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張勳要復闢清朝,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是為了自己還是大清?

2020-12-24 騰訊網

辛亥革命後,清廷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於1912年就此結束了近三百年的統治。雖然民國了,可仍然有很多人企圖倒行逆施恢復帝制,像北洋的袁世凱就是,他不顧眾人反對,結果稱帝沒多久就取消了。

而除了袁世凱,還有一個人也一直企圖恢復帝制,他就是張勳。不過與袁世凱自己稱帝不同,張勳是希望恢復大清的統治。按說有袁世凱的前車之鑑,但是張勳並不在意。那麼軍閥張勳要復闢清朝,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是為了自己還是大清?

張勳在前清的升遷,並不是那種常規化人才上升模式,他有著湘淮軍、北洋的背景,也有皇室的器重。

張勳幼年父母先後離世,可以說他的生活是窮困潦倒的,所以他在別人的介紹下進入了翰林許振禕家先為僱工,後為其子童僕和伴讀。而這長達近十年的經歷也是改變他未來的一個契機。

許振禕可能不太有名,但他可是曾國藩門生,社交遍及湘軍和淮軍系統,張勳後來能夠從軍也是得益於老許把他引薦給了當時的湖南巡撫。

由於中法戰爭爆發,也給了張勳立戰功以及發展人脈的機會。所以他不僅職務有所提升,也結識了日後的民國著名人物陸榮廷。

之後,張勳又先後投靠了毅軍宋慶部以及新防軍的岑春煊名下,但都沒有什麼作為,不過他卻因此被淮軍老將、毅軍的領袖人物薑桂題介紹給了在小站練兵的袁世凱。

張勳自然也隨著袁世凱而水漲船高,成為了北洋系統的元老。

庚子國難後,帝後回鸞,袁世凱委派張勳前往扈駕。張勳的表現打動了慈禧,所以此後張勳的升遷又直接與帝室掛鈎。

就這樣,張勳在軍隊完成了從一個百總到封疆大吏的華麗轉變。

張勳成為北洋系統的人非常早,但張勳還不屬於袁世凱的親信,尤其是跟北洋三傑等人相比,在袁世凱眼裡要差不少。

在他眼裡,清廷對自己是皇恩浩蕩,畢竟張勳出自社會下層,走的是非常規路線,能夠與皇帝見一面恐怕他以前也想不到。張勳對皇室之情感,非同一般。也正張勳的這種經歷,或許我們可以了解張勳留辮以及復闢的原因。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的第二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爆發了「府院之爭」。

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張勳正是在這個情況下,赴邀進京調停「府院之爭」。可張勳進京後,卻並沒有理這茬兒,反而復闢了大清。

可以說,張勳之所以復闢和他本身的這種「愚忠」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當然了這其中也是為了他自己,但其實更多的還是為了大清。

