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愛情:《愛在哈佛》觀後感 成長

2021-02-21 稻草人法律諮詢

來源:東方法眼

作者:韓俊

原標題為:法律學人的成長之路──《愛在哈佛》觀後感

日觀看了韓國SBS電視臺出品的以法律為背景題材的校園愛情劇《愛在哈佛》,深感這部十年前拍攝的「老劇」依舊青春不老而打動人心。該劇主要描述了一群韓國留學生在哈佛的求學歷程、愛情故事以及履職法路的紛紛世事。劇中男主人公金賢遇出身韓國法律世家,家境優越,上進心強,野心勃勃,不向惡劣環境低頭,不願受金錢、名譽、權力的束縛。女主人公李書仁系赴美的韓裔貧窮移民的後代,美麗善良聰慧且自強不息,為體恤父親、完成學業而昏天暗地地打工,但在艱難困苦中從不喪失希望,面對威逼利誘亦不妥協主張。他們在哈佛校園中經過一系列的巧合與誤解逐漸相識、相愛,並最終渡盡劫波,攜手人生。感動唏噓之餘,就英美法系法律學人的成長路徑亦有些許感悟和觸動。


異常的勤勉治學。「哈佛圖書館的燈火不會熄滅」。劇中,吱吱嘎嘎響的沉重木椅, 幾百年間慢慢被腐蝕的藏書,以及通宵達旦埋首苦讀的莘莘學子成為哈佛圖書館永恆的風景。特別是法律學人為了完成繁重學業需要在浩如瀚海的經典名著、法律文本、指導性案例中長途跋涉和苦苦尋覓,能夠擠出的休閒、交友時間實在少得可憐。臺灣民法碩儒王澤鑑先生在一次演講中亦分享其修研法律的竅門之一就是堅持三個「一點」,即「晚睡一點、早起一點、勉強自己一點」,其每天清晨4點半即起床讀書寫作,日積月累終成大家。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世人在豔羨別人的煌煌桂冠和燦爛成就時,有無捫心自問:這樣的勤奮和刻苦,我們曾幾日有過?

別樣的教學方法。一是重視案例教學。劇中所述的法學院的凱恩斯教授以嚴苛和不近人情而著稱,每次課前均布置一些實例題,並附上一大堆需參閱的書目。於是乎哈佛圖書館中,所有的學子都在寫東西,而且每個人的前面都擺了很多書,都在寫報告,寫實例分析;有的還組成討論小組,在分工合作解決個案問題中加深了對法律原理和規則的理解,幾年積累下來進步可謂不小。法律學者們亦時刻關注法院的判決,及時將司法實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探討發現蘊含在判決中的法律原理,共同參與法律的形成和進步,推動法律的發展。而反觀大陸法學院,圖書館的場景大多是學生們在看書,或用筆畫來畫去,或嘴中念念有詞,或摘抄一些句章。法學教學中對司法實例的關注度、敏感度均有所不夠,組織學生的實務訓練亦有不足。二是重視寫作。英美法系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在寫案例報告,遇到問題就去查資料、整理,並注意嚴謹的學術規範的訓練和養成(金賢遇在一次案例報告中引用別人的觀點但未標註,立即受到教授的嚴厲斥責和學友的冷嘲熱諷),精準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較強。確實,在動筆寫作的問題上應該勇敢一點、大膽一些,有時並不需要在自己完全搞懂的情況下才去寫某個問題,寫一篇增進一點積累,從完全不懂到漸漸有所了解甚至有所創造,使得自己的法律素養日漸增進。

強大的法律力量。在法治國家,法律的力量無處不在,無比強大。用之於正途,可以救人於水火;用之於邪路,可以陷人於危境。劇中,李書仁路遇一位危重病人,必須緊急對其行氣管切開術,否則超過一定的時間病人將會窒息而死。在專業醫護人員沒有及時趕到的情況下,尚為哈佛醫學院學生且沒有醫師職業資格的書仁為病人進行了手術,病人雖然脫離了危險,但卻留下了一些後遺症。因書仁無證行醫的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和哈佛的校規,病人的家屬在律師的建議下起訴書仁和哈佛醫學院,書仁面臨著退學和法律制裁的雙重困境。在此情況下,哈佛法學院的金賢宇在近乎皓首窮經般的努力後,終於找到了有利的先例——善良的撒瑪利亞人的法律(good Samaritan law),最終使書仁免受非難。相反,劇中的另一位男主角洪政民作為一方辯護人,為了讓替對方當事人代理的金賢遇知難而退放棄訴訟,一度布下讓金賢遇賄賂證人的陷阱,差點令金賢遇被吊銷律師執照。美國法官羅伯特?N.威爾金在1938年出版的《法律職業的精神》一書中指出法律職業的實質是:以專業奉獻和犧牲精神追求公平正義,通過維護和保障法律來促進社會平衡有序。法律職業人作為「正義戰勝強權的最後一班守衛」(引自前書),自應強調職業倫理道德的建設和守持,一旦背離正途助紂為虐沉淪不拔,終究將自我毀滅。

莎翁曾言道:「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感興趣的朋友在閒暇之餘不妨觀賞、體味一番吧!


