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10:44:01 來源:新華網
紅色的石榴、黃色的草繩、綠色的果蔬、白色的稻米、黑色的甲魚……近年來,位於淮河之濱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藉助「五彩產業」發展引領貧困戶脫...
紅色的石榴、黃色的草繩、綠色的果蔬、白色的稻米、黑色的甲魚……近年來,位於淮河之濱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藉助「五彩產業」發展引領貧困戶脫貧,趟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脫貧致富之路,人們的生活正變得五彩斑斕。
懷遠縣地處安徽省北部,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盛產優質石榴、糯稻、蔬菜等,素有「淮上明珠」的美譽。如何將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懷遠縣將目光放在了特色產業發展上。
酸甜可口的懷遠石榴。
「紅色」是懷遠最濃鬱的底色。如果要評選懷遠知名度最高的特產,那一定非石榴莫屬。懷遠縣被稱為「石榴之鄉」,當地種植栽培石榴的歷史悠久,有「玉石籽」「紅瑪瑙」「薄皮糙」等十多個品種,懷遠石榴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1月28日,在懷遠縣茨淮新河兩側的安徽天兆石榴基地,成片的石榴樹在風中顫慄,枝頭上的石榴早已被採摘一空,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工人們開始忙著清理石榴園內的廢棄枝條和雜物,並為石榴樹順利過冬做好防凍準備。
「懷遠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石榴種植歷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這裡的石榴酸甜適中,特別可口。」 石榴基地工作人員陳靜思介紹,懷遠石榴營養價值十分豐富,近年來懷遠縣大力發展石榴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創新推出了石榴酒、石榴飲料、石榴面膜等新產品,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
以石榴為媒,懷遠縣努力推動文旅、農旅融合發展,連續舉辦了石榴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通過石榴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交流會、石榴節文化展演、石榴王評比、農特產品展銷會等系列活動,提升了懷遠石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酸甜可口的石榴,帶給人們幸福的味道。安徽天兆石榴基地利用「企業+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了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陳靜思算了一筆帳:「我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帶動139戶農戶增收,其中貧困戶有66人,每年僅向貧困戶支出土地流轉費用就達100萬餘元;累計帶動2萬人次就業,每年帶動本地農民增收400萬元。」
另外,石榴基地還無償為有需要的貧困戶提供石榴種苗,並為他們提供從技術到銷售的全程服務。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依靠發展石榴產業開啟了通往致富的大門。
糯米生產加工車間。
「白色產業」是懷遠脫貧攻堅的又一個「法寶」。懷遠自古便有水稻栽培的歷史,糯稻品質優質獨特,是全國最大的糯稻生產基地和糯米交易集散地之一。近年來,懷遠縣以「白蓮坡貢米」品牌為依託,建成90萬畝優質糯稻種植基地,打造白蓮坡食品科技產業園。目前,懷遠縣擁有糯米加工企業270餘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以上。
扶貧車間的工人正在為草繩打捆。
潔白晶瑩的大米,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水稻秸稈則為當地發展「黃色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草繩機操作簡單,還能讓小小秸稈變廢為寶。」在懷遠縣白蓮坡鎮新莊村就業扶貧車間,說起使用草繩機的好處,不少村民讚不絕口。新莊村村民唐元標曾是一名貧困戶,去年來到扶貧車間生產加工草繩,從早到晚忙一整天能掙60多元。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唐元標順利脫貧摘帽。
懷遠縣匯農草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建軍介紹,白蓮坡鎮被稱為「貢米之鄉」,到處都是水稻秸稈,過去常常會通過焚燒的方式處理這些廢棄秸稈,造成大氣汙染問題。秸稈經過加工後變成草繩,可廣泛用於園林綠化苗木防寒保溼防蟲、機器包裝防碰撞、瓷器捆綁等。
「秸稈變草繩,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收入,而且它綠色環保、容易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唐建軍說,合作社累計投放草繩加工機器2330臺,帶動周邊5個鄉鎮近3000名村民就業增收。
村民在大棚內採摘菊花。
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8000畝、打造無公害果蔬基地33萬畝、接待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50萬人次……懷遠縣全力做好「綠色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同時,以甲魚、泥鰍和黑魚等水產品為依託,發展「黑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養殖專業示範村。
「五彩產業」活力迸發,脫貧致富路更寬。截至目前,懷遠縣通過發展「五彩」產業累計帶動1100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6萬元。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