當然了,張勳復闢之所以最後能夠實施,原因還有很多。一方面他被人忽悠了,認為當時回復闢大清是眾望所歸,另一方面是府院之爭給了張勳機會。

相關焦點

  • 溥儀復闢後為何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有人說是投靠日本人忘了本
    在溥儀被逼宮之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在紛紛刊登溥儀被逼宮的事,都是一副同情的口吻,其實這便是在為侵略中國、為建立偽滿洲國而造勢。在日本人的引導之下,溥儀投靠過去復闢根本不意外,如果站在溥儀的角度來看,復闢是他的責任,無奈之下投靠外人很正常。溥儀復闢不意外,可是叫滿洲國便讓很多人意外了,一般來說復闢最起碼這個名字不能改呀,最起碼也得叫大清,怎麼叫了其他名字呢?
  • 耿爽怒斥美方,在聯合國傳播「政治病毒」,冒天下之大不韙!
    導語:耿爽怒斥美方,在聯合國傳播「政治病毒」,冒天下之大不韙! 9月9日,根據中國駐聯合國官方網站消息,耿爽在安理會應對疫情視頻會議上,怒斥美方傳播「政治病毒」,惡意抹黑中國。美國如今的疫情如此嚴重,還不進行反思,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應對疫情上,居然還有心思「甩鍋」?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什麼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曹操帳下有張遼、張郃等名將,還有荀攸、司馬懿等謀士,劉備帳下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孫權帳下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大家都是才華橫溢,為人稱帝,但袁術帳下沒有名臣,實力甚至不如他的長兄袁紹,為什麼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救了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殺死,還被夷滅三族
    「冢虎」與「臥龍」齊名,他不僅熬死了曹家三代領導人,還靠死了自己的眼中釘諸葛亮,看來再多的陰謀算計、雄韜偉略都比不上長壽二字。自從曹叡死後,曹爽和司馬懿就為了權力爭鬥,不過司馬懿老奸巨猾,選擇低調和退讓,令曹爽得意了十年,以為司馬懿年邁昏聵,對他放鬆了警惕。
  • 溥儀東北復國,為什麼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主要有三個原因
    溥儀的退位在當時不僅僅意味著封建制度的結束,更意味著大清王朝的結束,因此當時有很多清朝的遺老遺少在紫禁城前自殺,聲稱自己在用生命捍衛大清的最後尊嚴。 溥儀退位後根據《皇室優待條例》規定,他自己可以在紫禁城裡擁有自己的衛隊和小朝廷,而且民國還會給溥儀等人每年大約400萬兩白銀的生活費。但這樣的生活沒過多久就被馮玉祥打破,溥儀等人先是被馮玉祥從紫禁城掃地出門,而後又被迫離開北京,就在溥儀以為自己的一輩子即將結束的時候,又迎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轉機。
  • 【北洋時代】5、張勳為什麼要搞復闢?
    府院之爭事小,多省獨立事大。段祺瑞因為勸張勳進京主持公道,此時的張勳眾望所歸,但他拒不進京。張勳不進京,黎元洪最著急。因為要處理眼下多省獨立的情況,黎元洪唯一的希望就是 張勳幫他的忙。再加上黎元洪罷免段祺瑞是非法的,如今這個禍是他惹的,他更迫切的希望得到張勳的幫助,來化解眼下的危機。萬一段祺瑞真的動武,黎元洪可沒有任何可以與之對抗的力量。
  • 張勳為什麼鬥膽敢復闢?皆因為被一幫人給忽悠了
    但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主見,他忠於清室,做夢也想復闢,這只能批評他頭腦不清楚,他的決心還是有的。當北京城內發生府院糾紛以及督軍團大鬧北京城的時候,他卻在徐州捻須微笑,他策劃清朝復闢的謠言煊騰一時,日本報紙也大字揭露,可是一般人都不重視。很多人都有種妥協心理,大家認為袁世凱有那麼大力量,一搞洪憲帝制就一敗塗地,誰還會傻到重走袁世凱滅亡的老路呢?
  • 張勳復闢失敗被通緝,全國上下罵他是逆賊,孫中山的評語很公道
    如果說他的一系列行為使得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做法,如果最終清朝復闢成功,他張勳無疑是開國功臣,是這條食物鏈的頂端。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坐擁他所得到的榮華富貴,但是如果清朝滅亡了,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民主的社會中再得到以往的好處。因此不論是出於客觀原因還是主觀意願,他都希望並且支持清朝復闢。
  • 不顧場合抹黑中國,耿爽當面回應:美方冒天下之大不韙
    9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全面和協調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決議,參與投票的193個國家中有169個國家投出了贊成票,所有參與投票的國家中僅美國和以色列投了反對票。169:2,在疫情背景下,常識和科學是抗擊疫情的基本方法,而加強合作是有效途徑,但在這兩點上美國都沒有做到。
  • 袁世凱為什麼會在55歲那年復闢登基?袁氏家族幾代都活不過60歲