編輯:宣傳部周璨 | 圖片:百度

相關焦點

  • 法律人茶坊8:法律學人成長路——《愛在哈佛》觀後隨筆
    歡迎您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訂閱 歡迎轉發分享 近日觀看了韓國SBS電視臺出品的以法律為背景題材的校園愛情劇《愛在哈佛》,深感這部十年前拍攝的「老劇」依舊青春不老打動人心。女主人公李書仁系赴美的韓裔貧窮移民的後代,美麗善良聰慧且自強不息,為體恤父親、完成學業而昏天暗地地打工,但在艱難困苦中從不喪失希望,面對威逼利誘亦不妥協主張。他們在哈佛校園中經過一系列的巧合與誤解逐漸相識、相愛,並最終渡盡劫波,攜手人生。感動唏噓之餘,就英美法系法律學人的成長路徑亦有些許感悟和觸動。異常的勤勉治學。「哈佛圖書館的燈火不會熄滅」。
  • 法律初心劇——《愛在哈佛》
    浪漫的愛情故事發生在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充滿了緊張、奮鬥、如臨大敵的氣氛,美麗的校園、莊嚴肅穆的模擬法庭、合租的學生公寓、高度緊張的圖書館自習、穿梭在各個角落的自行車,把哈佛大學的校園生活全方位的展現在觀眾面前,著實少見,也吸引著當時正在讀書的我們,心裡夢想能去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學習學習,可惜,也只能心裡想想。
  • [樹洞]愛在哈佛
    愛在哈佛。是個韓劇的名字---如果要說韓劇,《愛在哈佛》是我少有的看完的一部,另外可能有《搞笑一家人》,其實對哈韓哈日非常不感冒的----想起這個詞不是因為這個劇,而是因為"哈佛"。
  •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剛剛看了一部非常經典的美國電影《最貧窮的哈佛女孩》,非常震撼人心,李礎平最貧窮的哈佛女孩觀後感。我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Lisa,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鬥的生命歷程,一曲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託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影片《風雨哈佛路》(也稱: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傳遞給人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 【韓劇】愛在哈佛 러브스토리인하버드 (2004)
    愛在哈佛的劇情簡介 · · · · · ·  前往哈佛留學的金賢宇(金來沅 飾)第一晚就把偶遇的女子李秀茵(金泰熙 飾)錯當成妓女,彼此都留下十分差勁的印象。而在學業上一開始又遭遇到不順,最想報讀的教授不給他機會上課。
  • 電影 在愛裡成長,學會愛 —— 電影《HER》觀後感
    關於這部電影,它曾多次被我的幾位女性朋友所推薦,並且剛好,瀟灑姐的七夕微信推送,也同樣推薦了它。而當我現在已看完了這部電影的時候,同樣的,我也希望把它推薦給希望能在愛裡獲得成長的你。相信,通過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會對愛情有進一步的理解。這部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Theodore與人工智慧系統OS1人機相愛的科幻愛情故事。
  • 法學的童真:法律人孩提時的法律視界
    代表著作:《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政府片論》、《論一般的法》關聯讀物:《邊沁與普通法傳統》、《哈特論邊沁:法理學與政治理論研究》、《邪惡利益與民主》「法律隨著民族的成長而成長、民族的壯大而壯大,最後隨著民族對於其民族性的喪失而消亡。」
  • 戲如人生經典(一)《愛在哈佛》
    十年前的作品,沒有的很多,有的也很多,在這樣的「無」和「有」之間,散發著歷久不散的馨香——沒有穿越、沒有外星人、沒有特異功能,有的只是老老實實地講一個相遇、相知、相戀、相守的故事,但當百年哈佛遭遇無敵青春
  • [愛在哈佛Live and Study in Harvard]之一 從協和到湘雅,從加州到哈佛
    曾經的韓劇《愛在哈佛 Love Story in Harvard》掀起一陣追求哈佛留學、校園愛情的狂潮,故事是一部描寫韓國留學生們在哈佛大學的愛情與人生的明朗
  • 《糖衣陷阱》觀後感
    《糖衣陷阱》觀後感(一):代價  昨天,看完the firm。  金錢讓人迷失的主題討論,已經是老梗了。不過,片中的精英分子卻玩不過社會上所謂腐敗的黑手黨,對政府的嘲諷,只能憑個人的智力來對抗。玩弄法律的人最後以尊重法律而獲救。是適應教育制度保護的優秀分子在面對道德抉擇的一劑警針。
