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奧運會「福娃之父」
現年82歲的著名藝術家韓美林
與54歲的夫人周建萍
曬出一段視頻分享得子的喜悅
表示自己也沒想到82歲還會有兒子
還將帶孩子回祖國學吃臭豆腐
視頻↓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友紛紛發出感嘆和祝福——
韓美林,1936年12月26日生於山東,中國當代極具影響力的造型藝術家,在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乃至寫作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造詣。尤其致力於汲取中國兩漢以前文化和民間藝術精髓,並以具有現代審美理念的國際通行語彙進行藝術創作。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員。
步入耄耋之年的韓美林老來得子實屬不易,而作為一位藝術大家,韓美林幼時家境貧寒,曾在文革中腳骨被踩碎成40多塊,但他對藝術的激情從未因歲月和外在困境而減少分毫。不妨與藝綻君(ID:bjvariety)一道,重溫他勵志又不失傳奇的藝術人生——
「夠神奇吧。很多朋友說我是外星人。你看我沒有白髮,也不禿頂;視力也很好,一個1.5,一個1.2;血壓70、110,夠可以吧。」他說,心態不老,就不老。
△韓美林與他設計的福娃
「腦袋瓜兒裡各種念頭在打架,你要不把它畫出來吧,還真就擔心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在位於通州梨園公園內的韓美林藝術館內,韓美林常常趁大伙兒吃晚飯的工夫「趕製」出二三百張畫。
1955年,18歲的韓美林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成為第一屆染織系學生。也正是這層關係,他多次前往江蘇南通,給「藍印花布」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設計圖案紋樣。「藍印花布,你光低著頭生產不行。它的確是我們中國的、民族的傳統,可關鍵誰穿啊,怎麼穿啊。」韓美林已經把他運用到旅遊品上去,而且,一口氣推出了好幾款手提袋。「國外的客人來了,提上藍印花布袋,一看就是中國的、傳統的,但是又很現代,多美啊。」他透露,國際品牌愛馬仕和羅意威有意與他合作,把中國元素融入設計。在韓美林看來,意識的改變,能推動藝術往前走。「牡丹、梅花,曾經很雅致,現在掛牆上就有些俗氣了,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
「我要給藝術家一個啟迪——巖畫對韓美林起了多大作用,中華民族的傳統對韓美林起了多大作用。」他說,「別尋尋覓覓跑到外國晃一圈,回來後唬咱們中國人。」
不過,他並不反對將國外好的東西往傳統裡面揉。「只要有好的技法,好的工具,好的一些製作方法、材料,還有理念我們都可以去吸收,但祖宗不能改。」他說,自己有兩樣東西絕對不放棄,「一個書法,我的楷書,絕對是功夫字;再一個是手頭的速寫、構思。」至於為何對速寫如此看重,他解釋說,當你落筆以後,你得把這些東西記住,「你光記在筆記本上,那是給別人看的;只有記在心裡頭,才算你自己的東西。如何記在心底,就得下筆反覆練。為什麼叫手頭功夫,就是這個意思。」
由于堅信中國最美、最好的藝術在民間,韓美林把每次下廠、下鄉、下基層時的「自」駕車採風行動統一冠名為「藝術大篷車」。據了解,「大篷車」每年行程都在數萬公裡,歷經非洲、歐洲,以及印度、尼泊爾;而在國內,下去一趟總要有幾個月。他希望每年有成千上萬的「藝術大篷車」下鄉去,因為那裡有俯拾皆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
△韓美林雕塑作品
「別人以為下去就是浪費時間,肚子裡沒貨,你下去也是白晃。而且現在一些人連畫都懶得畫了,弄個照相機『咔咔』,這叫怎麼回事兒啊。我始終對我的手很殘忍,強迫它畫,不然你不熟啊,熟能生巧。」在韓美林看來,一些人所謂的採風不過是做做樣子,「做給報紙看,做給領導看,做給同行看。能跟那些民間老藝人同吃同喝同勞動,同聊同哭同笑?做不到。但是我能和他們擠在一起拉家常,即使他們身上有難聞的異味兒。」讓韓美林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在陝北遇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民歌原作者,「那時候他窮得飯都沒得吃,穿一條棉褲,連秋褲都買不起。我給他錢,他朝我下跪,我受不起,我是來向他學習的。」
