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都走進墳墓:人生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

2020-12-19 蘭翎笑笑生

《最後都走進墳墓:人生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

蘭翎笑笑生

堂吉訶德說:「等到生命結束之際,死亡剝掉了區別他們身份的衣服,所有的人在墳墓中都是平等的。」

「所有的人在墳墓中都是平等的」,某種程度上確是這樣。從「個體主義」來說,你得死,他也得死,沒什麼差別。

所有人生的虛無主義都來自這個邏輯:一抔黃土,一切歸零。你的榮耀,你的價值,你的醜陋,都因為進了黃土而灰飛煙滅。所以,從人生虛無主義的角度,得出來的結果一定是「人生沒有終極意義」。

這種邏輯產生三種解決路徑:

第一種是:沒意義就讓它沒意義吧。看破紅塵,行屍走肉,或者「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者只圖自己快樂而不顧其他一切。用縱慾、用無聊、用為所欲為迎接墳墓;

第二種是:在沒有意義裡活出意義。比較有代表性的就像尼採的酒神精神以及後來的很多追隨者。他們認可人生沒有終極意義,但仍要轟轟烈烈地活出意義來。這個是比較入世的,但出發點還是消極的,自利的,底色還是虛無和痛苦的。

第三種是;到宗教信仰中去尋找意義。人生虛無,虛無了就需要去找一種虛構的意義來寄託生命,這就是宗教。有些崇拜西方的人經常說,中國人不可思議,怎麼可以沒有宗教信仰呢?在他們眼裡,沒有宗教信仰是活不下去的。他們覺得中國人很奇怪,中國人也覺得他們很奇怪,為什麼一定要信仰宗教才能活下去呢,我信其他東西不行嗎?中國人的主體思維是「不語怪力亂神」,與西方的宗教思維不容易想到一塊去。

這是從「個體主義」得出的必然結果:人生是沒有終極意義的,一抔黃土,淹沒一切。

但事實一定是這樣的嗎?不一定。思維的角度可以改變一切。

當你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墳墓並不能阻斷意義的存在與延續。肉身在黃土下腐爛,但你從你的父母身上傳承下來的血脈,還在黃土之外在你的孩子身上延續下去;你創造的一切價值,榮耀,口碑,立德立功立文,所有一切,都將在後輩身上、在你所在的社會群體中間,留下大小不等的印跡。有的耀眼光亮,長久都看得見,帶著永恆的光環;有的像一滴水融入大海,再也分不清看不見,但,那滴水在大海裡,一直都在。

正如「蝴蝶效應」所說,非洲森林的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它就影響了全世界。當你刻意割裂的時候,你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但當你不割裂的時候,你,就是全部。

有些人活在著作裡,像離騷;有些人活在功業裡,像長城;有的人活在在他的道德口碑上,最典型的就像當代那個平凡而發光的叫雷鋒的年輕人。

對以上的兩種無意義或者有意義的人生,很難一刀切地說誰對誰錯。 我願意講道理,講邏輯,並不想武斷。人其實就是活在兩種角色裡:一種是「個體人」的角色,一種是「社會人」的角色。

偏頗了就是錯,平衡了就是對。(這一句最為重要)

我這篇小短文的出發點並不是心靈雞湯,我個人願意把它視為一篇小小的哲學論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理順一下這個道理,終有意義。

我個人並不想偏頗,更願意活在一個「個體人」與「社會人」的平衡中間。

當然,當現代社會逐步出現了走偏的傾向,我們放眼看去,很多人總是以「人生虛無」、「自己快樂就好」的觀念,對自己、教孩子和廣泛影響身邊人的時候,我想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可能走偏了。

人生除了個人快樂,也許還有其他的內涵;人生除了一個在黃土中會腐爛的肉身,也許還有其他腐不掉的價值。起碼從「社會人」的角度來說是這樣。

我希望不要有太多的學者、老師、家長,總是一味地、反反覆覆地告訴孩子們:你自己快樂就好。我們可能還要告訴孩子們,我們的先賢們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是有價值的。

我希望有很多人會告訴孩子們:人生是有價值的,並非虛無。希望他們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也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價值。其實當他們發現這個價值並非虛無,這本身就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快樂。

而相反,如果孩子虛無地看待人生,他也許會一輩子找不到真正的快樂。總想著最後那一抔黃土,怎麼可能真正快樂呢?很多虛無的快樂,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用以掩蓋虛無帶來的痛苦而已。那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是一種虛空的假象。

