了整個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動力。但目前我國整體快閃記憶體的普及率只有22%,相比快閃記憶體普及率高達50%以上的美國,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需要更加快速的推動演進升級,為數位化轉型鋪平道路。中國市場以往的認知都是應用驅動市場,而從全球的科技發展歷史看,真正的強大的國家和商業組織,都是先於應用推動基礎設施的升級,然後獲得技術紅利帶來的市場應用大發展。在我們過去40年改革開放奠定的良好基礎上,未來40年應該重新轉換思維,重視基礎設施領域的率先發力。

正如今天的主題——唯變不變、存真求穩、開放生態,作為數據基礎設施及數位化轉型方案的提供方,華為OceanStor存儲已經為全球眾多金融行業客戶提供了存儲及數位化轉型方案,未來,華為也將持續創新突破,推動快閃記憶體的普及,提升核心數據的可靠性,降低數據存儲的體積和功耗,在變化中「堅守」和「探索」,助力金融行業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睿帆科技打好大數據產品組合拳,應對數字經濟「基本盤」
    《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已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建設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數字經濟增加值要達到4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5%。在浙江省要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背後,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 67.7%,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關鍵力量。
  • 祝賀:貴陽大數據中小企業數據交易服務中心落地西安
    信企貴交資訊:2019年10月31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中小企業數據交易服務中心授牌暨項目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標誌著中小企業數據交易服務中心正式落地西安,由此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具有公信力的企業數據交易平臺。
  • 發展數字經濟 共享包容增長 為經濟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數位技術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各領域競爭力、打造新興市場並保障全面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加強數位化領域全面合作,將為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 數字經濟發布|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落戶杭州;2020年...
    數字經濟頭條1、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落戶杭州12月7日,聯合國大數據全球平臺中國區域中心在杭州成立。同時成立的,還有「國家統計局大數據應用中心」和「浙江省統計大數據應用中心」。中心的主要目標是推動將大數據和數據科學應用於官方統計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項目的開展,分享關於新開發的研究方法、算法和工具的知識,並主要為亞太地區官方統計界提供關於大數據應用和數據科學方面的培訓。
  • 2021全球數據中心市場預測:資本支出將增長10%
    他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確實使得預期的2020年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增長壓低至僅有2%,但支出的放緩並沒有最初擔心的那麼大。Dell'Oro Group對2021年的前景預期更為樂觀,並預測明年全球數據中心資本支出將增長10%。
  • 萬國數據黃偉談新基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是必然 忌大水漫灌
    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再次提出加快推進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基建的重要構成——數據中心為例,其行業發展還處於早期,在數據量激增的當下,市場增長潛力較大。
  • 易華錄董事長林擁軍:數據湖是城市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由之路
    12月18日,以「數據湖賦能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的2020第二屆數據湖大會在徐州成功舉辦,易華錄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林擁軍發布了題為《數據湖是城市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由之路》的主旨演講,並接受媒體採訪。
  • 數字「新基建」——數據寶政務大數據解決方案發布!
    目前,很多政府的部門之間仍存在「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情況,研究表明,政府掌握的數據佔到國家掌握的數據70%-80%,如果將這部分數據利用起來,數據開發者能利用政府大數據開發創新性應用,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能推動經濟增長乃至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由此可見,政府大數據是政府部門的一筆重要的資產,不能讓這筆資產「沉睡」。
  • 數據安全已成為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22日,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舉辦的「數字經濟與數據安全高峰論壇暨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安全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順利召開。隨著數位化進程的迅猛推進,數位技術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業務系統擁抱網際網路逐步實現業務線上化,全球的數據爆發增長、聚集,因內部應用系統增多、網絡環境愈加開放、用戶角色複雜等問題,以及黑灰產針對核心業務的新型攻擊,信息洩露、身份欺詐等事件與日俱增,企業的業務安全防控面臨巨大的挑戰。
  • 肖亞慶到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調研
    4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肖亞慶到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 (以下簡稱代碼中心) 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代碼中心業務工作和黨建工作匯報。肖亞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領域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 堅持數據價值化導向深入推進數字雲南發展
    其本質是數據驅動業務變革,實現數據價值的過程,更多體現為一個產業經濟過程。數據資產化是數據價值創造過程中的一種質變,真正體現和實現了數據的價值。數據資本化是拓展數據價值的根本途徑。數據的資本化可以概括為通過數據交易、流通等活動實現數據要素的社會化配置過程,更多體現為一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能夠極大地提升數據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 海量數據:國內領先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
    公司近幾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連續、快速增長,在行業內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已經成為國內數據中心領域的新秀。隨著公司本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海量數據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未來,海量數據將力爭成為中國最優秀的數據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並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於未來產業形態的影響主要在於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數位技術深度應用產生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關鍵技術主要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預計到2025年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市場規模共計將達到60431億元左右。
  • 數字經濟、「全域美」、數據「雲上飛」……一起聆聽豐慶人的...
    2019年,杲村「村改居」完成後,以「Wifi全覆蓋」為基礎,堅持「網際網路+黨建」的服務理念,建成一座既有活力又有溫度的4800平方米的杲村黨群服務中心。中心設置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引入數位化、精準化、信息化管理方法,通過遠程教育培訓黨課,提高村民的思想覺悟,開拓黨建深入基層的新局面。
  • IPFS星際特工·第二分布式存儲數據中心正式完成建設
    據《2019-2020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達到1562.5億元,同比增長27.2%,市場規模絕對值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300億元。不僅如此,隨著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擴張速度將長期領跑全球,而星際特工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順應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數據中心建設!
  • 萬國數據董事長兼CEO黃偉:「數字基底」值得更多關注
    以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涉及領域站上風口,正在成為新經濟重要增長點。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5G、AI等技術的大量應用,新應用場景不斷湧現,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產生的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同時,企業正不斷通過數位化手段創造新的價值、提高運營效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了企業實現創新的重要手段。
  • 萬國數據董事長:中國數據中心規模全球第二 潛力巨大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龐無忌)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近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熱詞。作為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通用支撐技術,中國數據中心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何差距?
  • 霍尼韋爾李燁:乘風破浪新基建,數據中心建設從「搶佔先機」到...
    基礎設施為社會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運轉提供了重要保障。隨著工業4.0和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新的經濟形態急需「新基建」來支撐發展。2020年4月,發改委正式確定了「新基建」的三方面內涵: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 谷歌、Facebook已成數據寡頭,去中心化數據交換打破壟斷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能力,可以將其轉化為產品。而在數據經濟中,這是企業所追求的。儘管仍然很重要,但webgraph的主要價值來源是計算網站的PageRank;擁有用戶在線偏好和傾向的詳細數據就是數字廣告商的聖杯。
  • 總局煤航大數據中心:處理數據的「超級大腦」
    陳衛斌邊登記邊說,需要使用大數據中心計算的項目逐漸增多。數據計算是煤航大數據中心針對實景三維、地質災害遙感識別、多元遙感影像的集成與整合等高密計算而提供的一項服務功能。批處理、速度快、算力大幅提升,為數據處理如同裝上「超級大腦」,運行近五個月,經不斷測試,煤航大數據中心計算功能完全滿足超密數據計算需求,「分配的計算資源讓數據計算效率至少提高3倍」,優勢明顯且具有行業較高水平。該大數據中心超算功能將為企業產品和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助力總局「數字地球」建設,促進地理信息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