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山持續推進「五海」保護讓海島更綠海洋更藍

2020-12-25 中國環境

  閩南漳州的東山縣,是全國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島縣。20世紀50年代,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島民修建海堤、制伏風沙、築起「綠色長城」;今天,東山人繼承前人衣缽,不但傳承發展了藍海、綠島的「美顏濾鏡」,更將它們轉化為島民的「金山銀山」。

  記者在下西坑村看到,這裡海水湛藍,海面上排列著整齊的藍色塑膠浮球、網箱和片片漁排,漁排上是海上房屋,有垂釣俱樂部、「海上餐廳」、漁排KTV……

  漁民轉型環保養殖,發展高質量海洋經濟

  「過去海水可沒有現在這麼幹淨。」養殖戶許波山告訴記者,十多年前,海蠣、鮑魚、海帶等海產品養殖戶一哄而上,養殖面積不斷擴大,海面上布滿了塑料泡沫製成的浮球和網箱,風化的泡沫顆粒常常漂滿海面。海底是多年沉積的養殖飼料,腥味瀰漫。過密的養殖和惡化的環境,影響了海產品的質量。

  今年6月,下西坑村啟動了老舊浮球、網箱更新換代工作。「現在漁排、網箱都由舊的泡沫材質換成了環保塑膠材質,政府補貼2/3,我們只出1/3。」許波山說,舊式泡沫漁排、網箱每一兩年就要更換,新的使用壽命可達15年,長遠來看,節約了成本,更改善了海洋環境。

  「通過過度養殖清退和設施升級改造,我們將逐步降低海岸養殖密度,併合理引導漁民轉場轉業,促進更高質量的海洋經濟發展。」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吳石坤說。

  隨著「生態漁村」的名頭越發響亮,下西坑村民發展起了海上餐廳、海上垂釣、休閒觀光等產業,許波山的工作也從過去的「捕魚+養殖」轉型為「冬半年搞養殖、夏半年搞旅遊」,去年總收入達100萬元。2019年,下西坑村迎來遊客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1400萬元。

  劃定保護紅線,發展特色種植,生態優勢助力脫貧

  下西坑村的海洋經濟升級,是東山「藍色經濟」跨向精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山在福建省率先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海灣、海灘、海島、海水、海砂「五海」保護,將海岸高潮位內側200米劃為限建區,將灘涂劃定「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拒絕以犧牲海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許多漁民的天地從近海轉向馬來西亞與印度洋,形成了漳州市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2019年產量達3.4萬噸。

  為適應海島小氣候,東山縣又引入臺灣青棗、泰國蓮霧等水果發展特色種植,豐富了以海洋經濟為主體的海島縣的產業,進一步將生態的饋贈轉化為島民的「金山銀山」。

  在前樓鎮葉厝村,80多歲的原貧困戶張秋水和老伴在2016年獲得了當地圓發水果專業合作社無償提供的19棵反季節黑珍珠蓮霧種苗。5年過去了,滿坡的蓮霧樹已亭亭如蓋。

  「5年前,合作社不僅送給我樹苗,還派了專家,手把手教我和老伴種蓮霧。我們家去年僅通過蓮霧就增收了兩萬多元。」張秋水說,之前還擔心自己年紀大學不會種植技術,如今也成了「半個專家」,日子越發紅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不斷更新種植養護技術,現在蓮霧園基本實現月月有果、季季可摘,有效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合作社理事長葉員發說。去年,合作社又引進1000多株更適合海島沙化土壤的臺灣釋迦進行試驗,以期為社員帶來更大收益。

  潔淨海島迎來高端旅遊項目

  東山每年還安排超2000萬元的保潔經費,在全島建立起「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現已形成城鄉統一的環衛保潔網;建立覆蓋全島、城鄉一體的汙水收集系統,如今近岸海域一類、二類海水水質佔比達92.6%;將「3·12」植樹節拓展成「植樹月」,每年至少投入5000萬元、綠化1萬畝,3年來累計投入1.91億元、造林1.945萬畝,全島綠化率超94%,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5%。

  帆船帆板、汽車拉力、文旅影視、海灣公園……隨著「五海」保護持續推進,越來越多高端旅遊度假休閒項目落戶東山,20世紀50年代黃沙漫天的「禿頭島」如今吃上了「生態飯」。2019年,東山縣接待遊客7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4.92億元。