    他是一個很難評價的人物,曾是晚清政府的希望,但又是他,將溥儀趕下皇位,結束大清;他也曾是中華民國的希望,被推舉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但也是他,復闢稱帝,摧毀了革命的果實。1915年12月,袁世凱自稱皇帝,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 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1912年辛亥革命那一聲槍響徹底粉碎了大清朝的統治,同時也把我們帶進了民國年間。但是清朝從歷史舞臺落幕之後,我們迎接的並不是自由和新生,而是各路軍閥的混戰。袁世凱野心勃勃,想要復闢袁世凱野心勃勃,又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制約,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袁世凱策劃刺殺宋教仁,後來袁世凱還發動了善後大借款,想要擴充軍隊,增長自己的實力。不僅如此,袁世凱還免除了好幾個有國民黨身份都督職務。
  • 1917年7.1 張勳復闢
    黎元洪聽明白後分外驚愕,知道自己上當了,嚴辭拒絕說:"總統的職位,乃出國民委託,不敢不勉任所難。若復闢一事,乃是張少軒一人主張,恐中外未必承認,我奈何敢私自允諾呢?"    梁鼎芬恐嚇說:"先朝舊物,理當歸還。公若不肯贊成,恐致後悔。"    黎元洪索性閉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無法,只得悻悻而去。
  • 張勳復闢是小丑的鬧劇?張勳得到一個怎麼的結果?
    在復闢成功後,張勳得意洋洋地告訴曹氏自己已經被加封為「忠勇親王」,誰知道曹氏卻大罵他說:「民國待你不薄,你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韙,惹下滔天大罪,你就算不為自己考慮,難道不為子孫考慮一下嗎?你今天被封為忠勇親王,我就怕你明天要作平肩王了!」張勳不解,問:「平肩王是啥意思?」曹氏說:「你將來首領不保,一刀將你的頭砍去,你的頸不是與兩肩一字平了嗎?」張勳聽後大怒,摔門而去。
  • 張勳復闢前,黃龍旗亂舞:前清遺老搖身一變都成了忠義之士
    張勳是北洋軍閥中最頑固和守舊的一位,儘管已經進入民國時代,他和他的部隊還是保留象徵大清朝的辮子,以示對清廷的感念。 溥儀與張勳再次見面是半個月之後的7月1日,還是在毓慶宮,陳寶琛、梁鼎芬和朱益藩這三個皇帝老師一起出現,陳寶琛告訴溥儀張勳一早就來了,溥儀問:「他又來請安了?」陳寶琛嚴肅地回答:「不是請安,是萬事俱備,一切妥帖,來擁戴皇上復位聽政,大清復闢啦。」 原來在張勳第一次進宮「面聖」後,加快了復闢節奏,6月18日,他通電獨立各省,請他們取消獨立。
  • 清朝當時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中華?中國?還是大清帝國?
    導語:清朝當時對外的正式稱謂是什麼?中華?中國?還是大清帝國?清朝是中華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滿清入關的時候,民族之間的分歧還是非常之大,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民族慢慢的融合,最終演變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 辮帥張勳復闢失敗後逃入荷蘭使館,最終結局如何?
    確實艾歷史有時就是戈這樣不經細想米,張勳舉行的舒這次看似轟轟紅烈烈、敢冒天牧下之大不韙的翟帝制復闢,實元際上也並不是鳳經過什麼深謀師遠慮、謀劃周湯密的大舉。事懷實上,張勳當豐時總共只有3萬兵力,北上滕時也只帶了5千嫡系而已,養憑藉5千兵力雲便想恢復帝制鄂,簡直就是痴柴人說夢,因此鹹失敗是必然的蓬。
  • 溥儀退位後,大清的9位封疆大吏,他們都去了哪裡?
    一、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東三省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所以它對滿清比較忠誠,是滿清諸省中最後一個降下大清黃龍旗的。趙爾巽卸任東三省總督後,袁世凱邀請他去給自己做顧問,但被趙爾巽給拒絕了,隨後袁世凱又邀請他去修撰大清史。
  • 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是懦弱的,是軟弱可欺的,但其實清朝也有一個鐵血將軍,一生為清朝打了無數的勝仗,甚至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他的名字叫做多羅特·升允,是清朝的鑲黃旗貴族。 大清都亡了,清朝總督還在率領清軍攻城,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 他是清朝王爺,一生致力於復闢,將女兒送給日本人,長大後成漢奸
    ,他對北京的市政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但是在歷史大的潮流中,善耆終究是一名渺小不能再渺小的阻力,他的一切作為,都沒有辦法力挽狂瀾,在他的所有期盼下,清朝還是覆滅了。 1912年,清朝覆滅後,善耆帶著自己的一家人前往旅順投靠日本人,並且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一直尋求著復闢,清朝那是他的信仰,他願意為了清朝嘔心瀝血,可這種行為在今天來看,無疑是一種賣國求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