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記得這個日子——2017年5月15日,我與盲人同學陳歆、陳佳洲高高興興地來到上海開放大學普陀分校,那是我們領取商務英語本科畢業證書的日子。雖然幾年過去了,但開大的幾年學習生活仍是記憶裡的那片暖陽。
在上海開大殘疾人教育學院老師鼓勵下,2013年冬,我向國家開放大學提出「盲人就讀國開大英語本科」的申請。真沒想到,一個月後就得到國家開放大學楊志堅校長的親筆批覆。次年春,我和其他幾位盲人學子如願成為開放大學的新生,與健視同學們一道走進大學課堂。
韓穎,全國自強模範、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溫暖在課堂——學習受助】
我國傳統特殊教育方式是,盲人們在專門的盲校裡接受教育。而在開大普陀分校分組討論時,老師分派下專題研究任務,健視同學用他們的眼睛快速通過網絡搜索資料,盲生轉動靈活的頭腦分析信息,然後大家一同討論,健視同學整理出書面成果,最後由擅長口語表達的盲生代表小組作交流發言。導盲犬們不僅被接受,還成了大伙兒共同的寶貝。從中我體會到了什麼叫「融入」,什麼叫「和諧」!
到了第三學期末,每個學生都需要提交一部商務英語場景會話的VCR,我們決定四名盲生通過同一個作品來匯報各自之所學。在學校學生會的協調下,幾位來自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擔起了拍攝和剪輯任務,而學校的一間辦公室和會議室被布置成了臨時攝影棚。任課老師向煒給予了全程的精心指導——從劇本創作到字幕上屏都做了仔細把關。這部小小作品中的每一句話都來自我們平時之所學,老師之所教;每一個鏡頭都是出於同學們的愛心之手與用心創作。
溫暖的幫助常常滲透在細節中。比如:我們的教室是固定不變的,在一樓去洗手間最方便的那一間;任課老師常常站在我們盲生這邊講課,寫板書特地讀出單詞的拼法,切換PPT時,也總是先讀一遍上面的內容;我們的郵箱會收到同學整理好的課堂筆記,或者轉換格式的學習資料(盲用讀屏軟體對所讀電子材料有格式要求)……當我們為此致謝時,大家卻說這都是些舉手之勞的小事,微不足道。
得知我們不方便使用BBS,任課老師都留下了他們的手機號碼,讓我們有問題隨時問。任課老師如此,班主任老師也是如此。發送電子教材、上課時間提醒甚至倒開水,這些瑣事徐德平老師都為我們做得無微不至。
【溫暖在考場——考試受助】
「考試難」是目前我國盲人求學的一大阻力。考試形式難調整,準考程序難走通是最直接的困難。
總校外語係為我們定身打造了專用試卷的模板;而普陀分校又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考試環境——為此,我曾溼了眼眶……
學校為我們特設了「綠色考場」,提供完善的考試輔助設備。每場考試都專門配備兩名輔助老師,隨時解決我們計算機操作方面的問題。而且老師極為耐心、負責。比如第二學期考試,由於電子試卷做了優化,而我們隊新型試卷的操作還不適應,有時無法準確定位填寫答案的焦點,考場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們用滑鼠定位,使考試得以順利進行。
就在2015年9月和12月,我們盲生參加了教育部網考辦主考的《大學英語A》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兩門網考。而「網考」關的最終打開,標誌著我們盲生在開放大學完成學業無障礙的徹底實現。所以當教育部為我們特發的紅頭文件下達時,師生們都是喜氣洋洋——這可以說是盲人接受終身教育的又一進步。
我雖然已經有中文學士學位,但也希望能同時取得英語學士學位。2016年6月我們盲生與其他健視同學一起走進學位考考場。歷時3個小時的考試(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盲人考試時間是健全人的1.5倍)。英語學位考很有難度,通過率並不高。考前張永民老師為我們搜集整理了全套的複習資料,並加課輔導。最終我和陳佳洲兩位榮幸地通過了考試,取得了學位證書。
【溫暖在傳遞——創業受助】
在開大學習的幾年,不僅是我知識的儲備期,還是事業的重要起步期。2015年起,我開始嘗試無障礙電影的宣傳和解說詞撰稿。2016年,在上海市殘聯的指導支持下,我成立了「上海光影之聲無障礙影視文化發展中心」,帶領團隊承接了「十三五規劃」中「無障礙電影進社區」項目的影片製作任務。
記得2015年秋天,當毫無經驗、行動不便的我正為公益機構如何申請不知所措,開大管理專業的徐蔚老師幫我查資料,甚至親自前往登記機關了解政策,為我指出申請要點,比如可行性報告撰寫、資料需要哪些等等。接下來,正當我為註冊地等事宜頭疼時,普陀分校的張學清老師主動出馬,幫我聯繫了一家熱心助殘經濟城的兩位專業老師。
為「無障礙電影」撰寫解說詞、配音、合成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影視界朋友為我推薦了一些好書。面對一大堆紙質書本,全盲的我很是無奈。就在這時,了解到情況的上開大殘疾人教育學院熱心地幫我將那近十本厚厚的專業書籍製作成了電子版。梁志華院長爽朗地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對你們有幫助就行。」
我們機構的團隊成員多為視障者,純視覺的Logo標識難倒了我們。很快,我曾就讀中級口譯的開大徐匯分校和當時在讀的普陀分校都行動了起來。在沈雪琴和趙洋洋老師的牽頭下,兩個分校設計專業的師生們一起努力,產生了一批Logo設計稿,經過反覆修改後最終定稿。
在學生會中,孫旭東同學等現在也成了「光影之聲」的愛心志願者,用在開大學習的電腦知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原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的於江院長,退休後也成為志願者,從解說詞撰稿、審稿到幫助盲人出行……正如盲人同學陳鑫所說:「學校對我們這麼好,我如果放棄就太對不起人家了,我一定要堅持。」
經過幾年辛苦,光影之聲已經出品無障礙電影超過200部,解說詞創作超過200萬字,這些作品通過數字渠道傳送到全市230多個社區放映點。我們還被評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我本人也有幸榮獲「上海市十佳創業新秀」的稱號……今年6月16日,我們的無障礙電影直播上線了。
【尾聲】其實對於一個後天失明人而言,什麼路最難走?不是腳下的路,而是心中的路。在失去視力的同時,一起受傷的還有我們的自信與自尊。從中級口譯到商務英語本科,在開大學習的幾年,我和我的盲友們收穫的絕不只是知識,還有希望的喚醒和自我的重塑。
牽著導盲犬走在曹楊路上,每每經過858號普陀分校大門口,或者遠遠聽到學校裡歡快的上課鈴聲,心上總能蕩起一陣漣漪。
(本文作者系上海開放大學普陀分校商務英語本科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