「儘管有人笑話我,但我感覺我走的這條路挺對的,你見過哪個畫家一天畫一百張不重樣的?我就能。我這一生都不畫重樣的,可見我在下面生活起了多大作用。」他說。
△韓美林繪畫作品
因為韓美林多年在世界各地推廣藝術活動,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和平藝術家」稱號。該組織總幹事博科娃特意告訴韓美林,他不是畫家裡的獨一份,而是藝術家裡唯一一個。這是中國美術界獲此榮譽第一人。國際上獲得這一稱號的,還有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英國歌唱家莎拉·布萊曼等。
「文革」期間,他手掌上的骨頭被造反派踩斷;腳背被人放一根槓子,倆人往上跺,6根骨頭粉碎成40多塊。「現在天天還疼啊。不過,它越疼我就越畫,帶勁兒,它反而成了我的財富。」
在接受採訪時,韓美林說:「人的動力可不全然是來自鮮花美女掌聲,我的動力就兩個字『羞辱』。一個是自己做的臉紅的事兒,一個是人家對我的侮辱。」
韓美林介紹,「文革」期間,他手掌上的骨頭被造反派踩斷;腳背被人放一根槓子,倆人往上跺,6根骨頭粉碎成40多塊。「現在天天還疼啊。不過,它越疼我就越畫,帶勁兒,它反而成了我的財富。」
「艱難的人生,不等於悲慘的一生,更不等於黯淡的一生。」回望人生,韓美林曾說道:「人生下來就哭,沒有一生下來就笑的。所以打算生活,就要準備享受這酸甜苦辣的人生。換一個活法不行嗎?把酸甜苦辣看成席上小菜,酸黃瓜、苦瓜頭、辣白菜好吃得很,生活就是這樣。」
「把學外語的大把時間,拿去畫畫不更好嗎?」他希望國內有更多藝術院校能出新招兒,突破不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條條框框,「出發點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藝術類考生學外語到底有無必要,這些年一直都是爭論熱點。幾年前,受聘擔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的韓美林就曾撕開一道口子,在不考英語的情況下,破格錄取一名藝術設計類博士生,而且攻讀學位期間也不用學英語。時至今日,他依然記得當年爭取過程中「三番五次的曲折」。他不止一次向外界傳遞自己的觀點——不能因為外語不過關,而毀掉了藝術天才。
「現在是我創作的黃金時期,
我最好的作品還沒有出來!」
耄耋之年的韓美林,早已在繪畫、書法、雕塑、陶瓷、設計等諸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造詣,但依舊走在求索路上。
鮮少有人知曉的是,韓美林還是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專業作家。從《人生美好》到《換個活法》,到《前面是未知數》《閒言碎語》,其散文連連斬獲大獎。在畫作「貓頭鷹」上,韓美林寫道:「此君多惡名,然人間梟雄,事物多兩面。餘只此梟雄二字頌之稱之書之畫之,此樂不疲。」更多的文字則顯露其樂觀俏皮一面。「美林腿瘸眼瞎視力不足零點一。人生蒼茫苦短,未見美好世界怎就火車到站啦!」「美林因見世情如股票屢遭熊市因嘆世間少一份錢氣和殺氣,多一些人氣和牛氣。人人見之均你拜我請,那時節男女老少合掌面向齊呼:世界您好!」一如韓美林堅持認為,要把這個世界看得美好些。「我的作品沒有悲苦的。」
PS,韓老先生與《北京日報》,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緣分——
「《北京日報》是我的大恩人」
人要懂得感恩。我到今天都感謝《北京日報》給予我的恩情。我大二那時候畫畫已經小有名氣了。當時著名漫畫家方成的妻子陳今言在《北京日報》任美編,她就讓我給報紙畫插圖,後來,你們報社社長範瑾看到了這些作品,一下子就看上了我,還介紹我認識了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鄧拓。市委書記都關懷我這個小年青,我能不好好幹活?
記者、編輯、老船長、老畫家,這都是最有經驗的群體。你要不是八卦記者的話,半夜裡你會靠在床頭深沉思考,這個報導到底能給讀者帶來點什麼東西。有時候我就在想,那麼多正經新聞,為什麼不往外蹦(註:指手機裡推送新聞條目)。你怎麼老蹦那些娛樂八卦啊,還能蹦到國際上去。
——韓美林
著名作家馮驥才這樣評價韓美林:
「韓美林每一天都在與昨天告別,
每一天都在被他不可思議地翻新,
激情永遠跟他廝混在一起。」
-End-
樂觀而藝術的人生永遠年輕
祝福韓老先生藝術生涯長青
本期作者:陳濤
本期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陳濤、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