即便在墳墓之下,並不是生命都是等同的,價值不一樣,分量就不一樣。有人的死輕如鴻毛,有人的死重如泰山;有人腐爛了就沒有了,但有人卻腐而不朽。

相關焦點

  • 西西弗斯的無意義與意義
    如同我始終推崇的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一樣,我始終都在探尋一切的意義。任何事都要意義才能將我說服,我才會真正從心裡接受。無意義的事在我看來是荒謬的。我一度認為這是極度荒謬的,早就知道會滾下山的石頭推上山有什麼意義,這苦役的懲罰有什麼好紀念的。後來看了更多,理解的更多。西西弗斯是以最高的虔誠來否認諸神並且推石頭上山。我們甚至可以理解他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這個從此沒有主宰的世界對他來講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在操作層面上,遇到來訪者的無意義困惑時,有效的治療師必須幫助對方經歷以上兩種層面的理解,接受參與和遠離問題的解決之道,而不是沉浸無意義問題本身的糾結。單純的理智上對生命意義的疑問是無益的,人必須讓自己沉浸在生命的水流,讓疑問隨流而逝。如果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那麼「人生有沒有意義」問題本身也是沒有意義的。
  • 雙面L3 : 是有意義的過渡?還是無意義的營銷?
    事實上,L2 和 L3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分野,比如L3要換道就需要全景 或者後像、側向的感知;在融合算法上難度係數以及計算力都是高一個量級的。不同的場景,很多技術都是相通的,任何一個數據,對於系統的升級都是有幫助的。不同場景下的駕駛行為是相互促進的,因為本質都是鍛鍊駕駛本身的能力。
  • 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對於一個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如果口口聲聲談人生之意義,那近乎於自欺欺人的笑話。現在,人類的視野越來越深遠,沒有人不知道碩大的地球在茫茫宇宙間小得像一粒塵埃。試想想,一粒塵埃的意義在哪裡?地球這粒塵埃沒有意義,作為地球上的人又談得上什麼意義?有人會問:既然沒有意義,你寫文章又有何意義?這正是我要說的——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意義呢
    他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你想要推行仁道這樣的東西,你想讓更多的人走進仁的狀態,這難道不夠重嗎?然後「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你做這件事做到什麼時候,別給自己設定什麼退休的年限,我打算多少歲退休,退出江湖什麼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根本退出不了。
  • 「人生,都是過客」,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時刻,一定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吧,「我們戀愛了」、「我們結婚了」、「我們有了孩子了」,一個家庭越來越好,這樣的人生,妙不可言。朋友圈裡,南方的老趙發了朋友圈,他在打太極拳,雖然沒有參加過正規的培訓,但是老趙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樣。他今年七十二歲了,依舊像個孩子一樣,性格開朗,身體健康。他還常常在朋友圈裡,曬花花草草,好像看到什麼東西,都大驚小怪,都能夠讓他「精神一振」。
  • 玖月不再有奇蹟,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還是不懂經營?
    褚慎明說英國有句古話:「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是因為婚姻必須有強有弱才能穩定?是因為二婚?」結婚一年多就離婚應該不是孩子問題,「二婚」離婚論更應該是謠言,什麼樣的過去十幾年還不夠了解清楚?攜手十幾年走進婚姻殿堂,絕對是想得清清楚楚了。有錢有感情有十幾年的磨合依然分道揚鑣怎能不令人惋惜?難道擇一人相愛,攜一人白首真的是愛情神話?
  • 託爾斯泰的終極之問:人生有何意義?
    在託爾斯泰看來,沒有此問的人是幸福的,無論他是參透世事的高人,還是一無所知的農民,沒有此問可以省卻諸多煩惱,而一旦有了此問,則非經一番煉獄般的折磨無法擺脫,託爾斯泰即是如此。這是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來說如胡適先生所言,人生本沒有意義,你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困難來說如託爾斯泰所言,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他必須先要拿走房間裡所有的繩索以免自己想不開而上吊自殺。對於喜歡思考的託爾斯泰來講,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很長時間,一開始他是拒絕回答的。
  • 原創︱無意義的人生,有意義地過
    對於80後(88年生)的我十分具有吸引力,它懷舊、溫情、喜感、走心,勾起給我對人生的思考,它可以幫我找回遺失的美好。     在本集中我更多看到的是中年人的無力感、虛弱感(身體、心理),反映出濃烈的死亡焦慮。同時在體味無意義的人生時,積極努力的追求生命的意義。這些讓我觸動頗深~       劇中每個人物都可圈可點,個性鮮明可愛。
  • Mr NOBODY: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有意義
