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隨著吉卜力製作部門的解散,長年以來工作室內存在的思想和技術等等流失了,這樣實在非常可惜,STUDIO PONOC 做的事就是重新召集了很多吉卜力的製作人員,可能將來彌補這部分缺憾。另外稻村之前和米林合作的《回憶中的瑪妮》中,稻村說米林覺得作品太過文學,沒有刻畫好小孩子,所以帶著這份反省想再挑戰一次,做一部樂觀向上能讓小孩子輕鬆享受的作品。同時感受到繼承吉卜力之志的西村製片人的理想,覺得兩人在一起能誕生出新的可能性。
稻村說宮崎駿經常說「半徑三公裡以內找主題」,也就是不畫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畫實際存在的人」。這就是吉卜力作品的根幹,而作畫就是自己實際體驗的反映。而主角瑪麗是虛構的角色,首先通過米林監督的印象板和腳本確定基本形象,也就是現實中經常出現的青少年。稻村也時不時在做大學的講師,所以通過和年輕人的接觸也能感受到共同點,一次加強了理解,刻畫出生動活潑的主人公。
另外本作作畫上的一個難點是出現的動物極多,稻村說首先的問題是貓的設計,叫蒂布的貓基本和主角瑪麗在一起,那麼這個貓應該做成一個擬人的角色還是接近真實比例的貓呢,最後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眼睛和頭比例較真實偏大,風格偏可愛的風格。關於貓的動作該如何畫,稻村參考了很多《巖合光昭的貓步走世界》(NHK出品的紀錄片),也做了很多練習。另外劇中還有很多博士養的各種各樣動物,這些動物則是演出助手仲澤慎太郎負責的,參考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設計也都是由他完成。
2016年3月17日作畫作業正式開始,不過那時候作畫團隊還沒召集起來,人員不多,不過也不能閒著所以負責了約30個鏡頭的構圖和原畫,到了後來除了要負責自己的鏡頭之外,還得負責其他人的構圖和原畫檢查加上設定的設計工作,時間就開始來不及了,2017年2月中旬時井上銳和山下明彥作為作監輔佐分擔了一些工作,幫了稻村很多忙。
本作原畫陣容非常豪華,最初決定參加的有橋本晉治、大塚伸治、田中敦子、箕輪博子,後來西村製片人和製作們叫了更多的原畫過來。此外本作還有很多年輕人參加,因為稻村當年在吉卜力負責過培養年輕人的職位,當時的學生現在都是業界中堅力量了,在稻村的邀請之下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比如奧田明世、和田直也、瀨口泉、松尾真理子等等。
稻村理想中是做出符合暑假色彩的一樣的電影畫面(電影上映之去年暑期),充滿興奮和躍動感的娛樂作品。劇本完成時,預計中作畫張數是十萬張,最終是九萬三千張結束,和吉卜力以往的作品差別並不大。
不過對於 STUDIO PONOC 來說是從零到一的開始,STUDIO PONOC 最初只是公寓中的一間房三個桌子而已,為了取得產量和質量的平衡是費了不少的腦筋。稻村剛看完分鏡時,壓力很大,有很多作畫花時間的場景,作為一個新公司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同時作為人物設計,也必須在前期考慮到中期作畫人員作業的工期壓力,做出儘量不會被壓縮信息量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