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特》:表達了一種反思與嘲諷的精神

2021-01-09 敏法科普

導語:《波拉特》:表達了一種反思與嘲諷的精神

《波拉特》「故意」有一個非常蹩腳又超長的名字,全名「勉強」可以被翻譯為「波拉特:為了建設偉大的祖國哈薩克斯坦而學習美國文化」,整部影片都「故意」用此類「惡俗」來表達一種反思與嘲諷的精神。影片一開場就偽裝成「哈薩克斯坦信息部出品」的紀錄片,跟隨拍攝該國最著名的電視主持人波拉特前往偉大國家— US andA(有人譯為「美和國」或者「美那個國」)—參觀學習的過程。從外觀上看,整部影片似乎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屎尿屁喜劇」,大量惡俗的笑料隨著波拉特的旅程被展示出來,並聳人聽聞地、肆無忌憚地大講男性沙文主義、反猶太人的言論。所以《波拉特》的成功被一些人看作是「政治不正確的電影也能受歡迎的特例」。

但是撥開這層「政治不正確」的外殼,我們卻能發現這部影片「政治最正確」的內核。最典型的一段情節是,波拉特來到保守的德州,在體育場中向美國人聲明,自己如何支持布希總統的伊拉克政策和反恐戰爭,但誇張的口號讓剛才還鼓掌歡呼的美國人完全坐立不安。因為他說「祝願你們剷除那個國家,使之在千年之內連一隻蜥蜴都不能在沙漠中存活」,接著開始高唱美國國歌,但只有曲調,歌詞被「惡搞」成「哈薩克斯坦是最偉大的國家」。在當下的好萊塢和整個西方文化界,諷刺一把布希政府和他的反恐政策無疑是最政治正確的事。可以說整部《波拉特》都充斥著此類對美國政治、文化、社會、宗教的反諷,並用一個淳樸、天真、不知所謂的第三世界遊客的視角加以強化。

於是我們看到波拉特面對女權主義者時卻詢問豔星帕梅拉·安德森的下落;買汽車時諮詢開多快才能撞死吉卜賽人;把兩個同性戀對他的性侵犯當作友好行為;在自信能將他教化為文明紳士的女士面前掏出塑膠袋裝的糞便;更荒誕地是波拉特在走投無路時進入一個教會集會後,那些聲稱「耶穌可以幫助你」的講演者對待他的方式猶如一群邪教巫師。影片非常聰明地表現了正常的敘事、正常的視角都無法深刻表現的事實—美國文化自以為是的潛在基因。起初波拉特剛到美國,按照「本國」的禮節見到任何路人都友好地進行貼面吻,但被認為是性騷擾;等他逐漸深入美國,那些真誠友善的美國人又一心想糾正他的不文明的粗鄙言行,將他改造成「文明的、美國式的現代人」。

以致當一個年老醜陋的黑人妓女準確地稱呼他的名字時,波拉特很感動,他說「在美國人們都叫他「比利』或者鮑勃」」。所以,影片在反諷美國現象的同時,波拉特的旅程實際上又是「渴望同化」與「本能地反對同化」之間的對抗。影片有一個微妙的結尾,波拉特將黑人妓女帶回了哈薩克斯坦鄉村,同時也帶回了iPod作為禮物送給親友。美國文化在波拉特身上的同化嘗試雖然失敗了,但是文化入侵卻意外地完成了。《波拉特》由於沒有用一個「烏有鄉」( Neverland)之名,而是直接用了「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名,於是引發了許多的抗議。但是影片主演、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沙查·巴龍·科恩聲稱:「觀眾能夠意識到這不過是一個虛構的國家,目的也僅僅是允許人們說出他們自己的一些偏見。」

的確只要稍微客觀地看一下這部電影,所謂的誹謗說是不存在的,用一個真實國度的名稱雖然令人不快(尤其是哈薩克斯坦人),但終究更能說明美國人對偏遠陌生的「落後國家」的某種歧視,這種歧視就是建立在《波拉特》中表現出來的低智的誤解上(科恩說美國人的確「認為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很不好的國家一同性戀戴著藍帽子,婦女生活在籠子裡,甚至喝發酵過的馬尿」)。而影片中瘋狂的「反猶太人」場景[將「奔牛節」改為「奔猶太人節」( Run of Jews.),並拿沙龍的大頭玩偶大肆嘲喬,又污衊猶太人會用巫術魔法害人],倒是利用現實情況向不理解《波拉特》的諷刺策略的人做出了「影片純屬虛構」的解釋—因為科恩本人就是一個虔誠的猶太人。科恩把反諷帶到戲外,他對澳大利亞人說,希望《波拉特》「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反猶太影片獎,你們的梅爾·吉勃遜必將是我的一個非常難對付的競爭對手」。

