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大概是天文裡最受關注的內容了,滿天的星星激發了人們無盡的幻想。有一群人為了給自己心儀的對象慶祝生日,居然搞出了一堆新的星座!而且這些星座名字還挺「奇葩」——哥斯拉座、小王子座、綠巨人座、愛因斯坦座、薛丁格的貓座、雷神的錘子座……
綠巨人座
哥斯拉座
愛因斯坦座
薛貓座
別緊張,弄出新星座的是NASA(美國宇航局)的費米望遠鏡(費米伽瑪射線空間)科學家們,他們為了給費米望遠鏡慶祝10周歲生日,把費米望遠鏡繪製的全天高能射線源星圖裡畫上了星座。
費米望遠鏡主頁的慶祝標語。圖片來源:fermi.gsfc.nasa.gov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擔憂,自己原本的星座是否會因此而發生改變。難道科學家給星座起名字如此隨便?這個費米望遠鏡又是何方神聖?
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概念圖。圖片來源:NASA星座從哪裡來?
幾千年前,老祖宗們的夜晚裡沒有萬家燈火,仰望星空就成了他們夜晚不多的娛樂活動之一。看著看著,天上的星星就被他們腦補出各式各樣的形狀,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則是生活中的鍋碗瓢盆。
隨著航海和天文學發展,人們發現星星可以確定方向和時節,這時候星座就不只是用來講故事,而成了確定星星位置的工具。隨著文明的交流,各個地區形成了比較統一的星座系統。
弗雷德裡克·德·威特在1670年繪製的星座圖。歐洲星座講的是希臘神話,而中國星座(星官)則是把世間百態都搬上了天。圖片來源:Frederik de Wit/Wikipedia
星座不是你想加,想加就能加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讓以希臘神話為基礎歐洲星座體系傳遍世界,也讓生活在北半球的歐洲人看到了以前看不到南天星空。
約翰·拜爾的《測天圖》中的獵戶座。圖片來源:Johann Bayer/Wikipedia
不過,這時的星座範圍還很模糊。隨著觀測水平的進步,更多的星星被發現,很多暗星的歸屬卻糾纏不清,還總有人想在星座的空隙裡塞進幾個自己命名星座。這種混亂的情況非常不方便。想像一下,如果每次天文學家要討論問題前,都先要吵半天哪些星座該叫什麼,會是怎樣一幅混亂的景象。
所以,天文學家們決定將天上的星座統一下來。直到1930年,整個天空被分為88個區域,星座才有了確定的邊界,天上每顆肉眼可見的星星都有了自己的歸宿。這個星座體系沿用至今,一直沒有大的改動。即使NASA(美國宇航局)也不敢隨便亂改這個全世界天文學家的商議結果。
現代星圖中的獵戶座。圖片來源:IAU
但是,費米望遠鏡的科學家們鑽了一個空子:先前規定的星座都是肉眼能看到的星星,而費米望遠鏡畫出來的是肉眼看不到的星星地圖,這樣就可以隨便起名字了吧!
那費米望遠鏡到底是做什麼的呢?為什麼能發現肉眼看不到的星星呢?
外太空的「超級怪獸」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為了監視對方有沒有偷偷進行核武器試驗,發射了伽馬射線探測衛星盯著對方。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的衛星都發現了一個很強的伽馬射線信號,然而這個信號不是來自對方國家,而是來自宇宙深處。
這讓天文學家意識到,宇宙中並不是安靜祥和的,有很多「超級怪獸」在向外發出強烈的高能射線,而我們對它們一無所知。這些超級怪獸有可能是在吞噬著星系的巨大黑洞,也可能是一顆正在走向滅亡的年老恆星,釋放出的能量有時可以穿過半個宇宙傳到地球上來。費米望遠鏡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並了解這些超級怪獸。
船帆座脈衝星的脈動循環,由費米望遠鏡的接收到的信息建立的圖像。圖片來源: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費米望遠鏡在巡天模式下,每3個小時就可以將整個天空看一遍。在10年的觀測中,一共發現了將近3000伽馬射線源,是之前人們所知道的數十倍。
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於2008年6月11日發射。圖片來源:NASA把這些伽馬射線源都畫在天空相應的位置上,就成了費米望遠鏡眼裡的「漫天繁星」。當然,這些「星星」之前沒人給他們劃分星座,所以這個「重任」就落在了費米望遠鏡組的科學家身上。這些「另類」星座名字有費米望遠鏡自己、雷神的錘子、愛因斯坦、綠巨人、哥斯拉,還有艾菲爾鐵塔和富士山等等。
費米望遠鏡座本座
這個星座劃分會不會再引發爭吵和混亂呢?目前能看到這些星星的也只有費米望遠鏡,所這幫科學家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原則:自己願意怎麼起就這麼起。
況且,NASA科學家們這麼玩也不是第一次了,新視野號飛躍冥王星拍到清晰的照片後,冥王星上就出現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地名——克蘇魯、孟婆、旅行者號……
最後,希望費米望遠鏡可以再工作十年,為我們揭開宇宙中那些大怪獸更多的秘密。
一個數不清星星的AI:想不想看看還有哪些新命名的好玩星座?後臺回復「奇葩星座」即可獲得直達傳送門。記得回來告訴本AI都啥好玩的發現啊~
編輯:慄子先生
ID:guokr_junior
果殼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的知識產品
還不快關注一下!
雖然還不能評論
但你在後臺的留言我們都看得到
當然還有你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