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自然紀錄片「Planet Earth」(《地球脈動》)
在2006年播出時曾轟動全球
被無數紀錄片迷封為神作。
如今,十年磨一劍
這部史詩級紀錄片的第二季在今年11月初重磅回歸。
豆瓣評分9.9,這樣的高分實在罕見。
開播後,霸氣刷屏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站
每播出一集
人們的震撼和驚嘆就又多一分。
比如這周刷屏的是這頭捕食不成
反被長頸鹿踹飛的獅子……
還有這只在酷熱的沙漠中跳舞的蜥蜴……
小蜥蜴為了減少和炎熱地面的接觸,輪流抬起兩隻爪子,迷之萌感。
Planet Earth中充滿了這些不可思議的畫面,讓我們超近距離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壯美。
《衛報》是這樣充滿詩意地描述第二季的:
A lone eagle soars high above craggy mountain tops, the tips of its wings lifting lightly in the wind.
一隻孤鷹在空中翱翔,掠過崎嶇的山脈,一雙羽翼的尖端在風中微微翻起。
A lemur leaps from tree to tree in a dense forest, the camera following the animal with every bound.
一隻狐猴在茂密叢林的樹間跳躍,鏡頭緊隨著它的每一次彈跳。
An enormous grizzly bear wriggles his back against a tree, as if caught in an embarrassing dance.
一頭巨型灰熊靠在樹上扭動著摩擦自己的背部,仿佛在跳著令人尷尬的舞蹈。
這就是行星地球,但是你不曾見過的樣子。因為,更準確地說,這是《地球脈動 II》,BBC製作的最新一季大型自然紀錄片,或許也是BBC製作過的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
這部讓人膜拜的紀錄片亮點太多,我們隨便舉一些……
第一季的《地球脈動》用高清攝影實現了自然類題材記錄片的一次質的飛躍。
第二季同樣走在科技前沿,是BBC最早完全以UHD ,即4K技術製作的節目。
如果擁有頂級的播放設備,Planet Earth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地球脈動》的執行製片人Mike Gunton說:
十年前,《地球脈動》首次以高清模式(HD)將大自然的神奇呈獻給觀眾,十年後,它的續集又一次開創了先河。第二季以超清技術(UHD)拍攝,其史詩般的規模和野心獨一無二。它將為觀眾帶來切實的沉浸式觀感,以獨特的視角來你認識地球上最絕妙非凡的角落和動物。
第二季大量運用無人機……
和更加成熟的攝影機穩定技術……
多小的動物都能被清晰捕捉到。
還有各種黑科技,比如在金雕身上綁攝像機,從而獲得鳥的視角來俯瞰雪山。
為了能給觀眾提供絕佳的金雕視角,我們將一個微型攝像機綁在鳥背上,並讓世界冠軍級的滑翔傘運動員用特殊的降落傘從山上滑下,來拍攝這種身臨其境的鏡頭。
光有科技還不夠,攝製團隊是在用生命拍紀錄片。
他們歷時3年多,歷經117趟攝製之旅,走訪40個國家,才拍出這些震撼人心的畫面。
巖漿凝固形成島嶼
其中的艱辛是常人很難體會的。
兩年中,攝製組有整整五個月不分晝夜地駐紮在波札那(非洲南部內陸國),來拍攝沼澤雄獅捕食水牛的鏡頭。
鬣狗、鱷魚和河馬徘徊在他們周圍,而當他們赤腳趟進沼澤地時,有致命危險的鱷魚就在他們腳下。
拍攝企鵝時,攝製組坐了7天的小遊艇,才抵達南極洲的企鵝聚居地,然後在那裡搭帳篷拍了兩周。
在洛基山,英勇的攝影師們拍到了山貓捕食鴨子和松鼠的鏡頭。
這些經過五個星期艱難拍攝完成的鏡頭,是又一次前無古人的嘗試。
可以說,Planet Earth中每一個撞擊心靈的畫面都是攝影師們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來的。
如若不是心中的那份執著和著迷,又怎麼會創造出《地球脈動》這樣超高水平的紀錄片。
Planet Earth是部一看就停不下來的紀錄片,因為實在太引人入勝!
