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能不能跟國際接軌?這支「最優美」的民樂團來漢給答案

2020-12-23 武漢發布

在B站,上海民族樂團的多個演奏片段都擁有成批量的年輕擁躉,這家樂團的打擊樂聲部首席王音睿,甚至擁有自己的粉絲群——無他,年輕人喜歡。

上海民族樂團

12月18日晚,江城民樂粉絲湧向琴臺音樂廳,當晚,指揮姚申申攜手上海民族樂團獻上國樂盛宴《海上升民樂》,這場被姚申申稱為樂團「拳頭產品」的作品曾在美國、歐洲載譽演出,也是第一次來到武漢。

看曲目,《海上升民樂》裡的作品,似乎都是所有人耳熟能詳的,比如《臥虎藏龍》,比如《百鳥朝鳳》,比如《十面埋伏》……但其實,真正演奏起來,這些經典民樂又因為嶄新的編曲煥發了新的氣質。

「我們的作品裡,觀眾會感受到中國與國際的接軌。」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姚申申說。

「最優美的中國樂團」來漢

音符奏響中國氣質

上海民族樂團成立於1952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大型民族樂團,也被世界譽為「最優美的中國樂團」。一直以來,這家民族樂團以風格鮮明、演奏精湛著稱,在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程中始終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民樂迷心中,上海民族樂團湧現過許多「大家」——張子謙、陸春齡、孫裕德、顧冠仁、閔惠芬、俞遜發、龔一……

江城觀眾昨晚便深刻領略了何為「最優美」,在姚申申帶領下,中國氣質通過音符緩緩流出:上半場的協奏曲部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山水畫躍然音符之上,而古箏演奏作品《墨戲》,用民樂來展現書法之美;譚盾《臥虎藏龍》的兩個樂章和嗩吶名曲《百鳥朝鳳》隨後登場,但除了耳熟能詳,民樂家們的重新編排,讓武漢觀眾第一次在嗩吶聲裡感受了搖滾和流行的表達方式。至於下半場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和京胡的《夜深沉》,也經由重新編配讓觀眾體會了何為「國風京韻」。

《楚風頌歌》獻給武漢,網絡傳播更要注重作品質量

創新,融合,是上海民族樂團作為海派民族樂團的特點,採訪中姚申申提到,近十年來,民樂愛好者越來越多,在上海演出時,他也留意到大部分買票來到現場的樂迷都是年輕人,「民樂要怎麼才能吸引年輕觀眾?我認為必須改變它,讓它跟現代接軌。」

他和樂團樂手們都非常看重網絡的傳播,「我們音樂會好多都是網絡傳播,這個傳播面不得了,既然它的推廣力度那麼大,我們的作品就要做得更好,如果作品推廣出去群眾一聽覺得不行,那這個搞民樂的人就要反思了。」他說,平時自己也會站在觀眾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的作品到底好不好,「觀眾會不會喜歡。」

他也提到這些年成年人學習民樂的風潮,「我了解到好像學古琴的人特別多,但其實民樂不光有古琴,大家多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我們的民樂是非常偉大的。」

當天,姚申申和樂團成員還專門帶來了獻給武漢、湖北的禮物,一首融入了編鐘演奏的《楚風頌歌》,是9月23日樂團疫情後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時跟湖北省音協合作的作品,「之前它是一首協奏曲,後來作曲家把它改成了以編鐘為主、歌頌抗疫英雄的大作品,是為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特別量身改造的。」