  • 《風雨哈佛路》:從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分析女主角的成功
    因為考取了班級前十名的名次,戴維老師帶著莉絲去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美輪美奐的哈佛校園,匆匆走過的莘莘學子,每個人好像都會發光。莉絲呆呆地看著這一切,自己似乎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戴維老師似乎猜透了她的心思,鼓勵她說:「他們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可以的你也可以。」 得知莉絲沒有錢去上大學,羅斯老師鼓勵莉絲去參加紐約時報的獎學金面試,讓她爭取到上哈佛大學的獎學金。
  • 《塞瑟島之旅》觀後感
    ——記於2015/11/21 11:37  《塞瑟島之旅》觀後感(四):卡蘭德若第一部參與的安氏作品  自《塞班島之旅》後,安氏電影多以個人的故事開展,偏離了希臘大歷史的籠罩,更貼近人性存活的普遍情態——自身的無主、溝通的隔閡、愛情的虛幻、存在的孤絕、晦暗的前景、歸宿的尋求。。。。。。種種關乎生存之無法捉及。
  • 《其後》觀後感
    電車上的煙花,月亮前排成梯子型的西洋帽.夜晚孤獨的人總是有奇思妙想.  乾淨的故事,讓人回味.  《其後》觀後感(六):其後  唯美的畫面,動人的愛情。森田芳光的作品就是這般感情細膩、動人心弦;日本人的隱忍在他的刻畫下顯得那般不可思議,又近乎真實。還好最終的結局是讓人舒服的。
  • 《人約巴黎》觀後感
    《人約巴黎》觀後感(三):侯麥的巴黎愛情故事  電影開頭,熱鬧的巴黎街頭,一位藝人在拉手風琴,一位在高唱,「人約巴黎,街頭漫步,總會收穫很多意外、很多驚奇。」老頭子其實在開頭給我們送了個啞謎。全片也圍繞這句不起眼的歌詞展開。  這部電影不是侯麥影片中畫面最講究的,但卻是極有意思的。
  • 疾走天堂電影觀後感
    《疾走天堂》觀後感(一):愛在升空時永恆  很頹的片子。比《Rola Rennt》還頹。極力推薦。這男主角,實在是個悶騷。看上去不咋不咋的,一身的本領。這種男人,很實用的咧。  很短小的片子,意猶未盡。
  • 《似是故人來》觀後感
    最終,主人公選擇了尊嚴,為愛犧牲生命。  《似是故人來》觀後感(六):To be or not to be:  都說是情如疾電,是勇氣,聯繫,責任使一個人離開,同時也是勇氣,聯繫,責任形成了愛。也是愛,使他們變成了更好的自己,Jack拋棄過往,Laurel捨棄小愛。他們的愛情從更廣意義來說已不只有愛情。最後的對視是對彼此選擇的尊重與肯定,也是互相鼓勵,保重與道別。
  • 在這部韓劇中,善良和正義打敗了無情的法律
    2004年開播的韓劇《愛在哈佛》。那個年代的韓劇沒有瑪麗蘇,沒有動不動哭天喊地的愛情,反而以走心的內容製作為主。故事講述韓國大學生金賢宇去美國哈佛大學進修法律,在哈佛需要補課的時候遇到了在哈佛半工半讀學醫的李書仁。金賢宇傲慢耿直,代表韓國頂尖的法律學生到哈佛深造,自帶光環,即便到了哈佛這樣的學校也並沒有人矮人一截。
  • 陳衝女兒哈佛大學畢業,獲最高榮譽學位,感言道破成長的3個秘密
    哈佛大學有三種榮譽學位,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Summa Cum Laude - 最優等、最高榮譽;Magna Cum Laude - 極優等;Cum Laude - 優等。想要獲得最高榮譽學位,必須滿足哈佛本科生學年排名前5%的條件,就在2019年,能夠拿到Summa Cum Laude榮譽學位的哈佛本科畢業生GPA最低就是3.941。
  • 《雌雄大盜》觀後感
    《雌雄大盜》觀後感(一):壞人概念模糊化的鼻祖  小兩口賦予了「壞人」以新形象,不是滿臉刀疤或操起傢伙就發洩過剩的荷爾蒙,壞人也可以文弱一點,時尚一點,據說從他倆之後,壞人開始有了多重性格,我還看得不是很多,回頭多看兩部再來碼字  《雌雄大盜》觀後感(二):《 邦尼和克萊德》和《計程車司機》很像
  • 電影《熱血教師》觀後感
    Clark理解這些孩子內心缺乏愛,所以一開始他的規則是「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意味著有所歸屬,榮辱與共。給他們立一些規矩後,就會堅定的執行,排隊去食堂的那一段充分展示了立規矩的過程,以及「一家人」這個概念的內化。此後,每當出現一個問題的時候,他會藉機再立一個小規矩,這些規矩一點一點把一群內心荒蕪、行為無序的孩子變得願意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