第一集播出後,那段驚心動魄的群蛇追殺小鬣蜥(iguanas)的片段大家還記得吧!在社交媒體瘋狂刷屏。
外媒評論道:
在這些充滿戲劇張力的片段中,觀眾能同時感受到讓人目瞪口呆、心臟驟停般的緊張感與恐懼感,比如小鬣蜥竭盡全力逃脫遊蛇追殺的場景。
這是一種非凡的奇景——另類的暴力之美;它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
英國電視評論人Jim Shelley甚至撰文評論稱:《地球脈動》比昆汀的暴力美學電影還更過癮。
與愛登堡的作品相比,昆汀的暴力電影都黯然失色了,因為《地球脈動II》延續了那壯觀而野蠻、畫面絕美的暴力場面。
在這裡,就連鳴鳥也會將獵物釘在仙人掌的刺上,並肢解啄食它們,然後讓殘屍掛在那駭人的食櫥中。
Planet Earth的引人入勝不僅體現在驚險刺激的場面中,更體現在其高明的敘事手法中。
比如在講述企鵝爸爸和企鵝媽媽輪著班長途跋涉、歷盡艱險為寶寶捕食的感人故事時,企鵝媽媽最後離去的背影能讓人看到淚奔。
看過《地球脈動》的小夥伴都會被其中充滿電影質感的配樂震撼到。
沒錯,《地球脈動》第二季的配樂大有來頭,其主題曲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Hans Zimmer,同時他也是整部紀錄片的音樂監製,這部紀錄片的用心之深可見一斑。
送上預告片,用心感受一下音樂與畫面的完美契合。
提到Hans Zimmer如果你感到陌生的話,那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給你一點小小的提示,《加勒比海盜》片尾曲就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
Hans Zimmer為超過150部電影配樂,包括《獅子王》、《雨人》、《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
當被問及為動物紀錄片配樂有什麼感受時,Hans Zimmer是這麼回答的:
「We treat it entirely as a drama, which of course it is.」
「我們完全把它看做一部電影,當然它確實是。」
Hans Zimmer的音樂就是每一部作品的靈魂,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對於節奏氛圍他都拿捏到位。
不僅僅因為他是好萊塢最受認可的音樂天才之一,更因為從迪士尼動畫《獅子王》作曲可以看出,他對生命圈了如指掌。(Circle of Life是《獅子王》主題曲,此處一語雙關)而且,他很懂製造緊張氛圍。
網友知道紀錄片配樂出自Hans Zimmer之手後都難掩激動之情,紛紛在網上發聲。
果然是Hans Zimmer為《地球脈動》第二季做的配樂啊!我還想呢是哪位天才創作出了這樣的傑作。
《地球脈動》第二季的配樂那可不只是棒,那是相當的棒。
愛上《地球脈動》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的解說。
這位90歲的老爺子可是英國國寶級的人物,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他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人。
多年來,他用腳步丈量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星球,製作出了一系列高水準的紀錄片,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及《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等……
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看過他的紀錄片。
如今,他已經90歲了,但他內心仍然充滿激情,對自然痴迷熱愛,他的腳步從未停歇。
《地球脈動 II》中,他還跟著團隊上了熱氣球,橫穿阿爾卑斯山。
對於愛登堡,與他合作和工作過的同事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BBC節目主持人Michaela Strachan說:
他聰明到令人難以置信,這一點不光表現在野生動物方面,還有其他方方面面。
我還不認識不喜歡David Attenborough的人呢。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我們,但是每個人都愛他。
愛登堡爺爺的解說不是那種讓耳朵懷孕的聲音,卻能讓你回憶起小時候,痴迷地聽著爺爺講故事的時光。
就像Twitter網友說的:
腦補一下如果愛登堡是你的爸爸,那你到50歲的時候一定還想聽睡前故事。
— tails (@taylorgardner_)
《每日郵報》對愛登堡的解說讚不絕口:
從50年代的《動物園探奇》開始,愛登堡就已經開始運用他講故事的絕技。他用小說家的技巧來構建故事,然後用莎士比亞戲劇演員那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來講述它們。
下面就給大家送上《地球脈動》第二季第一集《島嶼》,小夥伴們來真切地感受一下愛登堡爺爺的魅力。
熱愛生命,敬畏自然
誠心將這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
來源: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
2017年《威海廣播電視報》現在開始訂閱!
威海人,威海事,耐咀嚼,有味道,每周一期,全年100元。
2017年《藝海》雜誌現在開始訂閱!
威海本土的藝術類雜誌每月二期,全年100元。
電話訂報:0631-5191139、5191223、5191456
微信訂報:後臺回復訂報+姓名+聯繫方式,會有工作人員主動聯繫您。
地址:威海廣播電視臺院內西南角,威海廣播電視報社
在威海可預訂春運期間火車團體票啦!附2017年春運火車票預售時刻表
威海的學生家長注意啦!明年起留級、學區內轉學都不允許了!
在威海這八大證件補辦流程一定要記好!
下月起 去威海市場批發農副產品也要「刷卡」啦~
威海廣播電視報∣長按,識別二維碼
| 時事 | 社會 | 娛樂 | 潮流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