相關焦點

  • 溫嶺市民樂團:致力於掀起民樂風潮
    樂團演奏者們的精湛技藝,以及這場表演展現出的民樂魅力,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在團長江君方看來,一場出色的演出,需要各個聲部各司其職,「缺失一門樂器都不能增加音樂的厚度,會讓作品的呈現大打折扣」。他說,作為一個地方民間樂團,擁有拉弦、彈撥、吹管及打擊樂配器齊全編制的,並不多見,「像嗩吶、笙,在南方是冷門樂器,能在社會上招募到合適的人才也不容易」。
  • 這所高中的民樂團學生 既「傳統」又具國際視野
    市一中民樂團在上公開課 記者 何春林 攝本報訊(記者 何春林 通訊員 鄧志剛)慶雲山麓,市一中校園裡每天都會傳出一曲曲經典民族音樂。這是該校「建寧國韻」民族管弦樂團(以下簡稱「民樂團」)的學子,用傳統民族樂器在新時代下奏響的追夢之曲。
  • 深外國際部丨國際部成立第一屆小學部民樂團
    9月6日,「國樂飄香——聆聽指尖上的中國」民樂分享音樂會在深外國際部校劇場成功舉辦。               為了豐富學生業餘生活,讓孩子們能近距離了解和學習優美的中國文化,在校方領導的倡導,支持下, SWIS第一屆小學部民樂團於今年正式成立,得到了來自家長和學生的積極響應。        在民樂團成立之初,學校有幸邀請到了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常務理事,深圳特級教師,中外二胡專家----劉宏偉老師,負責樂團的二胡課後班教學工作。
  • 喜歡民樂的孩子們,為何都愛這個長三角的「大舞臺」
    21歲的潘克能和19歲的潘克儉,是一對美國兄弟。2006年,他們跟隨來中國工作的爸爸媽媽,把家從舊金山搬到了上海。幾年前,兄弟倆慕名找到了上海市學生藝術團民樂二團,哥哥學習琵琶,弟弟練習揚琴。《黃河》、《春江花月夜》、《彝族舞曲》……悠揚動聽的音樂之外,更吸引他們的,是每一首樂曲背後,蘊含的中國人文風情和歷史典故。
  • 為什麼小孩子應該學習民樂?
    我其實並不熱愛音樂老師,她們感性、小資、看上去有些修養但缺少高屋建瓴的氣概;對於我的提問總是不能直截了當地回答。如關於學習民樂有啥好處的問題,要麼覺得我的問題太直白了點,要麼就籠統地說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可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渠道其實挺多,書法如此,剪紙亦是如此,京劇還更加國粹呢;為什麼非得民樂才能擔當大任?沒有音樂老師的具體答案,我就自己加以研究。
  • 上經貿大附校子衿民樂團入選「荷花風採國際藝術節」全國總決賽
    2021年2月,第十四屆「荷花風採」國際藝術節全國總決賽將在上海保利大劇院拉開帷幕。本次藝術節由牛津藝術教育基金會、香港衛視國際傳媒集團、首都藝術家協會主辦,得到海內外各大文藝協會、國內18個賽區的大力支持。經過激烈的角逐,在上萬人的海選中共有數十個節目入選年度全國總決賽。
  • 「媒體聚焦」校園裡的民樂團
    其中「汭之韻」民樂團最富有特色,不僅為促進學生特長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而且傳承了民族音樂文化,受到社會各界和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確保民樂團這棵幼芽茁壯成長,使民樂教學更具有專業性,學校想方設法克服了資金匱乏、學生樂理知識空白、無專業人員輔導的實際困難,籌措18萬元進行了活動場館建設,購置民族樂器94件,分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和吹奏樂器三大類,其中二胡30把,琵琶10把,古箏20架,揚琴4架,笛子30支。
  • 老年民樂團奏出夕陽幸福曲
    正是在張普的推動下,春之韻老年民樂團於2017年7月成立了,樂團從初建時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60人,以民樂演奏為主,還有唱歌、舞蹈、評說等表演。樂團陣容雖然不算強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目前囊括嗩吶、笙、笛子、黑管、揚琴、中阮、柳琴、電子琴、手風琴、大提琴、小提琴、大胡、二胡、板胡、鑼鼓鑔等十多種樂器。
  • 寶山區學生民樂團招生啦!
    寶山區學生民樂團招生簡章樂團介紹寶山區學生民樂團成立於2014年,是寶山區公益性質的學生藝術團。樂團現有專業指導教師12名,學生團員65名,近年來,在寶山區學生民樂團全體師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 「民樂之鄉」無錫,有了自己的民族樂團
    誕生了華彥鈞(阿炳)、劉天華、楊蔭瀏等傑出民樂人才的「民樂之鄉」無錫,終於盼來了自己的民族樂團。在中國民樂步入璀璨新時代的當下,無錫市民族樂團的成立,讓無錫民樂再次走向世界成為可能。呼籲多年,時機成熟,無錫迎來市級民樂團一周前,無錫市歌舞劇院微信公眾號發布了「無錫市民族樂團2020年招聘啟事」,無錫組建市民樂團的消息不脛而走。