    百度百科對這部電影的介紹是一部科幻愛情片,也許會有人說是一部燒腦的懸疑片,但在我眼裡,這是一部再真實不過的影片,一部關於人生的電影,試圖揭示一個深刻且一直困擾人類的話題:有選擇的人生與沒有選擇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故事也許發生在2092年,一個人類已經通過細胞磁化技術,可以不斷複製再生、維持永生的世界。
  • 這部限制級動畫,告訴你你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人們曾經向我建議的所有一切彼此之間不再有高下優劣的差別了,未來的生活也並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切實在。其他人的死,世間的愛,對我有什麼重要?」他不願意為這些無意義的行為尋找意義,但當他一次莫名其妙的殺人後,就因為他不願意尋找意義的種種行為,被法庭,被陪審團,被這個世界的種種制度描繪成一次冷酷無情,蓄謀已久的謀殺,仿佛在告訴他說,如果不假裝,就出局。
  • 農村的祖墳,有的墳墓立有墓碑,有的墳墓卻光禿禿,有何講究
    而針對為墳墓立碑這事,法律法規沒有嚴禁,風俗習慣也並非倡導,是每家每戶自己的個人行為。資金狀況好的,或是日子過得暢順,當然可以注重一些。但家庭狀況不太好,兒女工作也不如意,一天到晚東跑西奔地混飯吃,立碑不立碑,真的是不重要,關鍵得清楚先人的墳墓在哪兒,過年或過節該拜祭一下還是要拜祭一下。
  • 王江 李佳欣:墳墓的法律識別與保護
    具言之:從墳墓概念所包含的內容來看,墳墓是安葬逝者遺體的地方。對逝者而言,墳墓是最後的歸宿,有"陰宅"之稱;對生者來說,墳墓是寄託哀思之物。人們建築墳墓的初衷就是讓逝者入土為安,得以安息。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墳墓的內涵應包括墓穴、墳冢等的一系列物。從墳墓墓主的身份界分來看,墳墓可分為祖墳與普通墳墓。由於歷史等的影響,宗族墳墓現存的較少。
  • 夢見墳墓是什麼意思 是開始還是結束?
    可能暗示某些事情已經結束了,新的階段就快開始了,而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變化所促成的夢。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夢見墳墓,將失去幸福,夢見墓地,做事要謹慎,否則會家破人亡。    夢見墳墓是什麼意思?夢見去掃墓,預示你與親人、朋友的感情會進一步加深。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向親友尋求幫助和指點。    夢見荒蕪的墳墓,表示傷心。
  • 《局外人》: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在虛無之中創造意義
    這三個問題,可以延伸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何在?對於人生,人們一直在不同角度上思考探索,並得出不同結論。有人認為是一場輪迴,有人認為是一場救贖,有人認為是一場歡宴,也有人認為是一場修行。然而,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世界本無意義,人的存在也無意義,人生的意義,就是在這所有的無意義之中,創造意義。
  • 夢見墳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預兆 原版周公解夢
    也許會有許許多多不愉快的事。夢見墳墓打開了這是個不吉利的夢境,代表著會有很多困境即將來臨,你近期的生活會很不順,周圍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損失嚴重。做夢夢到去祖先墳墓,預示能找到一位真心待你的愛人。夢見祭拜墳墓意味著,不要縱容自己!這兩天的精神狀態總是恍恍惚惚的,摸不到方向,雖說不會有大的麻煩,但是很容易就浪費掉一天,無所收穫。
  • 《歡迎加入NHK》人生的意義在於積極,當你積極,人生就有意義,當你消極,人生就無意義。
    nhk裡說到三點 1 不擺脫那種猥瑣頹廢墮落毫無努力的生活,人就會廢掉成為流浪狗都不如的廢柴。 2 戀愛感覺就像化學反應,只要條件具備就能發生,不管對象是什麼,即使是紙片人,即使是虛擬的毫無意義的假想。
  • 電影《審死官》結尾,宋世傑全家移墳墓,給人驚恐的遐想
    《審死官》這部電影是周星馳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這部原本計劃是由周潤發擔當的電影,最後卻讓周星馳演藝出了周氏喜淚劇的風格。星爺更是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自己的亞洲影帝。當然了,獲獎的理由極其有個性,據說是因為宋世傑在打贏官司後,留下的那一滴戲劇性的眼淚。
  • 日劇《我,到點下班》:職場要「聰明的懶人」,不要無意義的加班
    她說:每天的工作我都有認真完成,出現緊急情況我也會處理的,該加班我也會加班,雖然非常少。這也說出了職場人的心聲,不加無意義的班。一、什麼是無意義的加班?那什麼是無意義的加班呢?導致不屬於自己的工作、職場社交越來越多,時間被他人所用,使自己陷入「被迫」加班的無意義加班之中。根據調查顯示,職場人只有11.9%的人可以徹底雙休,32.7%兩天都要加班,而996、007更是成為一些公司常態。但其中很多是無意義的加班,它並沒有讓業績提升,只是感動了自己、浪費了時間。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這是上天的安排和指示,它可能覺得賈蓓該在人生的這個階段知道這個人生道理了。都說人每七年體內的細胞會全部更新一次,也就是每過七年我們就擁有一個新的身體。而人的思想大概也是如此。我發現,不止是我,很多人在30左右的年紀,或是人生即將進入新的階段,想法上都會有大的改變。要贏在起跑線,要做一個追求卓越的好學生,接著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父母。在每一步,都要走對,把別人都比下去,直到成為「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