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常州,有很多有趣的博物館,因為宣傳得少,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本月中旬,隨著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揭牌開館,也讓藏身常州校園的各種特色博物館跟著火了起來。為此,本欄目精心策劃、遴選、採制,從今天起 ...
在常州,有很多有趣的博物館,因為宣傳得少,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本月中旬,隨著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揭牌開館,也讓藏身常州校園的各種特色博物館跟著火了起來。為此,本欄目精心策劃、遴選、採制,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打卡常州校園博物館》,探訪這些神秘又奇妙的校園館。
融媒記者 李均:大家好,我今天打卡常州校園博物館的第一站來到了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的動物博物館,在這個館裡面有1800個種類,共3000件動物標本,其中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5件,國家二級保護動物98件,現在就請大家跟著我的鏡頭去這個館裡面一探究竟。
這是一個上下兩層的博物館,建在省前中學生活動中心裡,展覽面積近2000平方。上午9點半,省前中高二(4)班的葉其博走進了博物館,他很快就被博物館裡的古生物化石吸引住了。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高二(4)班 葉其博:就是平時在地理課或者生物課的課本上,可能會出現過,但是第一次在這些現場看到這些化石,我感到內心有一些小激動和興奮吧。
沿著博物館的一層向裡走可以看到,雨林、沙漠、叢林等場景的布置,營造出了一種接近原生態的氛圍。走上二層,魚類、貝螺類、爬行類等標本讓人眼花繚亂。
融媒記者 李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在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裡的一件鎮館之寶,中華鱘標本,這個標本是由咱們前黃高級中學的校友經辦贊助的,那麼,現在我們請劉老師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標本的來源。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管理員 劉怡文: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是因為它的珍貴,所以我們就是也花了很多心血,當時經過校友的幫助來運到我們學校的,這個中華鱘是1994年的時候,當時葛洲壩攔壩,切斷了它們回到上遊金沙江繁殖生息之地,所以在那個附近擱淺(死亡)了,當時那邊的各個部門覺得它珍貴,就把它做成了標本。
在館藏3000餘件標本中,除了大熊貓等五件標本是仿真品之外,其他都是實物標本,生動地展示著地球上豐富的動物種類和生命形態。正在鳥類標本前參觀的省前中學生周晨表示,一眼望過去,她都沒數過來。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高二(4)班 周晨:琳琅滿目,讓人印象深刻,然後毛色也是很豐富,特別是一些鳥,它的形態也很可愛,然後很喜歡,因為我本來就是學生物的,我以後也會去學有關生物方面的研究。
金絲猴、東北虎、北極熊、棕熊等每一件館藏標本的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管理員 劉怡文:這個棕熊是我們標本館創始人楊繼震老先生(上世紀)50年代在南京發現的一張皮毛,當時校領導同意之後,當時物價是100塊錢,相當於1000斤大米的價格,買回來之後老先生通過他的辦法把這個復原成了標本。
從一張動物毛皮到製成一件有著完整棕熊樣態的標本,折射出省前中第一代生物老師的勤奮和努力。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管理員 劉怡文:我們有個小故事叫「板凳標本」 因為它的身體構造是用我們農村上的板凳支撐的,然後眼睛是用60瓦燈泡製作的,當時老先生為了復原這個標本,也花了不少心血。
除了各類動物標本,這裡還展示了動物及人類胚胎的標本,讓前來參觀的學生直呼震撼。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高二(4)班 彭曼玉:光看這個胚胎的話,就發現自己原來小時候長這樣,因為以前小時候在媽媽肚子裡面,根本沒有見過,也就最多在書上或者圖片上看到過,但真正看到還是感覺很震撼。
管理員劉怡文老師介紹說,這幾份館藏標本展示的是胚胎在母體內的發育形態。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管理員 劉怡文:這些都是老先生們通過10年的工夫收集來的,從最早的5周開始到9個月的一套發育系列的標本,這個都來自於我們校友的幫助。
在動物標本方面,這家動物博物館裡還收藏了豬胚胎的標本。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動物博物館管理員 劉怡文:這一套標本是我們陳永和老先生在農村上,人家養的母豬死掉了之後,他自己拖上來,通過自己解剖取到的標本,當時是32天的一個豬胚胎,這也來之不易。
記者了解到,作為常州地區唯一的校園動物博物館,省前中動物博物館始創於1954年,從當時的生物教具室、標本室發展為標本館、動物博物館。過去的66年裡,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館藏標本越來越豐富,為學校生物教學課程開發和研究性學習平臺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值得一提的是,該動物博物館每周六面向市民開放,如果您想參觀,可以撥打電話0519—86305787預約。
Tag標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