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

2020-12-26 中工網

2020-09-27 03:36:5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從荒涼海島走向東海綠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福建東山:「生態+」煉成脫貧「調色盤」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許嫣妮 朱少文

翅膀鑲著一條「玉帶」,外緣嵌著一道「銀環」,從空中俯瞰福建省東山島,猶如在藍色海岸邊展翅的綠蝴蝶,「銀環」和「玉帶」就是綿延的沙灘和蔥鬱的木麻黃。

「舉手不見禿頭山,下看不見飛沙灘,上路不被太陽曬,樹林裡面找村莊。」當年東山縣縣委書記谷文昌的生態願景已在這片土地上長成了千叢萬株巍立海邊的防風林。而在這片樹林的保護下,東山以「生態+」理念讓海島上百姓們的「小康夢」有了更鮮亮的色彩。

「生態+漁業」藍色灣區魚自來

日前,年逾古稀的福建東山島水產公司退休職工朱受,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魚票。1982年的票據早已發黃,但朱受關於海洋的記憶就從這一張張發黃的魚票開始。

東山自古就是全國知名的重點漁區,老百姓世世代代以討海為生。可當年在縣水產公司工作的朱受,在改革開放前也沒能吃上多少海鮮。

據他回憶,直到1982年的新年,東山海鮮還和很多日用品一樣要憑票供應,每人每月僅能定量購買凍魚1市斤。朱受記得,那時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拿著魚票,冒著寒風去水產公司門口排隊,有時為了幾條被凍得硬邦邦的巴浪魚,要排隊一個多小時。

縣海洋漁業局局長何偉派告訴記者,以前東山漁船多、近海捕撈多,漁業資源受限於傳統的討海方式,近海生態遭到破壞,這便造成了「漁島百姓沒魚吃、盼吃魚」的局面。

如今,朱受曾經工作過的海產公司在海邊建起了長達數公裡的「海田」,一大片排列整齊的漁排下,深水網箱的長度達到了7米,是傳統漁排網箱深度的兩倍多。朱受告訴記者:「漁排每年還要定期接受生態考評。」

據何偉派介紹,近年來東山堅決守護好海岸、海灣、海島、海灘、海水「五海」資源,下大力氣推進海洋生態綜合整治,率先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並重拳開展鮑魚、蝦池等無序養殖亂象整治,3年來累計清退或遷移無人島周邊漁排超3.5萬格、筏式吊養約4000畝。

「伴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現在不僅海島百姓有魚吃,東山的漁業還通達全球。」何偉派說,當地打通了「生態+水產」的藍色通道,向遠洋要資源,組建了遠洋捕撈船隊,扶持發展遠洋漁業,年產量達3.4萬噸。

在這些世代以漁為生的「討海人」身後,還有129家電商企業、近千家網店、3500多人組成的「水產電商大軍」。今年即便是在疫情衝擊下,東山漁業依舊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後勁,上半年電商交易額突破了11億元,增長幅度達到了33.98%。

「生態+農業」荒灘變綠飄果香

臨近中秋,位於東山縣陳城鎮山口村的臺灣黑珍珠觀光果園裡一片繁忙,果農們正忙著採摘蓮霧,準備供應節日市場。在採摘現場,果園技術顧問高啟東感嘆:「終於在這片荒灘上盼來了收穫。」

20世紀90年代,臺商蘇明家來到東山,在山口村風口位置的沙地上試種了200多畝臺灣黑珍珠蓮霧。但由於風沙大,種植技術和管理沒到位,蓮霧產量並不理想。那段時間,蘇明家只能眼巴巴看著空蕩蕩的果園,從高啟東在臺灣的果園裡跨海峽調運蓮霧來福建售賣。

2011年5月,蘇明家聘請高啟東到東山對果園進行「會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果園周邊種上了防風林,原本沙化的荒灘上搭起了遮陽網,果園裡的土壤也得到了改良。現在,東山蓮霧不僅可以配合市場需求四季上市,還在保有臺灣風味的同時,實現了品質和產量上的提升,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蘇明家感嘆:「搞好生態,荒灘上也能飄出瓜果香。」

近年來,成功在荒灘上結果的不僅僅是蘇明家的蓮霧。依靠東山良好的土質、水質優勢,當地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引入了臺灣青棗、百香果、鳳梨釋迦等優新水果,湧現了一批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先後建成了2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擁有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萬畝。這些基地也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2019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24萬元。