  • 彭家鵬 :帶上西洋音樂指揮民樂
    「演奏時,大家看好像是我在打拍子,其實好的指揮是不會打拍子的,因為打拍子是一個機械的動作,每一個動作應該跟音樂有關係,沒有關係的動作會干擾演奏。」他笑著說,指揮不是簡單的打拍子,他只是通過最簡練的手勢和語言讓樂隊成員明白他的意思,動作不一定要好看,能讓樂隊成員跟他有默契的配合,讓聽眾理解音樂,才是關鍵。要想做到這一點,重點在於指揮家對音樂的準確理解、感悟和挖掘。
  • 溫州城南小學民樂團臺灣獲獎
    溫州城南小學民樂團臺灣獲獎 2012年08月17日 09:24:00來源:溫州日報   日前,溫州市城南小學民樂團在臺灣舉行的「絲竹相和——兩岸三地樂隊展演邀請賽」中一舉奪魁。
  • 民樂 如何叫人更愛它
    每年湧入民樂學習大軍的孩子們,曾經被民樂老師分為幾類,一是為了當特長生,為升學加分;二是學一門樂器是時尚,在學習西洋樂器成風的時代,學民族樂器不但顯得有傳統,相對而言也比較省錢;三是未來想當個樂手;四是認為學民樂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因為這是一種藝術修養。  「我們帶孩子來學習,只是想增加點音樂素養。」
  • 【招募令】歡迎加入「鑫之音」民樂團這個大家庭!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高金山市民的音樂鑑賞能力,陶冶藝術情操金山區文化館努力打造金山區最好的民樂隊挖掘和培養愛好民樂的市民為民樂愛好者搭建和提供展示文藝才能的平臺現招募文化館鑫之音民樂團成員啦~~~有一定的民族樂器或西洋樂器基礎,社會藝術水平考級8級及以上;2、音樂素質好,樂感強,有樂團基礎優先;3、熱愛音樂,有自信心、表現能力強,能夠主動學習;4、凡在市、區樂器演奏比賽獲獎者優先;5、年齡在18歲至35歲之間,性別不限;6、具有團隊精神,有激情且有時間參與民樂團的排練與演出活動
  • 【民樂團】從廣州到高雄,兩岸民樂團攜手壯遊樂海
    取材於潮州歌謠的《月滿韓江》是一首優美委婉的音樂,觀眾沉醉於秀麗的韓江月色之中。由廣東男高音歌唱家陳前演唱的兩首客家歌謠,展現了情系兩岸的獨特客家文化。接下來的《樂隊扣連環》表現了廣東音樂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五架頭音樂,臺灣觀眾不僅欣賞到幽默瀟灑的地道五架頭音樂,還感受到音樂家們對於中國傳統民間音樂的思索、發展和創新。
  • 絲弦樂語綻國粹︳龍師附小丹霞民樂團舉行匯報音樂會
    民樂,擁有偉大而繁複的擊鼓、聲響和寂靜之美。       用一場鼓舞人心、富有內涵的民族音樂會告別2020,與2021擁抱,是我們丹霞龍娃對新年的最高禮遇。       12月23日下午,龍師附小丹霞民樂團在電教室圓滿舉行了2020年匯報音樂會。
  • 浙大學子用民樂挑戰電音,嗩吶一出,豔驚四座
    學長一跟我說這個想法我就覺得非常棒,因為民樂推廣從來不是一個高冷虛空的東西,這個活動正好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到民樂的美。」就這樣,由民樂團團長和寧蒙進行組織協調,幾位演奏者都確定了下來:負責古箏的許琳、負責大提琴的劉佳潤、負責琵琶的蕭琪、負責二胡的唐睿源,以及負責笛子和嗩吶兩樣樂器的林申力。
  • 祝賀 | 民樂專場音樂會首秀成功
    圖片 | 民樂團編輯 | 宣策部廣工民樂團創團至今已走過三年的風風雨雨,此次音樂會是民樂團自成立以來首次面向全校的匯報演出,首秀的圓滿成功離不開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指導老師的辛勤付出,離不開同學們的不懈努力,更離不開幕後同學的默默付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首曲子的背後都有它的故事。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民樂專場音樂會。
  • 2021春季線下招生|音樂藝術分中心民樂吹管課程等你來!
    中國兒童中心興趣培養部民樂吹管類課程包括竹笛、葫蘆絲、陶笛、嗩吶、管子等樂器。竹笛竹笛是我們民族器樂中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派別門類很多,學科內容龐大,歷史悠久。樂器方便攜帶,入門簡單,可以鍛鍊孩子的肺活量,有益身心健康。竹笛可以獨奏、齊奏,也可以民樂團中擔任重要位置。
  • 它是民樂團的C位,與鋼琴同宗,歷史卻比鋼琴更久遠
    它是民樂團的C位,與鋼琴同宗,歷史卻比鋼琴更久遠。大家還記得去年上映的國產電影《閃光少女》嗎,雖說劇情誇張,但電影中的曲目藝術表演還是實打實的,又一次將民樂推上眾人視野,炒起一陣民樂熱。而電影中女主演奏的樂器——揚琴,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