  「海島越來越綠,海洋越來越藍,我們眼看遊客一年年變多,感覺東山成了『小廈門』。」葉員發笑著說。

  夜幕降臨,海風搖曳著蓮霧樹和棕櫚樹,漁排上的「漁家樂」亮起燈光。

相關焦點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建東山:藍海綠肺養成記
    閩南漳州的東山縣,是全國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島縣。20世紀50年代,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島民修建海堤、制服風沙、種起「綠色長城」;今天,東山人繼承前人衣缽,不但傳承發展了藍海、綠島的「美顏濾鏡」,更將它們轉化為島民的「金山銀山」。
  • 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
    2020-09-27 03:36:5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從荒涼海島走向東海綠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而在這片樹林的保護下,東山以「生態+」理念讓海島上百姓們的「小康夢」有了更鮮亮的色彩。「生態+漁業」藍色灣區魚自來日前,年逾古稀的福建東山島水產公司退休職工朱受,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魚票。1982年的票據早已發黃,但朱受關於海洋的記憶就從這一張張發黃的魚票開始。
  • 山海更美麗長島煥新顏 生態保護修復綠色發展不斷突破
    三年來,長島在生態保護修復和綠色發展上不斷突破,全部完成有居民島31萬平方米裸露山體生態修復治理,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26萬畝……山海更美麗 長島煥新顏山還是那座山,海還是那片海,但長島已發生美麗蝶變。
  • 《功夫學徒2》國際學徒走近「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東山,讚嘆線上...
    《功夫學徒2》節目第八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縣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使得海鮮產業逐漸規模化,綠色化,在這座美麗富饒的海島城市,跟著學徒們的腳步,一起去探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的平衡術,看學徒們如何玩轉海島!
  • 當然是「千礁島縣」天藍海更藍的島嶼啦!
    有福建的「馬爾地夫」之稱。平潭素有「千礁島縣」之稱,平潭縣境內有名稱的島嶼126個,巖礁702個。但開發較晚,島上還保留著大片海島原始建築,優美典雅,天藍海更藍,每年都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度假。由於地質構造和海水侵蝕的影響,發育眾多奇特壯觀的海蝕地貌形態,既有平坦寬闊的海濱沙灘,又有數不勝數的象形奇異巖石。
  • 石獅「藍眼淚」更藍更美!
    召喚「藍眼淚」 羨慕著別人家的「海」 按耐不住並揚言馬上出發「夜光藻」藍眼淚,是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生物,細小如沙,在外界刺激下,會被海浪衝刷形成長條的藍色漣漪;「海螢」藍眼淚,類似海中的螢火蟲,用手觸摸能感受到一顆一顆的,甚至不經受刺激也能發光,是更為難得的存在。
  • 山長青 海更藍 寧波開啟生態修復「寧波模式」
    中國寧波網記者楊緒忠 朱軍備 通訊員陳丹山長青,海更藍,生態更宜居,是一座城市持久追求的目標。近年來,該鎮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為抓手,逐步構建起集中連片、產業融合、生態宜居、集約高效的國土空間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整治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實現了「綠水青山」的綜合效益。藉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成果發展現代農業,建成了40餘個水果採摘基地,總面積達到了3500畝,水果採摘季節的日均客流量達到了3000人次。
  • 芒果TV《功夫學徒2》國際學徒探尋福建東山縣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
    節目第八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縣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使得海鮮產業逐漸規模化,綠色化,在這座美麗富饒的海島城市,跟著學徒們的腳步,一起去探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的平衡術,看學徒們如何玩轉海島!
  • 福建最浪漫海島,「藍眼淚」景觀美哭眾人,遊客如同漫步星河
    相信近幾個月因為疫情的出現,很多人都是自覺隔離在家,沒有辦法上學上班,而原先規劃好的要去的景點,更是早就已經被關閉,只能獨自默默的美麗,尤其是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很多地方的櫻花都已經盛放,而南方城市的海邊,則是出現了很多難得一見的景觀,就比如今天要說的福建平潭島。
  • 漳州東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冊「東山再起」