「生態+文旅」全域旅遊成金色產業

漫步在東山島濱海木棧道,朵朵白色的浪花向潔淨的沙灘湧來。海岸上,鬱鬱蔥蔥的木麻黃高低錯落迎風矗立,長達十餘公裡的海灣公園,像一條串珠的線,串起南門灣、馬鑾灣、金鑾灣、蘇峰山等沿海景點,在海的湛藍與木麻黃的翠綠之間延展,蜿蜒出迷人線條。

海灣公園三期項目徵遷負責人林旭敏告訴記者:「多年前,在這裡看不到這樣的美景!」

為保護海灣生態環境,從2013年起,東山縣對金鑾灣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打擊非法佔用土地、林地、灘涂等違法建設行為,相繼拆除沿海鮑魚場、網寮、大排檔等違規建築上百處。與此同時,把海灣高潮位內側200米劃定為限建區,讓海灣回歸自然,生態先行也逐步成為了東山縣發展濱海旅遊經濟的理念。

「以前不理解,現在理解了。」康美鎮東沈村鮑魚場拆遷戶沈海燕感嘆,「海灣整治讓家鄉海島變漂亮了,遊客也就來了!」2018年沈海燕一家轉型開起了民宿,把以前捕魚的工具小艇變成了渡船,家裡的孩子們用無人機為遊客製作紀念視頻,她也變成了「漁家樂」的大廚。