本文是小編對《波拉特》的一些解讀和看法,碼字辛苦,喜歡的小夥伴朋友可以點讚轉發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波拉特2》低級的表面之下,仍是低級
    那樣的話,主創們還可以扮演著一個反思的角色,可以在「觀眾發笑的背後意義」上建構自己的價值觀和道理邏輯,在辛辣的背後還有那麼一點點回味,甚至,當時的它還可以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場上,譏諷美國主流社會普遍倡導的「政治正確」的種種可笑之處。
  • 《波拉特2》低級的表面之下,仍是低級
    那樣的話,主創們還可以扮演著一個反思的角色,可以在「觀眾發笑的背後意義」上建構自己的價值觀和道理邏輯,在辛辣的背後還有那麼一點點回味,甚至,當時的它還可以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場上,譏諷美國主流社會普遍倡導的「政治正確」的種種可笑之處。
  • ...波拉特|哈薩克斯坦外交部|朱利安尼|波拉特2|薩莎·拜倫·科恩|...
    時隔14年,由英國演員薩莎·拜倫·科恩主演的偽紀錄片喜劇電影《波拉特》迎來其續集,於10月23日在亞馬遜Prime上線。該系列主人公波拉特是秉持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的哈薩克斯坦記者。在電影第二部中,波拉特抵達美國騙取政客的信任,並藉此諷刺了美國共和黨人。
  • 美國電影《波拉特2》上映 引發哈薩克斯坦民眾不滿
    【原標題】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回應因電影《波拉特2》引起的公眾不滿 25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哈薩克斯坦語網站報導,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已就美國電影《波拉特2》引起的民眾不滿作出回應。
  • 哈薩克斯坦就美國電影《波拉特-2》引起的民眾不滿作出回應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哈薩克斯坦語網站報導,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已就美國電影《波拉特-2》引起的民眾不滿作出回應。該部也對電影中出現挑釁性地嘲笑哈薩克斯坦人民和國家象徵的情節感到憤怒。在外交部的通報中稱,「實際上,這部影片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和排外心理特徵。
  • 哈薩克斯坦主播的美國遭遇《波拉特》
    波拉特來到美國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打招呼,吻面禮沒有那麼招人煩,之所以大多數人躲閃或者惡語相加,就是單純的看不上這個穿著落伍的土包子。換作那些穿著得體、金髮白膚碧眼的法國帥哥,場面定是一派祥和。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不同,將馬桶當成面盆還好,至少沒人看到。波拉特在河邊洗衣服、在馬路上撇大條、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 諷刺電影《波拉特2》引哈薩克斯坦不滿,川普律師「躺槍」
    時隔14年,由英國演員薩莎·拜倫·科恩主演的偽紀錄片喜劇電影《波拉特》迎來其續集,於10月23日在亞馬遜Prime上線。該系列主人公波拉特是秉持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的哈薩克斯坦記者。在電影第二部中,波拉特抵達美國騙取政客的信任,並藉此諷刺了美國共和黨人。
  • 波拉特:真正的低俗喜劇!
    「波拉特:為了建設偉大的祖國哈薩克斯坦而學習美國文化。」波拉特是哈薩克斯坦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儘管已經成為了哈薩克斯坦排名第六的播報員,波拉特對新聞事業還是有著更廣大的追求,於是,在國家情報局的推動下,波拉特和胖胖的電視製作人阿扎馬特·巴格託夫一起踏上了探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文化學習之路。扛臺攝像機、提個麥克風,簡單打理了些行裝,波拉特就奔向了神秘的西半球。
  • 影視藝術研究 | 王平:以「局內外」發見荒誕喜劇——比較《比利時國王》與《波拉特》
    同為時空隱喻,《比利時國王》所做的是歐洲人對歐洲一體化的反思,《波拉特》則是將「先進」與「落後」 進行直接碰撞。一個來自東方國度的電視記者來到了世界「最先進文明」的國度——美國進行採訪學習,爾後乾脆穿行美國大陸追尋「真愛」。
  • 奧朗德,你這是要扮演「波拉特」?