    受訪者供圖「人民公僕谷文昌,精神多像木麻黃,一生貢獻給人類,生態海島播綠人……」日前,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在東山縣開幕,子活動「中國東山島」全國攝影大展啟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山歌冊再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攝影家的聚焦。在東山縣銅陵鎮的孫氏大厝內,十餘名婦女手執冊子,用方言動情演唱著。
  • 「藍眼淚」頻頻光臨的平潭,滿足你對海島所有的想像
    不期而至的藍星光,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寶藏。《國家地理雜誌》給這種自然現象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藍眼淚。這種瑩藍的星光來自海灣裡一種叫「海螢」的浮遊生物。海螢體內有發光腺,受海浪拍打時,就會產生淺藍色的瑩光。
  • 福建「馬爾地夫」登上熱搜!只有幸運兒才能偶遇的夢幻藍眼淚~
    圖 | 去哪兒攻略用戶@甜妞大王圖 | 去哪兒攻略用戶@甜妞大王「藍眼淚」去哪兒看?這些調皮的「藍眼淚」精靈,時不時就會出現在福建平潭島的某個角落,不知道你會不會是遇見大海「眼淚」的幸運兒~平潭島亦稱海壇島,位於福州市平潭縣境內,是我國第五大島,與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 比海更深比天更藍,實在沒有比這樣更愛你的招數了丨夜問
    答案:從上至下分別是電影《海王》《大魚海棠》《碧海藍天》《比海更深》,對應的臺詞分別是2-1-3-4。自從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6月8日確定為「世界海洋日」後,每年的這一天就成了人們呼籲海洋環境保護的日子。
  • 福建這裡的「藍眼淚」迎來大爆發!太夢幻……
    2020年03月18日福建平潭「藍眼淚」爆發 美哭了!平潭的「藍眼淚」昨晚迎來大爆發!太夢幻了…… 今年的「藍眼淚」比往年提前到達,從岸邊到海上,閃爍著藍熒熒的「淚光」,許多人的手機裡刷屏著喜悅之藍。
  • 傳說中藍眼淚出現的海岸線,在平潭這座海島古城裡
    提到福建,許多人的印象是清新。原生態的武夷山山水,古老的客家土樓,都向世間傾述了福建的精彩。而提到大海,第一時間想到的,也必然是鼓浪嶼。誠然,鼓浪嶼這座偏安一隅的海島,精緻而又小資,去過的人都稱讚不絕。但是,曾經在福建上過四年學的本小仙兒,總是想念平潭的海岸線。
  • 2020第一波「藍眼淚」提前出現!中國這個小眾海島刷爆全網!
    在福建的最東邊有一個叫平潭島的地方,它沒有那麼大的名氣,遊客並不算多,但最近這個文藝的小地方卻上了搜熱,在抖音上也火了。就在前幾天,平潭「藍眼淚」全面爆發,這裡的海都美成了螢光藍的星河!在海浪拍打下,猶如天上的星星墜落於海,綿長的海岸線變成了晶瑩的藍色。
  • 直播|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和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
    下面由我來發布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和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有關情況。 一、我區發展向海經濟有關情況 廣西是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是我國離東協最近的出海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大陸海岸線長1628.59公裡,海島643個,其中無居民海島629個,海洋資源富集,海港條件優越,涉海產業眾多,海洋文化源遠流長。
  • 地更淨 水更清 天更藍 貌更美
    「十三五」期間,江西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江西以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總抓手,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建成城市垃圾焚燒廠20座我省通過開展「市容環境大掃除、乾乾淨淨迎國慶」活動、鐵路沿線環境安全綜合整治行動、「線亂拉」專項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建制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建築工地揚塵治理等工作,整治城鄉環境各類亂象,守住了江西「新城新貌」「新村新貌」,江西的地更淨了
  • 漳州東山:陽光沙灘,還有一個老村莊...
    漳州東山:陽光沙灘,還有一個老村莊......國慶節期間,風光旖旎的東山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到東山聽濤攬海,逐浪海天。東山風動石景區、馬鑾灣景區、環島路蘇峰山段和魚骨沙洲等各大景點出現了遊客爆棚現象。
  • 福建東山:一家豆花店 做出「海峽味」
    圖為林偉志在為顧客送上臺灣豆花。19日,隨著遊客一波又一波的進來,福建東山縣銅陵小吃城林記臺灣豆花顯得異常熱鬧,90後的小夥子林偉志自然也成為最忙碌的人。   林偉志1990年出生於臺北。他的爺爺是東山縣西埔鎮梧龍村人,1950年被抓壯丁去了臺灣。   林偉志告訴記者,小時候,爺爺就常常跟他提起大陸的事情,希望他長大後能到大陸尋根祭祖,替爺爺找回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