在康美,像沈海燕這樣「半路出家」的民宿經營者並不少,當地成立了全市首家村級鄉村旅遊合作社,打造集民宿預定、餐飲服務、特產銷售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金鑾農家民宿平臺,現已吸收20多家民宿抱團發展。僅去年,遊客們就為合作社帶來了200多萬元收入。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福建東山持續推進「五海」保護讓海島更綠海洋更藍
    閩南漳州的東山縣,是全國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島縣。20世紀50年代,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島民修建海堤、制伏風沙、築起「綠色長城」;今天,東山人繼承前人衣缽,不但傳承發展了藍海、綠島的「美顏濾鏡」,更將它們轉化為島民的「金山銀山」。
  • 福建東山:一家豆花店 做出「海峽味」
    圖為林偉志在為顧客送上臺灣豆花。19日,隨著遊客一波又一波的進來,福建東山縣銅陵小吃城林記臺灣豆花顯得異常熱鬧,90後的小夥子林偉志自然也成為最忙碌的人。   林偉志1990年出生於臺北。他的爺爺是東山縣西埔鎮梧龍村人,1950年被抓壯丁去了臺灣。   林偉志告訴記者,小時候,爺爺就常常跟他提起大陸的事情,希望他長大後能到大陸尋根祭祖,替爺爺找回鄉愁。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福建東山:藍海綠肺養成記
    閩南漳州的東山縣,是全國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島縣。20世紀50年代,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島民修建海堤、制服風沙、種起「綠色長城」;今天,東山人繼承前人衣缽,不但傳承發展了藍海、綠島的「美顏濾鏡」,更將它們轉化為島民的「金山銀山」。
  • 生態司法 | 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 書寫新時代「福建經驗」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充分肯定了福建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並向全國推廣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環境治理體系、水資源水環境綜合整治等
  • 《功夫學徒2》國際學徒走近「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東山,讚嘆線上...
    《功夫學徒2》節目第八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縣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使得海鮮產業逐漸規模化,綠色化,在這座美麗富饒的海島城市,跟著學徒們的腳步,一起去探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的平衡術,看學徒們如何玩轉海島!
  • 【決勝2020】安徽懷遠:脫貧「調色盤」調出「五彩」好光景
    【決勝2020】安徽懷遠:脫貧「調色盤」調出「五彩」好光景 2020-11-30 10:44:01   來源:新華網
  • 芒果TV《功夫學徒2》國際學徒探尋福建東山縣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
    節目第八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中國海鮮第一縣」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縣海洋經濟的大力發展使得海鮮產業逐漸規模化,綠色化,在這座美麗富饒的海島城市,跟著學徒們的腳步,一起去探尋生態保護與海洋經濟的平衡術,看學徒們如何玩轉海島!
  • 福建:「電信藍」點亮脫貧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央企擔當,中國電信福建公司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充分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福建省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舉全公司之力幫扶掛鈎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選派駐貧困村第一書記,開展黨建扶貧、網絡扶貧、通信業務扶貧、信息化與產業扶貧、公益扶貧"五大行動",發揮網絡和信息化優勢,真幫實幹助力脫貧攻堅,向福建人民遞交了一份高質量的扶貧答卷。
  • 2020中國·東山島企業家帆船賽即將在福建東山揚帆
    東山島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海岸線長達140多公裡。現在,每天在東山海域都能見到帆船的蹤影。為了讓更多在東山的居民和遊客愛上帆船、愛上大海,賽事期間組委會還將同步舉辦系列配套活動:帆船文化與城市發展經濟論壇——吸引聚集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各地企業家,以帆船及帆船運動競技為載體,創造商界精英交流互動全新平臺。並藉此契機,打響東山島的名聲影響力,實現以帆會友,攜手共贏,促進企業發展,拉動東山島區域經濟發展。
  • 漳州東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冊「東山再起」
    受訪者供圖「人民公僕谷文昌,精神多像木麻黃,一生貢獻給人類,生態海島播綠人……」日前,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在東山縣開幕,子活動「中國東山島」全國攝影大展啟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山歌冊再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攝影家的聚焦。在東山縣銅陵鎮的孫氏大厝內,十餘名婦女手執冊子,用方言動情演唱著。
  • 「官宣」中國東山海鮮拍賣中心7月18日首拍開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海鮮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必買的食品之一,為何福建東山海鮮能夠獨樹一幟保持熱銷呢?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東山島的知名度提升,許多電影和娛樂節目到此來拍攝。福建東山島海鮮品質為什麼好?01良好的氣候條件。
  • 綠色點亮東山
    李健 攝) 綠色點亮東山 ——華容縣東山鎮踐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莫志軍 黃 豪 這是一片有4000多年歷史的神奇土地,這是一塊萬裡長江入湘
  • 生態提顏值 脫貧添動力
    村民們高興地說,水土流失治理,「鎖」住了這裡的山和水,生態變好了,脫貧路寬了!昔與今的反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註腳,是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動體現。作為全國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我省水土流失面積約10.8萬平方公裡,佔土地總面積的69%。面對窘境,我省創新思路方法,統籌治山治水,協調增綠增收,讓山川煥顏,水土重生。
  • 漳州東山:陽光沙灘,還有一個老村莊...
    漳州東山:陽光沙灘,還有一個老村莊......國慶節期間,風光旖旎的東山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地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到東山聽濤攬海,逐浪海天。東山風動石景區、馬鑾灣景區、環島路蘇峰山段和魚骨沙洲等各大景點出現了遊客爆棚現象。
  • 福建閩瑞新合纖生產的ES纖維是怎樣煉成的?
    日前,福建閩瑞新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董麗梅說。  在今年9月於南京舉辦的第二十七屆生活用紙國際科技展覽會上,來自松溪的福建閩瑞新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高品質ES纖維大放異彩,其展現出的核心產品競爭力和行業領先配置水準,受到了業內人士和衛材客戶的交口稱讚,當場就有多家衛材企業與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關注】東山關帝神像巡遊高雄
    臺灣信眾舉行關帝神像迎駕儀式                十月中旬的高雄依然有著炎炎夏日的灼熱,卻擋不住數千名臺灣關帝信眾來到港口迎接福建東山關帝神像金身的熱情。      16日下午,高雄港香蕉碼頭人頭攢動,鑼鼓喧天。數千名關帝信眾不顧烈日炙烤在此等候神像的到來。
  • 熱映電影《左耳》居然是在福建拍的!(取景地大匯總)
    聽說《左耳》就在美麗的福建漳州東山島和廈門集美大學取景拍攝,如今福建一下子成了熱門電影拍攝地了!取景點:漳州東山島這裡有東海最乾淨的海水、最美麗的海灣、最原生態的海島風情,最新鮮的海鮮大餐…一個來一次就讓我愛上的地方。走進東山島,感受漁島慢生活。你就會明白《左耳》為何取景於此~
  • 福建有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原標題:福建有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福建省科技廳7日透露,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臺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已獲批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 「百名曲藝家講百個福建故事」在福州匯演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2月26日電 (林春茵)將樂南詞講述紅軍和老農「菜地銀元」的故事,南音說唱「將軍廟」的傳奇……福建省各地和北京的百餘名曲藝工作者曲藝家們12月25日雲聚福州,傾情獻藝,講述福建故事。當日晚間,「福建省文藝界踐行『四力』講好福建故事——百名曲藝家講百個福建故事」主題創演活動匯報演出在福建鳳凰劇院舉行。圖為快板書《燈》展演。
  • 甘谷:綠色賦能 脫貧路上點亮生態底色
    近年來,甘谷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全縣林草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扶貧措施,有力推動了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為實現全縣脫貧點亮了生態底色。孫德有生活的改變得益於甘谷縣林草生態工程、林草產業、林草生態保護等一系列生態扶貧措施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