    而旁邊的納扎爾巴耶夫,卻身著深藍色西裝,打著洋氣的藍寶石色絲光領帶,挺胸收腹,精神矍鑠。兩人站在一起,反差效果那是相當明顯。    這張照片12月5日曾短暫出現在哈總統的官方instagram網頁中,但很快,它就消失了。《每日郵報》稱,愛麗舍宮做了能做的每件事,來阻止該照片被發布和傳播。可是!可是!它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了各大社交網站的焦點圖片。
  • 華爾街「一姐」露絲 波拉特跳槽谷歌
    這是華爾街和矽谷爭奪頂級人才的最新動向之一;對于波拉特本人來說,這倒也不是首開先例:她在史丹福大學念的本科,現在仍是這所學校的理事,而且她在許多科技公司IPO中擔任過領導者的角色,包括亞馬遜、eBay、Netscape和Priceline。
  • 你還記得這部《波拉特》嗎?
    波拉特是哈薩克斯坦電視臺的一名知名記者。相比當地人他的穿著打扮顯然fashion很多。在他家那邊有形形色色的各種奇葩人。比如嫖娼的做雞的。還有修理工兼職墮胎的等等。為了促進本國的傳媒業發展。單位決定拍波拉特。還有一個胖球前往美國取經。出發當天波拉特。十分洋氣的坐上了一輛汽車。
  • 美國電影:波拉特2
    ·佩德拉德主演: 薩莎·拜倫·科恩 / 肯·戴維蒂安 / Rudy Giuliani / 邁克·彭斯 / Maria Bakalova類型: 喜劇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保加利亞語 / 希伯來語上映日期: 2020-10-23(美國網絡)又名: 波拉特:為了近期式微的哈薩克斯坦的利益送給副總統邁克兒·彭斯的色情猴子禮物 / 波拉特
  • 簡評惡搞電影《獨裁者》和《波拉特》
    本期,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兩部惡搞電影——《獨裁者》和《波拉特》,編劇和主演都是同一人:薩莎·拜倫·科恩。波拉特(2006)《波拉特》的外文名超長——《Borat:看完之後,我覺得將片中的「哈薩克斯坦」理解為一個虛構的「落後」文化符號比較妥當,用一種「局外人」的視角來重新審視美國的各種文化正是影片的樂趣所在。幽默教練、女權主義者、駕駛教練、汽車銷售員、政府官員、同志聯盟、牛仔競技會、猶太人夫婦、禮儀教練……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各色人群出現在鏡頭裡,通過情景對話來提供笑點。
  • 簡評惡搞電影《獨裁者》和《波拉特》
    本期,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兩部惡搞電影——《獨裁者》和《波拉特》,編劇和主演都是同一人:薩莎·拜倫·科恩。薩莎·拜倫·科恩說起薩莎·拜倫·科恩(Sacha Baron Cohen),實際上三哥(影一反三)之前就已介紹過他主演的電影,2016年的惡搞特工電影《王牌賤諜:格林斯比》。
  • 偽紀錄片《波拉特2》曝中文預告 波拉特又去美利堅搗亂
    偽紀錄片《波拉特2》曝中文預告 波拉特又去美利堅搗亂 發布時間:2020-10-15 11:30 來源:視界網/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 電影《波拉特2》百度雲資源
    薩莎·拜倫·科恩 / 肯·戴維蒂安 / Rudy Giuliani / 邁克·彭斯 / Maria Bakalova類型: 喜劇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 / 保加利亞語 / 希伯來語上映日期: 2020-10-23(美國網絡)片長: 95分鐘又名: 波拉特:為了近期式微的哈薩克斯坦的利益送給副總統邁克兒·彭斯的色情猴子禮物 / 波拉特
  • 偽紀錄片《波拉特2》曝中字預告
    辣眼睛的海報中字預告片時光網訊薩莎·拜倫·科恩主演的2006年喜劇片《波拉特》有了續集《波拉特2》,這部偽紀錄片有多惡搞,看海報和長長的副片名就知道了:波拉特-為了近期式微的哈薩克斯坦的利益送給副總統邁克兒·彭斯的色情猴子禮物。
  • [歐美]《波拉特》這部神片的拍攝尺度太重口
    《波拉特》影片講述了一個哈薩克斯坦人到美國的遭遇。
  • 《波拉特2》在哈薩克斯坦引爭議 抗議者在美國總領館前集會
    10月29日,數十名阿拉木圖市民在美國駐阿拉木圖總領館前舉行集會,抗議影片《波拉特2》的上映,並向美國總領館提交書面材料,要求停止「波拉特」系列電影的公映,停止歪曲哈薩克斯坦的國家形象。據衛星通訊社報導,集會者在美國總領館前高唱哈薩克斯坦國歌,呼喊「美國——恥辱」等口號,並自製了一具上面書寫著「波拉特」名字的棺槨,要求美外交機構「運回美國安葬」,以示哈薩克斯坦民眾並不接受影片中的形象。據哈法律網報導,集會者還列舉了美國近年來發生的針對未成年人的槍擊案等案件,呼籲美國當局更多關注自己的國內問題。「波拉特」系列影片目前共有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