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漢服文化的逐漸傳播和發展,漢服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其實傳統的漢服並不是和我們現代的生活完全隔離開的,兩者之間完全可以進行融合和溝通,從而展現出一種文化的自信和繁榮發展。近期一則高鐵上乘務員小姐姐身著漢服走秀的新聞走紅網絡,那些身穿著漢服的乘務員小姐姐在車廂內就像仙子一樣,不要太驚豔!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20日,在北京發往南昌西的一輛高鐵列車上,乘務員小姐姐換上了傳統的漢服,進行了一場美得攝人心魄的走秀。
11月22日是世界漢服出行日,首次起源於2003年的一場漢服邂逅,從此之後,漢服同袍就把每年11月第三個星期日前後到11月22日定為了漢服出行日。作為一個文化傳統傳播的特殊日子,這個節日上世界傳播了中國漢服的美和文化的自信感和認同感。
這一天,這些小姐姐並不是只是穿著漢服走秀而已,這次實際是官方的一次主題團日活動,乘務員小姐姐們對於乘客進行漢服的知識講解,向大眾傳播傳統文化的內涵,同時又給乘客們帶去了極好的視覺體驗。
在傳統文化大繁榮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包括漢服在內的許多傳統文化都重新被國人重新定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嘗試漢服,學習傳統文化和國學,去主動的了解歷史。
在這次活動中,身穿不同款式漢服的乘務員小姐姐在車廂內給乘客們答疑解惑,細心講解有關於漢服的歷史和傳統,精緻又好看的妝容搭配上一套套文化底蘊豐厚的傳統服飾,就像是行走的仙子一樣,特別的驚豔。
其實不能否認的是,在當今的時代,這樣的文化普及和漢服文化宣傳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在不知不覺之間,漢服已經被許多人定義成了「奇裝異服」。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作為承載著我們歷史和美好文化記憶的服飾,漢服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之一,直到如今在亞洲的許多國家裡還有著在盛大節日中穿傳統服飾的習俗,比如說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唯獨在中國穿著漢服被人們定義為「怪人」,這種現象在近幾年已經得到好轉,這是基於廣大民眾和組織的努力才達到的一種結果。
將本國的傳統文化擺到明面上來展示,這本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維護中華傳統服飾和文化的重要性。我們維護其不被迫消亡,除了抵禦外國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強佔和冒名頂替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全國人民能夠保持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如果被遺忘,那才是真的死亡。這樣的活動不僅僅在於展示漢服的美麗,更是在於喚醒普通大眾對於漢服的求知和認知,漢服不是什麼奇裝異服,它和國學還有詩詞一樣,是中華傳統文化庫中一顆獨一無二的瑰寶。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漢服這一領域投入了自己的熱愛與熱忱,越來越多的呼聲在耳邊響起,不論身在何方,不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有根的人。漢服不死,傳統永傳。