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首歌詞叫《寬心謠》,又叫《老糊塗歌》,曾誤傳為趙樸初先生92歲時所作(作者不詳)。歌中寫道: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
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內孫外孫同樣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
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勞勤鍛鍊,忙也樂觀,閒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品讀《寬心謠》如同咀嚼橄欖,詞清句暢,寄意深邃。生活中能多份寬心而少份浮躁,添些喜悅而少些煩惱,人生就會變得豁然開朗,心態也能隨之放寬。
人生苦短,應開心過好每一天。不執著於萬物、不攀比、不貪婪、安貧樂道、善待他人、知足常樂、適當鍛鍊、心寬體健,便是神仙。
很多人可能會說:人生須經多少事,如何能夠得心寬?吃喝拉撒住行睡,學習、家庭、事業,感情、友情、愛情,金錢、物質、財富,名譽、地位等等,哪一樣不讓你操心?
什麼時候能讓你寬心?又如何寬心得了呢?
是的,人生在世離不開奮鬥與追求,隨著你「得」的增長,隨著你「責任」的加重,人生的各類「包袱」也漸漸越來越沉重,這時候就得學會給自己減負。
要做到這點就得明白,人生一世,什麼是你要的,什麼是你不要的;什麼是外在的,什麼是內在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你必須的。
這就要學會返躬內省,即由眼睛向外看、向上看,而轉變為向內看,向自己看、向下看,讓心思回歸自身,讓靈魂皈依心田。
這是一種生活智慧,也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重要標誌。
要想寬心就得學會放下。放下貪妄,放下執念,放下奢求,放下名利的枷鎖,摒棄虛無的光環,讓人生輕裝前行。
要想寬心就得悅納自己
悅己,就是願意接受自己的全部:出身、長相、學識、地位、優點、缺點。悅納自己是對自己的認可,是對自己的寬容,是對自己的信任,是對自己命運的主宰。
悅納自己,就是發揚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客觀地對待自己的所有。悅納自己的人,才能「閒看秋水心無事,坐對長鬆氣自豪」,「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雲」。
要想寬心就得寬厚待人。
待人寬厚,自己也會心寬,心寬就會氣和,氣和則會事順,事順就會輕鬆愉快,無煩無惱。反之,待人尖酸刻薄,不依不饒,不僅讓人生厭、生恨、生仇,也會使自己愁悶苦惱,生憂生悔。
要想寬心就得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是現在社會上的流行詞語,但不是所有的人對這四個字都理解到位的。活在當下,不是與過去「告別」,與未來「絕緣」,而是珍惜現在的擁有,踏踏實實過好現在,過好每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交自己開心的人,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愉悅。
要想寬心就得隨遇而安
正如佛家所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包括你的挫折與不幸。不要去抱怨生活對你的「磨礪」,不要去抱怨上天對你的「不公」,更不要好高騖遠,讓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拋之腦後。
要想寬心就得學會寬容
寬容自己,寬容他人。你不是聖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你不是神人,不可能事事如意。他人不是你,每個人猶如天上的行星,各有各的軌跡,你不能要求他人都按照你的意志行事。所以,要看得透,想得明、思得情。對自己少些自虐和抱怨,少些自暴自棄,對他人少些計較,多些寬容和理解,你會發現這世界還是美好的。
要想寬心就得學會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親朋、感恩領導、感恩同事、感恩工作、感恩世界、感恩生活、感恩一切……對人生充滿感恩,便是對自身最好的認知,也是對人生最好的認識。
要想寬心就得多讀書
人生不是為了失敗而來,而是奔著成功而去。古往今來,多少失敗或成功的人生盡在書中。從書中汲取知識、明白事理,是智慧人生的捷徑。讀書能夠讓我們開闊自己的眼界,並且讓自己不斷的強大。
要想寬心就得保持樂觀
有人說,這世界沒你想像的那樣好,也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壞。用樂觀的心態去看待世界,就能夠減少我們憂愁煩悶的心情,讓我們笑對人生。
心寬了,你的世界也就寬了。心寬出境界。
心的大小不重要,心外世界的大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無論世界的變化如何,只要我們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內心不為外界所動,則人生的榮辱、富貴、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因此內心的世界非常重要。
有一首詩寫得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要總是計較環境的好壞、人生之路的順逆,而是要注意內心的修為,聚集內心的強大力量。
心寬天地闊,胸寬宇宙清。心寬了,精神方能愉悅;胸寬了,境界方能廓大。心、胸都寬了,人生的格局也就宏大了。
【作者簡介】許平,1965年10月生,江蘇靖江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軍事學學士,從軍20年,轉業後從事經濟工作,愛好讀書和文字,涉略廣泛,每年閱讀量逾二千萬字,已撰寫讀書筆記、心得和人生悟語百餘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